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智聯招聘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

(2018年4月19日,/HRoot.com/)2018年1-2月份,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 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 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穩中有進, 進中育新, 邁向高品質發展起步較好。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中國領先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聯合推出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 反映就業市場的整體走勢及景氣程度。 該指標採用智聯招聘全站資料分析而得, 通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等級、不同企業類型等供需指標的動態變化, 來反映就業市場上職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變化,

進而起到監測中國就業市場景氣程度的作用。 該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一、 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圖1 季度申請、需求人數和CIER指數變動趨勢

2017年以來, 我國各項宏觀經濟指標逐漸趨穩, 2017年GDP增長率為6.9%, 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穩中向好態勢趨於明顯。

2018年1-2月份,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 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 比上年同期加快0.9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穩中有進, 進中育新, 邁向高品質發展起步較好。 由圖1顯示, 進入2018年第一季度, 受春節之後的職場中“跳槽熱”和高校畢業生“春季招聘期”等因素的影響, 與上一季度相比, 本季度求職申請人數有明顯回升, 但同時招聘需求下降幅度明顯。 反映在CIER指數上呈現季節性回落, 下降至1.91, 這一變化與上一季度的趨勢預測相一致。 從同期變動來看, 本季度CIER指數與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 均為1.91。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 全國招聘職位發佈量同比增長17%, 但值得注意的是, 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申請人數的絕對數量要略低於去年同期水準。

二、不同行業的就業景氣差距進一步縮小

(一)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行業

表1 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行業排名

總體來看, 2018年第一季度不同行業之間的就業景氣極化程度持續下降, 最高和最低行業之間的CIER指數差別倍數在逐漸減小。

具體體現在, 2017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差別倍數分別為29倍、26倍、28倍和14倍, 而本季度下降為10倍。 互聯網流量紅利減退導致競爭日趨激烈, 讓以往CIER指數遙遙領先的互聯網/電商行業“跌落神壇”, 領先優勢縮小;而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金融的推動, 耐用消費、服務消費等眾多相關行業受益, 讓行業間的就業景氣差距縮小。

由表1中排名結果顯示, 本季度就業景氣最好的為仲介服務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 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就業景氣排名下降為第二, 這是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 就業景氣排名首次“未登榜首”。 其它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仍為保險、教育/培訓/院校、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和交通/運輸行業等, 與上季度相比,

這些行業排名變動較小。 此外, 與上季度相比, 醫藥/生物工程、酒店/餐飲和外包服務行業的就業景氣排名有明顯提高。

在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中, 本季度能源/礦產/採掘/冶煉又出現在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 主要是由於本季度需求大幅下降, 與上季度相比需求減少了56.88%, 因此CIER指數較低。 此外, 環保、印刷/包裝/造紙、辦公用品及設備和石油/石化/化工等行業的CIER指數仍然偏低, CIER指數均小於1。 由此可見, 在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過程中, 傳統製造業等行業的就業仍面臨挑戰。

1、仲介服務就業指數“躍居榜首”, 互聯網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本季度就業景氣最好的行業為仲介服務業, CIER指數為6.28, 在其它行業招聘需求環比下降的形勢下, 仲介服務行業的招聘需求環比增加了12.7%, 同時求職人數上升幅度遠小於其它行業,促使該行業CIER指數在本季度略有上升,就業景氣排名提升至首位。由圖2顯示,從城市等級分佈來看,仲介服務的招聘需求主要分佈在三線以下城市。

圖2 2018年第一季度仲介服務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2017年以來,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CIER指數保持在9.06~12.62,而在本季度CIER指數下降為5.05,遠低於去年同期。究其原因,源於該行業人力資源供求的較大變化。互聯網行業員工在春節前後流動性較大,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該行業求職申請人數增加了近20%,但由於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步消退,互聯網企業超高速“野蠻”增長步入尾聲,同期招聘需求則減少了40%以上,因此,CIER指數降幅顯著。

由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顯示,儘管互聯網行業的需求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加6%,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17%,但不同城市的需求變化差異較大。由圖3顯示,分城市來看,在一線和二線城市中,互聯網行業新增的用工需求同比均下降6%,新一線城市增長17%,而三、四線城市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幅則高達39%和157%。這也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趨勢,互聯網行業正從營運成本較高的一線城市逐步向擁有相關產業政策和人才落戶政策的新一線和三、四線城市轉移。諸如杭州、成都、貴陽等城市,紛紛建立大資料、人工智慧產業中心、地區分公司和子公司,這些城市吸引了更多IT企業和人才進駐。

