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五臟與導引養生

祖國醫學的髒(藏)象學說, 是中醫各科的基礎, 對導引療法亦不例外。 茲以五臟為主, 分別說明它們與導引養生修煉的關係。

一、心

(一)西醫

心居胸腔內, 是脈管的樞紐、循環系統的中心, 靠其舒縮運動推動血液在脈管中流動。 以管道系統連接全身的器官組織, 為其運送營養物質, 運走廢棄物質等, 以維持全身器官、組織的正常生理活動。

(二)中醫

1.心主血脈 該認識與西醫所講的心的功能基本一致, 即心是血液運動的動力, 經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而且通過體表可以觸到脈的跳動或形體, 又由於顏面皮膚和舌的黏膜都很薄,

血管分佈豐富, 所以心氣旺盛、血流通暢時, 舌與面部都會表現出紅潤、光澤的形象。 故有“心在體為脈, 其華在面, 開竅於舌”之說。

心主血液正常運行的同時, 其本身也需要血液的濡養。 濡養心臟的血液稱為“心血”(西醫所講的冠狀動脈中的血液), 它是心氣產生的物質基礎, 而心氣又是維持心正常搏動的動力, 二者相輔相成, 以維持心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2.心主神明 神明, 是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中醫認為心是主管人的神志活動的, 所以《靈樞·大惑論》說:“心者, 神之舍也。 ”這裡說的心, 實際就是現代醫學說的大腦。 所以, 心的氣血充盛, 人就可以保持神志清晰、思維敏捷。

中醫還認為,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

心在全身臟腑器官中居首要地位, 它的健康與否, 對其他器官有著重要的影響, 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 君主之官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

3.心與導引養生 導引養生家平素都注意有意識地調整呼吸與心態, 令自己平心靜氣, 心平氣和, 這樣心率就會緩慢下來, 給主血脈的心創造一個休養生息的良好狀態。 練功調息中, 深長的呼吸, 使膈肌大幅升降, 肺也加大了舒縮, 這不僅促進了心臟的被動運動, 而且促進了靜脈血的回流, 這些都能起到改善血液迴圈、促進心臟功能的作用。

練功中普遍運用的入靜鍛煉, 使主神明的心(大腦)得到靜養的條件。

著名導引功法“人體生命再生工程”中, 運用中醫“髒象”“陰陽”的理論頗多,

如“調心法”中, 依據心為陽髒, 且為陽中之陽, 所以要用至陰的功法來調。 按動為陽、靜為陰, 所以

二、肝

(一)西醫

肝在腹腔內, 居右上腹部, 為人體最大的消化腺。 肝生膽汁, 消化脂肪, 還是人體的化工廠、解毒器官;胎兒時期的造血器官, 成人的血庫, 還有一定的防禦功能。

(二)中醫

1.肝主疏泄疏泄, 即舒展、通暢的意思。 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 使臟腑經絡之氣運行暢通無阻, 進而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輸布, 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和膽汁的分泌排泄, 促進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經的正常運行, 調暢情志等。

2.肝主藏血 肝藏血, 是指肝臟有儲藏血液、調節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3.肝與筋、爪、目、淚的關係 筋, 即筋膜、韌帶和肌腱。

爪, 即爪甲, 包括指甲和趾甲。 目, 即眼, 乃人之視覺器官。 淚, 指淚液。 以上筋、爪、目、淚均與肝密切相關, 筋、爪均靠肝的精血濡養, 目除靠肝的精血濡養之外, 肝經還上連目系, 淚液更是肝的精血所化。 所以, 肝精血充足時, 筋才會強健, 運動靈活有力, 能耐受疲勞;爪才會堅韌, 紅潤, 有光澤;目才能視物清晰, 辨色準確;淚液才會分泌正常。 如果肝精血不足, 就會出現動作遲緩, 運動不靈活, 容易疲勞, 甚而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的情況, 爪甲也會色淡、薄軟、變形和脆弱, 眼睛會出現視物不清、昏蒙目眩, 淚液分泌減少, 兩眼乾澀等種種表現。

