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才子or痞子?該怎麼評價陳思誠這個大寫的傑克蘇愛好者

提起陳思誠, 大家應該會馬上想起最近在播的一部劇——

價值3.5個億, 全套黃金配角陣容讓人從預告片出來就無比期待;但落差也非常大, 豆瓣評分只有5.9的《遠大前程》。

這部劇具備爆款的所有潛質:高製作水準、有故事性的背景、戲骨雲集, 但卻偏偏敗在了“陳思誠”身上——大家都在詬病, 陳思誠所飾演的男主洪三元油膩又浮誇, 還帶著無法解釋的絕對光環。

這讓加零姐聯想起七年前陳思誠的話題作《北京愛情故事》。 在那部劇裡, 陳思誠飾演的人生贏家程峰, 不僅有錢還有道德豁免權, 並最終抱得美人歸……同樣的光環配方, 讓人不得不懷疑陳思誠應該就是傑克蘇愛好者了。

大家都在說《遠大前程》有多可惜, 陳思誠演技有多爛, 而加零姐今天卻想說點不一樣的——

從痞子洪三元這個角色身上, 小姐姐看到了陳思誠本人的影子。

毫無疑問, 洪三元有野心、有亂世必備的巧舌如簧和隨機應變的才華, 這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同時, “洪三”又是個十足的痞子無賴, 搶別人功勞坑自家兄弟, 說話真真假假讓人摸不清虛實, 活脫脫就是上海灘“韋小寶”。

才子還是痞子?這一點疑問放在陳思誠本人身上, 也是最合適不過的。

陳思誠有才。 作為演員, 他拿過坎城影帝的提名;作為商人, 他持股華誼、背靠萬達, 擁有自己的影視公司上海騁亞文化傳媒;而其中最不能不提的是, 作為導演兼編劇, 他造就了《北京愛情故事》和《唐人街探案》兩大原創IP, 既叫好又叫座, 成功地從“村帥”躍升為資本追捧的紅人。

2011年, 陳思誠用一部《北京愛情故事》, 穩穩的戳住了當代人的G點。 劇中程峰、吳狄、石小猛、楊紫曦、沈冰、林夏這幾個角色, 折射出在北京這座大城市背景下, 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幾類典型人物——其中有高富帥、有中層階級, 也有鳳凰男;有選擇麵包的拜金女, 也有堅信真愛的白月光。

《北愛》的愛情是浮誇狗血不靠譜的, 可裡面的現實也是真的現實, 至少, 它把握住了當年觀眾的喜好, 大獲成功。

劇中的“拜金女”楊紫曦曾跟前男友吳狄有過這樣的一段經典對話:

“現在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可是這些東西你給不了。 ”

“但是我愛你。 ”

“但是現在這三個字給不了我安全感。 ”

《北愛》在當年, 把握住了都市青年缺乏安全感的狀態, 並以此為關鍵字貫穿全劇, 真可謂切中要害。

劇版《北愛》成功了,後來陳思誠又導演了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收穫超4億的票房,創下“史上票房最高情人節檔”紀錄。電影處女作就獲得如此優秀的成績,陳思誠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2014年,當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正火的時候,陳思誠出來感謝電影上映的“天時地利人和”,同時也發話了:下一部不拍愛情電影。

不拍愛情電影要拍什麼呢?2015年,陳思誠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投資8000萬的《唐人街探案》上映了,並以黑馬之姿收穫了8億票房。而2018年,陳思誠又一次刷新了他的個人記錄——他用47天高強度拍攝完成的《唐人街探案2》,登陸賀歲檔,並最終斬獲了超33億票房的成績。《唐探》IP,可謂徹底火了。

現在回頭看,從陳思誠談起他創作《唐人街探案》的初衷,到他對電影的包裝與狡猾,加零姐都覺得,他實在是一個有才又很瞭解市場的創作者和商人。

《唐人街探案》最一開始創作的想法還要從2013年說起,當時陳思誠正在泰國拍電影,一個新想法就在這個環境裡形成了——在泰國拍探案故事,可以回避掉很多拍攝問題,可以拍員警是笨蛋、可以拍變態殺人狂、可以拍畸形的愛,成本不高,而且唐人街是中國面向外國印象的一個代表……多種思維混雜起來,仿佛提前設置了最優解的解答過程,就這樣,《唐人街探案》被催生而出。

關於電影的商業性,陳思誠承認,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狡猾:“它的好看,它的商業性,不管我的核心是什麼,我一定給它包裝成好看的東西,讓觀眾覺得很容易入口,很好吃。” 將偵探推理故事講好,再綜合大家都愛看的喜劇、動作元素,陳思誠在追求觀眾最大化方面顯然做的很好,作為一名商業導演他無疑是成功的。

以《唐探》IP的大火為契機,陳思誠還打算繼續構建“唐探宇宙”,進行《唐探》系列除了電影作品以外網劇、遊戲等的開發,這些在加零姐看來,都是一個很有遠見的商人會做出的決定。

然而,陳思誠又不是那麼簡單純粹的一個人。除了“才子”,“痞子”這個詞也能用在他身上。

成功之後的陳思誠,從來不乏爭議。

他當年大火的話題作《北京愛情故事》被曝拖欠稿酬,時隔兩年後才在法官的調解下與編劇李亞玲達成和解,並支付了拖欠的稿酬與利息。無獨有偶,在《唐人街探案》大火以後,他又被編劇團隊質疑署名,被指“只在片頭編劇署名自己,而在片尾以聯合編劇、劇本統籌等署名其他編劇團隊成員”,連被他拖欠稿酬的李亞玲也跳出來嘲諷他:“不明白,陳思誠已完成原始積累了,為什麼還這麼喜歡吃獨食兒”。