從細分行業看,網路遊戲和IT方面的系統、資料和維護服務新增的職位較多,分別達到29%和26%。而互聯網/電子商務以及電腦軟體分支的職位增幅則相對偏低,分別為6%和-5%。

圖3 2018年第一季度IT/互聯網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2、房地產行業就業景氣升溫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房地產行業的CIER指數依然保持在4.27的相對高位。從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領域的發佈職位數增幅為40%,遠超全國行業平均水準的17%。

進入2018年以來,新經濟浪潮也在推動房地產行業產業升級方面有所表現,該行業從原有的重視開發售賣向強化運營和服務的模式過渡。

隨著低線城市的加速城市化以及棚改政策的推進,房地產行業的工作機會正從一線城市向低線城市轉移。其中,新一線城市的用工需求為37%,而三四線城市的用工需求增長更為明顯,分別高達114%和416%。

圖4 2018年第一季度房地產等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3、醫藥/生物行業景氣程度明顯提高

生物醫藥產業是未來醫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本季度醫藥/生物工程的CIER指數明顯提高,達到3.27,進入就業景氣程度排名前十的行業。由智聯招聘資料顯示,本季度全國醫藥/生物科技行業用工需求增幅達到36%,遠高於全國各行業平均水準17%。由圖5中資料顯示,尤其在新一線、三線和四線城市中,該行業的需求同比增幅明顯,分別為33%、62%和208%。在城市化加速推進、消費升級和預期壽命增加的背景下,人們對於健康和醫療的重視程度同步提升,高品質醫療服務正從大中城市逐步擴展到低線城市,進一步帶動了該行業的就業景氣提升。

圖5 2018年第一季度醫藥/生物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二)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

表2 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排名

由表2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高的職業主要有技工/操作工、銷售業務、交通運輸服務和教育/培訓等。與上一季度相比,技工/操作工的CIER指數明顯下降,從59.42下跌至27.63。具體來看,技工/操作工的需求人數減少了35.34%,而求職申請人數增加了39.07%,因此,就業景氣程度下降。銷售業務、交通運輸服務、教育/培訓、翻譯等職業景氣程度排名雖然仍靠前,但本季度這些職業的需求量均有所下降,而求職人數有所上升,因此,CIER指數也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保健/美容/美髮/健身的用工需求上升,CIER指數排名提升,這可能與春節過後人們健身運動的需求上升,從而進一步帶動相關職業就業增加有關。

從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低的職業來看,主要為公關/媒介、IT管理/專案協調、專案管理/專案協調、信託/擔保/拍賣/典當、高級管理等。這些管理類相關專業的職業,進入門檻較低,一直處於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低行列。儘管這些職業的就業景氣指數排名靠後,但在新經濟助力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這些管理服務職業的就業狀況較之去年仍得到了改善,本季度這些職業的CIER指數均有所上升。

三、二線及三線城市就業保持良好,而東北地區就業明顯變差

(一)東部地區就業依然領先,東北地區就業景氣程度進一步降低

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對55個樣本城市進行分類,得到不同行政區域2018年第一季度CIER指數。

由圖6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依次遞減的趨勢。其中,東、中、西部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好,CIER指數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於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環比來看,與上一季度相比,東、中、西部地區需求下降幅度分別為9.4%、6.8%和12.2%,而相應的求職申請人數分別增加了14.9%、26.8%和19.9%,使得這些地區的CIER指數有明顯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東北地區就業形勢嚴峻,CIER指數小於1,不僅低於2017第三季度的1.42和第四季度的1.20,還小於去年同期水準1.17,表明東北地區的就業形勢與其它地區相比明顯變差。

圖6 不同行政區域CIER指數

由圖7中資料顯示,從整體變化趨勢來看,東北地區CIER指數的環比、同比變動均有所下降。分城市來看,大慶的CIER指數環比下降幅度最大,從上一季度的2.97下降為本季度的1.79,主要是由於本季度該城市的需求大幅下跌,同比下降了23.9%,而求職申請同比增加了11%,增幅也高於其它城市。本季度除大慶之外,長春、哈爾濱、大連和瀋陽四個城市的CIER指數小於1,這些城市的就業狀況明顯變差。

