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視點」短視頻們迎來“生死劫”:上市能否擺脫危機?

起步於秀場、成名于社交、正名於內容的直播產業, 在經歷資本寒冬、監管趨嚴、行業大洗牌之後, 再度回歸輿論焦點。

進入2018年的短短三個月的時間,

就有鬥魚、虎牙、映客、花椒等直播平臺陸續爆出即將IPO的消息。

一片熱鬧之下, 直播行業走到了收割、退出的十字路口, 面對從長期存在的盈利模式單一、短視頻崛起後的使用者分流問題, 以及遊戲直播的等級化分明, 上市成為當下直播平臺打破發展瓶頸的突破口。

短視頻們的“生死劫”

風口上的短視頻網站正面臨史上最嚴格監管的考驗。

App下架、新使用者不能上傳視頻、擴充審核團隊, 這波嚴厲的監管一度被解讀為短視頻平臺的生死劫。

最開始是國家廣電總局在3月22日的《關於進一步規範網路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

緊接著的3月31日, 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稱, 為博取關注, 短視頻平臺將大量未成年人懷孕生子視頻置於推薦首頁,

戀愛、懷孕、生子等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 在網路直播中無所顧忌。

隨後, 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了“快手”和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相關負責人。

國家網信辦還依據《網路安全法》《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 要求“快手”“火山小視頻”暫停有關演算法推薦功能。

對於查處的原因, 網信辦給出的解釋是:對“快手”“火山小視頻”出於博取眼球、獲取流量目的, 任由未成年人主播發布低俗不良資訊, 突破社會道德底線、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 污染網路提出嚴肅批評, 責令全面進行整改。

對於短視頻平臺而言, 更為嚴峻的現實是“快手”和“火山小視頻”的安卓版從各大應用商店暫時下架,

新使用者也被暫停發佈視頻。

4月3日, 快手CEO宿華在《接受批評, 重整前行》一文中將快手出現的問題歸結於演算法:“如果社區發展不能遵循初心, 一切會變得沒有意義。 社區運行用到的演算法是有價值觀的, 因為演算法的背後是人, 演算法的價值觀就是人的價值觀, 演算法的缺陷是價值觀上的缺陷”。

宿華給出的整改方案是要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演算法, 梳理完善社區運行規則和建立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等。

4月6日, 快手在多個招聘網站發佈了關於“內容審核編輯”崗位的招聘資訊, 全國規模達3000人。 招聘的“內容審核編輯”的工作重點是審核用戶上傳到快手的視頻、圖片、評論的合法性、合規性, 對違規帳號進行合理處置,

維護社區的綠色與健康。

有意思的是, 今日頭條在今年1月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招聘上述相關職位。

“火山小視頻”遭遇下架之後, 今日頭條曾公開對外宣佈旗下短視頻產品, 共計下架問題視頻10318條, 重置封禁問題帳戶4864個, 增加視頻審核相關詞庫敏感詞1700餘條。

只是, 如今的行業前景依然不夠樂觀。

4月9日, 今日頭條與鳳凰新聞、網易新聞、天天快報等被做下架處理, 其中今日頭條被暫停下載時間為三周。

4月10日, 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應用程式及公眾號因存在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突出問題被廣電總局永久關停。

隨後,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發表致歉信表示“產品走錯了路, 出現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的內容,

沒有貫徹好輿論導向, 接受處罰, 所有責任在我”, 同時旗下品牌抖音正式上線反沉迷系統。

事實上, 短視頻平臺們當下遭遇的監管風波, 直播平臺也沒能倖免。

由於挖角、欠薪、主播對壘等負面新聞頻出, 輿論對於直播平臺整體評價一直不高, 而最近都忙著IPO的映客、虎牙、鬥魚都需要面對這些負面資訊背後的政策風險。

上市能否擺脫危機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 與宣亞國際的並購交易終止, 曲線上市的計畫宣告失敗後, 映客在今年迅速轉戰港股。

