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趙薇夫婦遭證監會重罰,影視資本已經無路可“退”?

第二隻靴子終於還是落地了!

4月16日, 在證監會向萬家文化(現名“祥源文化”)下發《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5個月之後, 《行政處罰決定書》才姍姍來遲。

儘管這是一份遲來的處理結果, 儘管大家早有心理準備, 但最終的處理結果還是在整個影視行業引發了爭論。

處理結果中除了公司和個人都要承擔罰金外, 萬家文化還面臨著被股民索取巨額賠償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 孔德永、趙薇黃有龍夫婦等主要責任人還被處以“5年之內證券市場禁入”的懲罰。

也就是說5年內, 趙薇作為法人和持有股權的所有公司都無法進行並購重組、定增等活動, 更不能IPO。

據透露, 黃有龍已經在4月17日辭任了順龍控股主席及執行董事的職務。 可以說, 此次處罰已經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證監會的所有處罰中, 這無疑是比較重的一次。 更關鍵的是, 這樣的判罰將成為一個未來的判例, 深遠的影響未來中國的資本市場, 以及所有想要上市的公司。

從“借殼上市”到“以殼上市”, 這些上市路都被堵死了

2016年11月2日, 龍薇傳媒成立, 註冊資本僅200萬。 僅僅1個多月之後的12月26日, 龍薇就以30.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萬家文化29%的股份。 作為龍薇95%的股份持有人, 趙薇也一躍成為了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而在收購之中, 趙薇的自有資金僅為6000萬元, 其餘均為借入資金。

趙薇的原計劃就是用6000萬的自有資金, 借到30億並完成對萬家文化的收購。 而這30億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中信銀行借出的, 其後中信銀行發現了這次收購中的問題,

並停止了借款。 這個變故也導致僅僅4個月之後, 萬家文化就宣佈中止了這次收購, 已經收到的2.5億元股份轉讓金原路返還。

通過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得到控股權後把自己變成上市公司。 這種借殼上市的方式已經屢見不鮮。

但真的像趙薇這樣以空殼公司借款收購上市公司的案例, 卻並不多見。

之前當代東方也有過類似的操作。 當代東方在此前財務狀況並不好的情況下, 利用股市融資以1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盟將威影視100%的股份。 但由於當代東方是一家上市公司, 其資金也都是從股市中募集而得, 所以雖然許多人都認為這個收購有“空殼買實體”之嫌, 但卻並沒有受到證監會的關注。

有意思的是, 當代東方之前還以25.5億的價格收購了永樂影視, 而永樂影視之前曾經四次尋求上市(或借殼上市)未果。 其中最接近成功的就是2016年, 永樂影視曾經試圖賣給上市公司宏達新材, 以完成借殼上市, 但這起收購案卻最終功敗垂成,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的收緊。 屢次的失敗也使得本來業績不錯的永樂,最終選擇了“賣身”給當代東方。

雖然證監會的處理結果只是行政處罰,並不是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但趙薇案依然給所有想要“抄近路”上市的公司發出了一個強大的聲音——此路不通!

投靠BAT,境外上市。資本退出還有哪條路?

作為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影視行業未來必然會需要大量資本的湧入,資本的湧入也必定會以退出套利為最終目的。而資本退出一般都是以上市為主要模式。

但現在借殼上市已經收到了嚴格的監督,一旦業績上稍有風吹草動,上市就可能夭折;以殼上市更會因為趙薇案的宣判變成一條死路。加上國內A股市場對影視獨立上市的半否定態度——2017年只有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中廣天擇三家影視公司成功IPO。上市之路差不多已經被堵死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資本已經無路可退,最起碼還有兩種方式已經悄然的變成了資本退出的新模式——境外上市和賣身以BAT為首的大資本。

境外上市一般比較適用於體量比較大,且處於燒錢時期的公司,這類公司的融資需要較大,而且盈利狀況一般都不是很好。之所以這類公司更容易到美國等境外市場融資,主要有賴於境外較為寬鬆的資本環境和海外較大的市場體量。