4.肝與導引養生 肝與人的情志關係密切, 特別是怒, 怒由肝生(乃肝之精氣所化), 一般的怒,

可以借其宣洩, 維持人情緒的平衡, 有一定生理意義, 但大怒、暴怒, 會傷肝, 造成肝的功能失常, 引起肝氣上逆, 肝陽上亢。 因血隨氣逆, 所以會引起出血、中風等病症;或鬱怒不解會引起肝氣鬱結的不良後果。 導引練功中要求入靜, 讓人情緒寧靜, 全身放鬆, 這樣肝氣舒和條達了, 上亢之肝陽自然潛降, 症狀平復。 另有《九轉返還法》, 其中摩運兩脅, 就有很好的疏肝理氣, 促進膽汁排泄的調肝作用。

三、脾

(一)西醫

脾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位於左上腹部, 呈扁橢圓形, 質脆易裂。 胎兒時期其具有造血功能, 出生後只保留製造淋巴細胞的功能。 脾內的巨噬細胞有吞噬和清除血內異物、細菌及衰老死亡的紅細胞的作用。 脾還有一定的儲血功能。

(二)中醫

中西醫脾臟的概念完全不同。按中醫脾臟的定義,用西醫知識來理解,應該包括整個消化系統的器官。

1.脾主運化

(1)運化水穀精微:指脾有消化飲食、吸收和運輸水穀精微的功能,是化生氣血的主要源泉。人體全身器官都要依靠水穀精微來維持其形體與生理功能的需要,所以稱脾是後天之本。

(2)運化水濕:是指脾與肺、腎有共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

2.脾主統血 脾統血,是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作用。

3.脾與口唇、肌肉、四肢的關係脾氣健運,消化功能旺盛,攝取之水穀精微充足,血液豐盛,故而口唇紅潤,肌肉豐滿,四肢輕健有力。

4.涎為脾液,脾在志為思 涎即較清稀的唾液,乃消化器官唾液腺所生,故有涎為脾液之稱。脾在志為思之說源於:脾健運、營養充足,腦工作(思)的效率就高,故有脾主思之說。反之,思慮過度也將傷脾。

5.脾與導引養生 導引諸多靜功,雖都靜坐不動,但練功後消化功能常會明顯改善與增強。究其原因,可從兩方面理解:其一,靜坐首先減少了思想活動,少思有護脾的作用;其二,靜功軀體外觀雖無動作,但膈肌這個主要的呼吸肌,在練靜功中非但沒有靜止,反而增大了活動的幅度,這樣,就必然推動腹腔能動的消化器官運動起來(被動運動),這就起到了促進消化的作用。

另外“行功”中的“走”,主要是四肢、肌肉的運動,有調動、活躍脾氣的作用。“自控氣功”中的“調息補氣功”常式起式裡的踏步轉體功法,也有促使腹腔內臟,特別是腸胃運動的作用,所以都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四、肺

(一)西醫

肺位於胸腔內,左右各1個,分列於縱隔兩側,被密封在呈負壓的胸膜腔中,下方坐在膈肌上。肺呈圓錐形,海綿狀。肺內佈滿含氣小腔稱肺泡,泡壁外面滿布毛細血管網,體內、外氣體的交換即在此進行。肺泡借一系列的管道連通鼻腔與外界溝通。肺依賴呼吸肌的舒縮引起胸廓運動所造成的胸膜腔內壓力的變化和肺自身的彈性而舒縮。肺舒張,吸入

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肺收縮,呼出體內的廢氣。如此終生不停地進行著呼吸運動。

(二)中醫

肺居上焦,位於胸中。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肺者生氣之源,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髒。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1.肺主氣 又包括兩個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氣: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功能,排出濁氣,吸入清氣,從吐故納新中實現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用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肺主一身之氣:由於肺的呼吸作用,才會有宗氣的形成。宗氣是肺呼吸得來的氧氣,與腸胃吸收來的水穀精微(營養物質)合成、積存於胸中,通過“肺朝百脈”布散全身,全身器官得到宗氣這一物質能量基礎,才會產生各自的功能,才有全身之氣的體現。

2.肺主行水 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可以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肺主行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宣發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穀之精中,較輕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外達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潤之。輸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還在衛氣的推動與控制下化為汗液排出體外。二是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穀精微中較厚重的部分,向內向下輸送到其他臟腑以濡潤之,並將臟腑代謝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到腎與膀胱,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3.肺與皮毛、鼻及悲憂情志的關係

(1)肺與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皮膚、毫毛、汗腺等組織,是抵禦外邪侵襲的屏障。肺臟通過其宣發功能把水穀精微輸布到皮毛,從而滋潤了周身的皮毛、肌肉,所以就會皮膚潤澤,毛髮光澤,肌肉堅實。將衛氣宣發到體表就可以發揮抗禦外邪的能力。

