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厲彥林作品欣賞之《臘梅花開的聲音》

“春為一歲首, 梅占百花魁”。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 她的神、姿、色、態、香, 均屬上乘, 深受中國人喜愛, 是“歲寒三友”、“四君子”的重要成員。

觀賞梅花的風氣, 始于漢初, 到南北朝、隋唐時代, 賞梅、詠梅、藝梅之風已相當盛行,宋代詠梅的詩詞、書畫佳作更是甚多。 古人除讚賞梅花的色香外, 還特別注重其枝姿形態。 正如清人龔自珍詩曰:“梅以曲為美, 直則無姿;以欹為上, 正則無景;以疏為貴, 密則無態。 ”

臘梅又稱黃梅或香梅, 雖名為“梅”, 卻非“梅”。 因其與梅同時開放, 香又相近, 且多在臘月開放, 故得名。 臘梅在花的家庭中, 是一年中開得最晚的, 又是春天到來之前開得最早的。 隆冬的冰雪、寒風擋不住她迎春的腳步, 三九的堅冰凍結不了她開放的激情, 皚皚白雪更增添了幾份嫵媚, 絲絲清香更顯幾份清雅……古時文人之所以把臘梅贊為玉, 是因臘梅花朵珠圓玉潤, 色澤黃而飽滿, 猶如暖玉。 李清照對梅花更是偏愛, 她曾在《漱玉詞》詠贊道:“玉瘦香濃,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料峭冬日中, 臘梅更顯浪漫與婉約。

是個深冬的清晨, 冷風習習, 空氣也像是凝固了似的。 突然發現窗外那棵外型蒼勁的臘梅, 周身雖然沒有一片抵擋風寒的葉片, 寒風卻沒有傷及她那那嬌嫩的花蕊。 我望著這棵歷經風霜的臘梅, 心裡陡然升騰出一股激動與興奮。 夜晚, 天空的星星閃閃爍爍, 我站在銀色的月光與清風之中, 再一次凝眸臘月裡的臘梅花。 臘梅花在寒風中透露出她內心奇妙的光芒,

像位具有崇高人格愛神的化身在閃動人性的光芒。 我輕輕地觸摸, 分明感覺她的目光溫柔而又堅定, 隱約中聽到了梅與人之間難以聆聽的熱情明快而又鏗鏘有力的音樂之聲、心靈之音。

臘梅是真正的歲寒絕品。 深冬臘月, 臘梅迎著凜冽的寒風,

褐色枝條上是粘貼著星星點點米粒大的花苞, 像純潔的少女在抿著嘴、燦爛地笑著, 期待舒展那密密的黃花瓣。 當第一朵臘梅花綻放, 那綻放的聲音便迅速傳遍整個枝頭, 整個幹枝上的蓓蕾都激動起來, 小心翼翼承接著第一朵臘梅所帶來的冬日及春日的資訊, 更細心地承接著資訊密碼中所蘊含的某種精神和心境。 當一縷陽光落在臘梅樹上, 黃色的梅花頂著寒雪, 無遮無掩地昭示臘梅之美。 讓人陡然想起王安石的詩句:“牆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那鵝黃色的臘梅花, 給人以視覺、嗅覺與味覺的衝擊, 給人以生命的力量和美的永恆, 給人以溫暖的期待和春天的消息。 那花瓣看上去晶瑩而剔透, 像是蠟制的,那是一種高雅而聖潔的美、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是一種振顫靈魂的美。因對梅花的偏愛,一些名人志士隱住鄉間,在山林曠野、茅舍前後種幾株梅,潛心守梅、護梅、賞梅,追求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元代王冕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隱居於九裡山,植梅千株,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季節不等人。臘梅早已幽香襲人,俏立枝頭了,……臘梅在無葉的幹枝上伸展著她的高雅姿態,無綠葉的捧扶,更顯不拘一格了。凝望梅花,聞一聞那淡香的氣息,做一番心語的交流,那一份傲骨的氣息傳遞過來,心情自然平和了些許,傷痛也就少了些許,就有瀟灑面對逆境、困難的人生境界和寬容自然的處事心態。

“雪霽天晴朗,臘梅香處處。”臘梅迎霜傲雪,沖寒而開,香氣清而幽,形豔而不俗。冰冷中隱約著一絲冷豔,幽香中清冷著一種高潔,留給人們的不僅是芳香,而是一種永久的回味和思索,一種崇高品格和忠貞氣節, 分明是一種清高脫俗的品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人林逋的詞膾炙人口。那臘梅鬥雪吐豔,淩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處於困境中的人們自強不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來。

