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靈帝真的荒淫無道?如果他不死,可能都沒有後面的三國

中國歷史上很多帝王在所謂正史中的評價很低, 被貼上什麼“昏君”、“暴君”的標籤。 其實, 這正史又是什麼人編寫的呢?後代王朝為了證明自己得國之正, 多麼代表天意民心, 必然會對前代政權極盡汙名化之能事, 其中也包括將前代帝王黑化。

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上經常會提到漢靈帝劉宏這個人, 什麼荒淫無道, 什麼賣官鬻爵, 這些壞事似乎都和這個皇帝有關。 但是, 歷史的真相就是如此嗎?

原本, 以劉宏的出身, 他是不可能繼承漢朝帝位的, 他只是一個解瀆亭侯, 簡直就是基層貴族。 永康元年(167年), 漢桓帝劉志駕崩,

皇后竇妙和她的父親竇武把持了政權。 最後, 竇氏外戚選擇了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解瀆亭侯劉宏入承大統, 這一年他才10歲。

範曄在《後漢書》裡面感慨說:“河間多福, 桓、靈承祀。 ”劉宏出身于河間國, 但這不是說明河間王有什麼所謂的福氣,

只不過是劉宏的地位不高, 竇氏外戚覺得好操縱而已。 大將軍竇武原本以為就此可以掌握朝政了。 竇武除了是外戚之外, 還是桓帝時代的党人領袖, 擁立靈帝的時候, 竇武與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 一時間好不威風。

竇武和陳蕃這些人掌握大權之後, 密謀徹底剷除宦官集團。 沒想到, 竇武這些人做事不謹慎, 反被宦官們搶先下手, 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

在這場血雨腥風之中, 少年天子靈帝劉宏似乎是個失語者, 因為在任何一方眼中, 他都是一個傀儡。 隨著年紀的增長, 劉宏開始表現出帝王的手段, 開始從跋扈臣子們手中奪回權力。

首先, 劉宏試圖從外朝官員手中奪取行政權力。 熹平六年(177年), 靈帝劉宏設立了一個直屬於自己的小班子——侍中寺, 直接處理政務, 繞開外朝的官僚集團和宦官勢力。 “侍中”這個官名古已有之, 西漢初年至漢武帝初期, 侍中的職責是“直侍左右, 分掌乘輿服物, 下至褻器虎子之屬”“, 即僅負責服侍皇帝的日常起居生活等事宜。

從漢武帝設立中朝, 架空外朝官僚集團之後, 侍中在兩漢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上升。 可以這樣說, “侍中”就是皇帝的私人班子, 是最高核心權力小組, “侍中之職, 掌出納帝命, 緝熙皇極, 總典吏職, 贊相禮儀, 以和萬邦, 以弼庶務, 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 ”

東漢時候, 由於宦官、外戚勢力膨脹, 天子身邊的“侍中”反而衰弱了, 進入了沉滯期。 漢靈帝設立侍中寺, 則是對外戚、宦官勢力的一種反擊。 史書記載, “初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 出入禁中, 近侍帷幄, 省尚書事。 ”這樣精於權力運作的皇帝, 還是個昏君嗎?

東漢從建國開始, 皇權就不是很強大, 其中來自地方豪族的制約就很嚴重, 世家大族是東漢政治的常態,

也是讓皇權很不舒服的東西。 世家大族把持政權的一個方式就是控制官員選拔管道, 漢靈帝對這個現象也有所動作, 他搞出了一個叫“三互法”的任官回避制度。

《後漢書·蔡邕傳》記載, “初, 朝議以州郡相黨, 人情比周, 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 至是複有三互法, 禁忌轉密, 選用艱難。 ”

這就是所謂的“三互法”, 兒女親家關係的人不能在對方州郡做官, 另外還有所謂的“兩州”回避, 東漢十三個州, 如果甲州的人在乙州任官, 則在甲任期內, 乙州人不得出任甲州長官, 反之亦然。 這種回避制度, 就是為了打擊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壟斷, 打破原先的利益格局。

