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16個錯誤的輔食觀念,很多年輕媽媽也在犯,你犯了幾個?

小柚子3歲多, 我閱覽了大約50本育兒書, 讀了20多本輔食書。 經歷了自己喂輔食, 跟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 育兒路上自己也走過彎路,

也在不停的努力和善而堅定的對待孩子的任何問題。 下面列出的誤區是寫輔食3年多來, 媽媽們遇到比較多的雷區, 希望給後輩的你們一些善意的指導, 繞過彎路, 讓孩子吃飯這件事更輕鬆。 一句育兒觀念用在孩子吃飯問題上一樣很正確“當你感覺育兒(孩子吃飯)很累的時候, 一定是你方法錯了, 正確的育兒方式大部分應該是輕鬆愉悅的。 ”

1用奶瓶給寶寶喂米粉

這種喂法會出現在輔食初期, 吃流質輔食的時候, 有些家長圖方便, 直接用奶瓶沖奶粉, 或者奶瓶牛奶中添加米粉, 感覺奶也喝了米粉也吃了, 還不會搶勺子, 更不會弄得到處都是, 想想真省心啊, 是這樣嗎?

添加輔食不僅僅是讓寶寶攝取食物的營養、豐富寶寶的食物庫內容,

使他的營養更全面。 還是一個寶寶行為能力訓練和發展的過程。 寶寶從吞咽(6個月)學會蠕嚼(7-8個月), 完成向蠕嚼發展的第一步, 奶瓶是沒法幫寶寶進行這方面訓練的。 勺子入口是需要手眼協調的過程, 寶寶會從模仿中學習, 再到10個月左右就可以自己體會, 並從實踐中進一步學習和掌握了。

2用奶、果汁沖調米粉

很多家長為了使寶寶更快接受米粉, 或者使寶寶吃的更富有營養, 往往會用奶、果汁來沖泡奶粉。 這麼做會使營養密度過高, 增加寶寶腸胃負擔。 正確的方法是, 先用溫水沖稀稀的米粉糊, 等寶寶接受後再加蔬菜泥、蛋黃泥、肉泥、果泥等製作成符合口味的輔食給寶寶食用。

3喂菜汁、果汁

在一些幾年前老的育兒書、輔食書中,

一開始加輔食很多是先喂菜汁果汁, 現在這些理論已經被淘汰。

從營養角度來說, 菜水和果汁中幾乎不含能鍛煉胃腸道功能的膳食纖維, 對寶寶生長發育沒什麼好處。 經常喝果汁, 容易讓寶寶拒絕白開水;還會導致之後的輔食口味偏甜。 造成你後面的輔食會很難做, 經常有媽媽跟我說孩子無甜不吃, 一點甜還滿足不了。

從安全角度, 蔬菜表面殘留的農藥、化肥、重金屬元素會進一步溶于水中, 一同被寶寶吃進肚子裡。

將蔬菜和水果製成泥糊喂給寶寶是安全又營養的做法。

4多吃菜, 少吃米粉和米飯

有些寶寶不愛吃飯、面這類主食, 大人覺得沒什麼, 只要好好吃菜就行了, 認為菜比飯面更有營養,

是這樣嗎?

蔬果可以提供我們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也就是常常提到的維生素C、維生素A、D、E、K;鈣鐵鋅硒等等。 主食能夠給寶寶提供生長發育和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而菜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並不能提供能量, 如果總是多吃菜少吃主食, 久而久之, 容易造成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主食:蔬菜肉蛋的量應該是1:1。

5水果比蔬菜有營養, 如果不愛吃蔬菜, 多吃水果就行

在我們懷孕的時候就被外界灌輸:要多吃水果, 水果吃的多孩子長的水嫩等等啪啦啪啦。 確實生活中很多人以為水果比蔬菜營養更高, 且水果比蔬菜貴多了, 更加讓人們覺得水果更好。 因而有些人每天只重視孩子吃水果而不重視吃蔬菜。

實際上, 大多數日常水果的營養價值均不及蔬菜,

特別是不如綠葉蔬菜。 蘋果、梨、桃、杏、葡萄、香蕉等水果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含量較低, 礦物質含量也低, 不是營養素的重要來源。 然而, 水果中富含糖分、果膠、有機酸和芳香物質, 具有更強的享受感。

