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6比1!比搖號買房更瘋狂的,是搶小孩入學名額!

PART 1

昨天, 杭州“第一搖”和家園·臻園, 正式啟動登記。

現場人氣, 跟我們之前預計的差不多:不是冷清的無人問津, 也沒有“排隊幾百米,

購房者焦急等待”的瘋狂場面, 更多的是一種井然有序的畫面。

這個結果, 並不意外。

畢竟, 這是一個單價高達4萬+的“剛需房”, 普通剛需買不起, 投資客也很難興奮起來。

相比之下, 昨天的民辦小學招生現場, 卻真正刷爆了杭州朋友圈。

瘋狂到什麼程度?

由於報名學生太多,

需要分很多批面談, 金成外國語小學校長孫小芙, 特地起了個大早, 清晨5:30出發, 6:30到校。

結果, 這根本不算啥, 因為披星戴月的家長和孩子, 最早的, 淩晨3點多, 就來排隊了。

錦繡育才附小, 第一批面談的家長和學生, 7點到校。 6點48分, 已有兩列近百米的長隊;杭州樹蘭學校一位老師說,

清晨4點多, 已經有20多位家長在等候。

為了提高“中獎率”, 不少家長, 還同時報了幾所學校, 趕起了趟。 “上午先去長江, 下午再去育才。 ”

這樣的場面, 完全不亞於熱門樓盤開售啊。

而實際上, 搶到一個入學名額的概率, 真的不比買到一套限價新房高多少, 甚至更低。

PART 2

概率有多低?來看一組數據。

錦繡育才附小, 招生 60人, 昨天早上9點, 有家長拿到第1560號, 這時學校已經不再放人進去了。

換言之, 錄取比例, 最高也就26比1。

采荷實驗學校小學部, 門口老師說:“報名1200多人, 就招60個, 20個裡面挑一個“;上海某小學更誇張, 報名人數8000+, 只錄取60人, 概率0.75%。

這樣的概率, 不正是另一種形式的搖號麼!

類比杭州樓市, 就算達不到創世紀、天璞, 至少也是西雅圖、西湖國際城, 這種級別了。

極度扭曲的“僧多粥少”, 讓入學名額的爭奪, 越發趨於白熱化。 不僅孩子要面試, 家長也要, 而且不乏各種奇葩考題。

比如, 杭州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請學生們吃自助餐, 也是面談環節之一, 主要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飲食習慣和文明禮儀。

長江實驗小學, 要求家長寫作文(30-40分鐘), 而孩子面談一輪大概20-30分鐘, 於是出現了孩子等家長的另類情況。

育才小學的考題, 也挺有意思, 比如三個小朋友一起拍照, 可以有幾種組合?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

很多學校, 對家庭也有高要求。

有人吐槽,“今年某小學招生,媽媽全職帶孩子的不要,父母全是阿裡的不要,老人帶大的也不要”,然後有人弱弱回了一句,“那爸爸全職呢?”

“記得前兩年,有個民辦小學招生,居然還要看爺爺奶奶的學歷”;“現在讀個民辦小學,感覺父母沒錢沒學歷,都高攀不起了!”

難怪有家長自嘲,“給孩子搶個入學名額,感覺就像是在‘渡劫’,要經歷各種磨難”。

PART 3

民辦小學的熱捧背後,反映的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它是一種因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而家長對教育的高期望,所帶來的對教育這個准公共產品的集中選擇,而引起的社會現象。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漏夜排隊,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教育這件事上,家長們總是不遺餘力。

比如,不斷推高的天價學區房。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底的那則樓市大新聞:一套位於文二新村,面積僅29㎡的老房子,成交總價高達300萬,折合單價10.34萬/㎡。

客戶一擲千金,僅僅因為,這是一套學軍學區房。

學區房的魅力,實在太大了。你看城西那些學區老破小,哪個不是掛價七八萬,甚至10萬以上的。

但你以為,買了學區房,就安枕無憂了麼?又錯了。

因為適齡兒童人數,遠超招生規模,很多優質公辦小學,如采荷一小、采荷二小,學軍小學,基本上每年,都要遇到生源調配的問題。

可以想像,將於今年5月9日開始報名的公辦小學,還是會繼續出現這樣的矛盾。

這時候,家長們不會比,民辦小學那批家長輕鬆多少。雖然不用考試,但你得拼戶口、落戶年限、居住時間等硬性條件。

沒房子焦慮,沒學區房焦慮,沒好學區房焦慮,有好學區房也焦慮!真是煞費天下父母心啊。

讀不上好學校怎麼辦?