這些市場對於成長型公司一般比較寬容,甚至還會為這些企業提供一些助力。今年就有愛奇藝、B站等公司選擇到美國上市。

當然,這些公司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公司並不可能選擇這條路。擺在他們面前的幾乎只剩下“賣身”這一條路可選了。

近期這樣的案例並不少,騰訊33億買下新麗傳媒27%股份就是一例。一般情況下,能夠被BAT看中,必須有兩個重要的條件。

首先就是業績需要,近些年來新麗傳媒參與出品了《煎餅俠》《羞羞的鐵拳》等高票房電影,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收益。盈利能力代表了一個公司的經營水準和發展階段,BAT需要的是成熟且有實力的團隊,這一點不會改變。

還有一個要素非常重要,那就是這個公司必須要對BAT“有用”。之前阿裡投資過悅凱影視、大麥網這樣在相關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公司,為的就是在藝人經紀和票務等領域有所發展。而騰訊為了佈局二次元市場,也曾經在8個月內投資了大大小小12家動漫公司。

這些公司都是BAT佈局版圖上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公司都能夠為BAT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他們的理想“獵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影視公司只能選擇以上幾條路。尋找其他資本接手,或者單純的做大,用自身的盈利能力儘量減少融資都是可行的方式。畢竟融資雖好,但如果被資本方綁架,在上市之路上“一條路走到黑”也並不是發展路上唯一的選項。

(文章來源於:影投人製片工廠摘編)

屢次的失敗也使得本來業績不錯的永樂,最終選擇了“賣身”給當代東方。

雖然證監會的處理結果只是行政處罰,並不是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但趙薇案依然給所有想要“抄近路”上市的公司發出了一個強大的聲音——此路不通!

投靠BAT,境外上市。資本退出還有哪條路?

作為一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影視行業未來必然會需要大量資本的湧入,資本的湧入也必定會以退出套利為最終目的。而資本退出一般都是以上市為主要模式。

但現在借殼上市已經收到了嚴格的監督,一旦業績上稍有風吹草動,上市就可能夭折;以殼上市更會因為趙薇案的宣判變成一條死路。加上國內A股市場對影視獨立上市的半否定態度——2017年只有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中廣天擇三家影視公司成功IPO。上市之路差不多已經被堵死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資本已經無路可退,最起碼還有兩種方式已經悄然的變成了資本退出的新模式——境外上市和賣身以BAT為首的大資本。

境外上市一般比較適用於體量比較大,且處於燒錢時期的公司,這類公司的融資需要較大,而且盈利狀況一般都不是很好。之所以這類公司更容易到美國等境外市場融資,主要有賴於境外較為寬鬆的資本環境和海外較大的市場體量。

這些市場對於成長型公司一般比較寬容,甚至還會為這些企業提供一些助力。今年就有愛奇藝、B站等公司選擇到美國上市。

當然,這些公司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公司並不可能選擇這條路。擺在他們面前的幾乎只剩下“賣身”這一條路可選了。

近期這樣的案例並不少,騰訊33億買下新麗傳媒27%股份就是一例。一般情況下,能夠被BAT看中,必須有兩個重要的條件。

首先就是業績需要,近些年來新麗傳媒參與出品了《煎餅俠》《羞羞的鐵拳》等高票房電影,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收益。盈利能力代表了一個公司的經營水準和發展階段,BAT需要的是成熟且有實力的團隊,這一點不會改變。

還有一個要素非常重要,那就是這個公司必須要對BAT“有用”。之前阿裡投資過悅凱影視、大麥網這樣在相關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公司,為的就是在藝人經紀和票務等領域有所發展。而騰訊為了佈局二次元市場,也曾經在8個月內投資了大大小小12家動漫公司。

這些公司都是BAT佈局版圖上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公司都能夠為BAT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他們的理想“獵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影視公司只能選擇以上幾條路。尋找其他資本接手,或者單純的做大,用自身的盈利能力儘量減少融資都是可行的方式。畢竟融資雖好,但如果被資本方綁架,在上市之路上“一條路走到黑”也並不是發展路上唯一的選項。

(文章來源於:影投人製片工廠摘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