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美貿易摩擦導致3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暴跌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 2018年3月, 中國3月出口同比下降2.7%, 進口同比增長14.4%, 當月錄得貿易逆差49.8億美元, 是13個月來首次錄得貿易逆差。 進口方面, 大豆、鐵礦石同比跌幅分別達到20%和7%;但飛機進口劇增;出口方面, 在中國出口中占比較大的紡織業成為“重災區”, 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額為69.80億美元, 同比下降23.28%;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71.84億美元, 同比下降34.21%。

4月4日淩晨, 美國公佈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計畫細節:清單共有58頁, 涵蓋大約1300個關稅條目。 大多數商品並不直接面向日常消費者,

關稅的重點側重於“中國製造2025”行業。 紡織品服裝並不含在徵稅清單中, 但一部分紡機產品牽涉其中, 因此對“301調查”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影響短期並不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聲明中明確, 5月11日之前向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清單內容和稅率提交書面意見。 此外, “301調查”委員會將於5月15日就清單內容舉行聽證會, 並在5月22日之前再次接受公眾意見, 因此筆者認為美單方公佈“301調查”徵稅建議清單並非3月份進出口現逆差, 紡織品服裝出口暴跌的重要因素。 那麼到底哪些原因致3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大“滑坡”呢?筆者簡單歸納如下:

其一、2月份春節因素影響較大, 節奏差異造成貿易差額的大幅收窄。 隨近幾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國紡織服裝業迅猛發展,

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公司的能接到的中長訂單數量不斷下滑。 春節期間, 我國紡服企業、貿易公司處於放假或半休息狀態, 因此整個產業鏈大多節前5-10天, 節後5-10天不接內外銷訂單。

其二、3月儲備棉輪出大幅降低棉紗、坯布、服裝成本, 外來訂單減少甚至暫緩, 便於後期議價。 考慮到儲備棉輪出且對2017/18年度棉花形成較強的替代作用, 成交價低於新棉1000元/噸以上, 不僅外單持觀望, 外貿公司和紡服企業也謹慎接單。

其三、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加寬, 低利潤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風險不斷積聚上升, 接中長訂單可謂慎之又慎。 近一年來, 人民幣匯率顯著走強。 2018年3月28日,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2785,

創下2015年8月11日匯改以來新高;而隨之中美貿易戰升溫, 一些銀行、投資機構認為貿易摩擦升級是否使人民幣過度升值還有待商榷, 不排除為緩解出口壓力, 中國相關部門引導匯率貶值的可能。

其四、對中美貿易戰繼續升溫乃至不可控的擔憂加劇, 部分外向型紡服企業主動收縮陣地, 深挖加大內銷市場。 雖然500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不含紡織品服裝, 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已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考慮在“301條款”下對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是否合適, 一旦中美貿易摩擦加劇, 對紡服出口數量、利潤的影響將非常突出, 因此中國企業對外單採取“刹車、減速”處理, 盡可能規避不確定性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