那就參加瘋狂的校外培訓啊!這是當下非常普遍的一種做法,典型例子,就是“瘋狂學而思”。

這家成立於2003年,致力於為3-18歲孩子,提供課外輔導的機構,儘管爭議頗多,但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16年,全國25個城市建有分校,僅杭州分校就有10個教學點。

據報導,杭州民辦或公辦小學,以某一個班看,上學而思的比例,高達60-80%。

PART 4

公辦、民辦、校外培訓機構之外,還有一種教育模式,正在被更多人接受,那就是——國際類學校。

對不少中產及富裕家庭來說,已經不需要通過孩子的一次考試成績,來改變家族的命運,更希望有一種學校,為孩子提供更大的個性空間和發展前景。

這是不少家長的共識。

一位杭州家長說,主要還是育人理念、願景和價值觀的共識。

該家長的小孩,已經在某公辦9年制學校讀了4年,成績非常不錯。但大班化教學和應試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總讓他覺得,沒有發揮出孩子的其他潛能。

我的一位朋友家長,也是如此。孩子成績非常優秀,就讀優質小學也沒問題,但還是選擇了一家位於上海的國際學校。

包括杭州乃至浙江本身,也在積極,向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推進。

去年,升學率匪夷所思的河北衡水中學(本一上線率92.44%),落戶浙江平湖。但其殘酷的應試教育模式,招致了教育界人士抵制。

某教育官員明確表示,這是浙江素質教育的倒退。

這樣的“高考工廠”、“名校加工廠”,與浙江教育理念相抵觸,“他是個應試教育的典型,他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浙江不需要這樣的學校。”

相比之下,國際教育作為有效補充,有助於實現多元化選擇的教育形式供給。

在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國際化的民辦中小學,更具靈活性,更能夠給予課程發展、教師成長、學生培養更廣闊的空間,來滿足更多不同的需求,這也是國家社會發展水準提高的重要體現。

PART 5

除了教育理念,那些更有利於孩子出國的課程,也是家長們所看重的。

畢竟,隨著國人經濟水準提升,和國際視野擴大,中國家長和學生,對留學的需求越來越大了。

目前,獲得國際認證標準的課程,主要有A-level、AP、IB、IGCSE、IPC等。

A-Level,英國全民課程體系,包括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等英、澳所有大學都認可。

在杭部分國際學校概況

AP,美國大學預修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主辦,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準的課程。AP成績已成為美大學重要錄取依據,包括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世界名牌大學。

IB,這是國際文憑組織,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稚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被英國、美國及加拿大,大多數大學所接受。

因為教育資源不足,杭州正在出現更多國際學校。

除了杭州育瀾劍橋國際中心、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杭州外國語學校等,確定新增的國際學校,就威靈頓雙語學校、湘湖公學、錢江貝賽思國際學校等。

而且,國際學校,也更加注重傳統文化。

以杭州威靈頓為代表的一些國際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結合浙江教學大綱,並沒有完全拋棄國內的傳統。

所以,可以預見國際學校2.0版,是國際與國內的深入融合,為家長提供更為多樣的選擇。

當然有人會說,國際學校學費驚人。

這確實不假,部分學校一年的費用,高達十幾二十萬。但在數百萬的學區房面前,只能算是小數目。如果學習效果不錯,願意掏腰包的家長,多的是。

PART 6

但縱使有再多選擇,教育資源,仍舊是稀缺的。

對國人來說,最無奈的是,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套學區房,卻還是無法確保孩子,讀上好學校;抑或去參加民辦小學搖號,把命運交給幸運之神。

其實,這不是杭州,也不是我國特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教育難題。

簡單的講,教育配套建設,遠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

以杭州為例,身處“前G20、後亞運”的歷史機遇期,城市版圖擴張得非常快。東至大江東,南至“三江口”蕭山義橋,西至臨安青山湖,北至臨平東湖,均有規劃推進。

修地鐵、造快速路,建奧體……只要給足時間,總歸是能實現的。

開發商造樓,只要願意,少則兩年,多則三年,就能交付使用,源源不斷解決外來人口居住問題。

但引進配套教育資源,能有這種速度麼?

