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話少路子野,建設銀行發動科技進攻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導, 筆者近日回鄉, 見一些商戶提供的支付二維碼, 不是微信, 不是支付寶, 也不是銀聯, 而是建設銀行的龍支付。

正當筆者感歎中國建設銀行的創新和頑強的反抗精神時, 發現建設銀行的金融科技創新遠不止這些。 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 沒有叫板未來的呼喊, 但無人銀行、無感支付、刷臉支付、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生活場景升級……一個不落。

成立建信金融科技, 希望不是隨波逐流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 建設銀行已成立全資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信科技), 註冊資本16億元, 並於2018年4月18日正式亮相。

在定位上, 建行將建信金融科技稱為“賦能傳統金融的實踐者、整合集團資源的連結者及推動銀行轉型的變革者”, 在金融與科技的各細分領域不斷深耕融合, 以創新的產品, 支撐建行集團;同時, 期望通過內部科技積累,

以共用的平臺給同業提供技術輸出。

據介紹, 建信金融科技之於建行, 應扮演類似平安科技在平安集團中的角色。 據悉, 創立初期, 建行將原總行直屬七個開發中心與一個研發中心近3000名員工劃轉至建信金融科技, 主要服務於建行集團、各子公司和合作夥伴, 並提供科技輸出等外延性服務。

那麼, 建信科技主打的市場策略會是怎樣的呢?

首先, 目前看來, 眾所周知, 金融科技輸出的模式中, 一方面, 目前已經形成了興業數金、招銀雲創等銀行系科技子公司, 以及騰訊金融雲、阿裡巴巴金融雲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系公司, 以雲平臺為基礎, 整合AI、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應用解決方案進行輸出的格局。

關於建信金融科技的現有介紹中,

未有提及雲計算平臺服務。 所以, 這也意味著與當前以基於雲平臺整合AI、大資料等應用來做技術輸出的路子不盡相同。

另一方面, 金融科技市場中, 也遍佈著垂直於面向各銀行業務細分領域的創新創業公司, 包括征信、風控、反欺詐、智慧行銷、人臉識別等技術提供商。 那麼, 建設銀行這3000人的IT團隊, 會是都圍繞這些細分領域而進行基礎研發, 以孵化成熟的工程化方案嗎?

事實上, 金融科技的含義不止這麼局限。 現在熱熱鬧鬧的市場中, 有一些銀行轉型的根本問題, 尚未得到解決。

雷鋒網此前報導《農行、招行已大規模應用“刷臉取款”, 中小銀行為何還未上道兒?》中指出, 中小銀行的開發能力和技術實現速度遠不如大行,

它們無法應用很多的前沿技術, 其中重要原因是還無法將新技術部署在全管道中。

目前銀行平臺普遍包括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智慧櫃員機、ATM等等, 如果要應用AI、生物識別、大資料等技術, 銀行後臺至少需要解決傳統架構的升級和統一。 只有使用統一的技術標準, 才能使得人臉識別技術解決方案、用戶畫像解決方案等新技術應用, 前端管道統一共用後臺的資料和技術。

全管道部署技術壁壘比較高, 很多中小銀行目前並不具備足夠強的能力去做這麼大規模的技術開發, 而且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然而, 前期的資訊化基礎缺乏, 談“上雲”也是不現實的。

那麼, 建設銀行有可能會花精力解決這個問題嗎?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注意到,

建行稱, 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這樣的背景:2017年, 建行花了6年時間搭建的新一代核心系統竣工, 全面提升了資訊化水準。 為應對互聯網的跨業競爭, 該行啟動金融科技戰略, 制定了科技體制改革方案。

建行資訊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兼建信金融科技副董事長朱玉紅介紹, 這個改革方案實際上是對建行現行治理結構一個大的結構性優化。

《上海證券報》報導指出, 在朱玉紅對建行金融科技戰略及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相關功能表述中, “提升企業級管控能力”出現的頻率極高。

以業務流程改造為例, 建行原來有一萬多個業務流程, 各業務品種有自己的憑證及風控要求等。 在完成企業級整合後, 一萬多個業務流程形成了800個標準活動, 各類業務基於自身的要求,可以通過標準模組進行集中的調用和配置,大大優化了內部工作效率。

這是從銀行自身運行效率的角度,對於銀行客戶而言,“智慧化”體驗也蘊含其中。

如果建行沉澱了這樣的技術能力,能實現如此靈活的企業級管控能力。那麼,建信的科技輸出,重點是否會集中在幫助中小銀行重構中後臺設施?

