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沒有普適性,更不是勵志教科書,《北京女子圖鑒》鑒的是什麼?

六集過後, 這部由戚薇領銜主演, 脫胎于日劇《東京女子圖鑒》的《北京女子圖鑒》成功的從7.4分跌到了6.7分。 即便距離日版豆瓣8.7的高分, 《北京女子圖鑒》還差一截, 但比起其他日韓翻拍劇還是有了輕微的進步。

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根據韓劇《殺了我治癒我》翻拍的《柒個我》, 豆瓣評分僅有5.2, 而原作卻是有著8.8的高分;根據日劇《深夜食堂》翻拍的同名劇評分只有2.8, 而原作評分卻高達9.2。

原因很簡單, 在本土化這一關沒有做好。

而《北京女子圖鑒》的主創團隊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北京女子圖鑒》除了名字和日版差不多外,

劇情還是比較本土化的。

戚薇扮演的女主“陳可依”, 在經歷了相親男和好朋友王佳佳帶來的截然相反的視覺和心理衝擊之後, 想要去北京打拼的心變得更強了。

於是, 25歲的陳可依單槍匹馬的來到了北京。 像每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一樣,

陳可依也需要一個人拎著行李箱笨拙的爬著樓梯, 也遭遇過接二連三的求職被拒, 也會輕信好友而致使自己陷入危機, 也有拖著行李箱坐在馬路邊黯然流淚的時刻。

同樣, 像每一個初入職場的菜鳥一樣, 陳可依也做過打雜的工作,

甚或被某些“總覺得自己上了幾年班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老油條欺負過。

可以說, 即便不是北漂, 只要你曾經歷過獨自一個人在外地辛苦求生存的時刻, 那麼女主陳可依的這些經歷或多或少都會讓大家產生共鳴。 所以, 甫一播出時, 《北京女子圖鑒》有著7.4的評分。

但是, 從第二集後半部分開始, 辛苦打拼的心理共鳴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可遇不可求的“貴人相助”。

在王佳佳的引薦下, 陳可依認識了吳總。 雖然和吳總只見過一面, 但並不妨礙吳總記得陳可依並且邀請她參加大佬飯局。 也是這次飯局, 成功幫助女主獲得了新工作的機會。 雖然陳可依在得知吳總已有家室之後揚言再也不參加這樣的飯局, 但她還是接受了工作機會, 並改了新名字, 取了英文名。

同樣是在王佳佳的引薦下, 陳可依又和時尚雜誌編輯桔子、國企人事笨笨成了好朋友。 不出所料, 後來的換工作面試, 陳可依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笨笨的指點。

開掛之路就此一路暢通無阻,即便是面對因自己失誤丟掉的合約,陳可依依然可以通過演出一場“見者傷心,聞者落淚”的好戲來挽回合約。更高能的是,人家還能順便收穫一枚高富帥男友。

所以,職場如戲,全靠演技?

這樣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就像旁白說的那樣,這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但前提是你首先得是個人見人愛的美女,不然極大可能會弄巧成拙。我並不否認高顏值和運氣好是實力的一部分,但這兩個因素太不可控了。所以,《北京女子圖鑒》並不是一部像《摔跤吧!爸爸》這樣傳統意義上的勵志教科書。

其實,如果你看了《東京女子圖鑒》就會明白,日版也不是什麼勵志打拼劇。劇情雖然也有涉及到工作的部分,但對努力工作的部分輕描淡寫,幾乎可以忽略不提。但,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綾的工作是游離在一眾男人之外的。

從三茶到六本木,再到銀座,是女主欲望的一次次放大。不能說沒有迷失,但最終她也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有些圈子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走進去並融入的。

肯定了女性的欲望,也沒有否認階層壁壘的存在,我想這是《東京女子圖鑒》所要“鑒”的東西吧。那《北京女子圖鑒》鑒的是什麼呢?