蔬菜水果每天都得吃達到膳食平衡, 但如果孩子吃水果多, 就會影響正餐攝取能量和一些營養物質, 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每日蔬菜量要大於水果量。

6奶大部分是水, 不用額外補水

還沒添加輔食時, 寶寶會自己調整需要的奶量, 攝取足夠的水分, 通常不需要額外補水。 但在氣候乾燥、氣溫高的情況下, 如果寶寶尿液發黃、尿量減少, 要注意給寶寶補水。

進入輔食後, 每次吃完輔食, 要讓寶寶喝幾口水, 有助於清潔口腔。 不要覺得寶寶一開始抗拒白開水,就給他加糖加果汁加蜂蜜,這樣寶寶以後更加不愛喝白開水了。不喝白開水,可以多買幾個杯子選,或帶他自己去選杯子;還可以看繪本上小動物喝水,現實中小動物喝水都可以;平常如果已大人喝水都故意在他面前喝。已經愛上甜味水的寶寶,糖或蜂蜜慢慢降下來,要及時調整過來。

7正餐不足,零食補

寶寶不好好吃飯,喜歡吃零食,很多家長就會很隨意的給他吃零食,特別是吃的少的寶寶,家長希望通過零食來彌補食物攝取的不足,特別是隔輩育兒,生怕寶寶餓著了,現在零食口感越做越好,越來越沒法接受清淡的營養輔食,惡性循環下去,最終使寶寶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

零食不是絕對不能給,要選擇一些有營養的零食,還有給的時間要對。

有營養的零食:水果、乳製品、小麵點、米糕、自製溶豆、牛肉幹這些都可以。高油高糖的餅乾蛋糕要少吃,膨化油炸全不吃。

吃零食的時間:飯後1小時—下頓飯前1.5小時之間。如果飯後立馬吃零食,會讓不愛吃飯的孩子在正餐時就期待馬上的零食時間,影響正餐食欲。愛吃飯的孩子正餐吃飽了,沒必要立馬給零食。還有,在吃飯前1.5小時,除了喝水儘量不要給任何東西吃,肚子塞飽了,你輔食做的再精緻也提不起興趣。特別是蘋果、桃、杏這些飽腹感很強的水果飯前不要吃。

8斷奶後就不再喝奶

部分人斷了母乳,既不加配方奶,也不添加純牛奶、優酪乳。斷奶只是斷母乳,不是所有的奶都斷了的意思。有人覺得食物的營養已經夠了,有些偏胖的孩子家長不敢再給孩子喝奶。那麼你們怎麼保證每日鈣量?

孩子1歲半之前,奶是主食,飯菜是輔食,這樣才能保證相對高密度的能量攝取,不要讓輔食喧賓奪主,如果吃了太多輔食不愛喝奶,需要控制輔食量。直到1歲半以後,慢慢向成人飲食靠攏,奶量降到300-400ml,並且之後的終生都要保持著每天300ml奶量。偏胖的寶寶2歲後可以選擇脫脂牛奶。

9湯泡飯有營養,孩子愛吃

湯泡飯就是某些湯混合軟米飯,很多媽媽認為這樣營養更豐富,其實這不恰當。粥是將水和米粒融合在一起,很粘稠。而湯泡飯米粒和水是分離的,十分潤滑,且米粒容易嗆入寶寶氣管,也會使寶寶養成不愛咀嚼的習慣,影響消化吸收。

餐前喝少許湯,有利於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開胃,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完全沒必要將湯拌米飯給寶寶吃。

10盲目補充各種營養保健品

天然食物的豐富營養豈是提煉一兩個特殊成分的人工產品能比較的?均衡的飲食才是寶寶身體均衡發展的基礎,很多的營養成分都是協同作用的,人體是複雜的機器,自然生長的食物也不簡單,別小看了天然食物哦。

11寶寶過早接觸成人飲食

如果寶寶還在輔食添加階段,一旦接觸過大人的重口味飯菜,就會覺得輔食寡然無味,比較抗拒,即便在寶寶2歲以後開始讓他嘗試大人飯菜了,也要注意菜不要做的太鹹,吃的太鹹會傷害脾胃,特別是寶寶腎臟還發育的不是很完善的時候。

