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服務業成主力”保證中國經濟行穩步健

據《人民日報》報導, 2017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427032億元, 占GDP的比重為51.6%, 超過第二產業11.1個百分點, 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 服務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 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近幾年來, 我國積極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效果, 服務業的穩步增長, 推動中國經濟結束了自10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GDP增速持續下行的趨勢, 在投資和外貿增速緩慢的情況下, 服務業的快速增長使2017年的GDP走勢出現轉折, 比上年增幅達到6.9%, 遠高於去年初定下的6.5%的預期增長目標。

經濟增速轉勢上揚, 服務業占其中半壁江山, 我國經濟結構正在向期待的目標邁進, 經濟品質有了明顯提高。

上世紀90年代開始, 我國經濟出現近20年的高增長, GDP增長最快的年份曾經超過10%。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在追趕先發國家和經濟體的進程中, 需要有一個GDP快速增長的過程, 儘快縮小與先發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 時至今日, 以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標誌, 這個目標已經圓滿實現。

但是, 由於我國曾經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無論是國家還是民間, 財富積累都相對緩慢。 一方面是市場物資供應不充分, 另一方面是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較低, 導致經濟結構中消費服務業一直偏弱,

難以對經濟發展形成有力的支撐。 因此, 我國在改革開放前期的經濟增長, 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投資擴張拉動;其後沿海地區大量出現以“三來一補”為特徵的出口加工業, 推動我國外貿快速上升, 從而形成了經濟結構中投資和外貿“兩翼齊飛”、而消費服務業在GDP中占比過低的情況。 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和經濟體消費服務業在GDP中占比通常達百分之六七十有明顯的不同。

衡量一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經濟品質, GDP的增長速度固然是一個重要指標, 更重要的是要看消費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因為它顯示的是民眾所具有的消費能力。 服務業占比上升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 表明這個國家或經濟體的經濟基礎扎實,

抗風險能力較強, 並且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我國經濟結構曾經出現以投資和外貿為主的狀況, 雖然有歷史的原因, 但由於服務業不匹配, 這種高增長的背後也存在隱憂。

近年來,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克服各種困難, 努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向國內市場要動力, 推動經濟從過去的高增長向高品質增長轉變。 經過幾年的努力, 這一改革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的主力, 這將有利於保證我國經濟行穩步健。 就近期目標來說, 它使我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可靠的基礎;就遠期目標來說, 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 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國內市場廣闊, 能夠給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只是由於企業自主創新力度不夠, 限制了這方面能量的發揮。 因此, 我國需要繼續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強企業自主創新, 同時加大進口力度, 引入具有領先性的高科技產品, 激發城鄉居民的消費活力, 不斷擴大服務業的增長空間。

在剛剛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 我國明確提出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市場准入, 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我國的服務業進一步加快開放, 這必將帶來服務業新的增長。 行穩步健的中國經濟, 不僅將滿足國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而且將對全球經濟的穩定與增長起到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周俊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