這麼說吧,目前該劇在價值觀方面出現了很多爭議。陳可依的入職、跳槽等等都是依附外部因素得以實現的,愛慕虛榮、投機取巧、利用他人等一些不正面的手段在劇中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不出意外,後續劇情中陳可依一定會遭受到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打擊,“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兜兜轉轉之後才會明白自己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吳越扮演的顧映真對陳可依說過一句話:“我不是教你詐,我是教你別犯傻。”或許,這才是《北京女子圖鑒》真正要“鑒”的東西。

電視劇中,顧映真可以在離婚後分到不菲的財產,但現實中你可能不僅沒有錢,反而還要獨自撫養孩子;電視劇中,陳可依從高中男同學那裡得到了工作機會,但現實中熟人給你的工作或許會讓你墮入深淵;電視劇中,陳可依可以參加個飯局就有了新工作機會,但現實中這些都是你欠的人情債,早晚總要還的。

陳可依的成長之路壓根不具備普適性,但是她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欺負或誘惑值得我們去反思,怎樣才能不迷失?

以前看書的時候,我記得波伏娃寫過這樣一段文字: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又是一條最可靠的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有欲望是好事,但不要把欲望變成貪念。文章的最後,願每一個女孩都能擁有光明燦爛的未來。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北京女子圖鑒》和《東京女子圖鑒》,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開掛之路就此一路暢通無阻,即便是面對因自己失誤丟掉的合約,陳可依依然可以通過演出一場“見者傷心,聞者落淚”的好戲來挽回合約。更高能的是,人家還能順便收穫一枚高富帥男友。

所以,職場如戲,全靠演技?

這樣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發生,就像旁白說的那樣,這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但前提是你首先得是個人見人愛的美女,不然極大可能會弄巧成拙。我並不否認高顏值和運氣好是實力的一部分,但這兩個因素太不可控了。所以,《北京女子圖鑒》並不是一部像《摔跤吧!爸爸》這樣傳統意義上的勵志教科書。

其實,如果你看了《東京女子圖鑒》就會明白,日版也不是什麼勵志打拼劇。劇情雖然也有涉及到工作的部分,但對努力工作的部分輕描淡寫,幾乎可以忽略不提。但,最重要的是主人公綾的工作是游離在一眾男人之外的。

從三茶到六本木,再到銀座,是女主欲望的一次次放大。不能說沒有迷失,但最終她也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有些圈子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走進去並融入的。

肯定了女性的欲望,也沒有否認階層壁壘的存在,我想這是《東京女子圖鑒》所要“鑒”的東西吧。那《北京女子圖鑒》鑒的是什麼呢?

這麼說吧,目前該劇在價值觀方面出現了很多爭議。陳可依的入職、跳槽等等都是依附外部因素得以實現的,愛慕虛榮、投機取巧、利用他人等一些不正面的手段在劇中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不出意外,後續劇情中陳可依一定會遭受到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打擊,“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兜兜轉轉之後才會明白自己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吳越扮演的顧映真對陳可依說過一句話:“我不是教你詐,我是教你別犯傻。”或許,這才是《北京女子圖鑒》真正要“鑒”的東西。

電視劇中,顧映真可以在離婚後分到不菲的財產,但現實中你可能不僅沒有錢,反而還要獨自撫養孩子;電視劇中,陳可依從高中男同學那裡得到了工作機會,但現實中熟人給你的工作或許會讓你墮入深淵;電視劇中,陳可依可以參加個飯局就有了新工作機會,但現實中這些都是你欠的人情債,早晚總要還的。

陳可依的成長之路壓根不具備普適性,但是她一路走來所遇到的欺負或誘惑值得我們去反思,怎樣才能不迷失?

以前看書的時候,我記得波伏娃寫過這樣一段文字: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又是一條最可靠的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有欲望是好事,但不要把欲望變成貪念。文章的最後,願每一個女孩都能擁有光明燦爛的未來。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北京女子圖鑒》和《東京女子圖鑒》,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