(2)鼻為肺之竅:肺可呼吸,肺泡通過各級氣道,經喉過咽經鼻與外界相通,所以鼻是肺與外界相通的孔竅。另外鼻的通氣、嗅覺功能也要依肺的正常功能(肺氣和)才能正常發揮,所以二者關係密不可分。

(3)肺與悲、憂情志的關係:憂愁、悲傷對人體的主要影響是耗氣,因肺主氣,故憂與悲易於傷肺。反之,肺功能低下,如肺氣虛時,人體對外來的不良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下降,易於出現悲傷、憂愁的情緒(肺結核患者就常有這種典型的表現)。

4.肺與導引養生肺主氣,司呼吸,歷代導引養生家都十分重視“調息”(呼吸鍛煉),將調息視為導引練功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因為生命離不開“氣”這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個器官的活動都要有氣的供養與支持,對腦、心等重要的器官,更是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氧氣的供應。所以養生學家研究各種科學有效的調息方法,讓修煉者獲得高品質的呼吸效果,使人體臟腑器官營養充足,經絡氣血暢通,故而能健康長壽。

五、腎

(一)西醫

人體一對蠶豆形的實質器官,位於腹腔後部,分列在脊柱兩側。主要功能是製造尿液,以排泄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和體內多餘的物質(如水、鹽等),以及進入體內的藥物、毒物等。

(二)中醫

從腎主人體之生長發育、主骨、主水液、主生殖、主二便、生髓等功能綜合來看,除泌尿之腎外,還應包含腦垂體、甲狀腺、性腺(睾丸、卵巢)等內分泌腺,還有脊髓與腦等諸多器官。

1.腎藏精 腎臟所藏之精,稱為腎精,包括兩個部分:①“先天之精”,其來源受之于父母,乃胚胎形成之初的原始物質。它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及繁殖後代的作用(類似西醫所說的腦垂體、甲狀腺、性腺等人體器官)。②“後天之精”,是五臟運用水穀之精化生的各自臟腑之精,除充養自身之外,將部分輸送至腎儲藏,充實腎精。

腎精是化生腎氣的物質基礎(“腎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腎氣又稱腎陽。腎氣支配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活動。人由幼年、青年、壯年、老年的生長發育過程,生理功能變化都由腎氣的盛衰變化來決定。

2.腎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臟有主持與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水液在體內循行的規律是:水入於胃,由脾上輸於肺,肺氣肅降,則水下流而歸於腎,這便是水液在體內升降的大致過程。下降于腎的水液,又分清、濁。通過腎中陽氣的氣化作用,使清者上升歸於肺而後布散周身,濁者則輸於膀胱並排出體外,如此迴圈,來維持人體水液的平衡。

3.腎與骨、髓、二陰、發、耳、唾及神志驚、恐的關係

(1)腎與骨、髓:腎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和滋生骨髓、腦髓的作用,故有“腎主骨生髓”之說。

(2)腎與二陰:前陰指尿道、生殖器,後陰指肛門。人排解大、小便與生殖活動都要靠腎的氣化作用才能正常進行,所以稱腎主二陰。

(3)腎與耳和毛髮:耳必須靠腎精的充養,才會有正常的聽覺功能,所以二者關係密切。發的營養源於血,故稱“發為血之餘”。但發的生機在腎,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所

以精充則血旺,血旺則發自然生機勃勃。

(4)腎與驚、恐:腎居下焦,腎精化生腎氣,必須通過中、上二焦,才能布散全身。《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由於驚恐阻扼,打亂了腎氣通行的道路,所以易於傷腎。

(5)腎與唾:唾,指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由腎精化生,經腎氣的推動從腎經至舌的支脈抵舌下,自金津玉液二穴泌出。故《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腎為唾。”

4.腎與導引養生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臟器,其所藏之腎精不僅可以化生氣血,還是產生腎陰、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陽乃人體陽氣的根本,對各臟腑組織起溫煦、生化作用。腎陰,又是人體陰液之根本,有濡養、滋養全身臟腑的作用。腎的功能關乎人的產生、生長、發育等多種功能,所以養生家十分重視對腎的調護。如導引功法《人體生命再生工程》中“強腎法”即根據《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提出的“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的理論,在功法中以和緩旋轉腰部和在行功中柔和地屈伸腰椎來起到養腎、壯腎的目的。

