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政策春風頻吹 醫療資訊化行業發展有望提速

近期醫療資訊化行業政策利好頻出, 我們詳細梳理了相關政策, 並全方位解讀政策對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影響。

醫院醫療資訊化支出比例有望系統性提升。 根據草根調研, 過去國內醫院的醫療資訊化支出約占醫院總支出的1-2%, 與發達國家3%-5%的占比相比差距較大。 其原因在於大多數醫院以規模擴張為主要目標, 導致支出會更傾斜於固定資產投資(病床、高端醫療器械等)。 我們認為, 在政策的引導下, 醫院有望將“固定資產投資更多投向基礎資訊等領域”, 醫院醫療資訊化支出比例有望得到系統性提升。

更進一步來看, 我們認為以遠端醫療、醫聯體建設代表的分級診療IT建設將成為醫療資訊化重要的增量市場。 尤其是在政府明確提出“推進遠端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今年中央財政要對中西部等貧困地區加大硬體投入, 電信企業要優先提速遠端醫療”的行業背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 分級診療的IT建設往往涉及到多家醫院主體, 對於醫療IT供應商的資質和能力要求會更高, 行業龍頭有望受益於行業的競爭門檻逐步提高的發展趨勢。

醫療行業互聯網化有望提速。 政府明確提出將“加快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 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

”, 線下醫療資源互聯網化的進程有望提速。 在政策的支持下, 醫療作為僅有的尚未完全互聯網化的產業, 有望逐步釋放互聯網紅利。

告別九龍治水, 醫保控費市場迎來政策拐點。 國家組建醫療保障局的意義在於整合原來碎片化的醫療保障制度、定價制度。 具體而言, 過去國內醫保體系處於分治的狀態。 三大醫保基金中, 人社部負責管理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 新農合則由衛生部門進行統籌。 在具體操作上, 發改委管定價, 人社部管醫保目錄, 衛計委管招標採購, 最後由醫保埋單, 花錢的談不了價格、管不了規範使用, 結果造成醫保壓力越來越大。 此次部門改組之後, 發改委的藥品和醫療價格管理職責將被納入醫療保障局,

三大醫保基金也將實現統一管理, 權力更加集中。 醫療保障局相對強勢的產業地位將更有利於其介入醫療服務過程管理, 醫保控費將得到更好的推行。

投資建議:近期國家政策紅利集中釋放, 我們判斷2018年有望成為醫療資訊化大年。 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思創醫惠、衛甯健康、創業軟體、萬達資訊、久遠銀海、東軟集團、東華軟體、和仁科技、麥迪科技等。

風險提示:互聯網醫療落地速度低於預期;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