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外推廣只做線上,這種企業90%都死了 專訪飛屋環游創始人楊曉棠

導讀: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正酣, 導火索正是所謂的3752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 雖然數字準確性成疑, 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穫頗豐是毫無疑問的。 同樣是企業出海, 為何有的賺得盆滿缽滿, 有的卻虧得血本無歸?差距究竟在哪裡?

上周, 剛成為賓士母公司最大股東一個多月的吉利, 又收購了丹麥盛寶銀行51.5%股份;青島雙星控股韓國錦湖輪胎, 一躍成為世界前十的輪胎企業……傳統產業海外擴張兇猛, 大手筆頻出, 引得媒體刷屏報導。

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共用經濟等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這幾年的發展甚至快世界一步,

已經從Copy to China轉向Copy to World:我們在國外吃飯、購物、付款時“遇見”熟悉的國內品牌的概率也越來越高。 為之自豪的國人並沒深想過, 他們每次享受方便的背後, 各家企業究竟為出海付出了何等艱辛的努力。

隨手搜索 “海外推廣”, 鋪天蓋地都是線上行銷推廣的介紹:教你如何利用網站、社交媒體做品牌推廣,

卻沒人提如何構建線下運營能力, 不明就裡的企業很容易被誤導。 大部分決心出海的企業都會做線上推廣,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只有在當地做好線下運營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後。

“對出海的中小企業來說, 線上推廣只是起點, 下岸之後才是分水嶺;既沒有海外機構, 又沒有當地語系化運營能力的企業很難成功。 線下的海外商務服務是一片剛剛興起的藍海。 ” 說起最初發現這個市場的發展空間有多大時, 飛屋環游創始人楊曉棠仍難掩興奮。

“低調”的海外服務領跑者

春節前一個月, 橫跨歐美澳三大洲幾十座城市, 突擊完成與數千家餐廳的推廣合作——攜程美食林託付的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令市面上的海外地推團隊都望而卻步, 可對飛屋環遊來說, 這不過是“常規操作”而已:累計出動當地中文助手1042人次, 在截止日期前圓滿達成任務;保證2018年春節假期出行的中國旅行者們, 都能在美食林標識的指引下找到攜程臻選的優質餐廳。

飛屋環游之所以有信心完成這種“高難度動作”, 源於其2016年就曾協助攜程美食林向三藩市等城市的頂級餐廳進行星級餐廳頒牌, 完成進軍美國市場的首秀。

與頻頻燒錢冠名活動、廣告刷屏的個人消費品牌不同, 定位於企業級海外全景商務服務平臺的飛屋環遊, 卻選擇深藏在數百萬潛在的出海企業級用戶背後, 低調得堪稱一股清流:自2014年創立起就深耕海外,

目前已在全球55個主要目的地儲備了超過1800名當地中文服務助手, 平均每天為超過20000名企業/個人用戶提供海外調研、海外地推、海外當地政策諮詢、海外人力資源、海外參展、海外合作夥伴考察匹配等全方位當地語系化服務及海外目的地諮詢服務。 楊曉棠和創始團隊以為出海企業提供更加便利和最優成本的服務為初心, 幫企業用戶在前方收穫價值, 做使用者背後的服務者。

用戶無需出現也能完成的線下海外服務

飛屋環遊的海外企業服務剛起步時, 不止一家企業用戶給楊曉棠和她的同事們出了同一道“難題”:行業裡每年值得一去的國際展會有幾十場, 幾乎都在歐美發達國家, 去的話一趟下來人員差旅就得十幾萬;不去就要冒著錯過機會喪失競爭力的風險,

你們能不能幫我們把參展成本降下來?

