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嘉和一品劉京京:用期貨思維構建餐飲未來

4月18日, 由億歐主辦, 美團點評協辦的“GIIS2018中國餐飲服務及零售化領袖峰會”在北京舉辦。 本次峰會以“解構新餐飲”為主題, 慶豐餐飲、眉州東坡、嘉和一品、眾美聯、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業與諸多餐飲從業者一同探討2018餐飲大趨勢。

嘉和一品董事長劉京京做了《用期貨思維構建餐飲未來》主題演講。 劉京京演講的核心觀點有:

1、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對各行各業有巨大的顛覆性作用, 要麼自我變革, 要麼被人革命。 我們不能光關注到自己, 要更多看到如何利用市場的技術降本增效。

2、隨著新興互聯網公司、傳統網路巨頭進軍餐飲行業, 面對這些更強的競爭對手, 不要恐慌, 做好自己, 鞏固核心競爭力, 市場就是你的。

3、餐飲行業本身就是特別好的載體, 可以相互融合、增值, 未來的企業要從自營走向共用, 從交易走向賦能。

以下是劉京京演講全文:

大家上午好, 我是嘉和一品的劉京京。

20年前我也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期貨基金交易員。 這些年來雖然做餐飲, 但是始終拿做期貨的經驗感悟這個市場。 大家可能都知道, 期貨比股票的風險大10倍, 是以一博十的生意, 其中更重要的是對於宏觀經濟層面和微觀資料的分析。

在今天, 我們餐飲行業也需要更多的資料化, 我今天給大家先從資料分析一下咱們餐飲行業市場的宏觀基本面。

首先,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 處於全球第二的位置, 而且遠超日本, 是日本的2.5倍。 而超越位列第一的美國也是指日可待。 餐飲所在的第三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首, 它的占比已經達到了42.7%, 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了58.8%。 餐飲業去年實現了3.96萬億產值,

在GDP的貢獻值大於5%, 而且是以10.7%的增長率不斷地增長, 有效帶動了種植業、水產業、工業, 包括行銷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限額以上的餐飲企業達到970萬, 占比達到餐飲業的24.6%。 餐飲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我們更多的希望大家通過不斷跟新技術, 不斷把握消費新需求, 實現更大提升。

去年增長最火爆的是線上外賣, 超過2000億, 今年要達到20%、30%的增長。

我們的消費人群, 在座的每位餐飲人士應該非常清楚。 我們在給誰提供服務, 誰更需要什麼樣的服務, 我們如何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個資料大家肯定也有所瞭解。 2017年全國人口達到13.9億, 這是多麼龐大的市場基礎, 我們的市場潛力是無限的。 16歲到65歲的主力消費群體達到9.84億, 他們有消費能力, 並且有外食的需求。

城鎮人口和流動人口基本上在10個億左右, 其中對於消費升級需求最強烈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了4個億, 這是一個跨越性的、非常重要的變化。

恩格爾係數指人均消費食品所占消費的比例, 現在逐年下降達到28.6%, 說明隨著人們越來越富裕, 大家更希望能好好體驗生活, 吃得更好、更健康、更豐富。 在全年來看, 每個中國人人均餐飲消費是4870塊錢, 那我們每個企業到底獲得了多大的份額呢?這個是我們需要研究的。 通過資料來看, 過去我國餐飲業全市場以10.7%的速度增長, 到2020年有可能突破5萬億。 總之餐飲永遠是剛需的市場, 我們在座選擇了非常讓我們值得自豪的產業。

我們如何更好的分享市場紅利?又該如何理性的看待現在的市場變化呢?

簡單回顧一下2017年的餐飲行業的機會與挑戰。 餐飲品牌遭遇了中年危機, 有些餐飲企業近幾年已經顯得比較垂暮, 也有些幾十年的優質品牌, 現在還是能夠呈現出非常大的活力。 問題出現在品牌的反覆運算是否與時俱進地進行了一些更新, 不管從口號、形象, 還是菜品上, 是否更好地迎合了90後、95後消費者的變化。 餐飲是非常龐大的市場, 吸引了很多跨界的巨頭和年輕創業者到這邊逐鹿中原。 現在很多年輕創業者不僅是高學歷、高知識, 而且很多一上來就有資本的加持, 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就是消費者主流, 他自己就是年輕人, 知道自己更想要什麼。 這樣的青年創業者競爭勢力不容小看。 對於我們在市場上搏殺了幾十年的老品牌,企業要持續不斷地去瞭解消費者的新需求,這樣才能使我們永立潮頭。

