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失學”“失教”的現象,不應成為教育的邊緣話題!

​90後的青少年教育, 是一個備受關注議論的社會課題。 特別在中國, 自80年代起實施一孩政策。 在中國, 現有兩類90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是極需關注和急需解決的。

第一類是“失學與失教”的一群, 他們是來自社會最低階層, 父母是低下勞工或是農民, 又或是單親兒童, 又或是孤兒, 他們被稱為“貧困兒童”;第二類是“失教”的一群, 他們是來自社會最高尚階層, 父母都是有權有錢有勢的人, 他們被稱為“富二代”、“官二代”。

根據國內婦聯的調查報告, 單是某省的“貧困兒童”就有近百萬萬人。 婦聯的調查報告強調:大部分“貧困兒童”是有心理失衡的情況, 例如:他們都有被別人瞧不起、被人欺負的遭遇或心理體驗。 他們會較容易有不良行為, 例如:打架、說謊、罵人、抽煙等。 在國內, 這一類是“失學與失教”的一“貧困兒童”, 是極需要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性情教育, 從而令他們可以走出困境,

建立美好人生, 邁向亮麗的將來。 但是在教育產業化、商品化之大趨勢下, 誰會主動為“貧困兒童”興辦具質素之校園, 配置先進之學習器材, 引入最好之師資, 幫助他們至少完成高中階段, 教育他們成為一個有志氣, 日後在社會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一類同樣引起社會人士關注的是“富二代”、“官二代”。 “富二代”、“官二代”現時存有三點問題。 第一, 從小被“玻璃化”, 自孩童階段就在“精細化餵養的”生活方式中長大, 結果可以在高中階段也不會剝雞蛋皮;十七八歲仍讓父母洗澡, 成為連最起碼的生存能力都欠缺的人。 第二, 小小年紀就懂得誇耀自己的出身, 懂得攀比房子大小、比豪車、串老子官大小, 懂得講“我爸爸是局長,

我就是小局長”, 成為盛氣淩人的小霸王。 第三, 出了校門就被安排參加英語、繪畫、音樂深造班;週六、周日一大早, 就要參加鋼琴和舞蹈興趣班……總之他們被裝備各式各樣的競爭能力, 為的是要做“接班人”。 近幾年國內公佈的兒童心理調查資料顯示, 中國現時約有20%的兒童是出現抑鬱症狀, 其中4%為臨床抑鬱, 即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症抑鬱, 其主要原因來自學習壓力過大。

​從小被裝備各式各樣的競爭能力“富二代”、“官二代” 素質教育?!當你看到以上與“富二代”、“官二代”有關的三點問題, 你對國內自80年代以來就一直提倡之“素質教育”有甚麼感受?你會為“富二代”、“官二代”難過嗎?你會為我們國家未來之棟樑擔心嗎?

“富二代”、“官二代”是教育產業化、商品化之“支持者”, 沒有他們, 國內的教育產業化、商品化, 一定會變為死水一潭。 當沒有商機, 沒有錢賺, 誰會主動動腦筋引入外國最先進之教學方式?誰會主動建設宏偉校園, 高薪聘用優秀教師和購置先進教育設備以開發學生之多元智慧?誰會主動聘請外籍人士到中國教學生英語?

國內自80年代以來就一直提倡之“素質教育” , 政府制度 vs 市場調節“貧困兒童”和“富二代”、“官二代”之教育問題, 是一個重要而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至於解決此社會問題之方案, 究竟是靠政府在制度上之改革, 又或是靠市場之自動調節, 又或是靠兩者並施, 答案則留待有識之士、有長遠眼光者來做這方面之抉擇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