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專訪|《羋月傳》作者蔣勝男:站在角色所處的時代裡創作

蔣勝男, 國家二級編劇。 2007年以處女作《鳳霸九天》一舉成名, 之後又創作了《鐵血胭脂》等作品, 2014年擔任浙江省網路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5年創作長篇歷史小說《羋月傳》

她寫西漢第一夫人呂雉, 為母則剛, 亦忍亦狠;她寫東漢政績最好的皇太后鄧綏, 以退為進, 德冠後庭;她寫遼國蕭太后, 千軍萬馬, 一點紅袍;她寫秦宣王后羋月, 纖纖女子的政治智慧, 力透紙背……

蔣勝男擅長歷史小說, 對女性刻畫尤其到位。 在《中國的執政太后——女人天下》中, 女性掌權者的殺伐決斷也好、宮鬥權謀也罷, 均在歷史大框架中構建成一個個邏輯自洽的故事。 從個體境遇到家國天下, 敘事細膩豐滿。 2015年, 蔣勝男憑代表作《羋月傳》一炮而紅, 卻也因與同名電視劇製作方多次就著作權問題對簿公堂, 輿論幾易風向, 令她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初見蔣勝男, 是典型江南女子的穿戴, 連音色也頗為細軟。

這形象, 與她揮毫寫就的金戈鐵馬、崢嶸歲月, 倒有點“反差萌”。 在第三屆中國網路作家論壇于南京召開之際, 筆者對與會作家蔣勝男進行了專訪。

創作

對自己誠懇 也對讀者負責

在蔣勝男的觀念裡, 創作首先是個人的事, 但要把它呈現到受眾面前, 卻是另一回事。

將影視劇作倒推30年去看80年代的宮廷戲。 劉曉慶版《武則天》也敘述女性掌權, 但立足于王朝興衰。 如今, 從宏大敘事變成瑣碎敘事, 什麼原因?蔣勝男說, “那時正逢改革開放初期, 經濟剛剛騰飛, 人們都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 但現在, 改變大時代的雄心化為蝸居小社會的掙扎, 老百姓不關注‘中美談判’這些大事, 關注的是上下級之間的微妙關係。 ”許多職場男性、中年大叔也是“宮鬥戲”的忠粉,

因為他們的焦慮是一樣的。 “《潛伏》《甄嬛傳》《金枝欲孽》等等, 無一不反映辦公室政治”。 因此從選題就能看出, 戲劇作品對當代人具有情感投射作用, 是一種跨越時代的移情。

(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在寫作方式上, 考慮到讀者的閱讀方式、習慣、能力,

蔣勝男多使用通俗寫法。 帶著寫作的誠懇和自尊, 同時要接地氣, 這是她的原則。 內容方面, 為了不讓讀者對歷史感到陌生, 蔣勝男常在自己的小說中旁徵博引。 例如, 《羋月傳》小說原文裡提及商鞅變法、完璧歸趙、燕昭王修築黃金台等典例, 還有楚辭、詩經、莊子、屈原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字, “總共十幾處吧, 涉及到歷史課本知識。 有讀者說讀過這些書, 文言和歷史更容易背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蔣勝男打趣地說。 聊到這裡, 網路熱詞終於上線了, 但這也是採訪全程唯一出現的一次。

之所以能駕馭並活用這些典例, 是因為她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 大量的史料閱讀, 並逐一消化——這是一個溶解再鍛造的過程。

“讀物如果硬得像論文, 無非是作者沒有做好把東西端給讀者的準備”, 她說。

病灶即解藥

寫作 是一種以毒攻毒

在蔣勝男的筆下, 沒有一位女性掌權者在眉眼顧盼中指點江山的, 也沒有哪一朝嬪妃的宮闈鬥爭不是一部泣血長書。 所有角色, 蔣勝男從不對誰特別鍾情, 而一定是在投入創作的當時, 正愛著筆下那個人。 “既然寫了, 就陪她站在一起, 承受時代的焦慮和困頓。 ”付諸全情全力的寫作方式, 使她每寫完一個作品, 都累得立誓棄筆。 但很快就忍不住了, 戒不掉。

2009年, 蔣勝男寫了一部完全不同於以往風格的小說《太太時代》, 以詼諧語態講述富裕人家的主婦生活, 近乎一本教科書式的“豪門婆媳關係攻略”。 筆者提及此書時, 一下勾起了她的回憶。彼時,她正遭遇創作瓶頸,心情晦暗無比。母親見了擔心,便勸她放下工作休整一段時日。誰知無書可寫的日子比瓶頸更難熬,乾脆重啟新篇吧。生於浙南溫州這個號稱孕育“東方猶太人”的地方,蔣勝男聽過不少“富二代”的奇聞軼事,天性擅於記事的她把拉拉雜雜的故事寫成書,意外地收穫了一批新讀者,而自己也渡過了寫作難關。

病灶即解藥。對蔣勝男來說,寫作是以毒攻毒的自愈方式。

網路文學

網路是載體 文學是肌理

所謂網路文學,是什麼文學?文字的載體(媒介)在演進,從甲骨到鐘鼎,由竹簡至紙張,乃至網路,這是一種“變”;閱讀者的階級阻斷在消解,從皇室貴族到士大夫,從知識份子到草莽鄉民,這是一種“變”。

