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聯姻"數量不受限 合資股比開放有了時間表

2018年, 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製造業作為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 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的領域, 經過40年的實踐證明, 在一定發展基礎上, 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只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創新, 只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外資源。

目前我國製造業已基本開放, 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 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 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通過5年過渡期,

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消息一出, 猶如驚雷, 一家來自民營企業的高層發佈朋友圈, 表示:汽車行業股比開放, 外資搶灘登陸開啟。 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將面臨空前壓力, 市場充分競爭時代到來。 同時他強調, 強者恒強, 弱者出局將是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但合資股比開放真如想像的那麼美好嗎?對此, 網通社採訪了網通社聯席內容官、汽車研究院副院長何侖。 何侖表示, 股比的開放, 並不會突然改變市場的現有格局, 而是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去改變。 同時何侖指出, 股比開放, 對國有汽車企業和民營汽車企業所產生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股比開放意味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於國有企業的考驗無疑是艱巨的。 而對於民營企業來講,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對抗合資品牌的現狀將會逐漸發生改變, 像長城、吉利這樣出色的民營汽車企業是願意看到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何侖如是說。

同時何侖強調, 股比開放是其一, 但更為重要的改變是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取消合資名額的限制, 對於現有的合資公司來講, 是很大刺激, 這會迫使中方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率。 否則, 等到2022年後, 現有外方選擇與其他車企進行合資或直接獨資, 並逐漸轉移有競爭力的產品, 這一打擊對於現有合資公司的中方將是無法承受的。

網通社汽車研究院院長顏光明認為:“對汽車來說, 開放就是落地在放開股比。 這是多年來的爭論不休的話題, 現在可以做文章了。 無非想證明, 現在中國有底氣了。 但汽車真的有底氣了嗎?”同時, 他強調, 所謂的創新就是汽車轉型。

面對不確定的汽車轉型和世界經濟的複雜性, 不能光從汽車本身來看, 我們不妨從地緣經濟和政策的角度去思考。

正如顏光明所提出的疑問, 中國汽車真的有底氣了嗎?。 如若開放股比, 會不會出現外資掌握控制權, 利用品牌、技術、產品以及全球供應鏈優勢, 以價格等策略對中國品牌進行致命打擊的情況?

對此,網通社採訪了汽車業獨立撰稿人、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他表示:“不會出現外資100%獨資或95%大股比控股的情況。2022年後,外資會追求相對控股權,例如51%,但同時也必須顧及到中方合作夥伴的利益關係。原因很簡單,沒有中方夥伴的幫忙,外國汽車公司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變得舉步維艱。”

2020年後,股比開放,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又會有哪些實際的好處?新華社資深財經記者張毅表示:“股比開放也許不會對產品價格本身產生影響,但將提振外商對話投資信心,刺激自主品牌在更開放的環境下更好更快的發展。”

何侖對此觀點也表示認同:“股比開放的影響可能不會直接影響到產品價格,但股比開放意味著市場競爭激勵,激烈的競爭會督促車企提高效率,進一步提高產品配置、科技等綜合實力。這一角度來看,股比的開放最終受益者終歸是普通消費者。”(網通社 李吉陽)

對此,網通社採訪了汽車業獨立撰稿人、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他表示:“不會出現外資100%獨資或95%大股比控股的情況。2022年後,外資會追求相對控股權,例如51%,但同時也必須顧及到中方合作夥伴的利益關係。原因很簡單,沒有中方夥伴的幫忙,外國汽車公司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變得舉步維艱。”

2020年後,股比開放,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又會有哪些實際的好處?新華社資深財經記者張毅表示:“股比開放也許不會對產品價格本身產生影響,但將提振外商對話投資信心,刺激自主品牌在更開放的環境下更好更快的發展。”

何侖對此觀點也表示認同:“股比開放的影響可能不會直接影響到產品價格,但股比開放意味著市場競爭激勵,激烈的競爭會督促車企提高效率,進一步提高產品配置、科技等綜合實力。這一角度來看,股比的開放最終受益者終歸是普通消費者。”(網通社 李吉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