漢靈帝是個很有文學藝術天賦的人, 書法曲賦都很不錯。 在中國文化史上,漢靈帝還有一個巨大貢獻就是光和元年(178年),設立了鴻都門學。鴻都門是當時洛陽皇宮的北宮門,靈帝的這個學校是辦在皇宮裡面,學生都是天子門生。

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並待制鴻都門下”。在經學一統天下的東漢時代,漢靈帝辦起了搞文學藝術的鴻都門學,多少有點離經叛道。

除了因為靈帝本人是個文藝青年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靈帝的鴻都門學是他培養自己力量的基地。進入鴻都門學學習的士子,將來“或出典州郡,入為尚書侍中,封賜侯爵”。很明顯靈帝很著急地要從外戚和宦官手裡奪回權力。

鴻都門生大都出身寒微,而且他們是以文學藝術才華作為入仕途徑的,大多沒有那種家傳經學、世代為官的家世背景和相應的盤根錯節的關係,也會對皇帝感恩戴德,易於控制。除此之外,漢靈帝還讓劉氏列侯子弟入朝做官,用來對抗外戚和宦官。

漢靈帝最大的失誤其實不是倚重趙忠、張讓這些“十常侍”宦官們,而是提拔了草包大舅子何進。何進本來是個庸人,驟得高位,也漸漸有東漢前面那些外戚大將軍專權的趨勢了。但是,漢靈帝不是弱勢皇帝,他自有對付何進的手段。

設立自己可以控制的親軍,說明皇帝不信任何進,而用小黃門蹇碩,並不用中常侍,說明皇帝對“十常侍”集團也在防範。為了不過分刺激何進,皇帝又讓何進的部下、虎賁中郎將袁紹出任中軍校尉。這支西園軍真的很厲害,中軍校尉是袁紹,典軍校尉是曹操,日後都是逐鹿天下的英雄,曹操還開創了一代王朝。

漢靈帝時代,雖然是連年戰爭、政局動盪,但是漢朝皇室的威權仍在,地方割據的狀態還沒形成,一切都來得及,假以時日,或許不會出現後來的三國局面。

在中國文化史上,漢靈帝還有一個巨大貢獻就是光和元年(178年),設立了鴻都門學。鴻都門是當時洛陽皇宮的北宮門,靈帝的這個學校是辦在皇宮裡面,學生都是天子門生。

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初,帝好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本頗以經學相招,後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數十人······並待制鴻都門下”。在經學一統天下的東漢時代,漢靈帝辦起了搞文學藝術的鴻都門學,多少有點離經叛道。

除了因為靈帝本人是個文藝青年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靈帝的鴻都門學是他培養自己力量的基地。進入鴻都門學學習的士子,將來“或出典州郡,入為尚書侍中,封賜侯爵”。很明顯靈帝很著急地要從外戚和宦官手裡奪回權力。

鴻都門生大都出身寒微,而且他們是以文學藝術才華作為入仕途徑的,大多沒有那種家傳經學、世代為官的家世背景和相應的盤根錯節的關係,也會對皇帝感恩戴德,易於控制。除此之外,漢靈帝還讓劉氏列侯子弟入朝做官,用來對抗外戚和宦官。

漢靈帝最大的失誤其實不是倚重趙忠、張讓這些“十常侍”宦官們,而是提拔了草包大舅子何進。何進本來是個庸人,驟得高位,也漸漸有東漢前面那些外戚大將軍專權的趨勢了。但是,漢靈帝不是弱勢皇帝,他自有對付何進的手段。

設立自己可以控制的親軍,說明皇帝不信任何進,而用小黃門蹇碩,並不用中常侍,說明皇帝對“十常侍”集團也在防範。為了不過分刺激何進,皇帝又讓何進的部下、虎賁中郎將袁紹出任中軍校尉。這支西園軍真的很厲害,中軍校尉是袁紹,典軍校尉是曹操,日後都是逐鹿天下的英雄,曹操還開創了一代王朝。

漢靈帝時代,雖然是連年戰爭、政局動盪,但是漢朝皇室的威權仍在,地方割據的狀態還沒形成,一切都來得及,假以時日,或許不會出現後來的三國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