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裡神似金字塔,藏有14萬文物,是僅次於故宮的國家第三博物院,

導讀

中原在黃河的襟抱中, 北峙太行, 南接漢淮, 西據伏牛, 東引齊魯。 河南古稱“豫州”、“中州”, 這裡的遠古族民稱“華夏”。 炎黃子孫在這裡繁衍融合, 發展成為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 世界四大文明中, 只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延綿至今, 中原是這文明譜系中保持最完整的地域。

河南博物院

中原開啟了中華民族文明之源, 並在歷史發展中濃筆揮灑。 這裡名都相望, 城垣相疊, 文化厚積。 數不盡的先賢, 生於斯。 長於斯, 創造驚世奇跡。 絲綢古道從洛陽延伸, 佛教傳經從白馬寺開始, 中原文化廣納百川, 輻射四海, 演繹中華民族煌煌生機。 ——河南博物院

中原文化無出其右

河南博物院 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豫博主展館總體形象設計構思來源於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登封元代觀星台, 經藝術誇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

整體建築共有九座,

採取中國傳統建築中心對稱佈局, 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 它具有東西南北四正向的定位, 其四角由四根斜梁互撐, 可為四維, 整體而論, 構成四面八方, 體現出易經八卦的特質;金字塔頂, 指向北中天, 象徵中原乃地心天中。

觀星台

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市告成鎮,

是嵩山的八大景區之一。 前身為唐代周公測景台, 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建築, 也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古觀象臺之一。

觀星台可能在當時真的不值史家一提, 不過今天它就顯得不尋常了, 因為它是元代《授時曆》和著名“四海測驗”僅存的見證物, 與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有著天然的瓜葛, 這已經足夠了。

河南博物院衛星圖

館藏文物14萬件。 館藏文物多來自于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開封、淅川、三門峽、輝縣、新鄭等地的考古發掘, 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餘件, 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 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

主展館大廳金黃色雕塑

九大鎮館之寶:

賈湖骨笛、玉柄鐵劍、四神雲氣壁畫、杜嶺二號青銅方鼎、武則天金簡、蓮鶴方壺、婦好鴞尊、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雲紋銅禁。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第一批:蓮鶴方壺(原物為一對, 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雲紋 銅禁

第三批: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文明曙光

賈湖骨笛

20世紀80年代,河南舞陽縣賈湖新時代墓地遺址發現了十六支豎吹的骨笛。這些骨笛都是用鶴腿骨鑽孔製成的,大多有七個孔。從骨笛上所刻的等分符可知,在鑽孔前經過了認真的計算。這件骨笛經過測試可吹奏接近七聲的音階、古老的下徵(zhǐ)音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且音樂性能最好的管樂器。

刻符龜甲

在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龜甲上契刻的符號,至少17個(有的認為有21個·),從其形狀看,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應承載契刻者的一定意圖。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經碳14鑒定資料,其年代距今7762年(±128年)。本版龜甲上的刻畫符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契刻符號,可以稱之為原始文字或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為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彩陶雙連壺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結婚時就已經有喝交杯酒的習俗,如戰國楚墓中曾出土的彩繪聯體杯,即為結婚時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巹(jǐn)杯”。大河村出土的這件彩陶雙聯壺亦是雙腹相聯,成雙成對,是否也有新人喝交杯酒之意呢?此件器物造型新穎,色彩鮮豔,是仰紹文化大河村類型彩陶中唯一的一件聯腹壺,堪稱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的藝術精品。

花瓣紋彩陶缽

這件彩陶缽在白色陶衣上繪出黑彩圓點和弧邊三角形,襯托出白色的花瓣紋,類似的花瓣紋圖案在中原地區仰紹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中較為常見,在古文字中“華”的本義就是花,有人推測這一普遍使用花瓣紋圖案的氏族與“華夏”族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裸體人物紋高足鏤孔灰陶盤

黑陶壺形盉

盉是用於調節酒與水濃度的器物,以控制酒精濃度的高低。夏代的陶器中有一種常見的封口盉,如昂首的雄雞。這是夏人祭祀用的重要禮器——雞彝。這件灌禮祭器的認定,是夏史的有力物證之一。

白陶封口盉

白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流行於夏商時期,西周以後逐漸消失。白陶因其質地堅硬,潔淨美觀,做工考究而成為貴族的專有物品。