2016年有32家獲得投資,2017年有36家,同比增長12.5%。網紅可能一時紅,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不注重口味、或者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傳播量也非常大。所以做好自己的產品、運營也非常重要,只有達到平衡,品牌才能持續的紅下去。對於企業來說,想要管理好你的企業,公共輿論、危機公關,或者說你的處理方案,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做好自己的基本功。

商場,商場的餐飲比例越來越大,在商場裡的餐飲企業也是冷暖自知。因為現在開的商場越來越多,從2000年以後以17.6%複合增長,2016年100多家,2017年500多家商場,原先的一線商場變成三流,我們餐飲業身在其中該如何面對消費者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一方面能夠跟顧客面對面接觸,是線下企業最大的優勢。很多線上的企業需要通過我們買流量,幫他們吸粉,那我們自己是否用好了自己的這些粉絲?是否把每天走到我們門店的顧客服務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隨著出國發展和中國餐飲逐鹿中原越來越多,有更多先進的理念值得我們協定。去年的跨界非常火爆,不光是大資料、人工智慧,包括盒馬生鮮各種新方式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更強的競爭對手,首先不要恐慌做好自己,只要你的核心競爭力鞏固了,市場就是你的。

對於市場的變化我們要有行動,去年有增長非常好的,但是也有停滯和倒退的,原因在哪兒?

首先是我們要看清楚、站在未來看現在,我們不是說今天我該怎麼辦?今年該怎麼辦?我們至少要看3、5年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消費者主流是什麼?消費者更關心的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要不斷地看到餐飲發展的變化。2018年強IP+創新的模式越來越火爆,IP可以帶來溢價,現在很多的主題餐飲、火車皮餐廳有非常大的顧客流量,符合消費者個性性需求。多品類經營,既需要可以引爆市場的單品,更需要通過爆款衍生同品類產品,或者實現更精緻的升級,這些都是未來很好的生存方式。

粉絲經濟,這個粉絲不是花錢買的僵屍粉,更在意的是你真正跟粉絲的互動交流,是你忠誠的粉絲,你要產生心與心的互動,瞭解他真實的需求,你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說跟粉絲互動是尋找增長點的最直接的方式。

O2O模式發生巨大的改變,原來我們通過外賣,O2O模式獲得了新的銷售去管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通過京東、天貓銷售成品、食材和特色產品。

我們通過資料分析,通過線上跟消費者進行更多交流,掌握門店顧客的滿意度,獲取更多的關注點,通過資料分析知道你的運營,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軟實力越來越重要,不光拼門店環境和菜品的推陳出新,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重新架構。我們通過菜品跟消費者構成了交互,用思想理念、文化傳承、文化傳遞和讓他產生共鳴,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包括現在新技術廣泛應用,對各行各類有巨大的顛覆性的作用,餐飲業需要充分應用這些技術。也許原來的經驗會成為現在發展的制約,但我們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要麼自我變革,要麼被人革命。微信是自己革了自己的命,也是自己革了原來QQ的命;大家知道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非常的好,保時捷研究了100多年的發動機,特斯拉上來就不用,我就是電動的。你原來的優勢在今天直接被別人彎道超車,我們不能光關注到自己,要更多看到如何利用市場的技術降本增效。

現在餐飲資訊化有非常多的方式,在這裡列舉了其中幾項,比如收銀系統、點餐系統、排隊等等。這些是基本構建,它可以實現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資料之後,我們該怎麼管理好自己的企業?怎麼用我們的資料來指導我們的運營?比如說我們微信點餐,打包、堂食、外賣、會員積分這些是基本功能,還包括報表統計、行銷系統、門店管理。通過報表統計知道我們有哪些湧動,通過行銷系統知道會員的消費關注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包括管理是否到位、損耗是否正常。市場現在提供了免費的軟體,我們要看它是否真正的有用,更多的看這個系統的功能是否實現了。不光是把這個流量導到別人的平臺上,我要更多的知道這個後臺資料是否能夠跟會員產生互動。

