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2年就徹底輸了!這個豪強因4個方面丟掉了青冀幽並四個州

有句話叫做“披著羊皮的狼”, 是說心胸險惡的人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把自己偽裝得溫順馴良, 一旦接近了獵物就會露出本來面目。

而這世界上也有另一 種人, 就是他們的本質原來是羊, 卻偏偏拉起虎皮披在身上, 作勢嚇人。 這樣做, 碰到不識貨的傢伙, 可以蒙過去, 可是, 如果碰到一隻真正的老虎, 他就會像那只貴州的驢, 在老虎面前咆哮、踢腿、轉身三招過後, 便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餐。

袁紹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袁紹字本初, 汝南汝陽人。 高祖父袁安官至漢司徒。 在漢末逐鹿中原的群雄中,

袁紹聲望最高勢力最大, 若以其實力而論, 本可以稱雄於世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然而, 在與曹操的交鋒中, 他一敗於官渡, 再敗於倉亭, 遂使百萬雄兵, 土崩瓦解, 英雄事業, 付之東流, 自己落了個吐血而亡的可悲下場。

對袁紹失敗的原因, 曹操的謀士郭嘉曾通過對袁、曹的對比, 說出過一段十分精闢的話:

袁紹有十敗, 曹公有十勝:袁紹兵雖盛, 不足懼;袁紹繁文禮儀多, 曹公您給人自由空間, 這是道勝;漢朝的失敗就在於寬濟, 而袁紹卻依然用寬濟, 而您以猛糾, 這是治勝;袁紹表面看起來很寬厚, 實際卻是心胸狹隘, 任人唯親, 而您外簡內明, 用人惟才, 這是度勝;紹多謀少決, 公得策則行, 這是謀勝;袁紹是非混淆, 您法度嚴明,

這是文勝;紹好為虛勢, 不知兵要, 您以少克眾, 用兵如神, 此武勝……公有十勝, 用以打敗袁紹, 有什麼難事呢?

1.袁紹早年的聲望主要來自他的門第和家世。

從高祖袁安, 到其父袁逢, 袁氏四代都有人任司徒、司空、 太尉, 這在漢代號為三公, 分別掌握國家的政務、司法、軍事大權, 是最高的職位。

袁氏四世三公, 官高權大, 門生因此遍佈天下。 憑藉家族的勢力, 袁紹很年輕就升為中軍校尉, 何進謀誅宦官要依靠他, 董卓弄權, 他敢公然反對。

正是如此, 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時, 曹操提議:“袁本初四世三公, 是漢朝名相之後, 可為盟主。 ”眾諸侯一致擁護。

這一優勢, 直到後來諸侯爭霸時, 仍然起著作用。 在聲討董卓的聯軍因內訌而解體之後, 袁紹憑藉他的聲譽和影響,

先奪占冀州, 後消滅公孫瓚, 很快就成為北方最大的豪強勢力。

在與曹操對抗前夕, 他虎踞冀、青、幽, 並諸郡, 帶甲百萬, 文官武將極多, 是曹操最害怕的一個對手。 相對而言, 曹操的地域和實力都無法和袁紹相比。 官渡之戰開始時,

袁紹出兵七十萬, 號稱百萬, 而曹操只有六七萬人馬。

然而, 袁、曹大戰的結果卻以袁紹的慘敗而告終,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經典大戰, 後代許多史學家和軍事家做了許多研究。

2.好謀無決

最初, 董卓專權, 欲廢帝執政, 在滿朝文武大氣不敢出的時候, 袁紹憤然挺身而出反對。 董卓大怒說:“天下事在我, 我今為之, 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亦拔劍說:“汝劍鋒, 我劍未嘗不利!”袁紹手提寶劍, 告別眾人離席而去, 董卓頗為擔心。

校尉伍瓊就曾告訴他:“袁紹好謀無斷, 不足為慮。 ”