除了把與他人的聯合創作說成出自自己之手以外,陳思誠叫好叫座的作品背後,其實也存在著爭議。《唐探1》被指參考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唐探2》被指抄襲電影《雙瞳》的故事線,同時不少橋段又與其他經典電影相似,比如撞進gay吧,記憶宮殿等內容。

而現在在播的《遠大前程》,也都被指出刻意模仿周星馳式喜劇的搞笑模式。關於他作品中的雜糅拼貼,或者說是融梗,似乎成為了影視愛好者們一直以來質疑的熱點。

在陳思誠的處世和他構築的故事裡,加零姐能看出一種強烈的“傑克蘇”的意味:焦點和光環都必須在他身上。所以,他才會被嘲諷“吃獨食”;所以,才會誕生出痞子洪三元這麼一個男主。

既是緊貼市場擅長把握大眾口味的商業化才子,又是頗具爭議一心成名的痞子,這樣的陳思誠在加零姐看來,其實是一個唯成功論者。

他所做的決定和行為只有一個目的,怎麼成功怎麼來。

從這一點上看,甚至說陳思誠就是像韋小寶那樣的混世哲學也不為過。

劇版《北愛》成功了,後來陳思誠又導演了電影版《北京愛情故事》,收穫超4億的票房,創下“史上票房最高情人節檔”紀錄。電影處女作就獲得如此優秀的成績,陳思誠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2014年,當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正火的時候,陳思誠出來感謝電影上映的“天時地利人和”,同時也發話了:下一部不拍愛情電影。

不拍愛情電影要拍什麼呢?2015年,陳思誠交出了完美的答卷——投資8000萬的《唐人街探案》上映了,並以黑馬之姿收穫了8億票房。而2018年,陳思誠又一次刷新了他的個人記錄——他用47天高強度拍攝完成的《唐人街探案2》,登陸賀歲檔,並最終斬獲了超33億票房的成績。《唐探》IP,可謂徹底火了。

現在回頭看,從陳思誠談起他創作《唐人街探案》的初衷,到他對電影的包裝與狡猾,加零姐都覺得,他實在是一個有才又很瞭解市場的創作者和商人。

《唐人街探案》最一開始創作的想法還要從2013年說起,當時陳思誠正在泰國拍電影,一個新想法就在這個環境裡形成了——在泰國拍探案故事,可以回避掉很多拍攝問題,可以拍員警是笨蛋、可以拍變態殺人狂、可以拍畸形的愛,成本不高,而且唐人街是中國面向外國印象的一個代表……多種思維混雜起來,仿佛提前設置了最優解的解答過程,就這樣,《唐人街探案》被催生而出。

關於電影的商業性,陳思誠承認,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狡猾:“它的好看,它的商業性,不管我的核心是什麼,我一定給它包裝成好看的東西,讓觀眾覺得很容易入口,很好吃。” 將偵探推理故事講好,再綜合大家都愛看的喜劇、動作元素,陳思誠在追求觀眾最大化方面顯然做的很好,作為一名商業導演他無疑是成功的。

以《唐探》IP的大火為契機,陳思誠還打算繼續構建“唐探宇宙”,進行《唐探》系列除了電影作品以外網劇、遊戲等的開發,這些在加零姐看來,都是一個很有遠見的商人會做出的決定。

然而,陳思誠又不是那麼簡單純粹的一個人。除了“才子”,“痞子”這個詞也能用在他身上。

成功之後的陳思誠,從來不乏爭議。

他當年大火的話題作《北京愛情故事》被曝拖欠稿酬,時隔兩年後才在法官的調解下與編劇李亞玲達成和解,並支付了拖欠的稿酬與利息。無獨有偶,在《唐人街探案》大火以後,他又被編劇團隊質疑署名,被指“只在片頭編劇署名自己,而在片尾以聯合編劇、劇本統籌等署名其他編劇團隊成員”,連被他拖欠稿酬的李亞玲也跳出來嘲諷他:“不明白,陳思誠已完成原始積累了,為什麼還這麼喜歡吃獨食兒”。

除了把與他人的聯合創作說成出自自己之手以外,陳思誠叫好叫座的作品背後,其實也存在著爭議。《唐探1》被指參考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唐探2》被指抄襲電影《雙瞳》的故事線,同時不少橋段又與其他經典電影相似,比如撞進gay吧,記憶宮殿等內容。

而現在在播的《遠大前程》,也都被指出刻意模仿周星馳式喜劇的搞笑模式。關於他作品中的雜糅拼貼,或者說是融梗,似乎成為了影視愛好者們一直以來質疑的熱點。

在陳思誠的處世和他構築的故事裡,加零姐能看出一種強烈的“傑克蘇”的意味:焦點和光環都必須在他身上。所以,他才會被嘲諷“吃獨食”;所以,才會誕生出痞子洪三元這麼一個男主。

既是緊貼市場擅長把握大眾口味的商業化才子,又是頗具爭議一心成名的痞子,這樣的陳思誠在加零姐看來,其實是一個唯成功論者。

他所做的決定和行為只有一個目的,怎麼成功怎麼來。

從這一點上看,甚至說陳思誠就是像韋小寶那樣的混世哲學也不為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