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國競技下的新能源汽車路線之爭:中國為何堅決“月臺”純電動?

作者/王宇

華夏能源網獨家原創, 轉載須授權

“如果近兩年海外品牌都沒有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投放的計畫, 那這家企業基本就宣告死亡了。

”一位元奧迪內部人士向記者感慨道。

的確, 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帶來, 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二次變革。 在這次變革中, 走何種技術路線成為各國政府以及企業所爭論的焦點。 我國為了完成在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 這次堅決的站在了純電動汽車身後。

在新能源補貼政策以及雙積分政策的壓力下, 我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謂全球之最。 有許多人對此不解, 現階段, 純電動汽車還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從內燃機不加過渡直接轉變到純電動汽車的技術路線是否激進, 有待商榷。

其實, 我國如此鍾愛純電動汽車, 有著諸多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技不如人!

說起為何我國鍾愛純電動汽車,

首要原因著實令人尷尬, 即是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技術技不如人!

現階段, 我國的氫燃料電池技術以及混合動力技術明顯落後于美歐日韓等國, 無論是產業鏈還是商業化都有明顯差距。 如今雖然政府、企業、資本各方都在加大投入, 試圖縮小差距, 但是在短時間內, 效果並不顯著。

舉個例子, 從1993年開始, 豐田汽車即在混合動力技術上投入大量資源, 這二十多年來, 普銳斯(Prius)在全球的成功有目共睹。 可以說, 普銳斯為全球混合動力車型打下了基礎。

反觀我國, 其混合動力概念是2013年前後才迅速崛起的。 發展至今, 混合動力技術大多還處於非成熟階段, 與海外已經成熟的技術、市場相比, 明顯有著較大差距。

實際上, 在我國汽車市場中,

無論是插電混動(PHEV)還是油電混動(HEV), 其銷售車型多是日、韓品牌。 近兩年, 隨著美國車企觀念轉變, 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逐步成為歷史產品。 像通用、福特等老牌車企, 已經將旗下大多數混動車型引入國內銷售, 針對中國市場, 他們可以說是步步緊逼。

(圖為海外版雅閣混動車型)

在混合動力技術上, 國外相比中國要持有更加樂觀的態度。 大多外國政府都認為, 現階段發展混合動力汽車才是新能源潮流中, 最現實的選擇。

從實際來看, 我國不僅混合動力技術和國外先進國家有著差距, 其燃料電池技術差距更為明顯。

早在2015年, 豐田首款燃料電池車Mirai就正式發佈, 步入商業量產階段, 而像Honda FCV Concept、現代ix35 Fuel Cell等車型, 也都是在三年前就達到成熟水準。

(本田研發的商用燃料電池組)

再看我國, 日前首款自主研發的耐久性超過5000小時的燃料電池產品才剛剛問世, 即便加速量產, 和日、韓等國依舊會存在3—5年的技術差距。

好在, 我國針對這一現象, 已經有所行動。 在此前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 已經明確了至2020年, 中央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用於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 也重點提出了對燃料電池汽車整車設計、集成和製造技術, 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 汽車計算平臺技術, 高效低排放內燃機、燃料電池發動機等關鍵部件的技術規定。 《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了燃料電池汽車及其關鍵部件的技術路線圖,對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提出了技術目標。

原因二:中國正在加速壟斷鋰電池原料,手握純電動汽車命門!

我國之所以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另一個方面,即是我國在鋰電池行業,正在超越歐美等國,成為全球“領頭羊”。

鋰電池的重要性對於純電動汽車不言而喻,把握住鋰電池原料,就等於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車命脈。

此前《華爾街日報》曾發文稱:“中國正在拿下全球電池市場,從剛果(金)開始,到手機、新能源車。”

的確,我國近些年鋰電池企業的發展極為迅速,像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正在逐步追趕松下、三星等國際鋰電供應商,拿下全球車企的訂單。

(甯德時代作為我國鋰電池行業企業,已經在全球嶄露頭角。)

據瞭解,以鈷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三元電池是新能源車的動力單元核心。目前,國際市場都在鎖定並競相爭奪對鈷礦的控制,隨著電動汽車產量的上升,市場對鈷的需求會逐步增大。

驕傲的說,迄今為止,中國在該領域遙遙領先。

有資料顯示,全球優質鈷礦集中於非洲。其中,剛果(金)產量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為世界最大的鈷生產國,而中國為剛果(金)鈷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中國企業從西非國家進口約94%的鈷。

曾有勘探公司CEO表達了對中國獨佔市場的堪憂:“對於電動汽車來說,剛果(金)的意義就像是沙特對內燃機的意義。中國企業敏銳地意識到剛果(金)對電動汽車的重要性,試圖控制從鈷礦開採到電池生產的整個生態系統。”

現階段,無論是產量還是市場佔有率,中國企業在鋰電池行業已經紮穩腳跟。根據大宗商品研究機構CRU Group的資料顯示,中國這類公司生產的精煉鈷化學品供應量約占77%,高於2012年的67%。

CRU顧問George Heppel預測,中國企業很快將擁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鋰電池逐步占優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是不二的選擇。

原因三: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國汽車市場可令全球車企同走純電動汽車路線!

