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寶能的230萬輛新能源車產能 是要用來生產觀致牌小汽車嗎?

前幾天, 萬科獨董劉姝威發文聲討, 抨擊寶能利用巨額保險資金損害實體經濟, 甚至呼籲調查寶能行為, 建議“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沒收寶能及其一致行動人動用保險資金和銀行資金買入上市公司的股份及其獲利,

上繳國庫, 交全國社保基金管理。 ”

不過, 劉姝威此文一出, 自己反倒成了眾矢之的, 很多人認為她提到的寶能幾大罪狀不過是“誅心而已”, 意欲在寶能已經開始撤出萬科之際逼其“淨身出戶”。 隨後, 劉姝威所發佈的原文也因內容違規被刪除。

其實, 這些本屬於資本與地產圈的事情, 汽車圈的人聽起來很陌生。 不過在汽車人眼裡, 寶能與觀致是密切相連的片語, 甚至可以說, 如果不是因為觀致, 汽車圈也不會關注到寶能。

當然, 現在汽車圈關注寶能還有了另外一個理由, 那就是寶能所謂的“汽車局”。 一年時間內公佈4個生產基地, 總計230萬輛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

中國的成熟汽車廠家都沒有過這樣大的手筆, 寶能究竟要拿這些工廠做什麼?生產觀致牌小汽車嗎?

猜猜230萬產能最終會打幾折?

先來看看這4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情況。 公佈這幾個基地的時期集中在去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份, 基本上可以算是“同時”拿下。 拿地建廠這麼重大的事情, 寶能與地方政府並非一夕之間談成, 例如位於西安西鹹新區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今年3月份奠基動工, 但是在2017年的2月份, 寶能已經與當地政府開始接洽, 不過總體來說, 也是非常迅速了。

從進度來說, 最早動工的是廣州基地。 根據《廣州日報》的報導, 這塊地位於廣州開發區, 面積27.5萬平方米, 去年9月拿下, 12月26日動工建廠。 該專案投資約300億元, 首期規劃產能50萬輛新能源汽車, 首期項目預計2019年底建成投產。

第二個開工建設的是西安基地, 今年3月23日奠基。 根據當地媒體的宣傳報導, 這一專案總投資約400億元, 規劃產能100萬輛(其中一期5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項目。

進度排名第三的是昆明。

這個新能源汽車城專案去年11月簽署協議, 規劃新能源整車產能50萬輛。 根據地方網站消息, 寶能新能源汽車城項目占地約6318畝, 分一期、二期生產用地、零部件配套用地、生活配套用地及附屬村莊搬遷854畝用地, 3月底該項目已經在為地面拆遷進行招標。

除此之外, 寶能在貴陽也註冊了一家汽車有限公司, 並且以這家公司為主體拿下了一塊面積26.4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 不過在地方政府的宣傳中, 此番寶能進軍貴陽的重點似乎在倉儲物流以及所謂的“城市綜合體”, 對於這個新能源汽車項目提到的並不多。

相比之下, 去年10月最先為媒體所知的杭州富陽基地, 到目前為止反而毫無動靜。 彼時寶能與觀致的收購謎團還在風口浪尖上, 寶能簽下這個據稱將投資140億、規劃產能30萬輛的專案賺足了眼球。 不過簽約之後, 富陽和寶能方面再沒有提到這個項目。

有趣的是, 富陽經信局的微信公眾號在今年3月2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中提到, 富陽有望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 但是目前也存在幾點隱患,包括杭州大江東區已經佈局新能源轎車產業造成競爭過大、2020年新能源補貼退坡等,並且指出,“不盲目跟風新能源轎車,深入研究電動重卡行業市場,積極主動接洽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提前建設研發中心,搶佔電動重卡市場先機,方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之路”,絲毫沒有提及寶能這個30萬輛整車專案,不知是否協議有變。

即便不算富陽與貴陽專案,廣州、西安加上昆明的規劃產能加起來也有200萬輛。比對寶能與各地政府每次簽約拿地的情況不難發現,在上述5個地方,寶能都不只是投資新能源汽車,同時還還涉及了房地產、旅遊、倉儲物流等其它領域。所以說新能源汽車只是寶能商業帝國中的一小部分,此外寶能也沒有透露將在各個工廠投產什麼車型。

例如寶能在介紹位於西鹹新區的產業園時說道,“生產設備具備高度柔性,能實現多車型共線生產,打造智慧製造工廠……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打造優質汽車產品”,雖然在奠基動工現場擺放了觀致車型,包括那款Model K-EV,但也並未表示要在該廠投產這款車。

寶能汽車到底長啥樣?