如果是,這樣的意義可謂大行之擔當,比所謂AI升級等轉型更為徹底地幫助銀行機構自我顛覆。

但如果瞄準的市場不是這個,那耐人尋味了。

無感支付、刷臉支付:建築業務護城河

在支付這個業務上,建設銀行是在爭取的,包括使用優惠補貼、“黑科技”跟進等方式來吸引使用者。

支付業務對銀行業務的重要性來說不言而喻。據瞭解,建行旗下龍支付,在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擁有入口,也擁有獨立的支付錢包應用,均支持線上轉帳、線下支付,以及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等貼近生活場景的功能服務。

除了優惠補貼,2017年11月,建設銀行更是推出“一碼盡掃”的支付二維碼。據介紹,建設銀行龍支付收款二維碼是集龍支付/微信/支付寶/銀聯為一體的支付工具,收款直接入客戶綁定的銀行帳戶,無需提現。低費率、易清算,在“斷直連”的監管要求下,龍支付此舉無疑可説明建設銀行收攏更多支付資料和帳戶連接。

無感支付和刷臉支付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也推出了多種前沿支付技術應用,以在更多場景中佈局支付應用。

2018年4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聯手中國銀聯,在深圳正式落地“無感支付”。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只要你在建行手機銀行裡把車與62開頭的銀聯信用卡綁定,車牌就是建行卡。車輛出入智慧停車場、指定的洗車場和加油站等,自動識別車牌即可付費成功。

不僅“無需帶現金”,在“無需掏手機”這件事上,做支付的也在努力滿足這個用戶體驗。2017年9月,建設銀行在部分地區和場景上線了“刷臉支付”應用。

無人銀行:會成為趨勢嗎?

更猛的是,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導,4月9日,位於九江路“銀行一條街”的建設銀行九江路支行,將其重新改造後的一層營業網點對外開放,這裡成為國內首家“無人銀行”網點。4月17日,這樣的無人銀行,建設銀行在深圳也落地了一家。

隨著科技的進步,業務壓縮、成本高居不下等挑戰,銀行科技化轉型更是趨勢大潮。過去,銀行相繼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試驗業務創新,包括智慧行銷、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等,從2012年開始,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數大型銀行也試點運行智慧櫃員機、機器人大堂經理等自動化終端,而“無人銀行”是更為徹底的改變。

無人銀行的運營,一方面降低銀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促進銀行業務無紙化、數位化,以及人臉資料庫等基礎設施的補充和建設,這些都是業務智慧化前提。此外,VR、AR等技術,也可方便銀行觸角伸向更多場景。據介紹,這家無人銀行還是首個與書店、品牌商店等相結合的集金融、交易、娛樂於一體的場景化共用場所。

銀行網點改造早就列入了各大銀行日程表,四大行減少物理網點和櫃員已成大勢。《上海證券報》資料顯示:

被稱為“宇宙大行”的工商銀行,2016年和2017年機構總數分別下降了298個和312個,其中,營業物理網點減少337個。

農業銀行2017年一級支行下降21個,基層營業機構下降13個。

建設銀行去年營業機構共下降65個,其中,二級分行增加4個,支行增加536個,但支行及以下網點減少606個。

中國銀行所有分支機搆增加49家至11605家,但基層分支機搆下降了13家至10300家。

不過,根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親身體驗,無人銀行現場的機器人,智慧化程度還不高。在沒有人工覆核的情況下,能夠完成的業務操作也有限。

結語

根據媒體的報導,近來“銀行們在金融科技上逆襲”的討論甚囂塵上。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持牌金融機構開始基於已有的消費習慣、使用者資料和規模,進場收割消費金融。

但這算什麼英雄?跟風罷了。

而至於今日建設銀行的實踐,建信金融科技今日介紹稱,“公司的成立還有一層特殊意義,就是折射出科技發展至今,傳統金融機構在應對衝擊的實踐中,對如何利用和管理科技資源已有全新的判斷。從建行科技體制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來看,建行對科技扮演的角色、如何有效服務業務等有著清晰認識,並形成一套全新的科技創新治理結構。”具體是什麼,難以知道。這能夠代表最先進的金融科技生產力嗎?也不知道,且看其今後的實踐案例吧。

各類業務基於自身的要求,可以通過標準模組進行集中的調用和配置,大大優化了內部工作效率。

這是從銀行自身運行效率的角度,對於銀行客戶而言,“智慧化”體驗也蘊含其中。

如果建行沉澱了這樣的技術能力,能實現如此靈活的企業級管控能力。那麼,建信的科技輸出,重點是否會集中在幫助中小銀行重構中後臺設施?

