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湮滅》的另類宇宙奇觀,你不一定能懂,但一定印象深刻!

雖然剛開年, 但很多人已經提前鎖定昨天上映的《湮滅》為本年度最佳科幻片。

「湮滅」一詞來源於物理學的一個概念, 即物質與相對應的反物質碰撞後消失並產生能量的過程。

《湮滅》

Annihilation

導演:亞曆克斯·加蘭

編劇:亞曆克斯·加蘭 / 傑夫·范德米爾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詹妮弗·傑森·李 / 吉娜·羅德里格茲 / 泰莎·湯普森

類型:劇情 / 科幻 / 驚悚

上映:2018-04-13(中國大陸)/ 2018-02-23(美國)

電影《湮滅》改編自傑夫·范德米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是其所著《遺落的南境》三部曲系列的首作。

小說在2014年獲得有著藝術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星雲獎”。 在那年擊敗了同為種子選手的《三體》, 後者的作者劉慈欣稱讚《湮滅》“意境詭異而幽遠”。

1

加蘭的第二部導演作品

一般來說, 電影都會對原小說進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創作。

《湮滅》的導演亞曆克斯·加蘭便是在沒有完全看完小說的情況下進行了改編, 並且關於結局和人物設定都做了更符合銀幕的變通。

編劇出身的他, 對劇本的掌控能力當然不用置疑。 “編而優則導”, 他的創作領域一直遊移在科幻題材範圍內。

四年前自編自導的科幻電影《機械姬》一舉拿下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以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加蘭更是憑此斬獲第68屆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新人導演獎以及其他多個獎項提名。

小成本硬科幻片《機械姬》的成功, 讓其「一戰成名」。

前作聚焦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 無論冷靜克制的敘事, 還是奇特的視覺想像力, 在小格局內都做到了簡潔有致。

而《湮滅》則回歸人類存在本源問題的探討, 相比前者, 塑造了更宏大的宇宙格局和更幽深的哲思。

影片女主是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 一位真正的實力派演員。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顯露超脫的表演天賦開始, 《冷山》《V字仇殺隊》《黑天鵝》《第一夫人》這些經典電影無不透露著她獨到的選片眼光和愈發純熟的表演魅力。

2

宏大主題立意

《湮滅》講述了美國某處海岸燈塔被太空隕石擊中後, 外部形成光影律動的屏障, 被稱為「X領域」。

不少探險隊進入探索,都有去無回。只有女主莉娜的丈夫在時隔一年後回到家中,卻一反常態失憶以及身體出現重大病症。

不管是出於對丈夫的愧疚還是自己生物學家的身份,都驅使莉娜前去一探究竟。

和莉娜一同前往的,還有物理學家喬希、心理學家文崔斯、人類學家卡斯和勘測員安雅,五人均為女性成員。在當下好萊塢「Me too」運動爭權的語境下,這只女性隊伍更具有了別樣的意義指涉。

原小說深受克蘇魯神話影響,它是指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力浦·洛夫克拉夫特創立的傳說體系。

這類小說的共同主題傳達了「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並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強大存在的力量」。

而且在具有克蘇魯神話色彩的小說故事中,角色可能會因探究過深或通過一些機遇遭遇舊日支配者或其他的宇宙種族,而他們的結果大多數是死亡和陷入瘋狂。

《湮滅》是一部極具哲學思辨的軟科幻影片。畫面營造的視覺奇觀服務於主題內核。

電影中出現的鹿角為花枝的馴鹿、人形的植物、海岸高聳的冰樹等意象,雖然用視覺呈現「X領域」所有物質受到折射產生的結果,但其意義指涉人類存在本質的問題。

影片的後三分之一將會解釋在燈塔附近形成的一切現象都來自於外星生物的“降臨”。它究竟是要顛覆這個世界還是毫無惡意碰巧的“經過”,莉娜給出的答案是,「閃光」並沒有想破壞或者改變一切,它只是製造了一些新的東西。

《湮滅》也採用了開放式結局。莉娜和丈夫擁抱的那瞬間,她眼中閃過一絲奇異的光,究竟她是不是複製人,她不再是“她”,懸念留給觀眾去想像。

當探討生命本源的問題,不免想到《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系列。複製人是否應該被認為是這個世界的正常存在,還是他們終將會顛覆摧毀人類。

當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過去我們思維認知的一切都被推翻,新世界新物種帶來的恐懼和未知等等這些晦澀的問題,我始終認為電影想表達的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簡單概括。

如果你對此深有感觸,說明導演想要傳達的主題已經做到了。

宏大格局的建構相應也削弱了影片整體的精緻程度。在文本轉化影像上,多少存在著局限。同時與兩年前的《降臨》(2016)相比,《湮滅》在敘事節奏和視聽語言方面又稍顯欠缺。

3

走向大銀幕的“作者電影”

影片2月底在北美開畫之後,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票房的慘澹讓出品方派拉蒙深感事情不妙,隨即做出院線轉網線的決策。

出售國家版權給Netflix的決定,也就意味著美國、加拿大、中國之外的觀眾將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該片。

作為科幻電影主打奇觀視效和大銀幕效果策略來說,觀看和享受電影的樂趣將大打折扣。

早在《湮滅》試映結束,製片人David Ellison就擔心不已,影片“太複雜深奧”的劇情邏輯可能不太會被廣大主流觀眾接受。

但加蘭並未被商業因素動搖,堅持最終版,不修改劇情、不對市場做出妥協。

雖然如此,加蘭對慘澹票房仍表現出惋惜和壓力:「它應該比實際上更為主流,甚至可以說必須是主流電影。但現實總是殘酷的。」

類似這種滿載隱喻的“作者電影”,好像很少被善待。名導+大咖+大製作,口碑還是引起不少爭議。

去年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母親!》、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縮小人生》雖是“名氣加持”,仍無法挽回口碑兩極和票房失利的局面。