造一所學校的建築軀殼不難,難的是師資力量和生源優劣。大家拼命追求學區和民辦小學,不就是為了更大機率能遇到好老師,和好的學習氛圍環境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顆小樹苗,成長為一棵大樹,尚且需要這麼長時間。培養一個人,培養一個優秀教師,更是一個長久之計,並且十分不易。

今年3月17日,層樓曾今發過一篇文章,主題是“未來十年,杭州要建7所一流大學”。

結果後臺爭議極大,有人認為,辦一所大學,尤其是造就一所有靈魂的大學,能速成當然好,但事實可能嗎,大學是百年工程。

誠然,房子可以拼命造,教育卻不可能批量複製。

可以預見,因為教育資源匱乏,而引發種種瘋狂現象,並不會結束。而相比買房,這或許才是家長們,最大的焦慮。

- End -

文∣麥格/K哥

編輯∣二叔

©本文版權歸“層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有人吐槽,“今年某小學招生,媽媽全職帶孩子的不要,父母全是阿裡的不要,老人帶大的也不要”,然後有人弱弱回了一句,“那爸爸全職呢?”

“記得前兩年,有個民辦小學招生,居然還要看爺爺奶奶的學歷”;“現在讀個民辦小學,感覺父母沒錢沒學歷,都高攀不起了!”

難怪有家長自嘲,“給孩子搶個入學名額,感覺就像是在‘渡劫’,要經歷各種磨難”。

PART 3

民辦小學的熱捧背後,反映的是教育資源的稀缺。

它是一種因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而家長對教育的高期望,所帶來的對教育這個准公共產品的集中選擇,而引起的社會現象。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漏夜排隊,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教育這件事上,家長們總是不遺餘力。

比如,不斷推高的天價學區房。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底的那則樓市大新聞:一套位於文二新村,面積僅29㎡的老房子,成交總價高達300萬,折合單價10.34萬/㎡。

客戶一擲千金,僅僅因為,這是一套學軍學區房。

學區房的魅力,實在太大了。你看城西那些學區老破小,哪個不是掛價七八萬,甚至10萬以上的。

但你以為,買了學區房,就安枕無憂了麼?又錯了。

因為適齡兒童人數,遠超招生規模,很多優質公辦小學,如采荷一小、采荷二小,學軍小學,基本上每年,都要遇到生源調配的問題。

可以想像,將於今年5月9日開始報名的公辦小學,還是會繼續出現這樣的矛盾。

這時候,家長們不會比,民辦小學那批家長輕鬆多少。雖然不用考試,但你得拼戶口、落戶年限、居住時間等硬性條件。

沒房子焦慮,沒學區房焦慮,沒好學區房焦慮,有好學區房也焦慮!真是煞費天下父母心啊。

讀不上好學校怎麼辦?

那就參加瘋狂的校外培訓啊!這是當下非常普遍的一種做法,典型例子,就是“瘋狂學而思”。

這家成立於2003年,致力於為3-18歲孩子,提供課外輔導的機構,儘管爭議頗多,但發展十分迅速。截至2016年,全國25個城市建有分校,僅杭州分校就有10個教學點。

據報導,杭州民辦或公辦小學,以某一個班看,上學而思的比例,高達60-80%。

PART 4

公辦、民辦、校外培訓機構之外,還有一種教育模式,正在被更多人接受,那就是——國際類學校。

對不少中產及富裕家庭來說,已經不需要通過孩子的一次考試成績,來改變家族的命運,更希望有一種學校,為孩子提供更大的個性空間和發展前景。

這是不少家長的共識。

一位杭州家長說,主要還是育人理念、願景和價值觀的共識。

該家長的小孩,已經在某公辦9年制學校讀了4年,成績非常不錯。但大班化教學和應試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總讓他覺得,沒有發揮出孩子的其他潛能。