針對出境參展費用高的用戶痛點, “無人參展”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定制展會需求方案, 匹配專業/行業背景符合的當地中文助手, 從搜集友商資訊到獲取合作夥伴, 最終的參展成果以報告+照片+物料的形式回饋, 整體成本驟降70%以上。

即使一個人也不派, 也能達到同等效果, “無人參展”會被精明的企業青睞不難理解:推出兩年多來, 飛屋環游已向兆維集團、神州數碼等二十多家企業提供該項服務, 累計服務國際展會近百場次, 涉及醫療健康、IT、裝備製造等多個行業。

洞見藍海:從尋求服務到提供服務

外貌溫婉的楊曉棠曾在某國際知名IT企業擔任高管多年,幹練的行事風格就是以往工作經歷的饋贈。過去到國外進行商務考察、拜訪合作夥伴,在沒設辦事處的城市,很難找到得力的人接待和提供專業服務。一次出差美國,約好的合作夥伴洽談臨時取消,她想找幾家同類型企業替代,找了很多人幫忙卻沒能如願。

失望之餘,一條吐槽的朋友圈下幾百條評論,朋友們交流起各自公司在國外遭遇的奇葩事,令楊曉棠發覺類似需求並不小眾。回國後,她同創始團隊成員一道,通過半年多的市場調研,得出結論:雖然互聯網日益發達,但面對面交流在複雜商業活動中的必要性無可動搖。大部分商務旅客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旅遊公司來訂購當地的導遊或翻譯服務,雖然導遊瞭解當地風俗、翻譯精通語言,但在考察商業環境、經濟政策等企業級需求方面無法提供有效幫助,更談不上考察當地企業,甚至是談判支持。

與其說是藍海,不如說是空白。這是創始團隊“發現”海外企業服務這一需求時,整個市場的真實情況。抱著希望出海企業不再遭遇和自己相同煩惱的初衷,楊曉棠和創始團隊成立了飛屋環游,以皮克斯同名電影“勇敢追逐夢想”的價值觀出發,投身到海外企業服務的創業中。

從發現價值到挖掘價值:讓海外沒有難做的生意

搭建線下服務體系本來就是苦差事,放在境外就更是難度加倍。回憶起創業初期被地域限制和時差折磨的日子,楊曉棠感慨,“很多人甚至比我們更早看到了企業海外服務的價值,但都選擇了做線上,能沉下心花幾年時間積累當地語系化運營服務能力的,幾乎沒有。”

“我們更多是為中小企業服務。”楊曉棠談到用戶構成時特意提到,“大企業雖然也會與我們合作,但更多是通過當地團隊和我們溝通,説明他們完成部分業務。中小企業很難負擔建設本地團隊的成本,這才是飛屋環遊最大的價值所在。”

據瞭解我國目前有近5000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中有出海需求的中小企業有400多萬家。在國內人口紅利耗盡,市場日趨飽和的刺激下,超過45萬家中小企業已經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出海嘗試。據統計,2017年來自中小企業的商務出境人次超過3000萬,海外企業服務需求規模為850~1100億美金。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飛屋環游已經成為了海外商務服務事實上的第一梯隊,創始團隊卻很清楚,自己挖掘出的還只是這個藍海市場的冰山一角。

守得雲開見月明,夢想一直在腳下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將出海付諸實踐,境外企業服務的需求呈爆發性增長。飛屋環遊順勢開闢了協助使用者進行產品產業化、當地語系化推廣等新業務,讓中小企業實現“產品先行”,為企業出海鋪平道路。

“雖然歐美依舊是大部分企業的出海目的地,但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廠、投資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楊曉棠回顧去年業務時提到,“現在我們的訂單裡,也有很多需求是針對東南亞、西亞等市場,尋求當地的發展機會” 歐美地區的企業服務需求在飛屋環游成立初期占絕對多數,隨著業務發展和國內中小企業出海方向的變化,目前飛屋環遊逐步加大了東南亞、大洋洲的業務比重。

未來三年,飛屋環游將發展成為集境外商務服務、境外本機服務、AI+知識庫等服務於一體的海外全景企業服務平臺。“很多中小企業具備了出海的產品能力,但出海的成本卻讓他們望而卻步。”楊曉棠坦言:“幫助這些出海企業降低落地成本,讓海外沒有難做的生意,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

