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禪”與“詩”的結合,是這個浮躁世界的一泓清溪

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說法, 有人獻了一朵花給他, 他便手拈這朵鮮花, 看著眾人, 久久地一語不發。

這時眾人都面面相覷, 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只有摩柯迦葉心有所悟, 臉上呈現出會心的微笑。

於是, 佛祖便將這“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的道傳給了他。

禪, 就這樣在“拈花微笑”中產生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是禪宗的要義, 講求的是“悟”。

什麼樣的“悟”呢?如果單憑邏輯的判斷和條理的區分, 往往只能得其形, 卻難得其意。 真正的“悟”, 是重在感知和領會。

禪宗的“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雖是難以言說的, 但又不是完全的不能言說。 在唐代, 有一個特殊的群體, 把日常的參禪悟道融進詩歌裡, 開創了一種獨特的詩歌風格——禪詩。

禪宗的“悟”重在感知和領會, 所以, 最能表達禪可以言說的語言形式, 莫過於詩。 詩的含蓄和行文的思維方式, 使禪的表達成為了可能。

禪與詩的結合, 在本質上是有必然性的。 首先, 禪與詩都在思考人生的一個根本的問題, 對“生命”的思考, 或者說是對存在的思考。

其次, 禪與詩所追求的目標都是“覺悟”, 通過體驗和向存在打開, 使原本存在於事物中的東西重新顯現出來。

禪與詩的結合,

還有一個推波助瀾的原因, 那是在會昌年間, 唐武宗實行了滅佛政策。 這迫使了僧人們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要使佛教逐漸世俗化, 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另一方面, 唐代的社會正處於一種“千首詩輕萬戶侯”的狀態, 人們對詩歌的推崇達到了極致。 於是, 唐代的僧人們開始有意識地融入士大夫的階層, 通過詩歌、書法、繪畫的創作詮釋佛理。

僧人們的改變, 不僅吸引了一部分的文人開始參禪禮佛, 還讓許多仕途不如意的士子看破了紅塵, 一心遁入空門。

所以, 當時的僧人與文人的交往頗為密切, 僧人修習創作詩歌, 而文人也開始參禪禮佛, 兩個群體相互交流, 互相影響。

說起禪詩, 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就是唐代著名的白話詩僧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 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 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 歲歲不知春。

(寒山《杳杳寒山道》)

寒山的詩, 其最大特徵就是口語化。 詩雖清淺, 卻蘊含豐富的禪機哲理。

錢鐘書《在談藝錄》中的評價是:“初唐寒山、拾得二集, 能不搬弄翻譯名義, 自出手眼, 而意在砭俗警頑, 反復譬釋, 言俚而旨亦淺。 ”

有人認為寒山的詩從內容上看, 駁雜了儒、釋、道家的思想:“似儒非儒, 非儒亦儒;似道非道, 非道亦道;似僧非僧, 非僧亦僧;似俗非俗, 非俗亦俗”。

更有學者認為, 寒山是唯一一個糅合了儒釋道精神的白話詩人。

寒山的詩,與中國傳統文學強調精煉、含蓄不同。寒山的詩更偏向口語化,通俗直白、直言不諱,甚至有一些是用粗俗的俗語寫成,所以寒山的詩一直被定位為非正統詩詞。

從12世紀到18世紀,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或負責人收集整理寒山的詩歌,也沒有相關人員把寒山的詩歌,歸入唐代重要的詩人選集中進行出版。

但令人驚奇的是,寒山的作品傳到了國外,並產生巨大影響。

他被日本人尊稱為中國最傑出的詩人;被美國斯奈德、凱魯亞克等眾多現代詩人奉為先師,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的理念英雄。

- E N D -

編輯|瑜

插畫|金沢まりこ 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

寒山的詩,與中國傳統文學強調精煉、含蓄不同。寒山的詩更偏向口語化,通俗直白、直言不諱,甚至有一些是用粗俗的俗語寫成,所以寒山的詩一直被定位為非正統詩詞。

從12世紀到18世紀,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或負責人收集整理寒山的詩歌,也沒有相關人員把寒山的詩歌,歸入唐代重要的詩人選集中進行出版。

但令人驚奇的是,寒山的作品傳到了國外,並產生巨大影響。

他被日本人尊稱為中國最傑出的詩人;被美國斯奈德、凱魯亞克等眾多現代詩人奉為先師,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的理念英雄。

- E N D -

編輯|瑜

插畫|金沢まりこ 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