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64米長《絲綢之路》助陣本屆中國畫節 不容錯過

楊曉陽攜兩幅長卷助陣本屆中國畫節

本報訊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把多年在絲綢之路上的創作感受和經驗注入到“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之中,以“絲綢之路”為主題潛心創作了一幅長64米的《絲綢之路》。 4月13日,記者瞭解到,《絲綢之路》長卷將亮相於第八屆中國畫節,楊曉陽另一幅水墨畫《社火》也將展出,讓書畫愛好者一睹為快。

絲綢之路是2000多年以來貫穿中西方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交往的“神秘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楊曉陽創作的64米長卷《絲綢之路》全景式展現了漢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大場面,猶如一首浪漫的長詩,融會了漢賦的鋪陳排比、唐詩的典麗高華和西域的奇情異采。

楊曉陽生於美術世家,在西安美術學院經過本科、研究生的系統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 同時,作為土生土長的西北人,古長安的悠久文化傳統、絲路文化的影響和薰陶,也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5年楊曉陽從西安出發,沿絲路古道一路騎行到新疆,歷時4個多月,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寫生和記錄工作,親身感受到了絲路沿線城市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歷史風俗和民族風情。 彼時的身心震撼使他從此對“絲綢之路”情有獨鍾,在之後的30年裡陸陸續續地對境內外許多絲路沿線的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和體驗,又創作了大量的作品。

近幾年,中國國家畫院回應習近平主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在六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組織畫院內外藝術家深入生活,赴沿線采風、寫生,沿絲綢之路創作了一大批生動、鮮活的優秀作品。 作為學術帶頭人,楊曉陽把多年在絲綢之路上的創作感受和經驗注入到“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之中,多角度闡釋了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長31.5米的《社火》是楊曉陽2016年創作的一幅新作,描述的是甘肅苦水傳統社火的情境。 全以水墨表現,畫面古樸,氣韻雄沉,雖不施彩,但場面宏大,節日的熱烈氛圍絲毫不減。 “社火”亦稱射虎,是我國西北地方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是指在祭祀或節日裡迎神塞會上的各種雜戲、雜耍的表演,雜戲指的是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民俗活動。

(記者 劉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