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場持續36年的保衛戰,拼死一位傳奇人物,也改寫了世界歷史!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裡, 它只能算得上一場小小的戰役, 甚至於在宋代的戰爭中它的規模都不算大, 這場戰役也並不像我們普遍意義上歌頌的那種殺身成仁的悲壯之戰, 然而卻因為一段長達三十多年的堅守, 因為葬送了一個能影響世界歷史走向的大人物, 讓這場戰役在中國的戰爭史上變得耀眼起來。

西元1243年到1279年, 在宋蒙之戰中, 蒙古號稱幾十萬人馬, 圍攻釣魚城, 四川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等率領下, 憑藉釣魚城天險, 獨釣中原, 浴血奮戰, 歷經大小戰鬥二百餘次, 抵禦元朝傾國之師, 創造孤城抗敵三十六年之久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的罕見奇跡。

由於一世英武的成吉思汗繼承人蒙哥大汗亦戰死於釣魚城下, 以致蒙古大軍不得不從歐亞戰場撤軍。 因此, 有研究世界戰史的學者將釣魚城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西元13世紀,

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 歷史的時鐘撥到了1258年, 此時在位的蒙古大汗蒙哥為了徹底消滅南宋、完成對整個中國的統一, 他派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元世祖)率軍攻打湖北鄂州、大將察塔兒率軍攻打兩淮、大將兀良合台率軍攻打雲南, 自己則親率四萬大軍攻打四川。 華夏大地, 烽煙再起, 南宋江山, 岌岌可危。 而當時情形, 欲保南宋, 必保四川;欲保四川, 必保重慶;欲保重慶, 必守合川;欲守合川, 必守釣魚山。

釣魚山地處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弧形褶皺群的西南支脈, 位於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交匯處, 海拔高度在91.22米至186米之間。 釣魚山得名於當地的一則民間傳說:遠古時代, 三江洪水氾濫, 逃到山上避難的災民饑餓難耐, 此時一位巨人從天而降,

立于山頂巨石之上, 手持長竿, 從山下江水中釣起無數鮮魚賑濟災民。 人們感念巨人救命之恩, 將山頂巨石稱作釣魚臺, 這座山也因此得名釣魚山。 釣魚山三面江流環繞, 僅東側與陸地相連。 巨大的鉗形江流, 構成了一道長約20公里, 江石崢嶸、水情險惡的天塹, 陡峭的山岸和開闊的環境, 又為這個並不算高的臺地平添了“倚天拔地, 雄峙一方”的險峻之勢。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 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為了抗擊蒙古軍, 派甘閏於合州(今重慶合川)東十裡釣魚山上築寨。 淳祐三年(1243), 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璡﹑冉璞主持修築釣魚城, 遷合州治所於此, 駐以重兵, 以控扼嘉陵江要衝。 寶祐二年(1254), 王堅任合州守將, 大規模修城設防,

陝南﹑川北人民紛紛遷來, 釣魚城成為數十萬的軍事重鎮。 (王堅, 南宋抗蒙名將。 西元1219年, 為了抵禦金軍, 當時擔任權棗陽軍節度使的孟宗政招募唐、鄧、蔡三州壯士兩萬余人編練成軍, 是為忠順軍, 王堅為忠順軍中一員。 加入忠順軍的王堅以勇猛而又富有計謀著稱, 屢立戰功, 後來逐漸成為名將孟珙麾下的得力幹將 )

大汗蒙哥所率大軍自打攻入四川以來, 一路勢如破竹, 陸續攻下了數十座城池, 直到大軍進發到了合州治所釣魚城下, 前進的勢頭才受到了遏止 。 1259年初, 蒙哥兵駐重貴山, 兵鋒直抵釣魚城下。