圖7東北地區樣本城市CIER指數變動

(二)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競爭激烈,二三線城市就業景氣度領先

按照2017年《第一財經週刊》最新發佈的“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對55個樣本城市進行分類,得到不同城市等級2018年第一季度CIER指數。

由圖8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一線、新一線、二線以及三線城市依次遞增的趨勢。其中,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仍小於1,表明目前在一線城市中,企業招聘需求人數要少於求職申請人數。新一線城市CIER指數由上季度的1.44下降到本季度的0.98,需求減少了近10%,申請增加了21.7%,使得CIER指數下降明顯。與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二、三線城市的CIER指數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三線城市需求環比減少了27.1%,申請人數環比增加了24.4%,CIER指數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3.18下降為本季度的1.83。但二、三線城市CIER指數仍高於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未來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就業形勢景氣變化如何,值得進一步關注。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本季度一線、新一線和二線等大中型城市的新增職位數量增幅相對較慢,而三四五線城市(低線城市)的職位增幅較大,分別達到61%、222%和40%,明顯高於一線和二線等城市。

圖8 不同城市等級CIER指數

四、大型企業景氣程度處於高位

由圖9中結果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相對較高,而中型和小型企業的CIER指數相對較低。其中,大型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1.91,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小型企業CIER指數最低,為0.85,表明小型企業的招聘需求小於求職申請人數,就業形勢較差;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接近1,表明招聘需求與求職申請人數的供需較為匹配,就業形勢相對穩定。與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各規模企業的CIER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大型和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環比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源于求職申請人數環比分別增加了25%和23.6%;本季度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下降幅度略小;小型企業則由於招聘需求下降了28.1%,申請人數環比增加了14.1%,造成CIER指數有所下降。

圖9不同企業規模CIER指數

五、上市公司就業景氣程度最高,民營企業景氣程度處於低位

由圖10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1.14。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中民營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而本季度民營企業的CIER指數下降明顯,僅為1.02。此外,股份制企業和合資企業的CIER指數接近1,招聘需求與求職申請人數的供需較為接近,就業形勢相對穩定。而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的CIER指數小於1,特別是外商獨資企業,CIER指數為0.74,表明求職申請人數高於企業需求人數。從環比情況來看,本季度各類性質的企業CIER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大,而上市公司和外商獨資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結合智聯招聘平臺資料的同比需求變化來看,上市公司的新增職位數量增加最多,為39%,在各類型企業中名列第一。而國企的新增職位為-1%,新增職位減少使得國企就業景氣指數也受到影響,僅為0.90。而外商獨資、民企的新職位增幅雖然較高,但由於求職申請人數增幅超越職位增幅,使得這兩類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就業景氣程度CIER指數處於低位。

圖10 不同企業性質CIER指數

六、2018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預測

圖11 CIER指數的分解

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剔除主要由於人口結構變遷所造成的CIER指數的長期上升趨勢,以及由於企業招聘和求職者申請的季節性變化等因素。從圖11中分析結果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 CIER指數(週期成分)比2017年第四季度略有下降,且略低於去年同期水準。

圖12 2018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預測

圖12中基於計量模型的預測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CIER指數將隨著競爭減緩而回暖,週期成分企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預計2018年第二季度CIER指數會小幅上升。

備註:

1、在55個樣本城市中,東部地區城市為34個,占61.8%;中部地區城市為7個,占12.7%;西部地區城市為9個,占16.4%;東北地區城市為5個,占9.1%。

2、按照《第一財經週刊》公佈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在55個樣本城市中,在55個樣本城市中,一線城市為4個,占7.3%,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新一線城市為15個,占27.3%,包括成都、大連、東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瀋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長沙、鄭州、重慶;二線城市為25個,占45.5%,包括常州、佛山、福州、貴陽、哈爾濱、合肥、惠州、濟南、嘉興、昆明、南昌、南寧、南通、泉州、石家莊、太原、濰坊、溫州、無錫、徐州、煙臺、揚州、長春、中山、珠海;三線城市為11個,占20%,包括包頭、大慶、呼和浩特、淮安、臨沂、洛陽、秦皇島、威海、咸陽、揚州、鎮江。

微信:人力資源市場觀察

同時求職人數上升幅度遠小於其它行業,促使該行業CIER指數在本季度略有上升,就業景氣排名提升至首位。由圖2顯示,從城市等級分佈來看,仲介服務的招聘需求主要分佈在三線以下城市。

