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一種美,在史秉有的工筆花鳥世界裡

一片丹青為花鳥, 德藝雙馨傳後人

——史秉有的工筆花鳥世界

有一個人, 耄耋之年, 依然奔走在復興民族繪畫的道路上, 不為名利, 只為傳承;

有一個人, 四十多年, 只做了一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情, 成立畫會, 弘揚國粹;

有一個人, 歲華春暉, 用一生躬耕在工筆花鳥畫的世界裡, 深入鑽研, 旨在復興。

他就是史秉有, 被譽為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守護神。 一生丹青為花鳥, 為花鳥癡狂, 為花鳥奉獻, 矢志不渝的堅守, 讓史秉有在工筆花鳥畫領域, 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創立了目前為止全國唯一一個工筆花鳥畫會——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 為中國工筆花鳥畫歷史書寫上了濃重的一筆, 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覽, 其中, 寬11米, 高3米的《朝鶴圖》, 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副工筆花鳥畫, 陳列在中共中央大會議廳;工筆劃《晨霧飄來花霧香》, 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工筆劃《滿園春》和《春正濃》,

被國家領導人辦公地收藏;工筆劃《翅開天外意》, 被中共山西省委辦公廳收藏;巨幅工筆劃《松鶴圖》, 被中共山西省委會議廳收藏……

史秉有 史巨集雲 史巨集蕾《朝鶴圖》

史秉有的工筆花鳥畫, 畫如其人, 細膩樸實, 透著濃濃的黃土高原的生活氣息。 他筆下的花, 巧密而精細, 呼之欲出, 芳豔之色盡在眼前, 欣賞時好似身在花海之中;他筆下的鳥, 個個充滿了生命的朝氣, 活躍之態, 妙窮毫釐, 遠觀就如真的鳥兒飛在花海之中。 用放大鏡去看史秉有的工筆花鳥畫, 花莖之上的絨毛, 鳥兒的羽毛, 精細之處都可辨, 在追求傳統工筆劃的寫實上“盡其精微”, 力求“取神得形, 以線立形, 以形達意”, 達到形體與神態的完美統一。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史秉有在創作過程中也常常將不同的畫種進行大膽的融合與創新, 比如著名的《朝鶴圖》, 就是運用山水畫與花鳥畫的有機融合, 突破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創作規律, 大膽嘗試與創新, 讓其不僅有積極向上的意境, 在構圖上也氣勢澎湃, 格調上也清雅新穎、氣韻天成。

“池南池北春水生, 桃花深處好閑行。 ”

若你的心中有十裡桃花, 不管處在什麼時代, 都能尋到十裡桃花的美景。 1973年, 文革還沒有過去。 史秉有和大多數人一樣, 生活饑寒交迫, 家中大小十一口等著他養活, 而立之年, 卻無法大展宏圖之志, 可想而知當時的情形了, 但在史秉有眼中依然看到了春天, 看到了處處盛開的桃花。 很多人被打倒了, 很多人被打倒了又起來了,

很多人被打倒了之後就再也沒有起來。 史秉有, 親身經歷了那樣一個非常的時代, 也在那個非常的時代中磨煉了自己的意志, 精進了自己的畫藝。

《月下對語喜將來》

在那樣一個非常的時代, 史秉有沒有因為生活風浪兇險而拋棄畫案, 而是以“別人搞我,

我搞專業”的心態, 把心思全放在工筆花鳥畫上。 當你真正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時, 身邊就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影響你的情緒、左右你的意志了。 史秉有癡迷於工筆花鳥畫, 享受花鳥的世界, 足跡走遍太行山內外, 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

文革好像是別人的文革, 與史秉有無關。 在這期間, 史秉有深入生活, 走進大自然, 將工筆花鳥的寫實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連最難表現的氣質都表現出來了。 花鳥的氣質來自生活, 不深入生活, 不走進花鳥的世界, 無法真正領略到花鳥的真正精神狀態, 只有在山中、田頭、池邊、農家小院裡, 才能真正領略到花鳥的獨特氣質和神韻。

《松壽朝陽圖》

當一個人忘卻名利,不為名利去做事時,那麼任何時代都會有他的人生大舞臺。歷史上中國工筆花鳥畫曾經沒落過,建國以後也一直在緩慢發展。為了復興工筆花鳥畫,文革期間史秉有依然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創作上,義務為山西省衛生廳畫了《山西中草藥》,為省水利廳畫《水產科普畫》,為省林業廳畫《森林保護手冊》,共計300多幅。現在家喻戶曉的山西特產——汾酒,白瓷瓶上的那幅“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畫,就是史秉有1973年創作的,一直沿用至今。

