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敘歷史·觀時代·望永恆——倫理學中的時間鏈|北大博雅講壇第125期

我們的道德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我們應如何看待自己的歷史?中國歷史上的主要社會資源是如何分配的?這種分配是正義的嗎?

傳統倫理面對現代社會應做出怎樣的回應?它如何揚棄?如何進行一種根本性的轉換, 而又保持自己寶貴的思想資源和文化自信?如何建構一種適應于現代社會的包括制度正義和個人品行的社會倫理?

最後還有永恆的問題。 我們處在一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如何安身立命?我們的終極關切是什麼?遵守社會規範與精神信仰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係?中國古代先賢曾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 亞里斯多德也說:“人是有死的動物, 但應該努力追求不朽。 ”而現代人常常被描述為只是生活在當下的人, 今天他們將如何希冀和追求那持久乃至永恆的價值?

身處這個科技和經濟飛躍發展的世界, 我們將如何從倫理學和人生哲學的角度追溯歷史, 介入時代, 面向未來?歷史·時代·永恆是一條時間線, 恰好可以用來說明《何懷巨集學術作品集》的中心關注與思想主旨。 其中《世襲社會》與《選舉社會》從社會資源配置與社會正義的角度探討了三千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的演變;《良心論》試圖借助傳統思想資源構建一種現代社會的個人倫理學;《道德·上帝與人》則借助對俄羅斯文學精神的分析,

探討了倫理、信仰與永恆的命題。

在此次精裝修訂版“何懷巨集學術作品集”出版之際, 何懷宏教授將圍繞上述問題, 從以下三個方面與三位嘉賓展開討論:

1、中國歷史上社會資源配置與社會結構變遷

2、傳統思想資源的現代倫理學轉化

3、倫理規範與精神信仰的關係

活動資訊

主題: 敘歷史·觀時代·望永恆——倫理學中的時間鏈

主講嘉賓:

何懷宏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方朝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馬 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址:北外國際大廈北京外研書店二層咖啡廳(北京是海澱區西三環北路19號院建行旁)

主辦方: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大博雅講壇 北大培文 外研書店

戰略合作:當當

媒體支持:鳳凰文化 介面文化 搜狐文化

報名方式:http://www.bagevent.com/event/1375427

(請務必報名參加, 本次活動無需任何費用)

亦可掃描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

(本次活動後的精彩講座內容、圖片及視頻重播會在群內共用, 歡迎加入本次活動交流群)

(群滿後請于本文留言回復"倫理學"申請入群)

主講嘉賓

何懷宏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主任, 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倫理學、人生哲學、社會史等領域的研究。

專著有《良心論:傳統良知的社會轉化》《道德·上帝與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問題》《世襲社會:西周至春秋社會形態研究》《選舉社會:秦漢至晚清社會形態研究》等;譯著有《沉思錄》《道德箴言錄》《正義論》等。

方朝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的研究。

多年熱心國學的傳播, 開設中國思想史、儒家經典導讀、儒學與中國現代性等方面課程。

專著有《文明的毀滅與新生》《“中學”與“西學”》《思辨之神》《學統的迷失與再造》《“三綱”與秩序重建》等。

馬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學術史及儒家經學、近代中國文化、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化史、中國文明史等領域的研究。

專著有《重尋近代中國》《戊戌政變的台前幕後》《晚清二十年》《清亡啟示錄》《1900年中國尷尬》等。

- 版權資訊 -

編輯:To night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專著有《文明的毀滅與新生》《“中學”與“西學”》《思辨之神》《學統的迷失與再造》《“三綱”與秩序重建》等。

馬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學術史及儒家經學、近代中國文化、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化史、中國文明史等領域的研究。

專著有《重尋近代中國》《戊戌政變的台前幕後》《晚清二十年》《清亡啟示錄》《1900年中國尷尬》等。

- 版權資訊 -

編輯:To night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