原始瓷尊

瓷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物質象徵, 早在商代就已經產生。中原地區出土的瓷器花紋繁縟,形制美觀,用高嶺土燒制的白陶, 以及火候較高、質地堅硬施有青釉的瓷器,為我們找尋瓷器之淵源提供了線索。

現在我們看到這件文物叫做原始瓷尊,1955年出土于鄭州商代墓葬中,它是用高嶺土燒制,燒結溫度高達攝氏一千度以上,表面施青色薄釉,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瓷器,這也是把它稱為“原始瓷尊”的一個原因。

婦好鴞尊出土於河南省北部的安陽市殷墟宮殿宗廟區。鴞是貓頭鷹的意思,商朝人視貓頭鷹為戰神。而尊是盛酒器,而它的主人是婦好。婦好是一位母親,是商朝的王后,更是一位女戰神。在1976年,考古學家從她的墓葬裡發掘近兩千件珍貴的文物,而婦好鴞尊被稱為是寶藏中的寶藏。

婦好鴞(xiāo)尊

仔細觀察,除了鴞尊本身是貓頭鷹外,身上還藏有兩隻貓頭鷹。一隻躲在大貓頭鷹耳朵後面,一只是其後背上的鴟鴞(chī xiāo)紋。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1974出土于鄭州杜嶺張寨前街,當時共出土兩件,通高100釐米、重86.4公斤的“杜嶺一號”入藏國家博物館,通高87釐米、重64.25公斤的“杜嶺二號”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獸面紋提梁銅卣

卣為古代盛酒器,其被人吟詠,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江漢》,詩雲:厘(lí)爾圭瓚(zàn),秬鬯(jùchàng)一卣。此卣體態修長,做工精美。通身飾華美富麗的紋飾,是商代前期青銅器裝飾藝術上的一重大突破,為商代晚期繁縟的銅器紋飾開創了先河。

卣:盛酒的器皿。卣是盛粔鬯(音巨唱,一種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的祭器。湖北武漢盤龍城的青銅卣是最早的青銅卣。

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形狀如勺,以圭為柄,用於祭祀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賜你圭柄好玉瓚,黑黍香酒賜一罐

玉柄鐵劍 中華第一鐵劍

西周時期,年份約為西元前1046~這把鐵劍由鐵質劍身、銅制柄芯和玉質鐵柄嵌接組合而成,在劍身與柄結合處鑲嵌有綠松石片。經鑒定,該劍是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是以塊煉法緞制而成。它的發現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匍雁形銅盉

該盉蓋內40余銘文,記述了盉的主人“匍”作為應國的使者,赴邢國探訪邢國國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兒”的官員會見了他,並贈送給他一些禮物。後來匍用邢公所賜銅做了這件盉,以做紀念。其形狀是根據西周嚴格的等級制度所製造的,像匍這種卿大夫一級的貴族,只能用雁之類造型的器物。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在《國家寶藏》欄目中力壓婦好鴞尊和賈湖骨笛,入選最終故宮特展

雲紋銅禁的時代為春秋中期,出土銅禁的淅川下寺2號墓是目前發現的楚墓中等級最高、隨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其時代為西元前552年或稍晚。墓主人身份為楚國公子子庚,即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的司馬,楚康王的令尹王子午。

王子午鼎(附匕)

又稱鱗紋銅鼎。這是淅川縣下寺楚國墓地2號墓出土的七件列鼎之一,器內壁及底部有鳥篆銘文84字。午即文獻所載楚莊王之子,所以叫王子午。午字子庚,楚康王時為令尹。

龍耳方壺

龍耳方壺是一件楚國青銅器中的精品,在河南南陽淅川出土。淅川地理位置獨特,現在是河南、陝西和湖北的交界地帶。在2500年前,這裡是中原地區通向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春秋時期晉楚爭霸,這裡就是楚國問鼎中原的必經之路;戰國時期,秦國鐵騎也是首先從這裡攻入,滅掉楚國的。現在的淅川是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當代中國的“人工奇跡”正在這裡上演。

跽坐人銅燈

跽坐人銅燈。跽坐人銅燈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于三門峽虢國墓,是青銅質地,它的下部分是一個奴僕跪俑,看上去非常的溫順,把對主人的那種恭敬的表情顯示了出來; 中間是支撐部分,最上端是放置蠟燦的託盤,盤中有三個尖狀的凸起部分,用於插接蠟燭,這三部分可以拆分開,以便於清洗。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傢俱、器物有了組合的形式,在使用、挪動或清洗時都方便了許多。