《三國演義》中, 劉備也就曾利用袁紹的這個弱點達到了保護自己的目的。

關羽殺了顏良之後, 當時劉備正投奔在袁紹帳下, 消息傳來, 沮授告訴袁紹,

殺顏良的就是劉備的兄弟關羽, 袁紹一聽大怒, 立刻下令殺劉備。

劉備辯解說:“明公只聽一面之詞, 而絕向日之情嗎?我與關羽自從徐州失散, 還不知道關羽是否還活著, 何況, 天下容貌相同的人不少, 難道赤面長須的人, 就一定是關羽嗎?請明公細察。 ”

袁紹一聽,又覺得很有道理,馬上責備沮授:“誤聽你的話,險些殺了好人!”立即又請劉備上帳坐,商議為顏良報仇之事。

接著文醜去為顏良報仇,又被關羽殺了,袁紹聽了,又要殺劉備,劉備卻再次申辯說:“等我說一句話再殺我:曹操素來忌憚劉備,今天知道劉備在明公的地方,恐怕我幫助您,因此特使雲長誅殺二將。您知道了必然大怒。這是借公之手殺劉備呀!願明公仔細想想。”

袁紹一聽,又覺得有道理,馬上責備手下人,說:“劉備之言是。你們幾乎讓我背上害賢之名。”當即斥退了郭圖等,再次把劉備請到上座。

劉備接著表示,願親自去招來關羽,以補斬顏良、文醜之過。袁紹聽了大喜,說:“如果關羽能來,勝過顏良、文醜十倍。”

劉備就這樣輕輕鬆松地避免了懲罰,又從從容容地逃出虎穴。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這個弱點表現得更為充分。

3.鼠目寸光,沒有遠見卓識,這是袁紹的另一個致命弱點。

袁紹雖然野心很大,卻不能審時度勢,往往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在打公孫瓚時,謀臣們 勸他迎天子定都鄴城以號令天下,袁紹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覺得皇帝在身邊,事事要奏請,反而不自由。

後來見曹操捷足先登,把天子迎到許昌,他又很後悔。曹操兵進徐州,劉備前來求救,田豐向他建議,趁曹操東征,許昌空虛,如果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可是,袁紹卻做了這樣的回答:“我的小兒子患了疥瘡,我哪還有心思考慮別的事情!”田豐不禁長歎:“遭此難遇之機,卻以嬰兒之病,失此機會,大事去了!可痛惜哉!”

袁紹就因如此小事,失去了一次次稱霸的良機!

4.心性狹窄、多疑,卻果於殺戮,這是他致敗的根本。

在用人方面,袁紹一方面任人唯親,惟門第、虛名是尚,另一方面喜聽讒言,是非顛倒,善惡不辨,不能識別人才,即使有人才也不能使用。袁紹帳下,不乏當時第一流有才能的人,如沮授田豐,但由於主帥昏聵,造成內部不團結,屢聽郭圖和逢紀的讒言,因此,小人得志,良臣遭斥。

田豐、沮授都是忠心耿耿的謀臣,卻都沒有好結果。

破公孫瓚後,袁紹急於攻曹,田豐認為,連年興師動眾,老百姓已經疲憊不堪,曹操兵雖少但能征善戰,此時應該以逸待勞,不宜與曹操開戰。田豐苦苦勸諫,袁紹不聽,還把田豐關進監獄。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和曹操決戰於官渡。

袁紹帶領冀、青、幽、並等州的人馬七十多萬,前往官渡,進攻許昌,袁紹的第一謀士田豐再次從獄中上書給袁紹說:“現在應當靜守,以待天時有利於我,不可隨便興兵,否則恐有不利的事情發生。”

田豐分析當時的情況,敏捷地看到袁紹兵雖多,但人心不齊,長途征討,如果被破襲了糧草,局面是不堪設想的。

可是袁紹驕橫粗蠻,根本不聽。田豐的對頭逢紀又趁機進讒言說:“主公征伐曹操,是仁義之舉,田豐為什麼要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呢?”袁紹大怒,就想殺了田豐,眾官苦苦哀求,方才作罷,他還是憤恨不休地說:“等我破了曹操,再來治田豐的罪!”

