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有“毛病”的孩子大多因為家庭教養存在一些典型問題模式

如今的家庭大都只有一兩個孩子, 孩子從小就被若干人萬般愛護, 其實有些“愛”並非恰當。 以下六種家庭教養中的典型問題就最容易讓孩子有“毛病”。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 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不吃飯來要脅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 這些都會在孩子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 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 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 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 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 這樣的孩子在大事小事上都會養成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心理, 也變得越來越膽小, 並逐漸喪失自信, 失去獨立處世、獨立解決問題的生活能力。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 孩子不怕水, 不怕黑, 不怕摔跤,

不怕病痛。 摔跤以後大多會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 孩子有病痛、有點小閃失時表現出過分的驚慌失措或擔憂, 這樣, 無形中給孩子打下懦弱的烙印。

■祈求央告

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 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 他越扭捏作態, 不但不能明辨是非, 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 而且也會喪失教育威信。

■生活懶散

有些家長為了自己能“自由自在”, 也就允許和放任孩子在飲食起居、學習玩耍等方面沒有規律, 睡懶覺, 不吃飯, 白天遊蕩, 晚上看電視玩遊戲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 做事心猿意馬,

有始無終。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差的孩子很多零花錢, 讓孩子只覺得願望可以輕易滿足。 這樣, 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性格。

(北京回龍觀醫院-賀四遠)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 恭請您在此訂閱, 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