12寶寶飯量要和別人比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只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進行監測,沒有異常狀況,精神也很好,就不用糾結吃多吃少的問題,更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要關注進餐氛圍以及餵養是否均衡,飯菜是否可口,還有自己的餵養方式有沒有問題。和育兒一樣,任何一個孩子的(吃飯)問題都是家長帶出來的,從自身找原因。

13家長喜歡餵飯

爺爺奶奶,部分爸媽很喜歡餵飯,寶寶兩三歲了還餵飯,孩子養成了不喂就不吃的習慣,這對寶寶的成長是多方面影響的。

自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行為能力的建立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寶寶一旦進入自己吃飯的模式,家長就要儘量減少餵食的次數。有時候不是寶寶不願意吃,而是大人缺乏耐心,覺得餵食更方面快捷,要尊重寶寶學習吃飯這項技能的意願。當然寶寶在學習自己吃飯初期,肯定撒的比吃的多,為了避免寶寶餓肚子,他一邊自己吃,我們需要在一邊喂,等寶寶慢慢熟練了,再逐步減少餵食次數。

1歲左右練習走路,會減少對食物的興趣,這時候千萬不能追著餵飯,還要讓寶寶在固定的地方吃飯,過了飯點收走餐具,想吃就等下頓,重複幾次寶寶就會建立吃飯的規矩,大人也比較省心。

餵飯對寶寶造成的危害:

1、失去探索世界、自我成長的主動性;

2、對他人依賴、責任心缺失;

3、從小邊吃邊玩,長大做事專注力不夠;

4、失去身體發育的鍛煉機會,咀嚼能力,手眼協調和動物的平衡;

5、超重或肥胖。

14孩子不會用勺子,所以我才一直喂

幫寶寶學會自己使用勺子是吃飯的第一步,就是大人做好示範,在寶寶面前用誇張的動作和表情演示如何用勺子舀取食物、送入口中、咀嚼食物這一個完整的進食過程,動物要慢,方便寶寶看清楚。第二步就是和寶寶一起用勺吃飯,寶寶如果搶大人手中的勺子,再給他一把,左手一把,右手一把。在玩勺子,用勺子玩食物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使用勺子。

寶寶學習用勺時,都在10個月以上,儘量提供便於舀取,不易灑的食物,軟米飯、稠粥、碎蔬菜、小麵食都是可以的。

剛開始,寶寶會用勺子戳食物、搗食物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大人不要認為這是寶寶在玩,不好好吃飯,就馬上阻止,寶寶很多能力就是從玩的過程中建立的。

15寶寶不吃飯,餵養人大吼大叫,或者哄騙嚇唬

餵養人的強迫進食,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吃飯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能感知自己是餓還是飽,尊重寶寶的意願,強迫進食反而對寶寶身體健康不利,也會導致寶寶厭食。吼叫並不能讓孩子多吃幾口,反而會造成寶寶情緒緊張,害怕吃飯。

哄騙嚇唬可能當時那頓有效果,還是消極的效果。而且這與我們的育兒觀念是相違背的,我們不是要培養出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的孩子。

16媽媽在做飯,寶寶要參與,媽媽覺得是搗蛋

到1歲後,孩子會對媽媽做飯特別感興趣,動手欲望更加強烈。撕紙、亂塗亂畫是正常表現。不如讓寶寶一起參與食物的準備和製作,不僅鍛煉了手腳,自己準備和參與制作的食物也更容易接受。

可以參與的比如:

1、一起揉麵團,捏各種形狀,寶寶能玩好久。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和塑性能力都鍛煉了;

2、混合不同顏色蔬果汁的麵團也是對寶寶早期藝術創造啟蒙;

3、還有比較簡單的,讓寶寶撕菜葉,特別是葉子較大的綠葉菜,這是鍛煉寶寶精細動作很好的方法,既幫大人分擔家務,又不會搞破壞。小柚子剛開始撕葉子搞破壞,在得到我贊許他幫我後,他有了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慢慢真的在幫我的忙;

4、還有給麵包片塗抹醬料;