兩軍對壘,曹操軍糧將盡,於是修書一封,急派使者前往大本營,令許昌的官員速運送糧草到官渡前線,不巧曹操的使節在途中被袁紹軍捉住,押解給袁紹的謀士許攸。許攸搜出了曹操缺糧的告急信,就向袁紹報告這一重要情報,說:“曹操屯兵官渡,與我對峙已久,許昌必然空虛;若乘此良機分一軍星夜偷襲許昌,則許昌可破,曹操可擒,現今曹操糧草將盡,可乘機兩路夾擊之,獲得全勝!”

袁紹卻說:“曹操詭計多端,這封告急信也許是誘兵之計,不可輕信。”許攸說:“曹操南來與我決戰已經這麼長時間,糧草告急肯定屬實,今如若不乘機取許昌,必然反受其禍害。”

正說話的時候,忽有使者自袁紹的大本營來,呈上袁紹的謀臣審配的信,說許攸在冀州時,濫受民間財物,而且縱令子侄們收取民間雜稅為己有,已經把他的子侄下獄。

袁紹大怒,指著許攸大罵道:“濫行匹夫!還有面目向我獻什麼計!你與曹操是朋友,想必今天你是受了他的財賄,為他做奸細來騙我!是不是,嗯!本當斬首,今權且留一顆頭,快滾出去,今後不許見我!”

許攸所獻之計實為高策,他退出後,不禁仰天歎說:“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我兒子、侄兒肯定已遭審配之害,我有什麼面目再見冀州人呢!”就要拔劍自刎,左右奪劍勸說:“您為什麼那麼想不開呢?袁紹不納直言,日後必為曹操所擒,公既與曹公有朋友關係,何不棄暗投明?”

一句話點醒了許攸,於是許攸投奔曹操去了。

【許攸】

曹操聽說許攸來投,欣喜若狂,來不及穿上鞋子,赤著腳跑出帳外迎接許攸,曹操把許攸迎入帳內,跪地向許攸就拜。許攸慌忙扶起曹操說:“曹公乃是漢相,我一介布衣,何謙恭如此?”曹操大笑,說:“你是我的朋友,哪能以名爵相分上下!”

許攸說:“我不能擇主,屈身袁紹,他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投奔於你,望收用我。”曹操大喜過望:“你肯來我處,幫我成大業,我知道你一定有破袁之法。”兩人對視哈哈大笑。

許攸和曹操青年時期就是朋友,這次投奔就是來教曹操破袁紹的。

一番老朋友之間的交情之後,許攸說:“我有一策,不過三日,使百萬之眾不戰自破,明公肯聽嗎?”曹操牙齒都笑歪了。

許攸說:“袁紹軍糧輜重,盡積烏巢,是蠢將淳於瓊把守,他是酒色之徒。公可選精兵詐稱袁紹的將領,帶奇兵到烏巢加強糧草保護,乘機燒其糧草輜重,袁軍不出三天必然自亂!”

曹操聞計大喜。

第二天,親領五千兵馬,打著袁軍的旗號,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向烏巢進發,深夜突進烏巢,襲擊守衛的袁軍,放火燒了 袁軍的糧草,曹軍活捉了袁軍守將淳於瓊,曹操命人割去耳朵,砍去手指以辱之。

袁紹大軍聞烏巢失守,無糧草接濟,全軍大亂,曹操乘勝追擊,袁紹大敗,曹操奠 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袁紹一生,空有英雄之表,沒有英雄之實,“羊質虎皮”正是對他形象、恰當的評語。

一個人才,得之或失之,皆勝過千軍萬馬。

袁紹剛愎自用,對許攸的計謀不但不採納,反而污辱他,而曹操則禮賢下士,採納了他的計謀,襲擊袁軍糧草基地烏巢,袁軍大敗。

袁紹之敗在於缺乏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未能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將部下的思想統一起來,又不注意與部下的感情聯絡,致使集團內部缺乏向心力,而加上袁紹 的內忌之心和是非不明,因而使部下之間互相爭利,謀士間勾心鬥角;文官陷害武將,上下級之間互相猜忌,導致集團內訌,為敵人所乘。