圖2 2018年第一季度仲介服務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2017年以來,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CIER指數保持在9.06~12.62,而在本季度CIER指數下降為5.05,遠低於去年同期。究其原因,源於該行業人力資源供求的較大變化。互聯網行業員工在春節前後流動性較大,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該行業求職申請人數增加了近20%,但由於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步消退,互聯網企業超高速“野蠻”增長步入尾聲,同期招聘需求則減少了40%以上,因此,CIER指數降幅顯著。

由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顯示,儘管互聯網行業的需求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加6%,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17%,但不同城市的需求變化差異較大。由圖3顯示,分城市來看,在一線和二線城市中,互聯網行業新增的用工需求同比均下降6%,新一線城市增長17%,而三、四線城市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幅則高達39%和157%。這也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趨勢,互聯網行業正從營運成本較高的一線城市逐步向擁有相關產業政策和人才落戶政策的新一線和三、四線城市轉移。諸如杭州、成都、貴陽等城市,紛紛建立大資料、人工智慧產業中心、地區分公司和子公司,這些城市吸引了更多IT企業和人才進駐。

從細分行業看,網路遊戲和IT方面的系統、資料和維護服務新增的職位較多,分別達到29%和26%。而互聯網/電子商務以及電腦軟體分支的職位增幅則相對偏低,分別為6%和-5%。

圖3 2018年第一季度IT/互聯網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2、房地產行業就業景氣升溫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房地產行業的CIER指數依然保持在4.27的相對高位。從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來看,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領域的發佈職位數增幅為40%,遠超全國行業平均水準的17%。

進入2018年以來,新經濟浪潮也在推動房地產行業產業升級方面有所表現,該行業從原有的重視開發售賣向強化運營和服務的模式過渡。

隨著低線城市的加速城市化以及棚改政策的推進,房地產行業的工作機會正從一線城市向低線城市轉移。其中,新一線城市的用工需求為37%,而三四線城市的用工需求增長更為明顯,分別高達114%和416%。

圖4 2018年第一季度房地產等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3、醫藥/生物行業景氣程度明顯提高

生物醫藥產業是未來醫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本季度醫藥/生物工程的CIER指數明顯提高,達到3.27,進入就業景氣程度排名前十的行業。由智聯招聘資料顯示,本季度全國醫藥/生物科技行業用工需求增幅達到36%,遠高於全國各行業平均水準17%。由圖5中資料顯示,尤其在新一線、三線和四線城市中,該行業的需求同比增幅明顯,分別為33%、62%和208%。在城市化加速推進、消費升級和預期壽命增加的背景下,人們對於健康和醫療的重視程度同步提升,高品質醫療服務正從大中城市逐步擴展到低線城市,進一步帶動了該行業的就業景氣提升。

圖5 2018年第一季度醫藥/生物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情況

(二)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

表2 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和較差的職業排名

由表2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高的職業主要有技工/操作工、銷售業務、交通運輸服務和教育/培訓等。與上一季度相比,技工/操作工的CIER指數明顯下降,從59.42下跌至27.63。具體來看,技工/操作工的需求人數減少了35.34%,而求職申請人數增加了39.07%,因此,就業景氣程度下降。銷售業務、交通運輸服務、教育/培訓、翻譯等職業景氣程度排名雖然仍靠前,但本季度這些職業的需求量均有所下降,而求職人數有所上升,因此,CIER指數也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保健/美容/美髮/健身的用工需求上升,CIER指數排名提升,這可能與春節過後人們健身運動的需求上升,從而進一步帶動相關職業就業增加有關。

從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低的職業來看,主要為公關/媒介、IT管理/專案協調、專案管理/專案協調、信託/擔保/拍賣/典當、高級管理等。這些管理類相關專業的職業,進入門檻較低,一直處於就業市場景氣指數較低行列。儘管這些職業的就業景氣指數排名靠後,但在新經濟助力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這些管理服務職業的就業狀況較之去年仍得到了改善,本季度這些職業的CIER指數均有所上升。

三、二線及三線城市就業保持良好,而東北地區就業明顯變差

(一)東部地區就業依然領先,東北地區就業景氣程度進一步降低

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對55個樣本城市進行分類,得到不同行政區域2018年第一季度CIER指數。