自我按摩式的導引法,採取按摩腎俞、湧泉穴的操作也是為健腎而設的。

另外,唾是由腎精化生的,所以咽而不吐,就有回補腎精作用,所以,導引養生家提倡用咽津的方法來養腎精。如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講:“咽口津是以真水補真陰,……是治陰虛的無上妙方。其效果超過六味地黃丸等藥。”

(二)中醫

中西醫脾臟的概念完全不同。按中醫脾臟的定義,用西醫知識來理解,應該包括整個消化系統的器官。

1.脾主運化

(1)運化水穀精微:指脾有消化飲食、吸收和運輸水穀精微的功能,是化生氣血的主要源泉。人體全身器官都要依靠水穀精微來維持其形體與生理功能的需要,所以稱脾是後天之本。

(2)運化水濕:是指脾與肺、腎有共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

2.脾主統血 脾統血,是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作用。

3.脾與口唇、肌肉、四肢的關係脾氣健運,消化功能旺盛,攝取之水穀精微充足,血液豐盛,故而口唇紅潤,肌肉豐滿,四肢輕健有力。

4.涎為脾液,脾在志為思 涎即較清稀的唾液,乃消化器官唾液腺所生,故有涎為脾液之稱。脾在志為思之說源於:脾健運、營養充足,腦工作(思)的效率就高,故有脾主思之說。反之,思慮過度也將傷脾。

5.脾與導引養生 導引諸多靜功,雖都靜坐不動,但練功後消化功能常會明顯改善與增強。究其原因,可從兩方面理解:其一,靜坐首先減少了思想活動,少思有護脾的作用;其二,靜功軀體外觀雖無動作,但膈肌這個主要的呼吸肌,在練靜功中非但沒有靜止,反而增大了活動的幅度,這樣,就必然推動腹腔能動的消化器官運動起來(被動運動),這就起到了促進消化的作用。

另外“行功”中的“走”,主要是四肢、肌肉的運動,有調動、活躍脾氣的作用。“自控氣功”中的“調息補氣功”常式起式裡的踏步轉體功法,也有促使腹腔內臟,特別是腸胃運動的作用,所以都有很好的健脾功效。

四、肺

(一)西醫

肺位於胸腔內,左右各1個,分列於縱隔兩側,被密封在呈負壓的胸膜腔中,下方坐在膈肌上。肺呈圓錐形,海綿狀。肺內佈滿含氣小腔稱肺泡,泡壁外面滿布毛細血管網,體內、外氣體的交換即在此進行。肺泡借一系列的管道連通鼻腔與外界溝通。肺依賴呼吸肌的舒縮引起胸廓運動所造成的胸膜腔內壓力的變化和肺自身的彈性而舒縮。肺舒張,吸入

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肺收縮,呼出體內的廢氣。如此終生不停地進行著呼吸運動。

(二)中醫

肺居上焦,位於胸中。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肺者生氣之源,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覆諸髒。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1.肺主氣 又包括兩個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氣: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功能,排出濁氣,吸入清氣,從吐故納新中實現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用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2)肺主一身之氣:由於肺的呼吸作用,才會有宗氣的形成。宗氣是肺呼吸得來的氧氣,與腸胃吸收來的水穀精微(營養物質)合成、積存於胸中,通過“肺朝百脈”布散全身,全身器官得到宗氣這一物質能量基礎,才會產生各自的功能,才有全身之氣的體現。

2.肺主行水 是指肺氣的宣發肅降作用,可以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肺主行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肺的宣發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穀之精中,較輕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外達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潤之。輸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還在衛氣的推動與控制下化為汗液排出體外。二是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穀精微中較厚重的部分,向內向下輸送到其他臟腑以濡潤之,並將臟腑代謝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到腎與膀胱,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3.肺與皮毛、鼻及悲憂情志的關係

(1)肺與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皮膚、毫毛、汗腺等組織,是抵禦外邪侵襲的屏障。肺臟通過其宣發功能把水穀精微輸布到皮毛,從而滋潤了周身的皮毛、肌肉,所以就會皮膚潤澤,毛髮光澤,肌肉堅實。將衛氣宣發到體表就可以發揮抗禦外邪的能力。

(2)鼻為肺之竅:肺可呼吸,肺泡通過各級氣道,經喉過咽經鼻與外界相通,所以鼻是肺與外界相通的孔竅。另外鼻的通氣、嗅覺功能也要依肺的正常功能(肺氣和)才能正常發揮,所以二者關係密不可分。