洞見藍海:從尋求服務到提供服務

外貌溫婉的楊曉棠曾在某國際知名IT企業擔任高管多年,幹練的行事風格就是以往工作經歷的饋贈。過去到國外進行商務考察、拜訪合作夥伴,在沒設辦事處的城市,很難找到得力的人接待和提供專業服務。一次出差美國,約好的合作夥伴洽談臨時取消,她想找幾家同類型企業替代,找了很多人幫忙卻沒能如願。

失望之餘,一條吐槽的朋友圈下幾百條評論,朋友們交流起各自公司在國外遭遇的奇葩事,令楊曉棠發覺類似需求並不小眾。回國後,她同創始團隊成員一道,通過半年多的市場調研,得出結論:雖然互聯網日益發達,但面對面交流在複雜商業活動中的必要性無可動搖。大部分商務旅客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旅遊公司來訂購當地的導遊或翻譯服務,雖然導遊瞭解當地風俗、翻譯精通語言,但在考察商業環境、經濟政策等企業級需求方面無法提供有效幫助,更談不上考察當地企業,甚至是談判支持。

與其說是藍海,不如說是空白。這是創始團隊“發現”海外企業服務這一需求時,整個市場的真實情況。抱著希望出海企業不再遭遇和自己相同煩惱的初衷,楊曉棠和創始團隊成立了飛屋環游,以皮克斯同名電影“勇敢追逐夢想”的價值觀出發,投身到海外企業服務的創業中。

從發現價值到挖掘價值:讓海外沒有難做的生意

搭建線下服務體系本來就是苦差事,放在境外就更是難度加倍。回憶起創業初期被地域限制和時差折磨的日子,楊曉棠感慨,“很多人甚至比我們更早看到了企業海外服務的價值,但都選擇了做線上,能沉下心花幾年時間積累當地語系化運營服務能力的,幾乎沒有。”

“我們更多是為中小企業服務。”楊曉棠談到用戶構成時特意提到,“大企業雖然也會與我們合作,但更多是通過當地團隊和我們溝通,説明他們完成部分業務。中小企業很難負擔建設本地團隊的成本,這才是飛屋環遊最大的價值所在。”

據瞭解我國目前有近5000萬家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中有出海需求的中小企業有400多萬家。在國內人口紅利耗盡,市場日趨飽和的刺激下,超過45萬家中小企業已經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出海嘗試。據統計,2017年來自中小企業的商務出境人次超過3000萬,海外企業服務需求規模為850~1100億美金。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飛屋環游已經成為了海外商務服務事實上的第一梯隊,創始團隊卻很清楚,自己挖掘出的還只是這個藍海市場的冰山一角。

守得雲開見月明,夢想一直在腳下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將出海付諸實踐,境外企業服務的需求呈爆發性增長。飛屋環遊順勢開闢了協助使用者進行產品產業化、當地語系化推廣等新業務,讓中小企業實現“產品先行”,為企業出海鋪平道路。

“雖然歐美依舊是大部分企業的出海目的地,但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廠、投資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楊曉棠回顧去年業務時提到,“現在我們的訂單裡,也有很多需求是針對東南亞、西亞等市場,尋求當地的發展機會” 歐美地區的企業服務需求在飛屋環游成立初期占絕對多數,隨著業務發展和國內中小企業出海方向的變化,目前飛屋環遊逐步加大了東南亞、大洋洲的業務比重。

未來三年,飛屋環游將發展成為集境外商務服務、境外本機服務、AI+知識庫等服務於一體的海外全景企業服務平臺。“很多中小企業具備了出海的產品能力,但出海的成本卻讓他們望而卻步。”楊曉棠坦言:“幫助這些出海企業降低落地成本,讓海外沒有難做的生意,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