其中,1973年畫的《桃花深處好閑行》中,春風拂面,十裡桃花,碧波蕩漾,楊柳依依,兩隻仙鶴在湖邊閒步,真是人間好時節。畫名來源於王安石的《春日即事》中的詩句,將春天的詩意在畫中完全展現出來了,不僅描繪出一幅春日的桃花盛開、柳樹吐芽等的春日美景,也傳達出史秉有嚮往閑雲野鶴的自由,以及隨心而為的個性。

《春芽》

在史秉有的畫中,有“狀物形”,更有“表我意”,每一幅畫都像一首借景抒情的詩,仿佛走進古代詩人的花鳥世界,詩情畫意盡顯其中,同時又處處彰顯著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家鄉山中未曾到口先流涎的酸棗樹,情灑黃土地裡的老樹根,農家小院中剛出殼的小雞,太行山裡的羊群,公園裡斜飛的燕子和剛剛破土發芽的小草,以及惹得群仙都醉了,那滿池飄香的荷花。

“培育新人手不停,要學昔日老愚公。”

昔日愚公移山,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門前擋著路的兩座大山挪走;今日史秉有老先生,要學老愚公的精神,傳承國粹,復興民族繪畫,一代一代的培養新人。

當年,愚公移山時,村裡面那個聰明的老頭譏笑他太傻,那麼大的山怎麼可以移開。愚公卻坦然的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最終山被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了。

《黍香》

今天,史秉有老先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立志去傳承和復興中國工筆花鳥畫,他的二女兒史宏雲已獲得博士學位,是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教授;三女兒史宏蕾也獲得博士學位,是太原科技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在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了一輩子書的史秉有,也早已桃李滿天下。

史秉有老先生敢以愚公自比,因為他的子孫,他的學生,世世代代,將會去傳承和復興中國的工筆劃鳥畫。在中國工筆花鳥畫領域內,史秉有是引領者、開拓者,是建國以來建樹頗豐、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四十多年前,1975年,史秉有創建了我國最早的,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工筆花鳥畫會——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這些年來,史秉有帶領著畫會,舉辦過十多次山西省工筆花鳥畫大展,先後出版《山西省工筆花鳥畫集》八冊,培養了成千上萬個工筆花鳥畫家。四十年後的如今,史秉有將接力棒傳給了他的女兒,由她接任畫會會長的擔子,繼續帶領著畫會,去實現復興民族繪畫的初心,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復興必將指日可待。

《喜事多多》

2013年,史秉有自費籌建的美術館落成,建成之後就將其捐獻給了國家。在這座美術館裡面,史秉有不僅拿出了自己的幾百幅作品,還將自己數年來收集的百余幅歷代名人書畫作品,一併拿出來陳列展出。在美術館竣工感誌中,史秉有寫道:“培育新人手不停,要學昔日老愚公,火種留在野草中,只盼早日有東風”。有了美術館,從此史秉有創立的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就有了自己的藝術園地,會員們的作品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展示場所和平臺。

打開《史秉有畫傳》,厚厚的大部頭,每一幅畫都靜謹細膩,色彩或豔麗、或沉著、或明快、或高雅,每一幅都有著濃郁的中國民族的審美情趣,畫中之物都是生活常見的花鳥,樸素之中透露著不一樣的清新之美、純粹之美,就算是豔麗的花兒也不媚俗。不忍放下畫傳,靈魂被不自覺觸動著,思緒很自然地飛到童年時候經常玩耍的小河、樹林裡去了。那些尋常的花兒鳥兒,在史秉有的筆下變得不尋常了。為何這些畫如此之美?因為它們都是史秉有用生命創作出來的。一副工筆花鳥畫,最短也需要幾天的時間,內容複雜、尺寸較大的用時可能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或者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想要畫出神韻,還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與文化底蘊。這些用一輩子畫出來的精品之作,史秉有卻毫不猶豫的全部捐給了美術館,捐給了國家,捐給了民族。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當一個人在用生命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那麼這件事早晚一定會做成。耄耋之年的史秉有,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創作和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長年累月的教學,讓史秉有患有慢性咽炎,所以在授課的時候,不得隨身攜帶保溫杯,一邊喝著白開水,一邊向愛好花鳥畫的學生們傳授著知識的玉露瓊漿。這樣的情景在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課堂上、在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的課堂上以及在山西博物院的“專家解讀”講座上,經常可以看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史秉有說“我就是一個畫畫的,一個教畫畫的老師”,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作畫,勤勤懇懇教書。復興民族繪畫,靠什麼呢?靠傳承。史秉有即便退休了,也一直不忘自己當年的豪情壯志,篤實踐行著自己給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因為經歷過非常年代,因為來自農民,史秉有一直秉持著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在山西大學的老家屬樓的家中,如若不是親眼所見,你無法相信一個著名畫家、教授,居所如此簡單樸素,客廳裡面的傢俱,是史秉有多年前花幾十塊錢買的二手家居。客廳裡面沒有昂貴華麗的陳設,書房依然沒有,書房中最引入矚目的就是大畫案書桌,以及書桌後面整面牆的書架上面擺滿了的書。史秉有在書桌正對著的一面牆上貼滿了自己早年畫的一些作品,看到那幅畫不滿意的地方,就重新再畫畫。對藝術的苛刻要求,讓史秉有對自己不斷有更高的要求,藝術追求完美的態度,在史秉有這裡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隨意的一件小事。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就是這樣一位生活簡單,對物質沒有太大的欲望的老人,創立了畫會,建立了美術館,一輩子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與復興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只有這樣思想淳樸,德藝雙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繪畫復興的脊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已經79歲的史秉有,依然每天邁著穩健的腳步,朝著他的理想邁進!

