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疆生地所千人計畫外專專案成果亮相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會

新疆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葉曉敏

近日,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 大會期間,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棉花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育及創新”專案代表新疆參加了國家外國專家局“千人計畫”外專項目引智成果展。

4月16日, 新疆都市報記者從新疆生地所瞭解到, 此次大會以“融全球智力, 促共同發展”為宗旨, 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家海外專業組織、培訓機構、高等院校、科技企業和人力機構參展, 8500多名外國專家和海外高層次人才代表和5000個創新創業項目參會。

期間,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棉花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育及創新”專案代表新疆參加了國家外國專家局“千人計畫”外專項目引智成果展, 該專案是新疆獲批的第二個“千人計畫”外專項目, 通過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的專家合作, 在棉花的種質資源收集、雜交後代選育等領域取得了大量成果,

項目的實施提高了新疆在優質、抗逆棉花遺傳育種領域的研究水準, 該成果將為新疆乃至全國優質棉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 新疆生地所的特聘研究員菲力浦·德馬耶爾(Philippe DE MAEYER)教授代表新疆引進的國外智力入圍“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外國專家”。 菲力浦·德馬耶爾教授是比利時根特大學地理系主任, 是國際地圖及地理資訊產品品質控制及管理技術規範領域的著名科學家, 也是新疆生地所與比利時根特大學於2016年共建的“中比地理資訊聯合實驗室”的比方主任, 在與中國合作的13年中, 菲力浦?德馬耶爾教授對促進新疆的地理資訊工作以及對中國西部地圖學與地理資訊行業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6年度“天山獎”。

新疆生地所作為中國科學院部署在中國西部的綜合性科研院所, 從成立以來, 面向國際乾旱區前沿、面向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主戰場、圍繞新疆和中亞區域資源開發、生態修復、環境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育等重大問題, 積極引進國外智力資源, 共建科技合作平臺, 在重要科技問題研究和創新人才培養等領域, 為新疆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自2010年起, 研究所共引進37人次的外國專家和10人次的國際博士後, 分別在生態學、地學、生物學等領域開展了深入有效的合作,

其中有兩位專家榮獲國家“友誼獎”, 七位專家獲新疆“天山獎”。

據介紹,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大會特別增設“改革開放40周年引智成果展”、“千人計畫”外專專案引智成果展和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外國專家評選活動, 旨在向海內外機構充分展示中國在引智工作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