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曉波:“新匠人加速計畫”

很多年後, 吳曉波頻道也許將不再存在, 但是很高興, 在2018年的春天, 我們一起, 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也許是最古老的“匠人之國”。

西元前七世紀, 管仲提出“士農工商, 四民分業”, 其中的“工”就是工匠, 它在當時不僅僅是職業, 更是一種身份。 往後的悠長歲月中, 人們往往用木匠、瓦匠、剃頭匠等等, 稱呼這些以此為生的人們。

在熟人文化中, 他們所做的作品與他們名譽息息相關。 一個木匠的所有榮譽, 系於他做的每一把椅子、桌子、凳子。

後來,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 匠人文化衰落了。

取而代之的, 是標準化、格式化和大製造。 甚至, 歐美人的審美替代了中國本土的商品美學。

然而在今天, 我們突然看到了匠人文化的重新回歸。

2015年是中國消費的分水嶺。

回想我寫的那篇關於馬桶蓋的文章, 它之所以廣為傳播, 並不是寫得有多好, 而是它擊中了時代的一個需求點:中國開始出現一批消費者, 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產品的性價比, 而開始尋找更高品質、更好審美的產品。

今天, 我們把他們稱為新中產階層。 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成為產業變革最嶄新的驅動力。

在這個正在展開的、全新的消費時代, 人們不僅在消費而且在創造消費——為了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費。 一款連衣裙賣出幾百萬條的情況不再會出現, 人們從“鄰居買了什麼, 那我也買什麼”轉變為“鄰居買了什麼, 那我不買什麼”, 個性化的消費品成為了印證個體的存在。

新匠人的匠心好物,

正符合這樣的消費心理——個性、炫耀、引領潮流。

個性化的需求, 呼喚出了個性化的製造, 而後者的繁榮, 既對生產本身提出了高要求, 更植根于國民對本國文化和審美的回歸。

傳統與現代, 東方與西方, 千年工藝與新智造, 它們都仿佛是一對“雙胞胎”, 因為它們從不單獨出現, 似乎總是背靠背地在一起, 而又彼此相對。

2016年初, 吳曉波頻道發起過一個“奇葩匠人”的評選活動, 出乎預料的是, 居然有一千多個報名者, 他們捧出了林林總總的產品。 其中既有50、60後“老法師”, 更多的, 是年輕的80後、90後創業者。

我們認識了曾德鈞。 他已經做了30年收音機, 連續創業7次皆以失敗告終。 2015年, 他推出貓王復古收音機, 既有濃烈中國元素, 又與藍牙、wifi技術相關。 老曾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眾籌, 如今, 貓王收音機已經是這一領域的第一名。

我們認識了清華畢業生小關,她暫停研究生學業,開始創業做抹茶——一種始于中國成名於日本的茶。她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抹茶巧克力,用1000元/斤的抹茶原料來對抗國內80元/斤的劣質抹茶原料。小姑娘用自己的姓命名品牌,到今天,關茶已經年銷千萬,在北京開了兩家實體店。

我們認識了崔懷宇,1989年出生的他是一位漆藝師。漆藝是一種古老的工藝,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在崔懷宇看來,傳統漆器雖精良,但顏色深褐沉悶,遠離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場景。他多次嘗試,通過對工藝步驟的調整和材料的比對,調製出明快亮眼的馬卡龍色,他據此做出了新茶具、新果盤、新咖啡杯墊。

我們認識了胡含和他的菜刀,認識了林依輪和他的辣醬,認識了張衛平和他的東方美學家居,認識了李慧良和他的中草藥化妝品,認識了吳徽和他年輕化的創意黃酒,認識了滄泠和她的竹製品……

我們認識的這些新匠人,他們專注於產品本身,尊重製造的基本規律,對技術及細節的雕琢非常古典和現代,產品是他們的人格投射,是專業精神的一次物質性呈現。

他們的產品與當代的一切新技術、新思維、新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同時,他們與眾不同,足夠“奇葩”,能夠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構審美和產品體驗。

他們能夠重新定義一個商品。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我們的團隊興致勃勃地做了很多與新匠人發掘及養成有關的事情。

我們舉辦過兩場新匠人養成營;

我們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新匠人雜誌《造物者》;

我們參與拍攝了《百心百匠》,在湖南衛視的黃金時間播出;

我們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研發了中國第一個新匠人價值評估體系;