史秉有簡介

美術教育家、工筆花鳥畫家、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協會員、山西省美協理事、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名譽會長、山西老年書畫家協會副會長。

兩次應邀赴日本舉辦“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史秉有畫展”;在北京、山西等地舉辦“史秉有畫展”十四次;出版《史秉有畫集》多冊。作品在全國美展中多次獲獎,被收入《中國花鳥畫》等多部大型畫集。為中共中央大會議廳創作寬11米高3米巨幅工筆劃《朝鶴圖》;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晨霧飄香》;為國家領導人辦公地創作《滿園春》和《春正濃》;為中共山西省委會議廳創作巨幅工筆劃《松鶴圖》;獲山西省“我為山西立新功”優秀獎,二〇一〇年中央電視臺作了專題片予以報導。一九七五年至今廣收門徒,業餘施教五百餘人,創建了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為山西省填補了工筆花鳥畫領域的學術空白。主編了《山西省工筆花鳥畫集》多輯,並得到社會各界六十餘次報導和表彰。

《松壽朝陽圖》

當一個人忘卻名利,不為名利去做事時,那麼任何時代都會有他的人生大舞臺。歷史上中國工筆花鳥畫曾經沒落過,建國以後也一直在緩慢發展。為了復興工筆花鳥畫,文革期間史秉有依然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創作上,義務為山西省衛生廳畫了《山西中草藥》,為省水利廳畫《水產科普畫》,為省林業廳畫《森林保護手冊》,共計300多幅。現在家喻戶曉的山西特產——汾酒,白瓷瓶上的那幅“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畫,就是史秉有1973年創作的,一直沿用至今。

其中,1973年畫的《桃花深處好閑行》中,春風拂面,十裡桃花,碧波蕩漾,楊柳依依,兩隻仙鶴在湖邊閒步,真是人間好時節。畫名來源於王安石的《春日即事》中的詩句,將春天的詩意在畫中完全展現出來了,不僅描繪出一幅春日的桃花盛開、柳樹吐芽等的春日美景,也傳達出史秉有嚮往閑雲野鶴的自由,以及隨心而為的個性。

《春芽》

在史秉有的畫中,有“狀物形”,更有“表我意”,每一幅畫都像一首借景抒情的詩,仿佛走進古代詩人的花鳥世界,詩情畫意盡顯其中,同時又處處彰顯著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家鄉山中未曾到口先流涎的酸棗樹,情灑黃土地裡的老樹根,農家小院中剛出殼的小雞,太行山裡的羊群,公園裡斜飛的燕子和剛剛破土發芽的小草,以及惹得群仙都醉了,那滿池飄香的荷花。

“培育新人手不停,要學昔日老愚公。”

昔日愚公移山,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門前擋著路的兩座大山挪走;今日史秉有老先生,要學老愚公的精神,傳承國粹,復興民族繪畫,一代一代的培養新人。

當年,愚公移山時,村裡面那個聰明的老頭譏笑他太傻,那麼大的山怎麼可以移開。愚公卻坦然的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最終山被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了。

《黍香》

今天,史秉有老先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立志去傳承和復興中國工筆花鳥畫,他的二女兒史宏雲已獲得博士學位,是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教授;三女兒史宏蕾也獲得博士學位,是太原科技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在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了一輩子書的史秉有,也早已桃李滿天下。

史秉有老先生敢以愚公自比,因為他的子孫,他的學生,世世代代,將會去傳承和復興中國的工筆劃鳥畫。在中國工筆花鳥畫領域內,史秉有是引領者、開拓者,是建國以來建樹頗豐、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四十多年前,1975年,史秉有創建了我國最早的,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工筆花鳥畫會——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這些年來,史秉有帶領著畫會,舉辦過十多次山西省工筆花鳥畫大展,先後出版《山西省工筆花鳥畫集》八冊,培養了成千上萬個工筆花鳥畫家。四十年後的如今,史秉有將接力棒傳給了他的女兒,由她接任畫會會長的擔子,繼續帶領著畫會,去實現復興民族繪畫的初心,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復興必將指日可待。