從千播大戰到不足百家, 直播平臺在滿足用戶早期獵奇心理, 大規模快速擴張, 流量達到頂峰之後, 就一直遭受內容同質化詬病, 直播平臺用戶的人均單次啟動次數和人均單日使用市場資料一直在下滑。

根據映客向港交所提交的IPO招股書來看,作為最重要的主營業務直播,映客2017年的直播月活數從第一季度的2212.4萬人次上升到四季度的2518.4萬人次,小於2016年四季度的3000.6萬人次。與月活增幅放緩相對應的,映客的月度付費使用者情況也在2017年遭遇“滑鐵盧”,從2016年第三季度的256.6萬人次下跌到2017年四季度的65.2萬人次。

根據艾媒諮詢公佈的資料,2017年中國線上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3.98億,增長率28.4%,相比2016年增速明顯放緩。

為了提高直播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突破買量瓶頸,直播平臺們紛紛開始深耕內容,如簽約、扶持主播、PGC自製綜藝、簽約獨家賽事版權等。資金再次成為各平臺競爭的主要因素,並最終將其演變為巨頭之間的博弈。

據一位投資人向第一財經透露,幾年前,打造一個直播平臺只需要幾百萬的資金就可以,現如今直播平臺的儲備資金基本上都是上億規模。

“從2017年起,直播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持續下降,用戶需求一定程度上達到天花板,企業需要挖掘使用者需求,並實現新的經濟增長。同時,投資趨於冷靜,資本逐步向頭部公司資源傾斜。”上述投資人表示,“馬太效應顯著,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平臺和投資方想要收割紅利是情理之中。”

雖然相較於視頻網站,直播與生俱來擁有較強的變現能力,但除了打賞和廣告之外,各大直播平臺也開始探索直播+,即進行直播與垂直行業的整合,比如和教育、旅遊的結合,來豐富自己的變現能力。原本專注於泛娛樂領域的花椒開始發力遊戲台塊,而一直強於遊戲業務的鬥魚則在豐富自己的綜藝內容。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各大直播平臺之間的邊界變得越發模糊。在綜合性大平臺競爭下,唯有在資金、技術層面獲得巨頭或者資本市場的持續輸血,才能最終勝出,而上市也許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根據映客向港交所提交的IPO招股書來看,作為最重要的主營業務直播,映客2017年的直播月活數從第一季度的2212.4萬人次上升到四季度的2518.4萬人次,小於2016年四季度的3000.6萬人次。與月活增幅放緩相對應的,映客的月度付費使用者情況也在2017年遭遇“滑鐵盧”,從2016年第三季度的256.6萬人次下跌到2017年四季度的65.2萬人次。

根據艾媒諮詢公佈的資料,2017年中國線上直播使用者規模達到3.98億,增長率28.4%,相比2016年增速明顯放緩。

為了提高直播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突破買量瓶頸,直播平臺們紛紛開始深耕內容,如簽約、扶持主播、PGC自製綜藝、簽約獨家賽事版權等。資金再次成為各平臺競爭的主要因素,並最終將其演變為巨頭之間的博弈。

據一位投資人向第一財經透露,幾年前,打造一個直播平臺只需要幾百萬的資金就可以,現如今直播平臺的儲備資金基本上都是上億規模。

“從2017年起,直播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持續下降,用戶需求一定程度上達到天花板,企業需要挖掘使用者需求,並實現新的經濟增長。同時,投資趨於冷靜,資本逐步向頭部公司資源傾斜。”上述投資人表示,“馬太效應顯著,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危機,平臺和投資方想要收割紅利是情理之中。”

雖然相較於視頻網站,直播與生俱來擁有較強的變現能力,但除了打賞和廣告之外,各大直播平臺也開始探索直播+,即進行直播與垂直行業的整合,比如和教育、旅遊的結合,來豐富自己的變現能力。原本專注於泛娛樂領域的花椒開始發力遊戲台塊,而一直強於遊戲業務的鬥魚則在豐富自己的綜藝內容。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各大直播平臺之間的邊界變得越發模糊。在綜合性大平臺競爭下,唯有在資金、技術層面獲得巨頭或者資本市場的持續輸血,才能最終勝出,而上市也許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