《警世賢文》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句充滿哲理的詩句,曾激勵了多少青年學子頑強拼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主席《詠梅》的詩篇,熱情謳歌了梅花的品格,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遊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上個世紀60年代,大街小巷紅梅贊,家家戶戶洪湖水。“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一曲《紅梅贊》,一朵紅梅永不敗!先烈們的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在裂變在凝聚,在與時代碰撞同行。

皎潔的月光下,看臘梅那一朵朵黃色的小花,依然頂著寒夜香著,開著,讓人陡然覺得生命原來是可以這樣頑強地絢爛,並美麗著。夜深人靜,用純粹、平靜的心態,靜聽臘梅花開的聲音,是那麼自然、純樸和神聖。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該有一枝臘梅花開著;每一個家庭,都該有留一縷臘梅花香的味道。

臘梅花開的聲音其實是心靈深處的聲音,是一種心境或者說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是詮釋人生蒼桑悲壯的樂曲,是銘刻心田的記憶和期盼。每個生命都是一朵花。人就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不斷開放、凋零的花朵。堅守一份幸福,一份牽掛,一份責任,就有了微笑的根基和營養。自然開放的花朵是最美的,輕鬆的微笑是人生最燦爛的。珍愛生活,守候愛情,寬厚待人,幸福就會在心靈花瓣上恒久飄香。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花期。 只要生命不停止,就有開花的理由和渴望。花開的瞬間,是一首美妙而無言的小詩;花開的聲音,是一段激情的旋律,那輕快明朗的人生音符跳動在心靈的鍵盤之上。

像是蠟制的,那是一種高雅而聖潔的美、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是一種振顫靈魂的美。因對梅花的偏愛,一些名人志士隱住鄉間,在山林曠野、茅舍前後種幾株梅,潛心守梅、護梅、賞梅,追求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元代王冕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隱居於九裡山,植梅千株,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季節不等人。臘梅早已幽香襲人,俏立枝頭了,……臘梅在無葉的幹枝上伸展著她的高雅姿態,無綠葉的捧扶,更顯不拘一格了。凝望梅花,聞一聞那淡香的氣息,做一番心語的交流,那一份傲骨的氣息傳遞過來,心情自然平和了些許,傷痛也就少了些許,就有瀟灑面對逆境、困難的人生境界和寬容自然的處事心態。

“雪霽天晴朗,臘梅香處處。”臘梅迎霜傲雪,沖寒而開,香氣清而幽,形豔而不俗。冰冷中隱約著一絲冷豔,幽香中清冷著一種高潔,留給人們的不僅是芳香,而是一種永久的回味和思索,一種崇高品格和忠貞氣節, 分明是一種清高脫俗的品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人林逋的詞膾炙人口。那臘梅鬥雪吐豔,淩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處於困境中的人們自強不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來。

《警世賢文》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句充滿哲理的詩句,曾激勵了多少青年學子頑強拼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主席《詠梅》的詩篇,熱情謳歌了梅花的品格,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遊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上個世紀60年代,大街小巷紅梅贊,家家戶戶洪湖水。“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一曲《紅梅贊》,一朵紅梅永不敗!先烈們的錚錚鐵骨和浩然正氣在裂變在凝聚,在與時代碰撞同行。

皎潔的月光下,看臘梅那一朵朵黃色的小花,依然頂著寒夜香著,開著,讓人陡然覺得生命原來是可以這樣頑強地絢爛,並美麗著。夜深人靜,用純粹、平靜的心態,靜聽臘梅花開的聲音,是那麼自然、純樸和神聖。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該有一枝臘梅花開著;每一個家庭,都該有留一縷臘梅花香的味道。

臘梅花開的聲音其實是心靈深處的聲音,是一種心境或者說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是詮釋人生蒼桑悲壯的樂曲,是銘刻心田的記憶和期盼。每個生命都是一朵花。人就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不斷開放、凋零的花朵。堅守一份幸福,一份牽掛,一份責任,就有了微笑的根基和營養。自然開放的花朵是最美的,輕鬆的微笑是人生最燦爛的。珍愛生活,守候愛情,寬厚待人,幸福就會在心靈花瓣上恒久飄香。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花期。 只要生命不停止,就有開花的理由和渴望。花開的瞬間,是一首美妙而無言的小詩;花開的聲音,是一段激情的旋律,那輕快明朗的人生音符跳動在心靈的鍵盤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