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EV行業產能受阻,電動車技術進程勢不可擋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近期, 美國一些市場分析師預測:如果特斯拉不能儘快提高產能, 將會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甚至公司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自己, 在愚人節都發了推特開玩笑, 說特斯拉已經破產。 玩笑歸玩笑, 人們對特斯拉又愛又恨的現狀一方面說明, 產能是任何一個新興汽車品牌要做大做強無法回避的話題, 而另一方面, 捉襟見肘的同時還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電動汽車的魅力之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雖說華爾街雙眼只盯著財務報表, 但是電動車整個行業已經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

千帆競技百花齊放, 相關科技的進步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 你甚至不知道突如其來的新生力量手中會握有何等傲人的技術資本和生產資源。 最新的例子就是密探曾探訪過的, 位於矽谷的智慧電動車公司 SF MOTORS——這家公司因為不久前的一次全球發佈會才進入公眾的視野, 不僅資金雄厚, 還擁有極難得的中美製造牌照, 而且密探在深入瞭解之後發現, 這家公司甚至有一些堪稱黑科技的技術儲備!

SF MOTORS總部大樓

美國西部時間3月28號晚, SF MOTORS 的這場全球發佈會在其矽谷總部舉行, 其設計研發的兩台電動SUV首次公開亮相, 其中首款車型 SF5 將於2018年內在美國市場開啟預訂, 2019年即會正式上市。 這場發佈會除了獲得行業內外的共同關注, 也引發了國內網路上新一輪的話題討論。

SF MOTORS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張正萍

下面請隨小探一起, 看看SF MOTORS掌握的那些在眾多電動車企業看來都算得上是“黑科技”的技術實力, 到底有多牛。

SF5 將於2018年內在美國市場開啟預訂

3秒內加速到百公里是什麼水準?

SF MOTORS聲稱其電動車能實現3秒內加速到時速100公里, 這一點懂行的都知道, 非常厲害。 要知道, 大部分家用汽油轎車需要10秒左右才能從零加速到100公里。 而電動車行業, 此前能做到百公里加速破6秒, 就已經是堪稱驚豔的突破, 更不必說3秒加速百公里, 屬於躋身超跑級別, 也是很多頂級跑車的主要宣傳賣點之一。

SF 四電機驅動技術平臺

在這個加速度下, 按照一位跑車發燒友的說法, 就是“手腳缺氧, 血液集中湧向後腦勺, 靈魂跟不上車速度的感覺”——帶來極限感的駕駛體驗, 正是科技激動人心之所在。

電動車實現這種3秒超級加速的難點在哪裡呢?目前為止, 大部分電動車搭載的電機是雙電機, 個別產品能搭載三電機, 所以加速性能存在瓶頸;SF MOTORS實現突破的關鍵就在於其四電機驅動技術平臺, 能使用一到四個電機, 並且無需機械差速器即可實現四輪驅動, 從而在暫態加速、高效馬力等方面均取得極大提升,最直觀的資料,就是能提供超過 1000 馬力的動力,堪比頂級汽油車。

SF MOTORS首席技術官唐一帆介紹電驅動領先技術

500公里續航能力對電動車意味著什麼?

按照中國和歐洲的油耗標準,SF MOTORS 宣稱能做到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大家也許對這個數字缺乏概念,但其實放眼整個汽車行業,加滿一箱油能跑的最遠距離,一般就是500公里。這意味著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已經和普通汽油車無異,其續航能力不再是車主擔心的弱項。

那麼為什麼說電動車實現續航能力堪比汽油車已經很難了呢?電池續航能力之于電動車,就如心臟跳動之於人體的重要性一般。電池續航能力和電量呈正比,而電量等於電池數量乘以電池能量密度。什麼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它指的是電池的平均單位體積或品質所釋放出的電能。毫無疑問,能量密度越大,車輛續航里程越高,並且動力輸出越足。鑒於車輛留給電池的放置空間有限,提高能量密度,是提高車輛續航的關鍵點,也是電動車研發的技術重心。

目前市面上,能做到 140 kw/kg 能量密度的電動車寥寥無幾(不足5%),主要集中在90到110 kw/kg。而SF MOTORS 實現突破的關鍵就在於自家研發的電池包——自主電池模組技術,直接把這個數字拉到了160kw/kg,並且提高了電池的迴圈使用壽命。

SF Motors 還在會後的專訪中提到,公司下一代電池的研發方向是可提升快充能力並且更安全的固態電池、屆時其能量密度能達到 280 kw/kg,那樣續航能力反而會成為電動車的優勢。另外還有可允許鐳射焊接將電池連接在一起,以實現快速製造的電池模組、可在辦公室及家庭等環境二次迴圈利用的儲能系統(電池回收)等。

強大的量產能力和全新的商業模式

縱觀過去數年電動車行業的重要事件,比如因為特斯拉供應商對部件性能的驗證不夠充分,導致Model X延遲2年上市,以及到現在真實產量對比訂單產量的巨大缺口,都已經充分說明了電動車的量產能力是衡量公司能力的重要指標。

