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青彥:橫豎間抒寫藝術,撇捺裡彰顯人生

橫豎間抒寫藝術 撇捺裡彰顯人生

作者:侯麗芳

王青彥老師性格溫和謙遜, 總是帶給身邊人一種很容易接觸的親和力, 平日裡總是留著不長不短的頭髮, 走起路來也頗有意思, 瀟灑、隨性, 好比一個沉醉於美酒之中的人。 自古以來, 人們都說人如其字, 字裡彰顯其人。 意思是說, 你是什麼樣的人通過你寫的字就能看出來。 所以王青彥老師的書法也滲透了自己的性格, 清剛雅健, 字體落落灑脫又不失飄逸, 胸中有丘壑, 筆下有江山。 縱高空之朗月日日東升西落, 然心中之堅守絲毫未落。 身居素簡, 斂心靜氣,

自成一抱守古拙之天地。

書法家如果沒有一點創新精神和爆發力, 是走不遠的。 同時, 好的書法作品還要求書法家要有匠人精神, 對作品精益求精, 對做人也要坦蕩誠實。 王青彥老師作品繼承名家時代之風又不失自我風格, 不僅基本功深厚, 無論提按、大小、筆墨、濃淡無一不精,

且線條老辣流暢, 剛勁、豪邁、奇縱姿肆, 給人速度之感, 用柔中有剛, 剛中有柔, 剛柔並濟形容再好不過了。 書法的章法很多, 要多練才能掌握不同字的表達和寫法, 就象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 如果你想摘下它, 勤奮才能是攀登的繩索。

對於王青彥老師今日所取得驕人成就, 離不開他三十多年來, 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努力有關。 三十年如一日, 每天都堅持練習, 十分不易。 他已經把練字當成了生活的一分部, 就好比人每天要吃飯喝水, 如果一日不吃飯不喝水, 人就打不起精神, 書法對於他來說也一樣, 沒有書法的世界, 他一樣能正常生活, 但是那樣的世界對於他來說, 是沒有意義的。

任何可以稱之為藝術的東西或多或少有某些聯繫。 只不過有的比較明顯, 有的比較隱晦而已。 比如舞蹈藝術的動態存在於表演過程中, 而書法藝術的流動表現已經凝固在線條中, 正如鄭誦先生所說:“舞蹈是動態的書法;書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 王青彥老師在閒暇的時光裡, 也會彈琴聽曲, 圍爐煮茶。 他說, 音樂能帶動情緒, 給人靈感, 可以讓我在舒緩的心境中更好地創作。 平時也最愛演奏《敖包相會》, 彈者專心, 觀者凝神, 其聲正是“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 古人誠不我欺也。

“大難至易, 大繁若簡”。 書法是東方哲學的精華體現。 筆墨不止載字敘事那麼淺易, 線條本身若是不能講出個錦繡山河來, 那通篇的漢字也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 而王青彥老師身上清淩的藝術氣息, 神秘的藏家傳承都一一由他筆下的撇捺點橫向我們娓娓道來。

“天地萬物之變動, 可喜可愕, 一寓於書”。

清代的劉熙載在他的《藝概·書概》中這樣寫到:“書, 如也。 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 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 一管柔毫、一張宣紙, 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而又千差萬別地體現在筆下的點線之中。 王青彥老師以最簡單的工具, 直接的把握物我之真, 萬象之美。 “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 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同自然之妙有, 非力運之能成”,藝術之路高遠且艱,然其人、其字身上所擁有的獨特的原生態的神性光輝必將讓他身雖處花甲之年,神卻能一如既往書海遨遊。

王青彥(紮西尼瑪),藏族,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行書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書協評委庫首批評委,隴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庫專家,蘭州城市學院書法客座教授,隴南市美術館副館長,隴南市第一層次領軍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非力運之能成”,藝術之路高遠且艱,然其人、其字身上所擁有的獨特的原生態的神性光輝必將讓他身雖處花甲之年,神卻能一如既往書海遨遊。

王青彥(紮西尼瑪),藏族,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行書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書協評委庫首批評委,隴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庫專家,蘭州城市學院書法客座教授,隴南市美術館副館長,隴南市第一層次領軍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