雖然寶能現在旗下已經有多個汽車公司,但它的主業還是在房地產、物流以及健康、旅遊等領域。基於這一性質,它連續拿下多個生產基地,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圈地”一詞——拿下3000畝地,自己建廠用1500畝,另外1500畝招商,周邊或許還能再圈進來一些蓋房,政府沒有理由拒絕。至於所謂的50萬甚至100萬輛產能,實際可以打折。

當然了,這到底是一筆怎樣的生意,企業與政府到底是如何約定的,我們不在其中,難以推測。在它工廠沒有正式建成投產之前,這些話說輕了是揣測,說重了也可以算是“誅心”,做新聞還是要講點證據。也許寶能誠心造車,真的需要200萬輛產能呢?

“寶能集團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著眼於全球開展汽車產業規劃和佈局,寶能汽車的發展策略是:堅決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集聚人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多功能、智慧化,堅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並優化提升燃油車業務,打造‘研發-製造-後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為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這是寶能的說法。

“打造成為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過去數十載至今,中國的汽車品牌沒有一個能實現這個願望。未來10-15年,應該能有中國企業做到,但會是寶能嗎?

大家都在讚揚寶能的“脫虛向實”,驚歎寶能全國佈局的野心和大手筆,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寶能到底要造什麼樣的小汽車。

當然,我也不知道。

現在回想起來,汽車媒體沒有給予寶能汽車過多關注,也許是因為它介入汽車製造業的方式太過於蹊蹺,並且,從汽車產品方面而言,它沒有內容什麼可講。新勢力造車,好歹也要做個PPT告訴大家它們要造一個什麼樣的車,賣給誰——寶能則完全不按照套路來,一上來就哐哐建廠,並且不告訴你我建了廠要生產什麼。

寶能現在手裡有什麼?觀致。觀致還有什麼可講的?沒有。

每宣佈建設一個新的產業園,寶能都會將觀致拉出來背書。對於觀致,寶能也確實有計劃,今年已經定下8萬輛銷量目標,並且表示觀致要繼續堅持其高端品牌定位,還宣佈了一些具體的措施,例如將在央視投放廣告、每年投入100億研發費用(有網友問了,這100億算增資還是算借款?算增資,那奇瑞是否要繼續跟進以免股權稀釋?算借款,觀致的帳面豈非更加難看?)等等。

假設觀致可以順利完成今年8萬輛目標,自然相對於往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未來也許還會提升,但是要經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夠達到年銷200萬輛級別?即便達到,距離寶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這一目標,依然太遠。

駕仕總結:

奇瑞傾盡10年心力,觀致也不過是今天這個局面,寶能接手,帶來的最大優勢是資金,然而早年的觀致也並不缺錢。若說其他方面,體系、人才、研發能力,寶能如今能給的,似乎也不會比奇瑞昔日投入的多。汽車媒體們之所以樂此不疲地研究企業和車型,正是因為汽車這個行業複雜而充滿了不確定性,錢不能解決一切,哪怕用最好的人,最好的供應商,依然不能保證成功。

事實上,一開始進入汽車業時,寶能並不是非觀致不可,當時傳過的緋聞對象還有寶沃和昌河,據說寶能那個30人的汽車調查小組此前看的企業就很更多了。寶能入主觀致之後,關於它與其它企業的傳聞也隨之停止。

但是,如果寶能後續沒有拿下其它品牌的計畫,那麼單靠一個觀致實現他現在宣佈的這些“野心”,把它那200萬輛產能真正用起來,非常不易。

當然,寶能不說,我們也就不能認定它沒有這些全盤計畫。如果它有,我也期待著看它怎樣一步步顯露在眾人面前,又怎樣一步步實現,或者,怎樣一步步敗亡。

作者:駕仕派 李金娘

但是目前也存在幾點隱患,包括杭州大江東區已經佈局新能源轎車產業造成競爭過大、2020年新能源補貼退坡等,並且指出,“不盲目跟風新能源轎車,深入研究電動重卡行業市場,積極主動接洽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提前建設研發中心,搶佔電動重卡市場先機,方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之路”,絲毫沒有提及寶能這個30萬輛整車專案,不知是否協議有變。