我國現階段之所以大力推動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有一個隱藏因素,即是我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風向標,利用市場份額,可以讓全球車企自願或被迫,走上研發純電動汽車的道路。

既然海外企業看中這塊“蛋糕”,那就要尊重並執行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

從某種程度來看,雙積分政策就是利用海外車企爭奪中國市場份額的心態,強迫各家車企在華銷售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可獲取最高5分的新能源積分)。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是我國汽車行業主要指導性產業政策之一。)

這種情況下,海外車企為了確保燃油車型在國內的正常銷售,只得走上研發純電動汽車的道路。

不得不說,我國龐大的汽車市場,為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提供了堅實基礎。

其實,我國大力推進純電動汽車發展,將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當做輔助形式,並無問題。

在環境保護日益嚴峻、石油資源短缺的今天,汽車作為大眾消費產品,承擔了巨大壓力。純電動汽車作為“零排放”“零消耗”的典範,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絕對主力。

從現實來看,全球汽車產業都在跟隨中國的步伐,發展純電動汽車。包括德國、挪威、印度、法國、英國等國在內,已經開始商討燃油車禁售期限,如果我國從新能源汽車發展源頭就握有優勢,那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就並非紙上談兵。

作為車輪上的國家,發展純電動汽車可能是我國由“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關鍵!

《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了燃料電池汽車及其關鍵部件的技術路線圖,對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提出了技術目標。

原因二:中國正在加速壟斷鋰電池原料,手握純電動汽車命門!

我國之所以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另一個方面,即是我國在鋰電池行業,正在超越歐美等國,成為全球“領頭羊”。

鋰電池的重要性對於純電動汽車不言而喻,把握住鋰電池原料,就等於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車命脈。

此前《華爾街日報》曾發文稱:“中國正在拿下全球電池市場,從剛果(金)開始,到手機、新能源車。”

的確,我國近些年鋰電池企業的發展極為迅速,像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正在逐步追趕松下、三星等國際鋰電供應商,拿下全球車企的訂單。

(甯德時代作為我國鋰電池行業企業,已經在全球嶄露頭角。)

據瞭解,以鈷作為重要原材料的三元電池是新能源車的動力單元核心。目前,國際市場都在鎖定並競相爭奪對鈷礦的控制,隨著電動汽車產量的上升,市場對鈷的需求會逐步增大。

驕傲的說,迄今為止,中國在該領域遙遙領先。

有資料顯示,全球優質鈷礦集中於非洲。其中,剛果(金)產量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為世界最大的鈷生產國,而中國為剛果(金)鈷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中國企業從西非國家進口約94%的鈷。

曾有勘探公司CEO表達了對中國獨佔市場的堪憂:“對於電動汽車來說,剛果(金)的意義就像是沙特對內燃機的意義。中國企業敏銳地意識到剛果(金)對電動汽車的重要性,試圖控制從鈷礦開採到電池生產的整個生態系統。”

現階段,無論是產量還是市場佔有率,中國企業在鋰電池行業已經紮穩腳跟。根據大宗商品研究機構CRU Group的資料顯示,中國這類公司生產的精煉鈷化學品供應量約占77%,高於2012年的67%。

CRU顧問George Heppel預測,中國企業很快將擁有超過90%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鋰電池逐步占優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是不二的選擇。

原因三: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國汽車市場可令全球車企同走純電動汽車路線!

我國現階段之所以大力推動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有一個隱藏因素,即是我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風向標,利用市場份額,可以讓全球車企自願或被迫,走上研發純電動汽車的道路。

既然海外企業看中這塊“蛋糕”,那就要尊重並執行我國的汽車產業政策。

從某種程度來看,雙積分政策就是利用海外車企爭奪中國市場份額的心態,強迫各家車企在華銷售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符合條件的純電動汽車可獲取最高5分的新能源積分)。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是我國汽車行業主要指導性產業政策之一。)

這種情況下,海外車企為了確保燃油車型在國內的正常銷售,只得走上研發純電動汽車的道路。

不得不說,我國龐大的汽車市場,為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提供了堅實基礎。

其實,我國大力推進純電動汽車發展,將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當做輔助形式,並無問題。

在環境保護日益嚴峻、石油資源短缺的今天,汽車作為大眾消費產品,承擔了巨大壓力。純電動汽車作為“零排放”“零消耗”的典範,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絕對主力。

從現實來看,全球汽車產業都在跟隨中國的步伐,發展純電動汽車。包括德國、挪威、印度、法國、英國等國在內,已經開始商討燃油車禁售期限,如果我國從新能源汽車發展源頭就握有優勢,那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就並非紙上談兵。

作為車輪上的國家,發展純電動汽車可能是我國由“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