我們與騰訊共同提出“新匠人守護計畫”,我們在京東開出了新匠人集合平臺……

你會發現,一切有意義的、與美好有關的事情,都不缺乏助力者。在對新匠人的扶持、加速運動中,越來越多的機構踴躍地參與了進來。

它們是新零售的引領者,比如小米、嚴選、言幾又、亞朵和雲集;

它們是新傳播的主導者,比如分眾傳媒、愛奇藝、浙江衛視和場景實驗室;

它們是大型零售平臺,比如大悅城、華潤、萬達和萬科;

它們是風險投資機構,比如頭頭是道、君聯資本和真格基金……

今天,我們正式推出“新匠人加速計畫”。

在2018年,我們將建設一個千人級的新匠人社群,幫助全中國的新匠人們從互聯網傳播、新品牌打造、管道連接、新行銷工具、企業家培訓和風險投資對接等六大方向全面加速。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開始。

在新中產崛起的中國,將會有一群新匠人重新定義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商品,小到一個杯子、一雙拖鞋、一個牙刷。他們浸淫於一個古老的行業,但是用新的工藝和範式,服務於新的人。他們將一個個熟悉的物件重新想像和製造,讓它們與當代有關。他們將賭上自己的一切。

很多年後,吳曉波頻道也許將不再存在,但是很高興,在2018年的春天,我們一起,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歡迎加入——“新匠人加速計畫”。

我們認識了清華畢業生小關,她暫停研究生學業,開始創業做抹茶——一種始于中國成名於日本的茶。她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抹茶巧克力,用1000元/斤的抹茶原料來對抗國內80元/斤的劣質抹茶原料。小姑娘用自己的姓命名品牌,到今天,關茶已經年銷千萬,在北京開了兩家實體店。

我們認識了崔懷宇,1989年出生的他是一位漆藝師。漆藝是一種古老的工藝,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國家。在崔懷宇看來,傳統漆器雖精良,但顏色深褐沉悶,遠離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場景。他多次嘗試,通過對工藝步驟的調整和材料的比對,調製出明快亮眼的馬卡龍色,他據此做出了新茶具、新果盤、新咖啡杯墊。

我們認識了胡含和他的菜刀,認識了林依輪和他的辣醬,認識了張衛平和他的東方美學家居,認識了李慧良和他的中草藥化妝品,認識了吳徽和他年輕化的創意黃酒,認識了滄泠和她的竹製品……

我們認識的這些新匠人,他們專注於產品本身,尊重製造的基本規律,對技術及細節的雕琢非常古典和現代,產品是他們的人格投射,是專業精神的一次物質性呈現。

他們的產品與當代的一切新技術、新思維、新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同時,他們與眾不同,足夠“奇葩”,能夠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構審美和產品體驗。

他們能夠重新定義一個商品。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我們的團隊興致勃勃地做了很多與新匠人發掘及養成有關的事情。

我們舉辦過兩場新匠人養成營;

我們創辦了中國第一本新匠人雜誌《造物者》;

我們參與拍攝了《百心百匠》,在湖南衛視的黃金時間播出;

我們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聯合研發了中國第一個新匠人價值評估體系;

我們與騰訊共同提出“新匠人守護計畫”,我們在京東開出了新匠人集合平臺……

你會發現,一切有意義的、與美好有關的事情,都不缺乏助力者。在對新匠人的扶持、加速運動中,越來越多的機構踴躍地參與了進來。

它們是新零售的引領者,比如小米、嚴選、言幾又、亞朵和雲集;

它們是新傳播的主導者,比如分眾傳媒、愛奇藝、浙江衛視和場景實驗室;

它們是大型零售平臺,比如大悅城、華潤、萬達和萬科;

它們是風險投資機構,比如頭頭是道、君聯資本和真格基金……

今天,我們正式推出“新匠人加速計畫”。

在2018年,我們將建設一個千人級的新匠人社群,幫助全中國的新匠人們從互聯網傳播、新品牌打造、管道連接、新行銷工具、企業家培訓和風險投資對接等六大方向全面加速。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開始。

在新中產崛起的中國,將會有一群新匠人重新定義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商品,小到一個杯子、一雙拖鞋、一個牙刷。他們浸淫於一個古老的行業,但是用新的工藝和範式,服務於新的人。他們將一個個熟悉的物件重新想像和製造,讓它們與當代有關。他們將賭上自己的一切。

很多年後,吳曉波頻道也許將不再存在,但是很高興,在2018年的春天,我們一起,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歡迎加入——“新匠人加速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