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 被王堅所殺。 蒙哥聽到自己的使者被斬, 大怒, 決心強攻釣魚城, 掃除進軍的障礙。 為切斷釣魚城與外界的聯絡, 蒙哥先遣諸將進攻渠州(金四川渠縣)東北的禮義山城、巴州西的平梁山城和合州舊城, 並命鈕璘加急向重慶下游江面進發, 侵迫夔州, 以使“蜀道梗絕”。 結果禮義山城、平梁山城雖未被蒙軍攻克, 但與釣魚城的聯絡被切斷。 蒙將楊大雅率兵攻入合州舊城,“俘男女八萬而去”而去,使釣魚城陷入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西元1259年,二月,此時的蒙古大軍駐紮在釣魚城東五裡的石子山一帶,連番大勝的蒙古軍士氣大盛,蒙哥也是信心百倍,仿佛南宋數千里錦繡江山已經成為蒙古鐵騎的跑馬場一般。經過短暫的休整後,大汗蒙哥下達了攻城的命令,一時間飛石箭矢、血肉橫飛,在蒙哥的親自督戰下, 蒙古大軍士氣高漲,攻勢如潮,悍不畏死的向釣魚城上沖去 。釣魚城城防堅固、糧草充足,主將王堅更是親自登城指揮,在副將張鈺的協助下,指揮南宋軍隊奮力堅守。滾木、山石無情的向蒙古士兵頭上砸去,配合著火炮的猛烈威力,愣是打退了蒙古軍隊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蒙古軍連攻數十日,損失慘重,而前方的釣魚城宛如天塹一般橫亙在他們身前,巋然不動 。

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召集諸將議事,大將術速忽裡認為,大軍為此堅城所困,長此下去,非常不利,不如留少量兵馬在此牽制,主力部隊沿長江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從而一舉滅掉南宋。然一貫驕橫自負的蒙古將領紛紛反對他的建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蒙哥大汗親自出征,小小的一座釣魚城都拿不下,讓我等眾人面上無光。最終蒙哥採納眾將建議繼續攻城,不過面對如此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兇猛彪悍著稱的蒙古騎兵實在是不能施展自己的長處。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汪德臣因而患疾,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聞知死訊,扼腕歎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給蒙哥汗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汗不勝其忿。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四川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

一日,南宋守軍將重十五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余張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十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久屯於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加以水土不服,一時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王堅乘機多次夜襲蒙古軍營地,使其人人驚恐,夜不得安。

為了更好的觀察城內的動靜和情形,謀求決戰,蒙哥命人在城外築起了一座高臺,並在上面興建了橋樓,樓上豎起一座桅杆,自此,他經常命人爬上桅杆觀察敵情。蒙古人的一舉一動自然逃不過王堅和張鈺的眼睛,他們命人悄悄將大炮對準橋樓的方向,一日,蒙哥照常登上高臺,又命兵卒爬上桅杆觀察城內守軍的動靜。正當此兵卒聚精會神的觀望期間,忽然“轟隆”一聲,守軍的炮響了,這名兵卒連同桅杆被轟出百步開外,血肉模湖,當時斃命。蒙哥也中飛石受傷。身受重傷的蒙哥無計可施之下,只得下令撤軍。西元1259年,七月,大汗蒙哥在撤軍途中病逝于重慶溫泉寺(今重慶北溫泉景區),享年五十一歲。(另有一說是其染病而死,然很可能是元史為遮掩之說)。

因為蒙哥之死,蒙古國內遂有帝位之爭。被蒙哥汗派往歐洲發動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本已先後攻佔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而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此後蒙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蒙古遠征埃及之主力突然撤軍,蒙古在歐洲方向的兵力大幅削減,從而為歐洲方向重新組織力量擊退蒙古大軍贏得了寶貴的戰機,是以釣魚城一戰可謂間接拯救了非洲和歐洲。

1263年,名將張玨代替王堅,率合州軍民繼續堅守釣魚城長達十五年之久1278年正月,重慶城淪陷,釣魚城成為宋土孤島。西元1279年正月,釣魚城最後一任守將王立以“不殺城內一人”為條件打開已堅守三十六年的釣魚城城門。

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時,南宋之所以能夠在蒙古大軍兩路主力攻擊之下仍然延祚二十餘年,其功實在於釣魚城和襄陽兩城的堅守。尤其是釣魚城以一隅孤城,造成了蒙古大軍的大量傷亡,並使其最高統帥蒙哥汗死于釣魚城下,其影響可謂巨大而深遠。因為釣魚城的堅守,不但全面瓦解了蒙古的攻勢,而且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等國的威脅。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在世界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頁。更為重要的是,死於釣魚城下的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以屠城搶掠為主的野蠻征服政策,受到了中原漢民的激烈抵抗。

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力在史學界是得到了廣泛認可,史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戰役影響了整個13世紀世界歷史的走向,客觀上影響了全球文明史。但是在普羅大眾之中,釣魚城之戰的知名度相當之低,相比赤壁之戰或官渡之戰之類經典戰役,知道釣魚城之戰的人卻寥寥無幾。

