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首次向公眾開放 100名嘉賓過了“考古癮”

眉山網記者 李幸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 為了更好地推動科學考古的公眾參與度,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國內規模最大的內水考古項目——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現更名為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迎來了開放日活動。 該遺址二期考古發掘現場和部分出水文物首次與公眾“面對面”。

百名嘉賓深入考古現場

近距離全方位探秘

在彭山區江口鎮外, 南河和府河在此匯合, 奔湧的河水流向岷江, 這個位置就是江口明末戰場遺址。

2018年1月, 江口沉銀遺址第二期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啟動, 目前現場發掘工作已進入尾聲。

4月10日,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榮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8日, 這個考古界的新發現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由前期自願報名經過篩選幸運入圍的100名省內嘉賓和眉山市民攜手來到彭山, 發現江口。

活動分為兩場, 省內嘉賓和眉山市民分兩個時段進入發掘現場並參觀文物。 部分嘉賓還有幸乘坐直升機俯瞰江口, 從空中一覽考古全景。

一片灘塗上,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大片紅色砂岩構造的河床。 “以前見的考古現場都是一個個長方形土坑, 面積也不大, 今天看到了這麼廣闊的發掘現場, 太震撼了。 ”參觀嘉賓劉佳航說。

考古專家李飛說, 本次發掘工作採用了國內最頂尖的技術。 發掘前期, 當地通過無人機磁法、高精度電法等多種地球物理探測手段,

探索遺址核心區與遺址範圍, 綜合運用人工發掘和機械發掘, 採用探方法、探溝法、震動篩等多種方式進行考古發掘。 使用RTK精確定位每一件出水文物的三維座標, 使用無人機對考古發掘區進行航空拍攝測量, 運用三維掃描器構建遺址的三維模型, 最大限度復原遺址原貌, 保證考古工作科學有效開展。

發掘現場, 一邊是上百名工作人員用鏟子翻轉泥沙, 細細尋找;一邊是兩台篩土機在緊張工作, 砂石撞擊著機械, 發出轟隆隆的聲音。 李飛介紹, 因為是戰場遺址, 很多文物都是金屬, 加之需要發掘的面積實在太大, 現場除了人工發掘外, 還有兩台篩土機不停地工作。 挖掘機將泥砂石倒入篩土車中, 經過篩選、沖洗,文物和石頭泥沙就會自動分離。“每天通過篩土機發掘的文物就有幾百件。”

與江口文物“面對面”

精美工藝讓人大開眼界

“石牛對石虎,黃金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關於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傳說,一直都離不開“金銀財寶”,這也是公眾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

兩次發掘,出水的文物種類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的器物為主。這些文物歷史時期橫跨明代中期至晚期,長達130年左右,所跨區域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其範圍涵蓋了明代大半個中國。

開放活動現場,張獻忠大西國冊封妃嬪的金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銘刻大西國國號的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首次向公眾露出了“真容”。

“這些金銀首飾好精巧!”“古代的銀錠居然這麼重?”在展示台前,10多個50兩的銀錠一字排開,頗有氣勢;幾十件金銀首飾製作精巧,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這個50兩的銀錠相當於現在的3斤多重,它們是官方的賦稅銀錠。”李飛現場向大家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場觀眾打開了瞭解文物的大門。

“這個出水的西王賞功幣類似於軍功章,通過一期發掘工程就出水200多枚。曾經國際市場上有人拍賣,一枚價值200多萬元。”

“這是明朝冊封用的金銀冊,一般冊封藩王用金冊,冊封郡王則用銀冊。金銀冊上的文字,讓我們對明朝的冊封制度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明朝貴族婦女的發飾是很繁縟的,有的頭面有20多套飾品。這只手鐲上刻有杜甫的詩‘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這樣的詩刻在這樣的手鐲上,可見當時文人和貴族的審美情趣,很有意思。”

……

“太難得了,這些文物相當於明代社會後期的一本‘社會百科全書’。”王楓是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大三的學生。他認為,遺址的發掘確定了其為明末張獻忠與楊展大戰的戰場遺址,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了科學依據,能夠有機會到現場參觀、詳細瞭解,真的很難得。

據瞭解,第二期考古發掘從2018年1月至4月期間進行,4月30日結束。近日,第二期發掘成果也將向公眾公佈。

經過篩選、沖洗,文物和石頭泥沙就會自動分離。“每天通過篩土機發掘的文物就有幾百件。”

與江口文物“面對面”

精美工藝讓人大開眼界

“石牛對石虎,黃金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關於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傳說,一直都離不開“金銀財寶”,這也是公眾一直津津樂道的話題。

兩次發掘,出水的文物種類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的器物為主。這些文物歷史時期橫跨明代中期至晚期,長達130年左右,所跨區域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其範圍涵蓋了明代大半個中國。

開放活動現場,張獻忠大西國冊封妃嬪的金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銘刻大西國國號的銀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首次向公眾露出了“真容”。

“這些金銀首飾好精巧!”“古代的銀錠居然這麼重?”在展示台前,10多個50兩的銀錠一字排開,頗有氣勢;幾十件金銀首飾製作精巧,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這個50兩的銀錠相當於現在的3斤多重,它們是官方的賦稅銀錠。”李飛現場向大家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場觀眾打開了瞭解文物的大門。

“這個出水的西王賞功幣類似於軍功章,通過一期發掘工程就出水200多枚。曾經國際市場上有人拍賣,一枚價值200多萬元。”

“這是明朝冊封用的金銀冊,一般冊封藩王用金冊,冊封郡王則用銀冊。金銀冊上的文字,讓我們對明朝的冊封制度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明朝貴族婦女的發飾是很繁縟的,有的頭面有20多套飾品。這只手鐲上刻有杜甫的詩‘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這樣的詩刻在這樣的手鐲上,可見當時文人和貴族的審美情趣,很有意思。”

……

“太難得了,這些文物相當於明代社會後期的一本‘社會百科全書’。”王楓是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大三的學生。他認為,遺址的發掘確定了其為明末張獻忠與楊展大戰的戰場遺址,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了科學依據,能夠有機會到現場參觀、詳細瞭解,真的很難得。

據瞭解,第二期考古發掘從2018年1月至4月期間進行,4月30日結束。近日,第二期發掘成果也將向公眾公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