袁紹一聽,又覺得很有道理,馬上責備沮授:“誤聽你的話,險些殺了好人!”立即又請劉備上帳坐,商議為顏良報仇之事。

接著文醜去為顏良報仇,又被關羽殺了,袁紹聽了,又要殺劉備,劉備卻再次申辯說:“等我說一句話再殺我:曹操素來忌憚劉備,今天知道劉備在明公的地方,恐怕我幫助您,因此特使雲長誅殺二將。您知道了必然大怒。這是借公之手殺劉備呀!願明公仔細想想。”

袁紹一聽,又覺得有道理,馬上責備手下人,說:“劉備之言是。你們幾乎讓我背上害賢之名。”當即斥退了郭圖等,再次把劉備請到上座。

劉備接著表示,願親自去招來關羽,以補斬顏良、文醜之過。袁紹聽了大喜,說:“如果關羽能來,勝過顏良、文醜十倍。”

劉備就這樣輕輕鬆松地避免了懲罰,又從從容容地逃出虎穴。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這個弱點表現得更為充分。

3.鼠目寸光,沒有遠見卓識,這是袁紹的另一個致命弱點。

袁紹雖然野心很大,卻不能審時度勢,往往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在打公孫瓚時,謀臣們 勸他迎天子定都鄴城以號令天下,袁紹沒有採納這個建議,覺得皇帝在身邊,事事要奏請,反而不自由。

後來見曹操捷足先登,把天子迎到許昌,他又很後悔。曹操兵進徐州,劉備前來求救,田豐向他建議,趁曹操東征,許昌空虛,如果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可是,袁紹卻做了這樣的回答:“我的小兒子患了疥瘡,我哪還有心思考慮別的事情!”田豐不禁長歎:“遭此難遇之機,卻以嬰兒之病,失此機會,大事去了!可痛惜哉!”

袁紹就因如此小事,失去了一次次稱霸的良機!

4.心性狹窄、多疑,卻果於殺戮,這是他致敗的根本。

在用人方面,袁紹一方面任人唯親,惟門第、虛名是尚,另一方面喜聽讒言,是非顛倒,善惡不辨,不能識別人才,即使有人才也不能使用。袁紹帳下,不乏當時第一流有才能的人,如沮授田豐,但由於主帥昏聵,造成內部不團結,屢聽郭圖和逢紀的讒言,因此,小人得志,良臣遭斥。

田豐、沮授都是忠心耿耿的謀臣,卻都沒有好結果。

破公孫瓚後,袁紹急於攻曹,田豐認為,連年興師動眾,老百姓已經疲憊不堪,曹操兵雖少但能征善戰,此時應該以逸待勞,不宜與曹操開戰。田豐苦苦勸諫,袁紹不聽,還把田豐關進監獄。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和曹操決戰於官渡。

袁紹帶領冀、青、幽、並等州的人馬七十多萬,前往官渡,進攻許昌,袁紹的第一謀士田豐再次從獄中上書給袁紹說:“現在應當靜守,以待天時有利於我,不可隨便興兵,否則恐有不利的事情發生。”

田豐分析當時的情況,敏捷地看到袁紹兵雖多,但人心不齊,長途征討,如果被破襲了糧草,局面是不堪設想的。

可是袁紹驕橫粗蠻,根本不聽。田豐的對頭逢紀又趁機進讒言說:“主公征伐曹操,是仁義之舉,田豐為什麼要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呢?”袁紹大怒,就想殺了田豐,眾官苦苦哀求,方才作罷,他還是憤恨不休地說:“等我破了曹操,再來治田豐的罪!”