蒙將楊大雅率兵攻入合州舊城,“俘男女八萬而去”而去,使釣魚城陷入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西元1259年,二月,此時的蒙古大軍駐紮在釣魚城東五裡的石子山一帶,連番大勝的蒙古軍士氣大盛,蒙哥也是信心百倍,仿佛南宋數千里錦繡江山已經成為蒙古鐵騎的跑馬場一般。經過短暫的休整後,大汗蒙哥下達了攻城的命令,一時間飛石箭矢、血肉橫飛,在蒙哥的親自督戰下, 蒙古大軍士氣高漲,攻勢如潮,悍不畏死的向釣魚城上沖去 。釣魚城城防堅固、糧草充足,主將王堅更是親自登城指揮,在副將張鈺的協助下,指揮南宋軍隊奮力堅守。滾木、山石無情的向蒙古士兵頭上砸去,配合著火炮的猛烈威力,愣是打退了蒙古軍隊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蒙古軍連攻數十日,損失慘重,而前方的釣魚城宛如天塹一般橫亙在他們身前,巋然不動 。

釣魚城久攻不下,蒙哥召集諸將議事,大將術速忽裡認為,大軍為此堅城所困,長此下去,非常不利,不如留少量兵馬在此牽制,主力部隊沿長江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從而一舉滅掉南宋。然一貫驕橫自負的蒙古將領紛紛反對他的建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蒙哥大汗親自出征,小小的一座釣魚城都拿不下,讓我等眾人面上無光。最終蒙哥採納眾將建議繼續攻城,不過面對如此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兇猛彪悍著稱的蒙古騎兵實在是不能施展自己的長處。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蒙軍攻城5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汪德臣因而患疾,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蒙哥聞知死訊,扼腕歎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給蒙哥汗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汗不勝其忿。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四川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儘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志昂揚。

一日,南宋守軍將重十五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余張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十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相形之下,城外蒙軍久屯於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加以水土不服,一時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王堅乘機多次夜襲蒙古軍營地,使其人人驚恐,夜不得安。

為了更好的觀察城內的動靜和情形,謀求決戰,蒙哥命人在城外築起了一座高臺,並在上面興建了橋樓,樓上豎起一座桅杆,自此,他經常命人爬上桅杆觀察敵情。蒙古人的一舉一動自然逃不過王堅和張鈺的眼睛,他們命人悄悄將大炮對準橋樓的方向,一日,蒙哥照常登上高臺,又命兵卒爬上桅杆觀察城內守軍的動靜。正當此兵卒聚精會神的觀望期間,忽然“轟隆”一聲,守軍的炮響了,這名兵卒連同桅杆被轟出百步開外,血肉模湖,當時斃命。蒙哥也中飛石受傷。身受重傷的蒙哥無計可施之下,只得下令撤軍。西元1259年,七月,大汗蒙哥在撤軍途中病逝于重慶溫泉寺(今重慶北溫泉景區),享年五十一歲。(另有一說是其染病而死,然很可能是元史為遮掩之說)。

因為蒙哥之死,蒙古國內遂有帝位之爭。被蒙哥汗派往歐洲發動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本已先後攻佔今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而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此後蒙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蒙古遠征埃及之主力突然撤軍,蒙古在歐洲方向的兵力大幅削減,從而為歐洲方向重新組織力量擊退蒙古大軍贏得了寶貴的戰機,是以釣魚城一戰可謂間接拯救了非洲和歐洲。

1263年,名將張玨代替王堅,率合州軍民繼續堅守釣魚城長達十五年之久1278年正月,重慶城淪陷,釣魚城成為宋土孤島。西元1279年正月,釣魚城最後一任守將王立以“不殺城內一人”為條件打開已堅守三十六年的釣魚城城門。

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時,南宋之所以能夠在蒙古大軍兩路主力攻擊之下仍然延祚二十餘年,其功實在於釣魚城和襄陽兩城的堅守。尤其是釣魚城以一隅孤城,造成了蒙古大軍的大量傷亡,並使其最高統帥蒙哥汗死于釣魚城下,其影響可謂巨大而深遠。因為釣魚城的堅守,不但全面瓦解了蒙古的攻勢,而且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等國的威脅。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在世界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頁。更為重要的是,死於釣魚城下的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以屠城搶掠為主的野蠻征服政策,受到了中原漢民的激烈抵抗。

釣魚城之戰的影響力在史學界是得到了廣泛認可,史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戰役影響了整個13世紀世界歷史的走向,客觀上影響了全球文明史。但是在普羅大眾之中,釣魚城之戰的知名度相當之低,相比赤壁之戰或官渡之戰之類經典戰役,知道釣魚城之戰的人卻寥寥無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