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來自經銷商的疑問 米價跌跌不休?

自國儲水稻泄庫以來, 大米價格一路下跌, 仿佛是脫了僵的野馬般不可控制, 使得現如今經銷商備貨方面一直表現的小心翼翼, 不敢大量囤貨, 不知道此輪米價到底觸沒觸底。 不少經銷商向筆者傾訴, 前期進的貨都虧了!虧死了!如今拍賣成交率下降, 溢價也不高, 米價還會持續下跌嗎?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尹秀穎認為, 眼下米市行情有目共睹, 短期內國內大米價格或已基本觸底, 但部分品種仍有下跌空間, 筆者將根據不同品種做如下簡要分析。

粳米方面

‌ 東北產區中要數黑龍江投放陳糧量最多,

不過隨著近期成交率的下降, 現如今米價已基本觸底。 一方面, 黑龍江水稻大量泄庫後, 吸引了大量的貿易商及米企前來採購, 其中包括吉林、遼寧、河北、江蘇和山東等地。 黑龍江周度投放總量超90萬噸以上, 截止到4月 17日共計投放五次, 總計成交為1559375噸(如下圖所示)。 可以說此期間陳糧市場流通量非常大, 競爭就十分激烈, 價格自然而然就更加透明。 截止到4月中旬黑龍江產區14產圓粒大米主流出廠報價在1.80-1.90元/斤之間, 當然這主要指的是無黃無異味的, 稍有水黃的價格更低, 部分米企表示此價已基本接近盈虧線。 另悉, 部分首次拍買的溢價糧還未全部出庫, 再加上國儲集中陳糧出庫, 其中除了水稻外, 玉米周度投放總量達到700萬噸以上,
用車難的問題凸顯, 運費也當然是水漲船高, 因此看來陳米繼續下調的空間有限。

除了陳米外, 17年產優質米方面。 雖然國儲大量出庫, 衝擊優質米走貨緩慢。 但經過此輪降價潮後, 優質米仍存一定的抗跌性。 基於兩種原因, 一方面新糧供應量逐漸少,

如稻花香、長粒香、超級稻及遼星等, 米企自有的庫存成本高。 另一方面, 米市場仍具有剛性需求,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 逐漸由吃的飽向吃的好轉變。 雖然陳糧拍賣中不缺乏優質糧, 但整體品質不及新糧, 市場多為優質優價的特徵。 截止到目前黑龍江17年產圓粒大米出廠報價在2.2-2.25元/斤不等、長粒大米出廠報價在2.45-2.60元/斤、超級稻米出廠報價在2.35-2.40元/斤之間、遼星大米出廠報價在2.3-2.5元/斤之間。

秈米方面

隨著國儲的大量投放, 秈米市場波動也十分頻繁, 筆者認為短期內秈米價格或將有繼續回落的空間。 其一, 陳糧投放帶動市場新糧價格下跌。 畢竟基於2017年新糧品質差的影響, 現階段集中性拋售, 帶來稻價全面下跌,

其中以湖北為例, 豐兩優稻穀市場售價在0.9-1.30元/斤不等, 出米率63%上, 米企的加工成本也相應降低。 其二, 筆者在採訪中得知, 部分地方儲備庫的新糧也正在降價出庫中, 市場通常是買漲不買跌的狀態, 低價陳糧競爭十分激烈, 米企或將繼續降價促銷的現象發生。

糯米方面

自2017年新季糯米上市以來, 米價與16年截然不同, 米價持續走低。 特別是天氣轉暖, 前期大量庫存的貿易商開始集中拋售庫存原糧, 導致市場亂價的現象非常普遍。 如今端午節將至, 部分米企和經銷商都在追問, 接下來的行情會有所好轉嗎?筆者認為從當前行情來看, 糯米價或將暫穩, 但長期以來市場還是難出現好轉的跡象。 首先, 糯米屬於小眾需求, 市場佔有額有限,

基於2017年糯稻的廣泛種植, 市場存在供大於求的格局。 其次, 進口糯米關稅由原來的10%下調至5%, 糯米進口量不減, 且與國內糯米間存很大的價差, 不具備競爭優勢。 最後, 國家環保檢查持續, 使得部分食品廠開機率降低, 對糯米的整體需求也在下降, 糯米價格難有上漲的機會。

進口米方面

如果說前三年, 我國大米市場不景氣, 受外來進口低價米衝擊是事實存在。 畢竟我國實行水稻最低保護政策, 導致米企收購的成本大幅增加, “稻強米弱”格局長期存在。 但2018年我國水稻泄庫, 國內米價大跌, 使得國內外的價差也在不斷的縮小。 根據海關資料統計, 2月中國進口稻米132,780噸, 同比減少37%, 因為2月份正值農曆春節, 到貨較少。 均價533.29美元/噸;年初迄今累計進口491,740噸, 同比增加8.35%。其中從越南進口7.4萬噸,占當月進口的比例為56%;從泰國進口3.6萬噸,當月進口的比例為27%;從柬埔寨進口0.99萬噸,當月進口的比例為7.4%;從巴基斯坦進口0.95萬噸,2月進口的比例為7.2%,當前進口大米量仍保持著高位,但預計後期受我國大量拋售低價原糧後,大米市場供應更加充足,且米價均較往年低的影響,內外價差逐漸縮小,我國進口大米總量將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因此不必過份擔心進口米對國內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未來國內米市行情將呈穩中趨弱的格局,米企儘量保持低開機率,以銷訂單為佳。經銷商方面,整體來說各品種大米價格繼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最好維持隨用隨采的策略。畢竟展望後期,國內大米需求難有實質性的上升,市場供應量上仍是只增未減的狀態。

同比增加8.35%。其中從越南進口7.4萬噸,占當月進口的比例為56%;從泰國進口3.6萬噸,當月進口的比例為27%;從柬埔寨進口0.99萬噸,當月進口的比例為7.4%;從巴基斯坦進口0.95萬噸,2月進口的比例為7.2%,當前進口大米量仍保持著高位,但預計後期受我國大量拋售低價原糧後,大米市場供應更加充足,且米價均較往年低的影響,內外價差逐漸縮小,我國進口大米總量將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因此不必過份擔心進口米對國內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未來國內米市行情將呈穩中趨弱的格局,米企儘量保持低開機率,以銷訂單為佳。經銷商方面,整體來說各品種大米價格繼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最好維持隨用隨采的策略。畢竟展望後期,國內大米需求難有實質性的上升,市場供應量上仍是只增未減的狀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