我的一位朋友家長,也是如此。孩子成績非常優秀,就讀優質小學也沒問題,但還是選擇了一家位於上海的國際學校。

包括杭州乃至浙江本身,也在積極,向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推進。

去年,升學率匪夷所思的河北衡水中學(本一上線率92.44%),落戶浙江平湖。但其殘酷的應試教育模式,招致了教育界人士抵制。

某教育官員明確表示,這是浙江素質教育的倒退。

這樣的“高考工廠”、“名校加工廠”,與浙江教育理念相抵觸,“他是個應試教育的典型,他眼睛裡只有分數沒有人,浙江不需要這樣的學校。”

相比之下,國際教育作為有效補充,有助於實現多元化選擇的教育形式供給。

在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國際化的民辦中小學,更具靈活性,更能夠給予課程發展、教師成長、學生培養更廣闊的空間,來滿足更多不同的需求,這也是國家社會發展水準提高的重要體現。

PART 5

除了教育理念,那些更有利於孩子出國的課程,也是家長們所看重的。

畢竟,隨著國人經濟水準提升,和國際視野擴大,中國家長和學生,對留學的需求越來越大了。

目前,獲得國際認證標準的課程,主要有A-level、AP、IB、IGCSE、IPC等。

A-Level,英國全民課程體系,包括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等英、澳所有大學都認可。

在杭部分國際學校概況

AP,美國大學預修課程,由美國大學理事會主辦,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準的課程。AP成績已成為美大學重要錄取依據,包括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世界名牌大學。

IB,這是國際文憑組織,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稚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被英國、美國及加拿大,大多數大學所接受。

因為教育資源不足,杭州正在出現更多國際學校。

除了杭州育瀾劍橋國際中心、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杭州外國語學校等,確定新增的國際學校,就威靈頓雙語學校、湘湖公學、錢江貝賽思國際學校等。

而且,國際學校,也更加注重傳統文化。

以杭州威靈頓為代表的一些國際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結合浙江教學大綱,並沒有完全拋棄國內的傳統。

所以,可以預見國際學校2.0版,是國際與國內的深入融合,為家長提供更為多樣的選擇。

當然有人會說,國際學校學費驚人。

這確實不假,部分學校一年的費用,高達十幾二十萬。但在數百萬的學區房面前,只能算是小數目。如果學習效果不錯,願意掏腰包的家長,多的是。

PART 6

但縱使有再多選擇,教育資源,仍舊是稀缺的。

對國人來說,最無奈的是,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套學區房,卻還是無法確保孩子,讀上好學校;抑或去參加民辦小學搖號,把命運交給幸運之神。

其實,這不是杭州,也不是我國特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教育難題。

簡單的講,教育配套建設,遠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

以杭州為例,身處“前G20、後亞運”的歷史機遇期,城市版圖擴張得非常快。東至大江東,南至“三江口”蕭山義橋,西至臨安青山湖,北至臨平東湖,均有規劃推進。

修地鐵、造快速路,建奧體……只要給足時間,總歸是能實現的。

開發商造樓,只要願意,少則兩年,多則三年,就能交付使用,源源不斷解決外來人口居住問題。

但引進配套教育資源,能有這種速度麼?

造一所學校的建築軀殼不難,難的是師資力量和生源優劣。大家拼命追求學區和民辦小學,不就是為了更大機率能遇到好老師,和好的學習氛圍環境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顆小樹苗,成長為一棵大樹,尚且需要這麼長時間。培養一個人,培養一個優秀教師,更是一個長久之計,並且十分不易。

今年3月17日,層樓曾今發過一篇文章,主題是“未來十年,杭州要建7所一流大學”。

結果後臺爭議極大,有人認為,辦一所大學,尤其是造就一所有靈魂的大學,能速成當然好,但事實可能嗎,大學是百年工程。

誠然,房子可以拼命造,教育卻不可能批量複製。

可以預見,因為教育資源匱乏,而引發種種瘋狂現象,並不會結束。而相比買房,這或許才是家長們,最大的焦慮。

- End -

文∣麥格/K哥

編輯∣二叔

©本文版權歸“層樓”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