(3)肺與悲、憂情志的關係:憂愁、悲傷對人體的主要影響是耗氣,因肺主氣,故憂與悲易於傷肺。反之,肺功能低下,如肺氣虛時,人體對外來的不良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下降,易於出現悲傷、憂愁的情緒(肺結核患者就常有這種典型的表現)。

4.肺與導引養生肺主氣,司呼吸,歷代導引養生家都十分重視“調息”(呼吸鍛煉),將調息視為導引練功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因為生命離不開“氣”這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個器官的活動都要有氣的供養與支持,對腦、心等重要的器官,更是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氧氣的供應。所以養生學家研究各種科學有效的調息方法,讓修煉者獲得高品質的呼吸效果,使人體臟腑器官營養充足,經絡氣血暢通,故而能健康長壽。

五、腎

(一)西醫

人體一對蠶豆形的實質器官,位於腹腔後部,分列在脊柱兩側。主要功能是製造尿液,以排泄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和體內多餘的物質(如水、鹽等),以及進入體內的藥物、毒物等。

(二)中醫

從腎主人體之生長發育、主骨、主水液、主生殖、主二便、生髓等功能綜合來看,除泌尿之腎外,還應包含腦垂體、甲狀腺、性腺(睾丸、卵巢)等內分泌腺,還有脊髓與腦等諸多器官。

1.腎藏精 腎臟所藏之精,稱為腎精,包括兩個部分:①“先天之精”,其來源受之于父母,乃胚胎形成之初的原始物質。它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及繁殖後代的作用(類似西醫所說的腦垂體、甲狀腺、性腺等人體器官)。②“後天之精”,是五臟運用水穀之精化生的各自臟腑之精,除充養自身之外,將部分輸送至腎儲藏,充實腎精。

腎精是化生腎氣的物質基礎(“腎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腎氣又稱腎陽。腎氣支配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活動。人由幼年、青年、壯年、老年的生長發育過程,生理功能變化都由腎氣的盛衰變化來決定。

2.腎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臟有主持與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水液在體內循行的規律是:水入於胃,由脾上輸於肺,肺氣肅降,則水下流而歸於腎,這便是水液在體內升降的大致過程。下降于腎的水液,又分清、濁。通過腎中陽氣的氣化作用,使清者上升歸於肺而後布散周身,濁者則輸於膀胱並排出體外,如此迴圈,來維持人體水液的平衡。

3.腎與骨、髓、二陰、發、耳、唾及神志驚、恐的關係

(1)腎與骨、髓:腎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和滋生骨髓、腦髓的作用,故有“腎主骨生髓”之說。

(2)腎與二陰:前陰指尿道、生殖器,後陰指肛門。人排解大、小便與生殖活動都要靠腎的氣化作用才能正常進行,所以稱腎主二陰。

(3)腎與耳和毛髮:耳必須靠腎精的充養,才會有正常的聽覺功能,所以二者關係密切。發的營養源於血,故稱“發為血之餘”。但發的生機在腎,因為腎藏精,精能化血,所

以精充則血旺,血旺則發自然生機勃勃。

(4)腎與驚、恐:腎居下焦,腎精化生腎氣,必須通過中、上二焦,才能布散全身。《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由於驚恐阻扼,打亂了腎氣通行的道路,所以易於傷腎。

(5)腎與唾:唾,指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由腎精化生,經腎氣的推動從腎經至舌的支脈抵舌下,自金津玉液二穴泌出。故《素問·宣明五氣篇》說:“五臟化液……腎為唾。”

4.腎與導引養生腎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臟器,其所藏之腎精不僅可以化生氣血,還是產生腎陰、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陽乃人體陽氣的根本,對各臟腑組織起溫煦、生化作用。腎陰,又是人體陰液之根本,有濡養、滋養全身臟腑的作用。腎的功能關乎人的產生、生長、發育等多種功能,所以養生家十分重視對腎的調護。如導引功法《人體生命再生工程》中“強腎法”即根據《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中提出的“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的理論,在功法中以和緩旋轉腰部和在行功中柔和地屈伸腰椎來起到養腎、壯腎的目的。

自我按摩式的導引法,採取按摩腎俞、湧泉穴的操作也是為健腎而設的。

另外,唾是由腎精化生的,所以咽而不吐,就有回補腎精作用,所以,導引養生家提倡用咽津的方法來養腎精。如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講:“咽口津是以真水補真陰,……是治陰虛的無上妙方。其效果超過六味地黃丸等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