而不變之處在于,文學是人們自古就有的表達欲望。

“沒有網路文學這種門類”,蔣勝男不止一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所有類型小說都是傳統文化。”過去有《牡丹亭》《紅樓夢》,現在就有《微微一笑很傾城》,是為言情;過去有秦香蓮、《琵琶記》趙五娘,現在我們看《小別離》《辣媽正傳》,是為家庭倫理;古有《包青天》,今有《法醫秦明》;1928年有掀起中國影史武俠神怪熱的《火燒紅蓮寺》,今則有更豐富的仙俠玄幻、甚至星際穿越……文學的內在肌理一脈相承。對於歷史發展進程中“變與不變”的文化博弈,蔣勝男心中有數,上述幾連串例證排比信手拈來。

載體終究屬於科技的範疇。網路發展之于文明,是飛躍;之于文學,跬步而已。

(蔣勝男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IP時代

網路文學試水影視圈 正經歷“過敏期”

從營收角度看,網路文學正處於它的價值上升期。

IP浪潮奔襲而來,《琅琊榜》《古劍奇譚》《花千骨》等高口碑作品層出不窮,前景一片看好。蔣勝男的長篇小說《羋月傳》也於2015年被搬上了電視螢幕。2016年3月公佈的第十屆作家排行榜上,網路作家江南榮登榜首,而蔣勝男則以暢銷代表作《羋月傳》1350萬元版稅位列第八,龍應台、曹文軒等著名作家均在其後。

(《羋月傳》電視版海報)

但玩家來了,籌碼有了,規則卻還存在諸多模糊地帶。電視劇《羋月傳》的爆紅無疑給作者漲了不少人氣,而隨後的著作權糾紛也把她推上輿論風口。與出品方來回互告侵權,多少透露出作家思維進場娛樂資本的種種不適,而這樣的事件在當下並非孤例。蔣勝男認為,網路作家當前還時常處於較為弱勢的一方。

儘管如此,借網路文學的超強內容生產力助推影視劇作品活化,恐怕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可逆的大勢。此時,行業規則的亮化與規範的合作流程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更多第三屆中國網路文學論壇最新消息,敬請關注荔枝新聞用戶端。

一下勾起了她的回憶。彼時,她正遭遇創作瓶頸,心情晦暗無比。母親見了擔心,便勸她放下工作休整一段時日。誰知無書可寫的日子比瓶頸更難熬,乾脆重啟新篇吧。生於浙南溫州這個號稱孕育“東方猶太人”的地方,蔣勝男聽過不少“富二代”的奇聞軼事,天性擅於記事的她把拉拉雜雜的故事寫成書,意外地收穫了一批新讀者,而自己也渡過了寫作難關。

病灶即解藥。對蔣勝男來說,寫作是以毒攻毒的自愈方式。

網路文學

網路是載體 文學是肌理

所謂網路文學,是什麼文學?文字的載體(媒介)在演進,從甲骨到鐘鼎,由竹簡至紙張,乃至網路,這是一種“變”;閱讀者的階級阻斷在消解,從皇室貴族到士大夫,從知識份子到草莽鄉民,這是一種“變”。

而不變之處在于,文學是人們自古就有的表達欲望。

“沒有網路文學這種門類”,蔣勝男不止一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所有類型小說都是傳統文化。”過去有《牡丹亭》《紅樓夢》,現在就有《微微一笑很傾城》,是為言情;過去有秦香蓮、《琵琶記》趙五娘,現在我們看《小別離》《辣媽正傳》,是為家庭倫理;古有《包青天》,今有《法醫秦明》;1928年有掀起中國影史武俠神怪熱的《火燒紅蓮寺》,今則有更豐富的仙俠玄幻、甚至星際穿越……文學的內在肌理一脈相承。對於歷史發展進程中“變與不變”的文化博弈,蔣勝男心中有數,上述幾連串例證排比信手拈來。

載體終究屬於科技的範疇。網路發展之于文明,是飛躍;之于文學,跬步而已。

(蔣勝男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IP時代

網路文學試水影視圈 正經歷“過敏期”

從營收角度看,網路文學正處於它的價值上升期。

IP浪潮奔襲而來,《琅琊榜》《古劍奇譚》《花千骨》等高口碑作品層出不窮,前景一片看好。蔣勝男的長篇小說《羋月傳》也於2015年被搬上了電視螢幕。2016年3月公佈的第十屆作家排行榜上,網路作家江南榮登榜首,而蔣勝男則以暢銷代表作《羋月傳》1350萬元版稅位列第八,龍應台、曹文軒等著名作家均在其後。

(《羋月傳》電視版海報)

但玩家來了,籌碼有了,規則卻還存在諸多模糊地帶。電視劇《羋月傳》的爆紅無疑給作者漲了不少人氣,而隨後的著作權糾紛也把她推上輿論風口。與出品方來回互告侵權,多少透露出作家思維進場娛樂資本的種種不適,而這樣的事件在當下並非孤例。蔣勝男認為,網路作家當前還時常處於較為弱勢的一方。

儘管如此,借網路文學的超強內容生產力助推影視劇作品活化,恐怕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可逆的大勢。此時,行業規則的亮化與規範的合作流程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更多第三屆中國網路文學論壇最新消息,敬請關注荔枝新聞用戶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