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每個蘇州三中人心中都有一條皮市街

蘇州三中左邊有條臨頓路, 右邊有條皮市街。

兩千年前, 吳王闔閭征伐東夷, 曾在此臨時停頓憩息, 宴賞軍士, 於是左邊這條路就得名臨頓路。 右邊這條街, 一千年前, 唐代詩人皮日休造別墅於此, 因名皮墅, 後訛為皮市, 清康熙年間改稱皮市街。

蘇州三中就是地處這樣的古城核心地帶。

慧 成 塔 影

充滿蘇州市井氣息的皮市街

皮市街之于蘇州就像西四之於北京。 皮市街從宋朝起就已經是著名的商業街了,

如今靠著花鳥市場和小吃撐起了整條街的人流量。 大凡這樣的街道總有地道小吃, 比如, 一元一個的老虎腳爪, 不下雨才出攤的潘玉麟糖粥, 以及一天只賣兩小時的楊招娣糕團。 北段的楊招娣和南段的潘玉麟讓皮市街成了蘇州最甜的街。

皮市街往南走, 看見長長的隊伍就知道是潘玉麟糖粥了。 攤子很簡單, 一鍋煮圓子, 一鍋捂著粥, 一鍋捂著豆沙。 老潘師傅一付愛理不理的樣子, 就理解為專注吧, 用一個時下比較的流行詞彙來說, 就是匠人精神, 專心做好糖粥和圓子就行了。 粥熬得發亮, 桂花赤豆撈起來滾燙、濃稠, 甜而不膩, 好像站在盛放的桂花樹下。 簡單的食物, 並不粗糙。

楊招娣糕點, 是個十分有腔調的糕點老店, 每天的產量不高, 每天兩點開始賣, 賣完為止。 楊招娣家赤豆多, 糕身呈現淡粉色。 赤豆糕甜而不膩, 清爽香糯, 買來現吃最好。

三中人心中的皮市街

而每個蘇州三中人心中都有一條皮市街。 皮市街之于三中人的地位就像是相門後莊在蘇大人心中的地位。 以皮市街和白塔路交界的路口向四面輻射, 這裡有老西白點心店、陸振興、觀振興、偉記奧麵館、鑫花溪、肯德基、都可、花園餅屋、長髮西餅、85度C……吃多了食堂, 偶爾要打打牙祭, 就在學校周邊5分鐘步行範圍內有太多接地氣的選擇。

蘇州三中周邊手繪地圖2018版今天隆重登場!

許琛(2012屆)

初中就讀于平江中學, 畢業後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 現就讀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不同于大部分人對江浙滬美食的印象(甜), 對許琛而言, 蘇州美食的代表詞卻是鮮辣。 印象深刻的就有皮市街的豆腐花。 每每期待著阿婆把大鍋的蓋子掀開迎面而來的豆腐蒸汽,配著白嫩的豆腐舀出到塑膠小碗,淋上豉汁醬油慢慢滲透進豆腐,半勺鮮辣椒配一勺榨菜,最好撒上香菜末,大概是許琛對蘇州豆腐花最好的記憶了。

畢業恰好六年,有的時候許琛會想起高三那棟樓後面的幾棵樹。夏天的午後天氣漸陰,如果恰好輪到許琛和小夥伴一排坐到窗邊,許琛就會看著樓下的樹發呆。空氣都轉成了大雨前的灰黃,蒙在樹上,染成一副秋天的模樣。很有趣的是,現在許琛回想起那副窗外的畫面,更像是在看金粉世家的感覺。後來畢業聽說整棟樓都拆了,也沒有再去看過那幾棵樹還在不在,但是夢裡還是會時常的閃現。

索佳妮(2012屆)

初中就讀于平江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南大學,現于東南大學攻讀碩士。

索佳妮對皮市街印象最深的是花鳥市場,不過好吃的也很多。讀高中的時候,每天都餓得很快。到了上午第二節課就餓得肚子咕咕直響。到了上午四節課上完,一般都餓得眼前發黑,一想到吃的就口水直流。這種情況不僅是索佳妮一個人,班上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每天上午的第四節課一下課,同學們都以最快的速度沖出去吃午飯。如果去晚了,不僅要排長隊,而且只能吃黑暗料理咕咾肉蓋飯了。那個時候的走廊裡、教學樓下、操場上,擠滿了叫喊著狂奔的人群。那種荒誕又有點壯觀的場景,也只有在高中才能看到了。