兩軍對壘,曹操軍糧將盡,於是修書一封,急派使者前往大本營,令許昌的官員速運送糧草到官渡前線,不巧曹操的使節在途中被袁紹軍捉住,押解給袁紹的謀士許攸。許攸搜出了曹操缺糧的告急信,就向袁紹報告這一重要情報,說:“曹操屯兵官渡,與我對峙已久,許昌必然空虛;若乘此良機分一軍星夜偷襲許昌,則許昌可破,曹操可擒,現今曹操糧草將盡,可乘機兩路夾擊之,獲得全勝!”

袁紹卻說:“曹操詭計多端,這封告急信也許是誘兵之計,不可輕信。”許攸說:“曹操南來與我決戰已經這麼長時間,糧草告急肯定屬實,今如若不乘機取許昌,必然反受其禍害。”

正說話的時候,忽有使者自袁紹的大本營來,呈上袁紹的謀臣審配的信,說許攸在冀州時,濫受民間財物,而且縱令子侄們收取民間雜稅為己有,已經把他的子侄下獄。

袁紹大怒,指著許攸大罵道:“濫行匹夫!還有面目向我獻什麼計!你與曹操是朋友,想必今天你是受了他的財賄,為他做奸細來騙我!是不是,嗯!本當斬首,今權且留一顆頭,快滾出去,今後不許見我!”

許攸所獻之計實為高策,他退出後,不禁仰天歎說:“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我兒子、侄兒肯定已遭審配之害,我有什麼面目再見冀州人呢!”就要拔劍自刎,左右奪劍勸說:“您為什麼那麼想不開呢?袁紹不納直言,日後必為曹操所擒,公既與曹公有朋友關係,何不棄暗投明?”

一句話點醒了許攸,於是許攸投奔曹操去了。

【許攸】

曹操聽說許攸來投,欣喜若狂,來不及穿上鞋子,赤著腳跑出帳外迎接許攸,曹操把許攸迎入帳內,跪地向許攸就拜。許攸慌忙扶起曹操說:“曹公乃是漢相,我一介布衣,何謙恭如此?”曹操大笑,說:“你是我的朋友,哪能以名爵相分上下!”

許攸說:“我不能擇主,屈身袁紹,他言不聽、計不從,今特棄之來投奔於你,望收用我。”曹操大喜過望:“你肯來我處,幫我成大業,我知道你一定有破袁之法。”兩人對視哈哈大笑。

許攸和曹操青年時期就是朋友,這次投奔就是來教曹操破袁紹的。

一番老朋友之間的交情之後,許攸說:“我有一策,不過三日,使百萬之眾不戰自破,明公肯聽嗎?”曹操牙齒都笑歪了。

許攸說:“袁紹軍糧輜重,盡積烏巢,是蠢將淳於瓊把守,他是酒色之徒。公可選精兵詐稱袁紹的將領,帶奇兵到烏巢加強糧草保護,乘機燒其糧草輜重,袁軍不出三天必然自亂!”

曹操聞計大喜。

第二天,親領五千兵馬,打著袁軍的旗號,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向烏巢進發,深夜突進烏巢,襲擊守衛的袁軍,放火燒了 袁軍的糧草,曹軍活捉了袁軍守將淳於瓊,曹操命人割去耳朵,砍去手指以辱之。

袁紹大軍聞烏巢失守,無糧草接濟,全軍大亂,曹操乘勝追擊,袁紹大敗,曹操奠 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袁紹一生,空有英雄之表,沒有英雄之實,“羊質虎皮”正是對他形象、恰當的評語。

一個人才,得之或失之,皆勝過千軍萬馬。

袁紹剛愎自用,對許攸的計謀不但不採納,反而污辱他,而曹操則禮賢下士,採納了他的計謀,襲擊袁軍糧草基地烏巢,袁軍大敗。

袁紹之敗在於缺乏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未能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將部下的思想統一起來,又不注意與部下的感情聯絡,致使集團內部缺乏向心力,而加上袁紹 的內忌之心和是非不明,因而使部下之間互相爭利,謀士間勾心鬥角;文官陷害武將,上下級之間互相猜忌,導致集團內訌,為敵人所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