如果是,這樣的意義可謂大行之擔當,比所謂AI升級等轉型更為徹底地幫助銀行機構自我顛覆。

但如果瞄準的市場不是這個,那耐人尋味了。

無感支付、刷臉支付:建築業務護城河

在支付這個業務上,建設銀行是在爭取的,包括使用優惠補貼、“黑科技”跟進等方式來吸引使用者。

支付業務對銀行業務的重要性來說不言而喻。據瞭解,建行旗下龍支付,在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擁有入口,也擁有獨立的支付錢包應用,均支持線上轉帳、線下支付,以及手機充值、生活繳費等貼近生活場景的功能服務。

除了優惠補貼,2017年11月,建設銀行更是推出“一碼盡掃”的支付二維碼。據介紹,建設銀行龍支付收款二維碼是集龍支付/微信/支付寶/銀聯為一體的支付工具,收款直接入客戶綁定的銀行帳戶,無需提現。低費率、易清算,在“斷直連”的監管要求下,龍支付此舉無疑可説明建設銀行收攏更多支付資料和帳戶連接。

無感支付和刷臉支付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也推出了多種前沿支付技術應用,以在更多場景中佈局支付應用。

2018年4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聯手中國銀聯,在深圳正式落地“無感支付”。據介紹,從2018年開始,只要你在建行手機銀行裡把車與62開頭的銀聯信用卡綁定,車牌就是建行卡。車輛出入智慧停車場、指定的洗車場和加油站等,自動識別車牌即可付費成功。

不僅“無需帶現金”,在“無需掏手機”這件事上,做支付的也在努力滿足這個用戶體驗。2017年9月,建設銀行在部分地區和場景上線了“刷臉支付”應用。

無人銀行:會成為趨勢嗎?

更猛的是,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導,4月9日,位於九江路“銀行一條街”的建設銀行九江路支行,將其重新改造後的一層營業網點對外開放,這裡成為國內首家“無人銀行”網點。4月17日,這樣的無人銀行,建設銀行在深圳也落地了一家。

隨著科技的進步,業務壓縮、成本高居不下等挑戰,銀行科技化轉型更是趨勢大潮。過去,銀行相繼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試驗業務創新,包括智慧行銷、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等,從2012年開始,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數大型銀行也試點運行智慧櫃員機、機器人大堂經理等自動化終端,而“無人銀行”是更為徹底的改變。

無人銀行的運營,一方面降低銀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促進銀行業務無紙化、數位化,以及人臉資料庫等基礎設施的補充和建設,這些都是業務智慧化前提。此外,VR、AR等技術,也可方便銀行觸角伸向更多場景。據介紹,這家無人銀行還是首個與書店、品牌商店等相結合的集金融、交易、娛樂於一體的場景化共用場所。

銀行網點改造早就列入了各大銀行日程表,四大行減少物理網點和櫃員已成大勢。《上海證券報》資料顯示:

被稱為“宇宙大行”的工商銀行,2016年和2017年機構總數分別下降了298個和312個,其中,營業物理網點減少337個。

農業銀行2017年一級支行下降21個,基層營業機構下降13個。

建設銀行去年營業機構共下降65個,其中,二級分行增加4個,支行增加536個,但支行及以下網點減少606個。

中國銀行所有分支機搆增加49家至11605家,但基層分支機搆下降了13家至10300家。

不過,根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親身體驗,無人銀行現場的機器人,智慧化程度還不高。在沒有人工覆核的情況下,能夠完成的業務操作也有限。

結語

根據媒體的報導,近來“銀行們在金融科技上逆襲”的討論甚囂塵上。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持牌金融機構開始基於已有的消費習慣、使用者資料和規模,進場收割消費金融。

但這算什麼英雄?跟風罷了。

而至於今日建設銀行的實踐,建信金融科技今日介紹稱,“公司的成立還有一層特殊意義,就是折射出科技發展至今,傳統金融機構在應對衝擊的實踐中,對如何利用和管理科技資源已有全新的判斷。從建行科技體制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來看,建行對科技扮演的角色、如何有效服務業務等有著清晰認識,並形成一套全新的科技創新治理結構。”具體是什麼,難以知道。這能夠代表最先進的金融科技生產力嗎?也不知道,且看其今後的實踐案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