5、將肉醬麵條拌勻。

經過廚房活動的寶寶,以後再塗鴉畫畫、提筆寫字、創造性和動手能力方面都會有更好的發展,在寶寶1歲後就可以嘗試讓他參與廚房了。有些育兒專家建議去早教不如下廚房。

還有些錯誤的餵養觀念,你們可以在下面補充,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多的話我再整理出來。

不要覺得寶寶一開始抗拒白開水,就給他加糖加果汁加蜂蜜,這樣寶寶以後更加不愛喝白開水了。不喝白開水,可以多買幾個杯子選,或帶他自己去選杯子;還可以看繪本上小動物喝水,現實中小動物喝水都可以;平常如果已大人喝水都故意在他面前喝。已經愛上甜味水的寶寶,糖或蜂蜜慢慢降下來,要及時調整過來。

7正餐不足,零食補

寶寶不好好吃飯,喜歡吃零食,很多家長就會很隨意的給他吃零食,特別是吃的少的寶寶,家長希望通過零食來彌補食物攝取的不足,特別是隔輩育兒,生怕寶寶餓著了,現在零食口感越做越好,越來越沒法接受清淡的營養輔食,惡性循環下去,最終使寶寶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

零食不是絕對不能給,要選擇一些有營養的零食,還有給的時間要對。

有營養的零食:水果、乳製品、小麵點、米糕、自製溶豆、牛肉幹這些都可以。高油高糖的餅乾蛋糕要少吃,膨化油炸全不吃。

吃零食的時間:飯後1小時—下頓飯前1.5小時之間。如果飯後立馬吃零食,會讓不愛吃飯的孩子在正餐時就期待馬上的零食時間,影響正餐食欲。愛吃飯的孩子正餐吃飽了,沒必要立馬給零食。還有,在吃飯前1.5小時,除了喝水儘量不要給任何東西吃,肚子塞飽了,你輔食做的再精緻也提不起興趣。特別是蘋果、桃、杏這些飽腹感很強的水果飯前不要吃。

8斷奶後就不再喝奶

部分人斷了母乳,既不加配方奶,也不添加純牛奶、優酪乳。斷奶只是斷母乳,不是所有的奶都斷了的意思。有人覺得食物的營養已經夠了,有些偏胖的孩子家長不敢再給孩子喝奶。那麼你們怎麼保證每日鈣量?

孩子1歲半之前,奶是主食,飯菜是輔食,這樣才能保證相對高密度的能量攝取,不要讓輔食喧賓奪主,如果吃了太多輔食不愛喝奶,需要控制輔食量。直到1歲半以後,慢慢向成人飲食靠攏,奶量降到300-400ml,並且之後的終生都要保持著每天300ml奶量。偏胖的寶寶2歲後可以選擇脫脂牛奶。

9湯泡飯有營養,孩子愛吃

湯泡飯就是某些湯混合軟米飯,很多媽媽認為這樣營養更豐富,其實這不恰當。粥是將水和米粒融合在一起,很粘稠。而湯泡飯米粒和水是分離的,十分潤滑,且米粒容易嗆入寶寶氣管,也會使寶寶養成不愛咀嚼的習慣,影響消化吸收。

餐前喝少許湯,有利於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開胃,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完全沒必要將湯拌米飯給寶寶吃。

10盲目補充各種營養保健品

天然食物的豐富營養豈是提煉一兩個特殊成分的人工產品能比較的?均衡的飲食才是寶寶身體均衡發展的基礎,很多的營養成分都是協同作用的,人體是複雜的機器,自然生長的食物也不簡單,別小看了天然食物哦。

11寶寶過早接觸成人飲食

如果寶寶還在輔食添加階段,一旦接觸過大人的重口味飯菜,就會覺得輔食寡然無味,比較抗拒,即便在寶寶2歲以後開始讓他嘗試大人飯菜了,也要注意菜不要做的太鹹,吃的太鹹會傷害脾胃,特別是寶寶腎臟還發育的不是很完善的時候。

12寶寶飯量要和別人比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只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進行監測,沒有異常狀況,精神也很好,就不用糾結吃多吃少的問題,更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家長要關注進餐氛圍以及餵養是否均衡,飯菜是否可口,還有自己的餵養方式有沒有問題。和育兒一樣,任何一個孩子的(吃飯)問題都是家長帶出來的,從自身找原因。