袁安碑

熹平石經

七層連閣陶樓

泗水撈鼎畫像石

拜謁、二桃殺三士畫像磚

黃釉扁壺

劉根造像碑

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象牙白菜

象牙蘿蔔

武則天金簡

拓本

繪彩“春花”、“秋月”女俑

唐三彩

唐三彩鷹首壺

天藍釉荷葉花口瓶

鈞窯天藍釉彩斑盤

明彩繪三進陶院落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鄂博的曽仲斿父方壺

晉博的連蓋夔龍紋方壺

皖博的蔡侯申銅方壺

蓮鶴方壺

四神雲氣壁畫

王孫誥編鐘

克黃升鼎

嵌紅銅畫像銅壺

嵌紅銅畫像銅壺(鑒賞)

白瓷圍棋盤

後記

河南博物院,中原文化底蘊之深厚,放眼全國也無有出其右者。若給八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排個名次,豫博定當位列前三。仰紹文化、骨笛、三代青銅器、汝窯等等早已名揚海內外。

賈湖骨笛

20世紀80年代,河南舞陽縣賈湖新時代墓地遺址發現了十六支豎吹的骨笛。這些骨笛都是用鶴腿骨鑽孔製成的,大多有七個孔。從骨笛上所刻的等分符可知,在鑽孔前經過了認真的計算。這件骨笛經過測試可吹奏接近七聲的音階、古老的下徵(zhǐ)音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且音樂性能最好的管樂器。

刻符龜甲

在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龜甲上契刻的符號,至少17個(有的認為有21個·),從其形狀看,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應承載契刻者的一定意圖。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經碳14鑒定資料,其年代距今7762年(±128年)。本版龜甲上的刻畫符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契刻符號,可以稱之為原始文字或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為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彩陶雙連壺

早在戰國時期,人們結婚時就已經有喝交杯酒的習俗,如戰國楚墓中曾出土的彩繪聯體杯,即為結婚時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巹(jǐn)杯”。大河村出土的這件彩陶雙聯壺亦是雙腹相聯,成雙成對,是否也有新人喝交杯酒之意呢?此件器物造型新穎,色彩鮮豔,是仰紹文化大河村類型彩陶中唯一的一件聯腹壺,堪稱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的藝術精品。

花瓣紋彩陶缽

這件彩陶缽在白色陶衣上繪出黑彩圓點和弧邊三角形,襯托出白色的花瓣紋,類似的花瓣紋圖案在中原地區仰紹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中較為常見,在古文字中“華”的本義就是花,有人推測這一普遍使用花瓣紋圖案的氏族與“華夏”族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裸體人物紋高足鏤孔灰陶盤

黑陶壺形盉

盉是用於調節酒與水濃度的器物,以控制酒精濃度的高低。夏代的陶器中有一種常見的封口盉,如昂首的雄雞。這是夏人祭祀用的重要禮器——雞彝。這件灌禮祭器的認定,是夏史的有力物證之一。

白陶封口盉

白陶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流行於夏商時期,西周以後逐漸消失。白陶因其質地堅硬,潔淨美觀,做工考究而成為貴族的專有物品。

原始瓷尊

瓷器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物質象徵, 早在商代就已經產生。中原地區出土的瓷器花紋繁縟,形制美觀,用高嶺土燒制的白陶, 以及火候較高、質地堅硬施有青釉的瓷器,為我們找尋瓷器之淵源提供了線索。

現在我們看到這件文物叫做原始瓷尊,1955年出土于鄭州商代墓葬中,它是用高嶺土燒制,燒結溫度高達攝氏一千度以上,表面施青色薄釉,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瓷器,這也是把它稱為“原始瓷尊”的一個原因。

婦好鴞尊出土於河南省北部的安陽市殷墟宮殿宗廟區。鴞是貓頭鷹的意思,商朝人視貓頭鷹為戰神。而尊是盛酒器,而它的主人是婦好。婦好是一位母親,是商朝的王后,更是一位女戰神。在1976年,考古學家從她的墓葬裡發掘近兩千件珍貴的文物,而婦好鴞尊被稱為是寶藏中的寶藏。

婦好鴞(xiāo)尊

仔細觀察,除了鴞尊本身是貓頭鷹外,身上還藏有兩隻貓頭鷹。一隻躲在大貓頭鷹耳朵後面,一只是其後背上的鴟鴞(chī xiāo)紋。

杜嶺方鼎

杜嶺方鼎1974出土于鄭州杜嶺張寨前街,當時共出土兩件,通高100釐米、重86.4公斤的“杜嶺一號”入藏國家博物館,通高87釐米、重64.25公斤的“杜嶺二號”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獸面紋提梁銅卣