嘉和一品在2004年創辦的時候就用了新技術,我們合作了微信點餐,我們的粉絲可能前10年才60多萬,去年一年就淨增了81萬,粉絲複購率30%,會員儲值卡銷售提升20%,效果非常顯著。

現在很多的企業後臺存在從HR到維修、督導等非常多的支持部門,這個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成本支出。我們現在在進行逐漸的改革,把所有的後勤系統原則上外包給協力廠商服務,我自己不養這些人,而且跟協力廠商服務按效果收費。我們使用了維修保養系統,把每一個設備都建立了檔案,有設備保養管理、門店設備維修、存檔模組。我們後臺的系統非常清晰,維修的效果視覺化,從手機端下單,兩個小時之內回應,到店後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維修前後對比。所以對於餐飲業來說,技術是個很好的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應用這些新的技術,可以讓我們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未來更多的是企業之間的合作、共用,從原來的自營變成了大家共同的分享我們整個行業的紅利。比如說共用倉儲物流,可以讓你物流費用大大降低;共用中央廚房加工,把後臺繁重的工作交給協力廠商,把前臺的品牌特色做得更好。

對於餐廳來說,現在無論是菜品、環境都更注重顏值,這個顏值更多體現的是年輕人的心態,更多的是讓年輕粉絲幫你選擇,做出更符合他們的消費心理的決定。還有餐飲零售化,現在很多的零售店做餐飲,餐飲銷售達到50、60%,我們餐廳為什麼不做零售呢?可以在每家店面設置零售櫃檯,包括協力廠商特色的食品,比如引進一些電子產品在我們店面進行銷售,在餐飲主營業務之外獲得更大的收益。

總之,我們現在所有的經營,都要把過去的經驗和現在新的技術、新的觀念不斷結合。未來餐飲是一個無邊界的市場,右邊的餐飲你說它到底是個餐廳,還是個體驗店,還是個主題店?其實未來誰也說不清,它是無邊界的。餐飲行業本身就是特別好的載體,可以相互融合、增值,未來的企業要從自營走向共用,從交易走向賦能。讓我們共贏共用,謝謝。

對於我們在市場上搏殺了幾十年的老品牌,企業要持續不斷地去瞭解消費者的新需求,這樣才能使我們永立潮頭。

2016年有32家獲得投資,2017年有36家,同比增長12.5%。網紅可能一時紅,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不注重口味、或者出現了食品安全問題,傳播量也非常大。所以做好自己的產品、運營也非常重要,只有達到平衡,品牌才能持續的紅下去。對於企業來說,想要管理好你的企業,公共輿論、危機公關,或者說你的處理方案,是否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反應是非常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做好自己的基本功。

商場,商場的餐飲比例越來越大,在商場裡的餐飲企業也是冷暖自知。因為現在開的商場越來越多,從2000年以後以17.6%複合增長,2016年100多家,2017年500多家商場,原先的一線商場變成三流,我們餐飲業身在其中該如何面對消費者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一方面能夠跟顧客面對面接觸,是線下企業最大的優勢。很多線上的企業需要通過我們買流量,幫他們吸粉,那我們自己是否用好了自己的這些粉絲?是否把每天走到我們門店的顧客服務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隨著出國發展和中國餐飲逐鹿中原越來越多,有更多先進的理念值得我們協定。去年的跨界非常火爆,不光是大資料、人工智慧,包括盒馬生鮮各種新方式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更強的競爭對手,首先不要恐慌做好自己,只要你的核心競爭力鞏固了,市場就是你的。

對於市場的變化我們要有行動,去年有增長非常好的,但是也有停滯和倒退的,原因在哪兒?

