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亳州這個被列入“非遺”名錄的傳說,你聽過嗎?

說起“倒行逆施”“日暮途窮”這些成語, 很多人會想到春秋時期的名將伍子胥。 在利辛縣西南部馬店、永興、大李集鎮一帶, 至今流傳著“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傳說, 並留下了一系列的與此相關的地名和遺跡。

雕塑記錄淒美故事

在孫廟鄉廟李村老母豬港南岸, 有一座伍奢塚, 是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奢的墓葬。 2004年, 伍奢塚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人尊伍奢為神, 世代建廟供奉。 據《利辛縣誌》記載, 解放前塚原上有一座規模宏大的伍王廟, 後毀於戰火。 伍姓族人認定這裡是中華伍姓之源,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伍王廟會, 來自全世界的伍姓後裔集中在這裡祭奠伍姓父子。

和伍奢相比, 其兒子伍子胥在歷史上的名氣更大。 在利辛縣淝河之韻文化廣場, 一組雕塑矗立在西北角上, 一個懷抱孩子的將軍乘著一匹昂首欲飛的戰馬,

眼神裡充滿求生的渴望, 雕塑展現的就是“伍子胥打馬過烏江”的故事,

春秋時期, 利辛一帶屬於楚國的北部邊境, 當時的楚平王給太子建娶了貌美的秦女為妃, 卻因自己貪色而據為己有。 於是聽費無忌的讒言, 廢太子建, 並斬殺太子的老師——太傅伍奢及其子伍尚與伍子胥。 然而機智勇猛的伍子胥卻逃脫了, 於是在中國歷史上演繹了一段伍子胥打馬過烏江、過昭關、鞭屍楚王的精彩故事。

伍子胥打馬過烏江

伍子胥與太子建逃奔鄭國, 太子建被鄭定公與子產誅殺。 伍子胥攜幼主勝及繼母馬夫人一騎三人奔逃吳國。 行到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永興一帶, 被費無忌偵知帶兵追殺。 永興鎮解甲集傳說伍子胥載著馬娘娘和幼主勝逃亡從這裡經過。

“集的前面有一座小橋, 他們過了以後, 這個橋就塌了, 把追兵攔住了, 給了三人喘息的機會。 後來這個橋就叫個迎鳳橋, 鳳是指馬娘娘”該傳說的傳承人李義修介紹, 馬娘娘身體不好, 為了讓兒子脫險, 她投井自盡, 伍子胥發現後就脫下了盔甲, 蓋住馬娘娘的屍體, 上面又蓋了些草, 直奔東南烏江去了。

烏江發源于利辛縣李寨村, 從江口集注入潁河。 歷史上屢發水災, 正是這條河擋住了伍子胥逃亡的道路。 “那個水流湍急呀, 後頭又有追兵, 伍子胥兩腿一夾馬, 後背一揚鞭, 馬知道人性, 它一躍過去了。 ”李義修介紹, 借助這匹戰馬的神力, 伍子胥經過千辛萬苦過昭關, 成功逃到吳國。

18年後, 伍子胥率兵伐楚, 鞭屍楚王,

成功復仇。 班師回吳路過當年逃難的小村莊, 找到當年馬娘娘投井的地方, 建廟宇祭祀, 如今這座方圓幾百畝的高大孤堆已經成為安徽文物保護單位。 這時候, 當地人才知道當年解甲求飯的武士就是大將軍伍子胥, 為紀念他的忠貞, 這個小集取名解甲集。 為了紀念馬娘娘自殺護子的功績, 當地人稱馬娘娘投井的土井為落鳳池。

傳說故事傳遞傳統美德

伍子胥打馬過烏江傳說雖歷經千年仍在利辛一帶當做佳話傳誦, 傳說雖有神話的色彩, 裡面卻飽含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伍子胥打馬過烏江救幼主是忠義, 馬娘娘舍生救子是仁義, 伍子胥立廟祭祀馬娘娘是信義。 ”李義修介紹, 解甲集、落鳳池、迎鳳橋一個個名字後面是一個個淒美的故事,

向人世間傳遞著正義和大愛。

據瞭解, 伍子胥相關傳說由80多歲退休老教師李義修整理, 並刊印成冊, 下發到各鄉村學校, 他也曾多次走進當地學校做關於伍子胥傳說的講座。

李義修介紹, 關於伍子胥的傳說還需要進一步的搜集和豐富, 讓這份文化遺產繼續流傳下去。

編輯:小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