卣為古代盛酒器,其被人吟詠,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江漢》,詩雲:厘(lí)爾圭瓚(zàn),秬鬯(jùchàng)一卣。此卣體態修長,做工精美。通身飾華美富麗的紋飾,是商代前期青銅器裝飾藝術上的一重大突破,為商代晚期繁縟的銅器紋飾開創了先河。

卣:盛酒的器皿。卣是盛粔鬯(音巨唱,一種用黑黍和香草釀造的酒)的祭器。湖北武漢盤龍城的青銅卣是最早的青銅卣。

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形狀如勺,以圭為柄,用於祭祀

厘爾圭瓚,秬鬯一卣:賜你圭柄好玉瓚,黑黍香酒賜一罐

玉柄鐵劍 中華第一鐵劍

西周時期,年份約為西元前1046~這把鐵劍由鐵質劍身、銅制柄芯和玉質鐵柄嵌接組合而成,在劍身與柄結合處鑲嵌有綠松石片。經鑒定,該劍是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是以塊煉法緞制而成。它的發現將中國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匍雁形銅盉

該盉蓋內40余銘文,記述了盉的主人“匍”作為應國的使者,赴邢國探訪邢國國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兒”的官員會見了他,並贈送給他一些禮物。後來匍用邢公所賜銅做了這件盉,以做紀念。其形狀是根據西周嚴格的等級制度所製造的,像匍這種卿大夫一級的貴族,只能用雁之類造型的器物。

雲紋銅禁

雲紋銅禁在《國家寶藏》欄目中力壓婦好鴞尊和賈湖骨笛,入選最終故宮特展

雲紋銅禁的時代為春秋中期,出土銅禁的淅川下寺2號墓是目前發現的楚墓中等級最高、隨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其時代為西元前552年或稍晚。墓主人身份為楚國公子子庚,即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的司馬,楚康王的令尹王子午。

王子午鼎(附匕)

又稱鱗紋銅鼎。這是淅川縣下寺楚國墓地2號墓出土的七件列鼎之一,器內壁及底部有鳥篆銘文84字。午即文獻所載楚莊王之子,所以叫王子午。午字子庚,楚康王時為令尹。

龍耳方壺

龍耳方壺是一件楚國青銅器中的精品,在河南南陽淅川出土。淅川地理位置獨特,現在是河南、陝西和湖北的交界地帶。在2500年前,這裡是中原地區通向江漢平原的重要通道:春秋時期晉楚爭霸,這裡就是楚國問鼎中原的必經之路;戰國時期,秦國鐵騎也是首先從這裡攻入,滅掉楚國的。現在的淅川是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當代中國的“人工奇跡”正在這裡上演。

跽坐人銅燈

跽坐人銅燈。跽坐人銅燈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于三門峽虢國墓,是青銅質地,它的下部分是一個奴僕跪俑,看上去非常的溫順,把對主人的那種恭敬的表情顯示了出來; 中間是支撐部分,最上端是放置蠟燦的託盤,盤中有三個尖狀的凸起部分,用於插接蠟燭,這三部分可以拆分開,以便於清洗。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傢俱、器物有了組合的形式,在使用、挪動或清洗時都方便了許多。

袁安碑

熹平石經

七層連閣陶樓

泗水撈鼎畫像石

拜謁、二桃殺三士畫像磚

黃釉扁壺

劉根造像碑

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象牙白菜

象牙蘿蔔

武則天金簡

拓本

繪彩“春花”、“秋月”女俑

唐三彩

唐三彩鷹首壺

天藍釉荷葉花口瓶

鈞窯天藍釉彩斑盤

明彩繪三進陶院落

北齊白釉綠彩長頸瓶

鄂博的曽仲斿父方壺

晉博的連蓋夔龍紋方壺

皖博的蔡侯申銅方壺

蓮鶴方壺

四神雲氣壁畫

王孫誥編鐘

克黃升鼎

嵌紅銅畫像銅壺

嵌紅銅畫像銅壺(鑒賞)

白瓷圍棋盤

後記

河南博物院,中原文化底蘊之深厚,放眼全國也無有出其右者。若給八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排個名次,豫博定當位列前三。仰紹文化、骨笛、三代青銅器、汝窯等等早已名揚海內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