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成名于百家講壇的於丹,有沒有誇誇其談?

于丹成名於百家講壇, 可以說如果沒有百家講壇就沒有今天的於丹。 于丹之所以成功, 與其演講口才密不可分, 其教授身份及舌燦蓮花、滔滔不絕之勢使人不辨東西, 其將《論語》與大眾聯繫讓普通人覺得經典可親。 總之, 走親民路線才能迅速成名。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 於丹說話有個特點, 一句話可以說明白的東西, 她非得雲裡霧裡, 天花亂墜的用十句話來講。 大量用重複的形容詞堆砌, 就像孔乙己說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那樣故弄玄虛。 就是簡單問題複雜來說。

另外, 大家可對比於丹走紅前後的衣著打扮, 就看看出於丹的輕薄及俗氣。 她在百家講壇剛播講時, 她雖然樣子一般, 倒是還乾淨順眼。 後來紅了以後, 就不得了, 樣子整得濃裝豔抹, 搔首弄姿, 俗不可耐。 四十多的講傳統文化的知識婦女非裝扮得像娛樂圈的三流明星及網紅一樣。

見識之差可見一斑。

現在再談她的“心靈雞湯”, 於丹開頭講《論語》心得, 火了之後, 又接著講《論語》感悟。 人們說於丹的口才好, 倒也沒錯, 確實是滔滔不絕、天花亂墜, 舌燦蓮花, 但是往往華而不實、言之無物, 其實, 他的口才境界不高, 有一種“口匠”的感覺, 這樣水準的人,

在女性裡面多了去了, 無非反應快些, 堆砌辭藻、巧於修飾, 卻流於膚淺、不著實地, 缺少真實價值。

但於丹的最大錯誤是, 避長就短, 不懂適可而止。

以她的水準, 根本無法去解論語, 即使感悟論語, 也勉為其難。 她換一個話題, 可能比現在保險, 而且不可能受到如此質疑,

長久看, 除了掙了短暫的名利, 她會越來越臭的 。 另外, 于丹的中文古文底子較差。 她講的所謂《論語》感悟, 更是敗筆;其實無論是心得還是感悟, 其實就是新瓶裝老酒, 一路的貨色。 也許她想錦上添花, 但恰恰相反, 實屬狗尾續貂, 如果我們把論語心得視為“貂”的話。 她是搞策劃的, 這樣的策劃簡直可笑, 心得、感悟有什麼區別嗎?

給人感覺前面還沒講過癮, 但又不好意思說我接著講, 因此起了這樣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名字, 而且內容又和前面毫無二致!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歎, 很多中國人的人文素質、知識水準、鑒別能力確實很低, 而且“心靈雞湯”配上“丹式忽悠”, 就像電視廣告中的虛假美容、減肥產品類的東西, 外表的華麗頃刻間灌到大批不成熟的“消費者”, 要不了兩年, 她們發現上當了, 就像先前買的美容、減肥產品一樣, 對她們要麼沒有傷害也沒用, 要麼還起了副作用。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其發展規律。 于丹以其“明星教授”的身份粉墨登場, 而“明星”自有其發展消亡期。 何況於丹本身並不是研究《論語》的,她是北師大文化創新和傳播研究院院長。論古典文獻和文學基礎,於丹在北師大尚不能稱雄,其《論語》解讀臆測頗多,很多觀點在學術上站不住腳。於丹曾經去小編所在學校講座,聽其演講,全無底蘊,過耳即忘。因此自然如曇花一現,熱鬧過後,歸於沉寂。

你怎麼看呢?

何況於丹本身並不是研究《論語》的,她是北師大文化創新和傳播研究院院長。論古典文獻和文學基礎,於丹在北師大尚不能稱雄,其《論語》解讀臆測頗多,很多觀點在學術上站不住腳。於丹曾經去小編所在學校講座,聽其演講,全無底蘊,過耳即忘。因此自然如曇花一現,熱鬧過後,歸於沉寂。

你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