範小馳(2013屆)

初中就讀于啟新中學,因為喜愛日語,所以來到三中。畢業于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現就職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說起皮市街,範小馳腦袋裡首先浮現的就是蘇州無人不知的網紅糖粥店“潘玉麟糖粥”了。店主是一對爺爺奶奶,天氣好的時候就出攤,吃不吃得到就靠運氣。那時候喜歡去花鳥市場看看花花草草,路過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買份糖粥或小圓子,淡淡的桂花香、軟糯的豆沙,滿足了對蘇州小吃的所有幻想。

范小馳高中最大的煩惱不是高考,而是中午吃什麼。背後的黑板改造成了外賣牆,中午小巷子裡的各種小攤,馬路對面的全家,還有稍遠一點的85度C,都構成了高中時候最甜蜜的煩惱。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吃東西可能只是個任務甚至負擔。曾經最想逃離的三年,可能是人生中最熱愛生活,充滿熱情的年華了。

慕瀲青(2016屆)

初中就讀于平江中學,高中和三中簽約,到了三中。現就讀于南京理工大學。

慕瀲青家裡管得比較嚴,人生的第一碗麻辣燙,是在三中吃的。出校門右轉再右轉,店在一條兩旁梧桐樹路上,店有兩家,一家叫十年麻辣燙,一家叫重慶麻辣燙,就像同卵雙胞胎一般。有一種豆腐皮卷,慕瀲青很愛吃。因兩家競爭,價格相當實惠。高三壓力大的時候,吃點辣,很開心。

到了大學,和大學裡其他地方的同學比較發現,慕瀲青的高三生活雖然壓力大,但還是比較輕鬆的。大學一個班級,大家高考分數差不多,這充分說明三中教學效率更高。認真活,在三中,青春將精彩無比。

陳雯瀾(2017屆)

初中就讀于振華中學,現就讀于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系。

陳雯瀾夏天經常去皮市街的小巷裡買涼皮,涼皮很好吃,而且主要是因為快,很方便,中午可以很快地解決午餐。在宿舍區弄堂裡的煎餅果子也很不錯哦!還有淮南牛肉粉、十年麻辣燙……

高三的教室離鏡湖僅一牆之隔。去年這個時候學習任務很繁重,頸椎壓低、眼睛時刻都被密密麻麻的試題塞滿。有一天陳雯瀾抬起頭望向窗外,發現不知何時窗外的連翹花開了,暖黃的花瓣就這麼恰好地映入眼簾。在那段苦澀艱難的歲月,她猶如一束光照入心房。“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鬥轉星移,又是一年冬去春來,真想回去看看三中的春景。

甜蜜蜜的老虎腳爪、油嚕嚕的蘿蔔絲餅……世上最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最甜的也不僅於糖粥和糕團,城市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因為這裡有同學、有師長、有青春的記憶、有奮鬥的甜蜜。

三中的校園不是整體新建的,卻恰有曲徑通幽的美;三中的樹木不是整齊劃一的,卻別有一番錯落有致的意蘊。教育是一種心靈的農業,用心耕耘,靜待花開。所以,在蘇州三中,你會感受到蘇派教育才有的從容——三中以最負責任的教師,做最負責任的教育,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加群進組織

2018升學家長看過來:

重磅推出,

微信群在這裡:

添加大聖(sujzb2018)為微信好友,

備註幼升小、小升初,

大聖會邀請您進2018幼升小、小升初微信群

添加風間(sujzb18)為微信好友,

備註中考、留學,

風間會邀請您進2018中考、國際微信群

每每期待著阿婆把大鍋的蓋子掀開迎面而來的豆腐蒸汽,配著白嫩的豆腐舀出到塑膠小碗,淋上豉汁醬油慢慢滲透進豆腐,半勺鮮辣椒配一勺榨菜,最好撒上香菜末,大概是許琛對蘇州豆腐花最好的記憶了。

畢業恰好六年,有的時候許琛會想起高三那棟樓後面的幾棵樹。夏天的午後天氣漸陰,如果恰好輪到許琛和小夥伴一排坐到窗邊,許琛就會看著樓下的樹發呆。空氣都轉成了大雨前的灰黃,蒙在樹上,染成一副秋天的模樣。很有趣的是,現在許琛回想起那副窗外的畫面,更像是在看金粉世家的感覺。後來畢業聽說整棟樓都拆了,也沒有再去看過那幾棵樹還在不在,但是夢裡還是會時常的閃現。