首先是我們要看清楚、站在未來看現在,我們不是說今天我該怎麼辦?今年該怎麼辦?我們至少要看3、5年未來的規劃是什麼?消費者主流是什麼?消費者更關心的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要不斷地看到餐飲發展的變化。2018年強IP+創新的模式越來越火爆,IP可以帶來溢價,現在很多的主題餐飲、火車皮餐廳有非常大的顧客流量,符合消費者個性性需求。多品類經營,既需要可以引爆市場的單品,更需要通過爆款衍生同品類產品,或者實現更精緻的升級,這些都是未來很好的生存方式。

粉絲經濟,這個粉絲不是花錢買的僵屍粉,更在意的是你真正跟粉絲的互動交流,是你忠誠的粉絲,你要產生心與心的互動,瞭解他真實的需求,你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說跟粉絲互動是尋找增長點的最直接的方式。

O2O模式發生巨大的改變,原來我們通過外賣,O2O模式獲得了新的銷售去管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通過京東、天貓銷售成品、食材和特色產品。

我們通過資料分析,通過線上跟消費者進行更多交流,掌握門店顧客的滿意度,獲取更多的關注點,通過資料分析知道你的運營,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軟實力越來越重要,不光拼門店環境和菜品的推陳出新,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交流和生活方式的重新架構。我們通過菜品跟消費者構成了交互,用思想理念、文化傳承、文化傳遞和讓他產生共鳴,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包括現在新技術廣泛應用,對各行各類有巨大的顛覆性的作用,餐飲業需要充分應用這些技術。也許原來的經驗會成為現在發展的制約,但我們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要麼自我變革,要麼被人革命。微信是自己革了自己的命,也是自己革了原來QQ的命;大家知道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非常的好,保時捷研究了100多年的發動機,特斯拉上來就不用,我就是電動的。你原來的優勢在今天直接被別人彎道超車,我們不能光關注到自己,要更多看到如何利用市場的技術降本增效。

現在餐飲資訊化有非常多的方式,在這裡列舉了其中幾項,比如收銀系統、點餐系統、排隊等等。這些是基本構建,它可以實現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資料之後,我們該怎麼管理好自己的企業?怎麼用我們的資料來指導我們的運營?比如說我們微信點餐,打包、堂食、外賣、會員積分這些是基本功能,還包括報表統計、行銷系統、門店管理。通過報表統計知道我們有哪些湧動,通過行銷系統知道會員的消費關注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包括管理是否到位、損耗是否正常。市場現在提供了免費的軟體,我們要看它是否真正的有用,更多的看這個系統的功能是否實現了。不光是把這個流量導到別人的平臺上,我要更多的知道這個後臺資料是否能夠跟會員產生互動。

嘉和一品在2004年創辦的時候就用了新技術,我們合作了微信點餐,我們的粉絲可能前10年才60多萬,去年一年就淨增了81萬,粉絲複購率30%,會員儲值卡銷售提升20%,效果非常顯著。

現在很多的企業後臺存在從HR到維修、督導等非常多的支持部門,這個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成本支出。我們現在在進行逐漸的改革,把所有的後勤系統原則上外包給協力廠商服務,我自己不養這些人,而且跟協力廠商服務按效果收費。我們使用了維修保養系統,把每一個設備都建立了檔案,有設備保養管理、門店設備維修、存檔模組。我們後臺的系統非常清晰,維修的效果視覺化,從手機端下單,兩個小時之內回應,到店後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維修前後對比。所以對於餐飲業來說,技術是個很好的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應用這些新的技術,可以讓我們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未來更多的是企業之間的合作、共用,從原來的自營變成了大家共同的分享我們整個行業的紅利。比如說共用倉儲物流,可以讓你物流費用大大降低;共用中央廚房加工,把後臺繁重的工作交給協力廠商,把前臺的品牌特色做得更好。

對於餐廳來說,現在無論是菜品、環境都更注重顏值,這個顏值更多體現的是年輕人的心態,更多的是讓年輕粉絲幫你選擇,做出更符合他們的消費心理的決定。還有餐飲零售化,現在很多的零售店做餐飲,餐飲銷售達到50、60%,我們餐廳為什麼不做零售呢?可以在每家店面設置零售櫃檯,包括協力廠商特色的食品,比如引進一些電子產品在我們店面進行銷售,在餐飲主營業務之外獲得更大的收益。

總之,我們現在所有的經營,都要把過去的經驗和現在新的技術、新的觀念不斷結合。未來餐飲是一個無邊界的市場,右邊的餐飲你說它到底是個餐廳,還是個體驗店,還是個主題店?其實未來誰也說不清,它是無邊界的。餐飲行業本身就是特別好的載體,可以相互融合、增值,未來的企業要從自營走向共用,從交易走向賦能。讓我們共贏共用,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