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外電影合作論壇舉行 業內共同探討動畫電影可能是突破點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4月16日晚,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舉行, 論壇由梁植主持, 索尼影業國際發行總裁史蒂芬·奧戴爾, 歐洲製片人俱樂部副主席約翰尼斯·雷克森,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 俄羅斯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 美國導演雷尼·哈林和羅伯·明可夫, 分別就合拍電影如何兼顧更大的市場及跨文化聯合創作兩個主題展開對話, 共同探討合拍片“內外兼修”的新途徑。

回顧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市場, 合拍片不斷締造著票房神話。 2016年, 張藝謀導演的《長城》獲得11億票房, 《功夫熊貓3》獲得10億票房,

今年3月23日,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上映, 首周票房破4億奪冠。 這些取得巨大成功的電影背後, 都離不開全球電影人跨文化的聯合努力創作:《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項目製作初期一度被擱置, 但由於中國公司的介入投資才得以順利開拍;《長城》在中外電影人的創作理念激烈碰撞之後, 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功夫熊貓3》則象徵著中國故事與好萊塢先進動畫技術的完美結合。

對於合拍電影如何兼顧更大市場的問題, 史蒂芬·奧戴爾以及王中磊就此話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經史蒂芬·奧戴爾手在全球發行的影片已經超過500部, 他認為電影行業中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准的“製作公式”, 每個電影關注的問題不盡相同,

觀眾們的期待也存在很大差異。 不管是社會問題還是故事內容, 都要適應不同地方的特點, 要讓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東西在全球都能被接受, 這樣的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但已經露出一些苗頭, 從各種各樣的電影裡都可以看到這種趨勢。

當今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王中磊覺得應該是歐美的電影公司主動研究如何跟中國的電影和市場來合作, 而不是中國單方面地去想我怎麼樣合作。 同時, 王中磊還表示動畫電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因為它可能會在某些層面上減少語言、人物形象、故事價值觀等問題給電影創作帶來的阻礙。

在三位電影人深入的探討之後, 論壇進入了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更多地聚焦于跨文化的創作如何實現。 俄羅斯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美國導演雷尼·哈林和羅伯·明可夫就此問題發表了觀點。

美國導演雷尼·哈林已在中國發展4年多, 他表示, 不少好萊塢的電影人在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發展迅速之後, 曾一心想來“淘金”, 將自己的電影“修修補補”後號稱是合拍片, 但觀眾並不買帳。 後來又有製片方嘗試引入西方演員, 但這種合拍片在上映後也是反響寥寥。 雷尼認為, 想在合拍片中跨越文化差異, 創作者應充分瞭解觀眾熟悉和期待的內容, “誠懇地講一個你想講的故事, 使用一些可以喚起共鳴的話題, 起用一批合適的演技派演員”。

他提到, 只要找到具備文化共鳴性的主題,

影片就能成功“點石成金”。 以去年在中國大受歡迎的《尋夢環遊記》舉例, 這部電影表面上講述了墨西哥的民俗文化和神話故事, 但其內核是對死亡的理解和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而這一點在中國文化中具備共通性, 由此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反響。

羅伯·明可夫對雷尼·哈林的觀點表示了認可, 他在現場講述了自己與中國文化的淵源, 並坦言如果要製作一部中外合拍電影, 就要與這些中國電影人深入地合作才行, 只有這樣, 誕生出來的作品才具有真實性, 才可以讓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們實現融洽的合作。

三年前曾擔任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評委的俄羅斯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則認為電影技術固然重要,

但它仍然只是第二層面, 電影製作的第一個層面永遠都是故事。 他直言:“創作電影的重中之重永遠是故事。 ”他透露在創作《莫斯科陷落》續集的劇本時, 曾想過在其中加入中國角色, 但最終還是取消了, “因為這是一種非常生硬的植入, 不能為了市場而做出不合理的改編”。 合拍影片不可以生硬地對文化進行植入, 而要從故事出發, 要講好一個有機而不僵硬的故事。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