索佳妮(2012屆)

初中就讀于平江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南大學,現于東南大學攻讀碩士。

索佳妮對皮市街印象最深的是花鳥市場,不過好吃的也很多。讀高中的時候,每天都餓得很快。到了上午第二節課就餓得肚子咕咕直響。到了上午四節課上完,一般都餓得眼前發黑,一想到吃的就口水直流。這種情況不僅是索佳妮一個人,班上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每天上午的第四節課一下課,同學們都以最快的速度沖出去吃午飯。如果去晚了,不僅要排長隊,而且只能吃黑暗料理咕咾肉蓋飯了。那個時候的走廊裡、教學樓下、操場上,擠滿了叫喊著狂奔的人群。那種荒誕又有點壯觀的場景,也只有在高中才能看到了。

範小馳(2013屆)

初中就讀于啟新中學,因為喜愛日語,所以來到三中。畢業于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現就職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說起皮市街,範小馳腦袋裡首先浮現的就是蘇州無人不知的網紅糖粥店“潘玉麟糖粥”了。店主是一對爺爺奶奶,天氣好的時候就出攤,吃不吃得到就靠運氣。那時候喜歡去花鳥市場看看花花草草,路過的時候總是忍不住買份糖粥或小圓子,淡淡的桂花香、軟糯的豆沙,滿足了對蘇州小吃的所有幻想。

范小馳高中最大的煩惱不是高考,而是中午吃什麼。背後的黑板改造成了外賣牆,中午小巷子裡的各種小攤,馬路對面的全家,還有稍遠一點的85度C,都構成了高中時候最甜蜜的煩惱。對現在的自己來說,吃東西可能只是個任務甚至負擔。曾經最想逃離的三年,可能是人生中最熱愛生活,充滿熱情的年華了。

慕瀲青(2016屆)

初中就讀于平江中學,高中和三中簽約,到了三中。現就讀于南京理工大學。

慕瀲青家裡管得比較嚴,人生的第一碗麻辣燙,是在三中吃的。出校門右轉再右轉,店在一條兩旁梧桐樹路上,店有兩家,一家叫十年麻辣燙,一家叫重慶麻辣燙,就像同卵雙胞胎一般。有一種豆腐皮卷,慕瀲青很愛吃。因兩家競爭,價格相當實惠。高三壓力大的時候,吃點辣,很開心。

到了大學,和大學裡其他地方的同學比較發現,慕瀲青的高三生活雖然壓力大,但還是比較輕鬆的。大學一個班級,大家高考分數差不多,這充分說明三中教學效率更高。認真活,在三中,青春將精彩無比。

陳雯瀾(2017屆)

初中就讀于振華中學,現就讀于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系。

陳雯瀾夏天經常去皮市街的小巷裡買涼皮,涼皮很好吃,而且主要是因為快,很方便,中午可以很快地解決午餐。在宿舍區弄堂裡的煎餅果子也很不錯哦!還有淮南牛肉粉、十年麻辣燙……

高三的教室離鏡湖僅一牆之隔。去年這個時候學習任務很繁重,頸椎壓低、眼睛時刻都被密密麻麻的試題塞滿。有一天陳雯瀾抬起頭望向窗外,發現不知何時窗外的連翹花開了,暖黃的花瓣就這麼恰好地映入眼簾。在那段苦澀艱難的歲月,她猶如一束光照入心房。“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鬥轉星移,又是一年冬去春來,真想回去看看三中的春景。

甜蜜蜜的老虎腳爪、油嚕嚕的蘿蔔絲餅……世上最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最甜的也不僅於糖粥和糕團,城市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因為這裡有同學、有師長、有青春的記憶、有奮鬥的甜蜜。

三中的校園不是整體新建的,卻恰有曲徑通幽的美;三中的樹木不是整齊劃一的,卻別有一番錯落有致的意蘊。教育是一種心靈的農業,用心耕耘,靜待花開。所以,在蘇州三中,你會感受到蘇派教育才有的從容——三中以最負責任的教師,做最負責任的教育,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加群進組織

2018升學家長看過來:

重磅推出,

微信群在這裡:

添加大聖(sujzb2018)為微信好友,

備註幼升小、小升初,

大聖會邀請您進2018幼升小、小升初微信群

添加風間(sujzb18)為微信好友,

備註中考、留學,

風間會邀請您進2018中考、國際微信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