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松”的原型是晚唐南平王,割據江西二十年,晚年後悔打虎!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中, 武松在景陽岡上醉打猛虎一節, 是全書最為出彩之處, 數百年來膾炙人口, 為歷代戲曲、影視改編傳頌。

後世學者考究打虎原型, 逐漸形成了兩種假說, 一說根據《鹽城縣誌》, 稱元末鹽城人卞元亨曾用腳踢死一隻老虎, 《水滸傳》相關篇章由此生髮創作;一說出自《杭州府志》, 內載義士武松殺死了蔡京的兒子, 人稱“蔡虎”的貪官蔡鋆, 施耐庵便敷演出“武松打虎”情節。

洒家對以上兩說都心存狐疑, “卞元亨說”太過誇張, 脫離實際;“蔡虎說”中的蔡鋆, 《宋史》中查無此人。 蔡京的兒子名字中大都帶有“反文”, 如蔡攸、蔡絛, 帶“金”底的沒有旁證。

直到洒家讀到《太平廣記.驍勇二》中記載的鐘傳故事, 才恍然大悟, 原來施耐庵借鑒的是他的事蹟。

故事大略為:鐘傳本是晚唐豫章人, 少年時倜儻不群, 憑藉勇敢堅毅聞名鄉里。 他不事耕種而喜好狩獵, 不管是熊羆還是鹿獐,

只要被他遇見無不手到擒來。

有一天, 他去親戚家赴宴, 酒酣而歸。 太陽時已偏西, 只有一個小小童僕跟隨。 走到離家兩三裡的一條小溪旁, 忽然有一隻青色毛皮黑色花紋的老虎, 額頭上的毛又圓又白(有虎黑文青質, 額毛圓白), 從樹林中出來飲水。 百步之外看到鐘傳主僕二人, 立即疾奔而來。

童僕雙腿打顫, 對鐘傳說, 我們趕緊上樹逃生。

鐘傳酒勁湧上, 伸手拿過僕人手中的白木棍, 穩穩站住, 預備和老虎幹架。

老虎見鐘傳竟敢拿著棍子撩撥它, 大怒, 略一縮身, 跳將起來, 準備把鐘傳撲倒。 鐘傳一邊靈活躍起閃避, 一邊揮棍還擊。 老虎因無隙可乘, 又俯伏在地, 尋機再攻。 鐘傳也半蹲在地, 迎接老虎的進攻。

一會兒, 一人一虎又廝打了起來。

如此較量了幾個回合, 鐘傳手中木棍被老虎拍掉。 老虎的兩隻前爪乘勢按到了他的肩上, 張開血盆大口就要撕咬鐘傳。 電光火石間, 鐘傳兩手緊緊地鎖住老虎的脖子, 讓它無法下口。

如果是一個人, 估計立刻就被掐死了。 可是老虎脖子那麼粗, 比人也強壯得多, 所以鐘傳奈何老虎不得。 但老虎被捏住了脖子, 想要咬人也咬不到, 兩爪懸空也使不出太大的力。 人、虎相持不下, 童僕不敢近前, 在一旁大喊救命。

鐘傳的家人們見天色已晚, 從家出來接他。 走到溪邊, 見他和老虎對掐, 大驚失色拔出佩刀, 上前對著老虎亂砍。 老虎被活活砍成兩截, 鐘傳才倖免於難。

醉酒、木棍這兩個梗都被施耐庵用上了, 而原文中“額毛圓白”的老虎,

到了施耐庵筆下, 演變成了“吊睛白額”大虎。

鐘傳在《新唐書》中有傳, 在《資治通鑒》中也有記載, 包括《太平廣記》在內的這三本書都沒說鐘傳打死老虎, 是其他人幫忙才殺死了老虎, 可信度反而更高。

真實的鐘傳, 青年時期遭逢王仙芝起義,

家鄉父老推舉他為首領保境安民。 他糾合了江西一帶的少數民族, 依山建寨, 自號高安(江西高安)鎮撫使, 部眾最多時達一萬餘人。

王仙芝的部將柳彥璋攻克撫州(江西撫州), 逐走唐朝官吏, 此後又轉戰他地。 鐘傳乘虛入城, 給朝廷上書, 謊稱光復撫州, 唐昭宗正式任命他為撫州刺史。

中和二年(西元882年), 他帶兵驅逐了江西最高朝廷命官——觀察使高茂卿, 佔據首府洪州(江西南昌)。

當時天下大亂, 藩鎮爭霸, 唐僖宗顛沛流離, 自顧不暇, 只好承認鐘傳據有江西的事實, 冊封他為鎮南節度使, 不久加贈“中書令(中書省長官, 宰相)”榮銜。

幾年後, 鐘傳被授予王爵, 先賜號“潁川郡王”, 後來徙封為“南平王”, 前後割據江西二十多年, 比武松小小縣衙都頭可風光多了。

鐘傳年老時,卻對“打虎”一事十分後悔,常以此事告誡幾個兒子,說:“你們千萬不要效仿我的莽撞!人生處世,所貴的莫過於智慧和謀略。”

參考書目:李昉等《太平廣記》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歐陽修等《新唐書》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鐘傳年老時,卻對“打虎”一事十分後悔,常以此事告誡幾個兒子,說:“你們千萬不要效仿我的莽撞!人生處世,所貴的莫過於智慧和謀略。”

參考書目:李昉等《太平廣記》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歐陽修等《新唐書》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