在此次全球發佈會上,SF MOTORS 透露,其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大智慧電動車市場,都已經具備獨立的製造能力和生產資質;也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中美雙智造能力和生產資質的純電動車企。無論是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工廠(曾多年生產悍馬和賓士),還是中國重慶的全新智慧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都將採用工業4.0標準和統一製造流程,可實現年產20萬輛的生產能力,而特斯拉在今年1季度也僅僅能做到月產1萬輛的水準。

圖左:美國印第安那工廠,圖右:中國重慶工廠

除了產能底蘊豐厚,SF MOTORS的商業模式也值得業內欣賞。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正萍在發佈會上表示:在當下的智慧電動汽車領域,競爭的完善程度遠不如傳統燃油車,不僅參與者數量偏低,在技術上也存在碎片化現象。

因此,SF MOTORS 首創了“開放共用”商業模式,通過技術共用和產業鏈開放合作,以加速整個行業的反覆運算發展。SF MOTORS 深明此道的同時,也早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推進和探索,目前它已佈局美、德、中、日等在內全球獨立研發中心,吸引眾多人才加盟;並且和三星 SDI、杜爾、西門子、BAT等世界名企,以及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它的規劃中,如果能有更多全球性的合作夥伴實現跨越國別的產業鏈整合,將會推動整個電動車行業快速發展。

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122.4萬台,同比增長約63%。業內人士認為:2019-2020年或將是新能源汽車集中爆發期。SF Motors 本次全球發佈會,聚焦於技術領域的創新,讓小探又看到一個“技術改變世界”的真實案例,也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從而在暫態加速、高效馬力等方面均取得極大提升,最直觀的資料,就是能提供超過 1000 馬力的動力,堪比頂級汽油車。

SF MOTORS首席技術官唐一帆介紹電驅動領先技術

500公里續航能力對電動車意味著什麼?

按照中國和歐洲的油耗標準,SF MOTORS 宣稱能做到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大家也許對這個數字缺乏概念,但其實放眼整個汽車行業,加滿一箱油能跑的最遠距離,一般就是500公里。這意味著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已經和普通汽油車無異,其續航能力不再是車主擔心的弱項。

那麼為什麼說電動車實現續航能力堪比汽油車已經很難了呢?電池續航能力之于電動車,就如心臟跳動之於人體的重要性一般。電池續航能力和電量呈正比,而電量等於電池數量乘以電池能量密度。什麼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它指的是電池的平均單位體積或品質所釋放出的電能。毫無疑問,能量密度越大,車輛續航里程越高,並且動力輸出越足。鑒於車輛留給電池的放置空間有限,提高能量密度,是提高車輛續航的關鍵點,也是電動車研發的技術重心。

目前市面上,能做到 140 kw/kg 能量密度的電動車寥寥無幾(不足5%),主要集中在90到110 kw/kg。而SF MOTORS 實現突破的關鍵就在於自家研發的電池包——自主電池模組技術,直接把這個數字拉到了160kw/kg,並且提高了電池的迴圈使用壽命。

SF Motors 還在會後的專訪中提到,公司下一代電池的研發方向是可提升快充能力並且更安全的固態電池、屆時其能量密度能達到 280 kw/kg,那樣續航能力反而會成為電動車的優勢。另外還有可允許鐳射焊接將電池連接在一起,以實現快速製造的電池模組、可在辦公室及家庭等環境二次迴圈利用的儲能系統(電池回收)等。

強大的量產能力和全新的商業模式

縱觀過去數年電動車行業的重要事件,比如因為特斯拉供應商對部件性能的驗證不夠充分,導致Model X延遲2年上市,以及到現在真實產量對比訂單產量的巨大缺口,都已經充分說明了電動車的量產能力是衡量公司能力的重要指標。

在此次全球發佈會上,SF MOTORS 透露,其在中國和美國這兩大智慧電動車市場,都已經具備獨立的製造能力和生產資質;也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中美雙智造能力和生產資質的純電動車企。無論是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工廠(曾多年生產悍馬和賓士),還是中國重慶的全新智慧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都將採用工業4.0標準和統一製造流程,可實現年產20萬輛的生產能力,而特斯拉在今年1季度也僅僅能做到月產1萬輛的水準。

圖左:美國印第安那工廠,圖右:中國重慶工廠

除了產能底蘊豐厚,SF MOTORS的商業模式也值得業內欣賞。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正萍在發佈會上表示:在當下的智慧電動汽車領域,競爭的完善程度遠不如傳統燃油車,不僅參與者數量偏低,在技術上也存在碎片化現象。

因此,SF MOTORS 首創了“開放共用”商業模式,通過技術共用和產業鏈開放合作,以加速整個行業的反覆運算發展。SF MOTORS 深明此道的同時,也早早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推進和探索,目前它已佈局美、德、中、日等在內全球獨立研發中心,吸引眾多人才加盟;並且和三星 SDI、杜爾、西門子、BAT等世界名企,以及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它的規劃中,如果能有更多全球性的合作夥伴實現跨越國別的產業鏈整合,將會推動整個電動車行業快速發展。

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約122.4萬台,同比增長約63%。業內人士認為:2019-2020年或將是新能源汽車集中爆發期。SF Motors 本次全球發佈會,聚焦於技術領域的創新,讓小探又看到一個“技術改變世界”的真實案例,也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