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當神童遇到情人節

當神童遇到情人節

丁啟陣

丁啟陣書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林傑(831—847), 字智周, 福建人,

唐代神童詩人。 六歲就能賦詩, 下筆成章。 書法、棋藝亦頗可觀。 可惜享年僅十七歲。 《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除了《乞巧》外, 另一首是《王仙壇》, 詩雲:“羽客已登仙路去, 丹爐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載歸何日, 空使時人掃舊壇。 ”從語言、感情上論, 這首並不知名的詩, 倒比《乞巧》詩更老練、深沉些。

《乞巧》詩的好處主要在於:生動地記載了唐時的乞巧民俗。 陰曆七月七日, 人們仰望夜空, 看見碧藍的天空中橫亙著無數星星組成的銀河, 受著分離之苦的一對愛人牛郎與織女, 從兩端走上架在銀河上的鵲橋, 在橋上相會。 人世間, 家家戶戶的年輕女子望著秋月乞求上天賜予自己聰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女子們穿針引線, 不知道穿了幾萬條紅絲線。

七夕乞巧的習俗, 大概起源於漢代。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 人俱習之。 ”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 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 宮女們各自乞巧。 一個名叫和凝的詩人有詩句雲“闌珊星斗綴珠光, 七夕宮娥乞巧忙”, 表現的正是宮中的這種習俗。

七夕習俗, 民間也有, 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 習俗表現細節各有不同。 林傑這首詩所記載的唐時習俗, 望月, 穿線, 是最基本的過節方式。

七夕, 因為跟愛情有關, 有人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

古人雲:開券有益。 讀這首詩, 瞭解唐朝情人節的過法。

一個少年詩人, 在表現跟愛情有關的節日裡, 饒有興致地描寫民間習俗的同時, 不知道心裡有沒有掀起過感情的波瀾,

或者漣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