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做市大虧?都被誤導了 券商沒有你們想的那麼慘!

上交所的一則問詢函, 再次將券商新三板業務置入聚光燈下。

2016年, 新三板做市商還是人們眼中“享受壟斷優勢的既得利益者”;2017年, 眼看著做市指數飛流直下擊穿1000點, 很多人又開始擔心、甚至是可憐起券商來。

(上圖為新三板做市指數)

“某某券商在新三板虧了幾個億”、“某某大券商已經撐不住了, 等著看吧, 這幾天就要出事了”……

然而, 走過寒冬臘月, 待到春暖花開, 圍觀群眾小板凳都坐壞了若干個,

還是沒看到哪家券商站出來說要出售新三板不良資產。

等啊等。 終於, 前幾天, 上交所提問了:

太平洋證券你來說說, 新三板做市業務是你2017年業績不佳的原因嗎?這塊業務的風險有多少?未來會不會影響你家正常開張啊?

根據太平洋證券公佈的年度報告, 2017年, 太平洋證券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6億元, 同比減少83%。

這個鍋, 到底該不該由新三板來背呢?

4月13日, 太平洋證券兢兢業業地提交了針對問詢函的回復。 令人“失望”的是, 太平洋的新三板做市業務並沒有損失慘重。

太平洋證券表示, 截至2017年末, 公司持有的新三板做市股市值約2.5億元, 其成本2.44億元,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45.57萬元。 也就是說, 按照公允價值計算, 新三板做市業務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虧損,

反而是正向收益的。

不僅如此, 太平洋證券還進一步分析表示, 2.5億元的做市業務股票資產中, 約1億的股票為擬IPO儲備項目, 該類股票市場認可度較高, 且大部分處於停牌階段或IPO輔導階段, 其公允價值預計不會發生減值變動。

另一方面, 公司做市業務投資較為分散, 單筆投資額度較小, 且持倉項目較為優質, 預計未來出現市值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較小。

所以, 公司預計該業務未來對公司經營和業績的影響將非常有限, 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說好的虧損幾個億呢???

小編不死心, 又去深扒了已經披露2017年度報告的所有主機板券商和新三板券商。 結果43份2017年報顯示, 新三板業務並沒有給券商帶來巨額損失,

還有個別券商聲稱“看好”新三板的機會。

比如, 第一創業就在2017年末接待投資者調研時稱, 公司看好未來新三板業務的發展, 今年把新三板從二級部門升級為一級部門, 堅持實施‘做精品項目’的新三板業務策略, 穩健推進新三板業務。

第一創業的年報顯示, 2015年公司只為6家新三板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2016年這一資料增至78家, 2017年這一資料進一步躍升至143家, 公司全年做市服務總成交金額約6.4億元, 做市企業數量排名從2016年末的第40名上升至第27名。

什麼?你說第一創業不具有代表性?那光大證券呢?人家2017年通過新三板推薦掛牌財務顧問業務, 實現收入9777.53萬元, 比通過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實現的收入還要高。

上面兩家還是業務量比較大的。 但即使新三板業務量“迷你”的華西證券, 全年也創收了793.75萬元。 華西證券2017年推薦掛牌項目12個, 對58家掛牌企業履行持續督導職責, 為6家掛牌企業提供做市業務服務。

當然了, 從總體來看, 券商在新三板的佈局確實在持續收縮, 而這或許也是券商新三板業務暫時沒有出現驚人虧損的重要原因。 正如新三板資深人士老鐵所言:“所有人都知道冬天來了, 難道券商是傻子, 不會換下短袖、套上老棉襖嗎?”

比如, 東方證券在其年報中稱:2017年, 新三板做市指數累計下跌了10.65%。 在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 公司繼續貫徹全產業鏈服務的精品做市策略, 圍繞“去庫存、調結構、建設核心投研能力”三大主題, 加強對存量做市股票的投後管理, 進一步優化股票投資組合;對於增量做市股票更加精挑細選,更加重視企業成長潛力、行業空間、業務規模及估值的安全邊際。”

資料顯示,2016年東方證券為140家新三板企業提供做市服務,2017年這一資料減少至84家。

中原證券甚至直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調整業務策略,減少新增專案投資,對存量項目逐步退出,嚴控交易風險,做市家數呈現淨減少,壓縮業務規模。

“精品”,是43份券商年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大部分券商今年並沒有放棄新三板業務,而是轉向尋找優質專案,深度服務。

這也意味著,未來新三板市場上對好公司的爭奪必將更加激烈。不管是有IPO潛質的公司,還是可能被並購的企業,都可以通過新三板,得到更多的資本市場關注。

光大證券就指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業務協同,充分發揮新三板市場優質項目儲備池的優勢,注重後端收益,繼續挖掘培育新三板轉板專案、挖掘並購重組財務顧問、融資承銷收入及持續督導等後端機會,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中信證券也表示,2018年,公司將繼續完善業務管理體系和市場開發體系,以價值發現和價值實現為核心,帶動其他相關業務發展,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新三板綜合服務;選擇優質企業,深度挖掘企業價值,力爭創造良好效益。

進一步優化股票投資組合;對於增量做市股票更加精挑細選,更加重視企業成長潛力、行業空間、業務規模及估值的安全邊際。”

資料顯示,2016年東方證券為140家新三板企業提供做市服務,2017年這一資料減少至84家。

中原證券甚至直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調整業務策略,減少新增專案投資,對存量項目逐步退出,嚴控交易風險,做市家數呈現淨減少,壓縮業務規模。

“精品”,是43份券商年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大部分券商今年並沒有放棄新三板業務,而是轉向尋找優質專案,深度服務。

這也意味著,未來新三板市場上對好公司的爭奪必將更加激烈。不管是有IPO潛質的公司,還是可能被並購的企業,都可以通過新三板,得到更多的資本市場關注。

光大證券就指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業務協同,充分發揮新三板市場優質項目儲備池的優勢,注重後端收益,繼續挖掘培育新三板轉板專案、挖掘並購重組財務顧問、融資承銷收入及持續督導等後端機會,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中信證券也表示,2018年,公司將繼續完善業務管理體系和市場開發體系,以價值發現和價值實現為核心,帶動其他相關業務發展,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新三板綜合服務;選擇優質企業,深度挖掘企業價值,力爭創造良好效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