「叫好不叫座」對電影市場來說,並不稀奇。《銀翼殺手2049》被認為沒有丟前作的臉,還是讓Alcon損失了近8000萬美元。

國內前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影片中也充滿了隱喻性符號,關於電影的評價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不小爭論。

複雜燒腦的劇情邏輯、多意義的闡釋空間,要麼可能被奉為“大神之作”,但大多時候因為“曲高和寡”而被“束之高閣”。

我個人對這部在科幻類型領域內,具有突破性故事想像、豐富的哲學思考以及夾雜驚悚懸疑元素的電影,還是充滿了好感。然而國內上映後究竟能不能得到主流觀眾的獵奇和認可,還是抱有疑問。

但有一點,《湮滅》所創造的另類宇宙奇觀,一定是科幻片愛好者的福音。

《湮滅》預告片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不少探險隊進入探索,都有去無回。只有女主莉娜的丈夫在時隔一年後回到家中,卻一反常態失憶以及身體出現重大病症。

不管是出於對丈夫的愧疚還是自己生物學家的身份,都驅使莉娜前去一探究竟。

和莉娜一同前往的,還有物理學家喬希、心理學家文崔斯、人類學家卡斯和勘測員安雅,五人均為女性成員。在當下好萊塢「Me too」運動爭權的語境下,這只女性隊伍更具有了別樣的意義指涉。

原小說深受克蘇魯神話影響,它是指美國小說家霍華德·菲力浦·洛夫克拉夫特創立的傳說體系。

這類小說的共同主題傳達了「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並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強大存在的力量」。

而且在具有克蘇魯神話色彩的小說故事中,角色可能會因探究過深或通過一些機遇遭遇舊日支配者或其他的宇宙種族,而他們的結果大多數是死亡和陷入瘋狂。

《湮滅》是一部極具哲學思辨的軟科幻影片。畫面營造的視覺奇觀服務於主題內核。

電影中出現的鹿角為花枝的馴鹿、人形的植物、海岸高聳的冰樹等意象,雖然用視覺呈現「X領域」所有物質受到折射產生的結果,但其意義指涉人類存在本質的問題。

影片的後三分之一將會解釋在燈塔附近形成的一切現象都來自於外星生物的“降臨”。它究竟是要顛覆這個世界還是毫無惡意碰巧的“經過”,莉娜給出的答案是,「閃光」並沒有想破壞或者改變一切,它只是製造了一些新的東西。

《湮滅》也採用了開放式結局。莉娜和丈夫擁抱的那瞬間,她眼中閃過一絲奇異的光,究竟她是不是複製人,她不再是“她”,懸念留給觀眾去想像。

當探討生命本源的問題,不免想到《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系列。複製人是否應該被認為是這個世界的正常存在,還是他們終將會顛覆摧毀人類。

當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過去我們思維認知的一切都被推翻,新世界新物種帶來的恐懼和未知等等這些晦澀的問題,我始終認為電影想表達的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簡單概括。

如果你對此深有感觸,說明導演想要傳達的主題已經做到了。

宏大格局的建構相應也削弱了影片整體的精緻程度。在文本轉化影像上,多少存在著局限。同時與兩年前的《降臨》(2016)相比,《湮滅》在敘事節奏和視聽語言方面又稍顯欠缺。

3

走向大銀幕的“作者電影”

影片2月底在北美開畫之後,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票房的慘澹讓出品方派拉蒙深感事情不妙,隨即做出院線轉網線的決策。

出售國家版權給Netflix的決定,也就意味著美國、加拿大、中國之外的觀眾將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該片。

作為科幻電影主打奇觀視效和大銀幕效果策略來說,觀看和享受電影的樂趣將大打折扣。

早在《湮滅》試映結束,製片人David Ellison就擔心不已,影片“太複雜深奧”的劇情邏輯可能不太會被廣大主流觀眾接受。

但加蘭並未被商業因素動搖,堅持最終版,不修改劇情、不對市場做出妥協。

雖然如此,加蘭對慘澹票房仍表現出惋惜和壓力:「它應該比實際上更為主流,甚至可以說必須是主流電影。但現實總是殘酷的。」

類似這種滿載隱喻的“作者電影”,好像很少被善待。名導+大咖+大製作,口碑還是引起不少爭議。

去年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母親!》、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縮小人生》雖是“名氣加持”,仍無法挽回口碑兩極和票房失利的局面。

「叫好不叫座」對電影市場來說,並不稀奇。《銀翼殺手2049》被認為沒有丟前作的臉,還是讓Alcon損失了近8000萬美元。

國內前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影片中也充滿了隱喻性符號,關於電影的評價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不小爭論。

複雜燒腦的劇情邏輯、多意義的闡釋空間,要麼可能被奉為“大神之作”,但大多時候因為“曲高和寡”而被“束之高閣”。

我個人對這部在科幻類型領域內,具有突破性故事想像、豐富的哲學思考以及夾雜驚悚懸疑元素的電影,還是充滿了好感。然而國內上映後究竟能不能得到主流觀眾的獵奇和認可,還是抱有疑問。

但有一點,《湮滅》所創造的另類宇宙奇觀,一定是科幻片愛好者的福音。

《湮滅》預告片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