即便不算富陽與貴陽專案,廣州、西安加上昆明的規劃產能加起來也有200萬輛。比對寶能與各地政府每次簽約拿地的情況不難發現,在上述5個地方,寶能都不只是投資新能源汽車,同時還還涉及了房地產、旅遊、倉儲物流等其它領域。所以說新能源汽車只是寶能商業帝國中的一小部分,此外寶能也沒有透露將在各個工廠投產什麼車型。

例如寶能在介紹位於西鹹新區的產業園時說道,“生產設備具備高度柔性,能實現多車型共線生產,打造智慧製造工廠……積極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打造優質汽車產品”,雖然在奠基動工現場擺放了觀致車型,包括那款Model K-EV,但也並未表示要在該廠投產這款車。

寶能汽車到底長啥樣?

雖然寶能現在旗下已經有多個汽車公司,但它的主業還是在房地產、物流以及健康、旅遊等領域。基於這一性質,它連續拿下多個生產基地,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圈地”一詞——拿下3000畝地,自己建廠用1500畝,另外1500畝招商,周邊或許還能再圈進來一些蓋房,政府沒有理由拒絕。至於所謂的50萬甚至100萬輛產能,實際可以打折。

當然了,這到底是一筆怎樣的生意,企業與政府到底是如何約定的,我們不在其中,難以推測。在它工廠沒有正式建成投產之前,這些話說輕了是揣測,說重了也可以算是“誅心”,做新聞還是要講點證據。也許寶能誠心造車,真的需要200萬輛產能呢?

“寶能集團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著眼於全球開展汽車產業規劃和佈局,寶能汽車的發展策略是:堅決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集聚人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多功能、智慧化,堅定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並優化提升燃油車業務,打造‘研發-製造-後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為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這是寶能的說法。

“打造成為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過去數十載至今,中國的汽車品牌沒有一個能實現這個願望。未來10-15年,應該能有中國企業做到,但會是寶能嗎?

大家都在讚揚寶能的“脫虛向實”,驚歎寶能全國佈局的野心和大手筆,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寶能到底要造什麼樣的小汽車。

當然,我也不知道。

現在回想起來,汽車媒體沒有給予寶能汽車過多關注,也許是因為它介入汽車製造業的方式太過於蹊蹺,並且,從汽車產品方面而言,它沒有內容什麼可講。新勢力造車,好歹也要做個PPT告訴大家它們要造一個什麼樣的車,賣給誰——寶能則完全不按照套路來,一上來就哐哐建廠,並且不告訴你我建了廠要生產什麼。

寶能現在手裡有什麼?觀致。觀致還有什麼可講的?沒有。

每宣佈建設一個新的產業園,寶能都會將觀致拉出來背書。對於觀致,寶能也確實有計劃,今年已經定下8萬輛銷量目標,並且表示觀致要繼續堅持其高端品牌定位,還宣佈了一些具體的措施,例如將在央視投放廣告、每年投入100億研發費用(有網友問了,這100億算增資還是算借款?算增資,那奇瑞是否要繼續跟進以免股權稀釋?算借款,觀致的帳面豈非更加難看?)等等。

假設觀致可以順利完成今年8萬輛目標,自然相對於往年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未來也許還會提升,但是要經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夠達到年銷200萬輛級別?即便達到,距離寶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這一目標,依然太遠。

駕仕總結:

奇瑞傾盡10年心力,觀致也不過是今天這個局面,寶能接手,帶來的最大優勢是資金,然而早年的觀致也並不缺錢。若說其他方面,體系、人才、研發能力,寶能如今能給的,似乎也不會比奇瑞昔日投入的多。汽車媒體們之所以樂此不疲地研究企業和車型,正是因為汽車這個行業複雜而充滿了不確定性,錢不能解決一切,哪怕用最好的人,最好的供應商,依然不能保證成功。

事實上,一開始進入汽車業時,寶能並不是非觀致不可,當時傳過的緋聞對象還有寶沃和昌河,據說寶能那個30人的汽車調查小組此前看的企業就很更多了。寶能入主觀致之後,關於它與其它企業的傳聞也隨之停止。

但是,如果寶能後續沒有拿下其它品牌的計畫,那麼單靠一個觀致實現他現在宣佈的這些“野心”,把它那200萬輛產能真正用起來,非常不易。

當然,寶能不說,我們也就不能認定它沒有這些全盤計畫。如果它有,我也期待著看它怎樣一步步顯露在眾人面前,又怎樣一步步實現,或者,怎樣一步步敗亡。

作者:駕仕派 李金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