《喜事多多》

2013年,史秉有自費籌建的美術館落成,建成之後就將其捐獻給了國家。在這座美術館裡面,史秉有不僅拿出了自己的幾百幅作品,還將自己數年來收集的百余幅歷代名人書畫作品,一併拿出來陳列展出。在美術館竣工感誌中,史秉有寫道:“培育新人手不停,要學昔日老愚公,火種留在野草中,只盼早日有東風”。有了美術館,從此史秉有創立的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就有了自己的藝術園地,會員們的作品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展示場所和平臺。

打開《史秉有畫傳》,厚厚的大部頭,每一幅畫都靜謹細膩,色彩或豔麗、或沉著、或明快、或高雅,每一幅都有著濃郁的中國民族的審美情趣,畫中之物都是生活常見的花鳥,樸素之中透露著不一樣的清新之美、純粹之美,就算是豔麗的花兒也不媚俗。不忍放下畫傳,靈魂被不自覺觸動著,思緒很自然地飛到童年時候經常玩耍的小河、樹林裡去了。那些尋常的花兒鳥兒,在史秉有的筆下變得不尋常了。為何這些畫如此之美?因為它們都是史秉有用生命創作出來的。一副工筆花鳥畫,最短也需要幾天的時間,內容複雜、尺寸較大的用時可能需要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或者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想要畫出神韻,還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與文化底蘊。這些用一輩子畫出來的精品之作,史秉有卻毫不猶豫的全部捐給了美術館,捐給了國家,捐給了民族。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當一個人在用生命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那麼這件事早晚一定會做成。耄耋之年的史秉有,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創作和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長年累月的教學,讓史秉有患有慢性咽炎,所以在授課的時候,不得隨身攜帶保溫杯,一邊喝著白開水,一邊向愛好花鳥畫的學生們傳授著知識的玉露瓊漿。這樣的情景在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的課堂上、在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的課堂上以及在山西博物院的“專家解讀”講座上,經常可以看到。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史秉有說“我就是一個畫畫的,一個教畫畫的老師”,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作畫,勤勤懇懇教書。復興民族繪畫,靠什麼呢?靠傳承。史秉有即便退休了,也一直不忘自己當年的豪情壯志,篤實踐行著自己給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因為經歷過非常年代,因為來自農民,史秉有一直秉持著簡單樸素的生活習慣。在山西大學的老家屬樓的家中,如若不是親眼所見,你無法相信一個著名畫家、教授,居所如此簡單樸素,客廳裡面的傢俱,是史秉有多年前花幾十塊錢買的二手家居。客廳裡面沒有昂貴華麗的陳設,書房依然沒有,書房中最引入矚目的就是大畫案書桌,以及書桌後面整面牆的書架上面擺滿了的書。史秉有在書桌正對著的一面牆上貼滿了自己早年畫的一些作品,看到那幅畫不滿意的地方,就重新再畫畫。對藝術的苛刻要求,讓史秉有對自己不斷有更高的要求,藝術追求完美的態度,在史秉有這裡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隨意的一件小事。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就是這樣一位生活簡單,對物質沒有太大的欲望的老人,創立了畫會,建立了美術館,一輩子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與復興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只有這樣思想淳樸,德藝雙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繪畫復興的脊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已經79歲的史秉有,依然每天邁著穩健的腳步,朝著他的理想邁進!

史秉有簡介

美術教育家、工筆花鳥畫家、山西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協會員、山西省美協理事、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名譽會長、山西老年書畫家協會副會長。

兩次應邀赴日本舉辦“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史秉有畫展”;在北京、山西等地舉辦“史秉有畫展”十四次;出版《史秉有畫集》多冊。作品在全國美展中多次獲獎,被收入《中國花鳥畫》等多部大型畫集。為中共中央大會議廳創作寬11米高3米巨幅工筆劃《朝鶴圖》;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晨霧飄香》;為國家領導人辦公地創作《滿園春》和《春正濃》;為中共山西省委會議廳創作巨幅工筆劃《松鶴圖》;獲山西省“我為山西立新功”優秀獎,二〇一〇年中央電視臺作了專題片予以報導。一九七五年至今廣收門徒,業餘施教五百餘人,創建了山西省工筆花鳥畫會,為山西省填補了工筆花鳥畫領域的學術空白。主編了《山西省工筆花鳥畫集》多輯,並得到社會各界六十餘次報導和表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