13家長喜歡餵飯

爺爺奶奶,部分爸媽很喜歡餵飯,寶寶兩三歲了還餵飯,孩子養成了不喂就不吃的習慣,這對寶寶的成長是多方面影響的。

自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行為能力的建立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寶寶一旦進入自己吃飯的模式,家長就要儘量減少餵食的次數。有時候不是寶寶不願意吃,而是大人缺乏耐心,覺得餵食更方面快捷,要尊重寶寶學習吃飯這項技能的意願。當然寶寶在學習自己吃飯初期,肯定撒的比吃的多,為了避免寶寶餓肚子,他一邊自己吃,我們需要在一邊喂,等寶寶慢慢熟練了,再逐步減少餵食次數。

1歲左右練習走路,會減少對食物的興趣,這時候千萬不能追著餵飯,還要讓寶寶在固定的地方吃飯,過了飯點收走餐具,想吃就等下頓,重複幾次寶寶就會建立吃飯的規矩,大人也比較省心。

餵飯對寶寶造成的危害:

1、失去探索世界、自我成長的主動性;

2、對他人依賴、責任心缺失;

3、從小邊吃邊玩,長大做事專注力不夠;

4、失去身體發育的鍛煉機會,咀嚼能力,手眼協調和動物的平衡;

5、超重或肥胖。

14孩子不會用勺子,所以我才一直喂

幫寶寶學會自己使用勺子是吃飯的第一步,就是大人做好示範,在寶寶面前用誇張的動作和表情演示如何用勺子舀取食物、送入口中、咀嚼食物這一個完整的進食過程,動物要慢,方便寶寶看清楚。第二步就是和寶寶一起用勺吃飯,寶寶如果搶大人手中的勺子,再給他一把,左手一把,右手一把。在玩勺子,用勺子玩食物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使用勺子。

寶寶學習用勺時,都在10個月以上,儘量提供便於舀取,不易灑的食物,軟米飯、稠粥、碎蔬菜、小麵食都是可以的。

剛開始,寶寶會用勺子戳食物、搗食物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大人不要認為這是寶寶在玩,不好好吃飯,就馬上阻止,寶寶很多能力就是從玩的過程中建立的。

15寶寶不吃飯,餵養人大吼大叫,或者哄騙嚇唬

餵養人的強迫進食,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吃飯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能感知自己是餓還是飽,尊重寶寶的意願,強迫進食反而對寶寶身體健康不利,也會導致寶寶厭食。吼叫並不能讓孩子多吃幾口,反而會造成寶寶情緒緊張,害怕吃飯。

哄騙嚇唬可能當時那頓有效果,還是消極的效果。而且這與我們的育兒觀念是相違背的,我們不是要培養出畏首畏尾,怕這怕那的孩子。

16媽媽在做飯,寶寶要參與,媽媽覺得是搗蛋

到1歲後,孩子會對媽媽做飯特別感興趣,動手欲望更加強烈。撕紙、亂塗亂畫是正常表現。不如讓寶寶一起參與食物的準備和製作,不僅鍛煉了手腳,自己準備和參與制作的食物也更容易接受。

可以參與的比如:

1、一起揉麵團,捏各種形狀,寶寶能玩好久。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和塑性能力都鍛煉了;

2、混合不同顏色蔬果汁的麵團也是對寶寶早期藝術創造啟蒙;

3、還有比較簡單的,讓寶寶撕菜葉,特別是葉子較大的綠葉菜,這是鍛煉寶寶精細動作很好的方法,既幫大人分擔家務,又不會搞破壞。小柚子剛開始撕葉子搞破壞,在得到我贊許他幫我後,他有了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慢慢真的在幫我的忙;

4、還有給麵包片塗抹醬料;

5、將肉醬麵條拌勻。

經過廚房活動的寶寶,以後再塗鴉畫畫、提筆寫字、創造性和動手能力方面都會有更好的發展,在寶寶1歲後就可以嘗試讓他參與廚房了。有些育兒專家建議去早教不如下廚房。

還有些錯誤的餵養觀念,你們可以在下面補充,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多的話我再整理出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