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玩土吧,孩子!你會更健康!

去年秋天, 不知是何緣故, 公園水塘幹了, 小朋友們卻多了一個樂園, 每天在這裡挖土玩, 剛開始只有幾個小朋友, 後來越來越多, 他們玩地非常投入, 看他們的神情, 會發現這些泥土帶來的樂趣, 不亞於任何高級玩具。

在公園的旁邊, 有一所幼稚園, 我家小朋友就在裡面讀書, 下課後, 每天幾乎與小夥伴們在公園奔跑、玩泥巴, 去年流感爆發期, 他們班同學的出勤率非常高, 沒聽過有小朋友得了流感, 整整一個冬季, 我家小朋友也沒有沒各種細菌、病毒感染生病。

原本水塘一到夏天就開滿了荷花, 非常漂亮,

今年春天, 開始冒出各種各樣的雜草, 土地多神奇呀, 裡面隱藏著多少我們所不知道的資訊, 可以化生萬物, 生生不息。

但是我們說到讓孩子玩土(不是玩沙子), 許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骯髒和各種細菌, 卻忘記了, 如果這世界上沒有土壤, 我們的生命會備受各種疾病的困擾, 甚至會消失。

遠離細菌, 卻接近疾病

在《衛生假說和達爾文醫學》主要有一個觀點:講衛生改善了生活環境, 讓我們遠離細菌而接近疾病。 隨著衛生越來越升級, 疾病的種類和數量會增加, 並且顯著年輕化。 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金鋒教授說:因為你生活越好, 就越經常呆在高樓大廈中, 就越遠離土壤中的微生物。

金教授還說:如果我們回家後, 經常脫了鞋、脫了衣服到家裡, 與外邊的微生物告別, 將來患呼吸道和鼻炎的機會也會增加很多倍。

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大自然中, 如果與這些微生物都隔絕了, 就成為孤寡老人。

腸道菌群的記憶

如果在異鄉出現水土不服, 古人說可以用故鄉的土來泡水喝,

許多人認為不可思議。 西方目前科研結果是這樣來解說:長期生活在這一方水土的人, 他們的“腸道菌群”中就形成了對於這一方水土所對應的菌群模式和結構特徵的永久性記憶。

對於遠離故土的人們來說, 所謂的“思鄉心切”“故土難離”, 實際上就是人體的“腸道菌群”在呼喚著對於故鄉、家鄉飲食(文化)的記憶。 這個時候, 只要用水沖泡一杯從老家帶過來的泥土, 這種“思鄉心切”的欲望就可以很快被滿足了, 因為老家泥土中的菌群進入到人體的腸道後, 讓人體能夠感覺到了故鄉的資訊啊。 而且, 能夠吃到老家口味的飯菜, “腸道菌群”中負責家鄉記憶的菌群也會被強化一次, 也是這個道理。

生命有太多的奧秘,

我們人類都還沒有解開, 關於菌群的各種研究還一直在路上。 中醫幾千年來, 一直強調”地氣“ 的重要性, 流傳至今。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說及泥與人體的關係, 曰:“諸土皆能勝濕補脾。 ”, 脾屬土, 自然界的泥土能給孩子帶來陽氣。 在中醫理念中有“地氣”的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身體不適時, 大地能夠滋養甚至療愈我們的身體。

孩子喜歡在地上打滾、玩土、玩沙、玩泥巴等, 都是與大自然聯結的本能表現, 是他補充“地氣”“自然之氣”的方式。

尊重孩子的天性, 趁著春天, 讓孩子多去曬太陽、接受春風的吹拂, 多接觸大自然泥土的芬芳, 接接地氣, 如春天的植物般在土地中接受滋養才長得健壯。

關注我們, 每天更新養生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