由圖6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東部、中部、西部以及東北地區依次遞減的趨勢。其中,東、中、西部的就業形勢相對較好,CIER指數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於1,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環比來看,與上一季度相比,東、中、西部地區需求下降幅度分別為9.4%、6.8%和12.2%,而相應的求職申請人數分別增加了14.9%、26.8%和19.9%,使得這些地區的CIER指數有明顯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東北地區就業形勢嚴峻,CIER指數小於1,不僅低於2017第三季度的1.42和第四季度的1.20,還小於去年同期水準1.17,表明東北地區的就業形勢與其它地區相比明顯變差。

圖6 不同行政區域CIER指數

由圖7中資料顯示,從整體變化趨勢來看,東北地區CIER指數的環比、同比變動均有所下降。分城市來看,大慶的CIER指數環比下降幅度最大,從上一季度的2.97下降為本季度的1.79,主要是由於本季度該城市的需求大幅下跌,同比下降了23.9%,而求職申請同比增加了11%,增幅也高於其它城市。本季度除大慶之外,長春、哈爾濱、大連和瀋陽四個城市的CIER指數小於1,這些城市的就業狀況明顯變差。

圖7東北地區樣本城市CIER指數變動

(二)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就業競爭激烈,二三線城市就業景氣度領先

按照2017年《第一財經週刊》最新發佈的“中國城市新分級名單”對55個樣本城市進行分類,得到不同城市等級2018年第一季度CIER指數。

由圖8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數仍呈現一線、新一線、二線以及三線城市依次遞增的趨勢。其中,一線城市的CIER指數仍小於1,表明目前在一線城市中,企業招聘需求人數要少於求職申請人數。新一線城市CIER指數由上季度的1.44下降到本季度的0.98,需求減少了近10%,申請增加了21.7%,使得CIER指數下降明顯。與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二、三線城市的CIER指數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三線城市需求環比減少了27.1%,申請人數環比增加了24.4%,CIER指數由2017年第四季度的3.18下降為本季度的1.83。但二、三線城市CIER指數仍高於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未來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的就業形勢景氣變化如何,值得進一步關注。

根據智聯招聘平臺大資料,本季度一線、新一線和二線等大中型城市的新增職位數量增幅相對較慢,而三四五線城市(低線城市)的職位增幅較大,分別達到61%、222%和40%,明顯高於一線和二線等城市。

圖8 不同城市等級CIER指數

四、大型企業景氣程度處於高位

由圖9中結果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相對較高,而中型和小型企業的CIER指數相對較低。其中,大型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1.91,就業形勢相對較好;小型企業CIER指數最低,為0.85,表明小型企業的招聘需求小於求職申請人數,就業形勢較差;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接近1,表明招聘需求與求職申請人數的供需較為匹配,就業形勢相對穩定。與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各規模企業的CIER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大型和微型企業的CIER指數環比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源于求職申請人數環比分別增加了25%和23.6%;本季度中型企業的CIER指數下降幅度略小;小型企業則由於招聘需求下降了28.1%,申請人數環比增加了14.1%,造成CIER指數有所下降。

圖9不同企業規模CIER指數

五、上市公司就業景氣程度最高,民營企業景氣程度處於低位

由圖10中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為1.14。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中民營企業的CIER指數最高,而本季度民營企業的CIER指數下降明顯,僅為1.02。此外,股份制企業和合資企業的CIER指數接近1,招聘需求與求職申請人數的供需較為接近,就業形勢相對穩定。而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的CIER指數小於1,特別是外商獨資企業,CIER指數為0.74,表明求職申請人數高於企業需求人數。從環比情況來看,本季度各類性質的企業CIER指數均有所下降。其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大,而上市公司和外商獨資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小。

結合智聯招聘平臺資料的同比需求變化來看,上市公司的新增職位數量增加最多,為39%,在各類型企業中名列第一。而國企的新增職位為-1%,新增職位減少使得國企就業景氣指數也受到影響,僅為0.90。而外商獨資、民企的新職位增幅雖然較高,但由於求職申請人數增幅超越職位增幅,使得這兩類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就業景氣程度CIER指數處於低位。

圖10 不同企業性質CIER指數

六、2018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預測

圖11 CIER指數的分解

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剔除主要由於人口結構變遷所造成的CIER指數的長期上升趨勢,以及由於企業招聘和求職者申請的季節性變化等因素。從圖11中分析結果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 CIER指數(週期成分)比2017年第四季度略有下降,且略低於去年同期水準。

圖12 2018年第二季度就業形勢預測

圖12中基於計量模型的預測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CIER指數將隨著競爭減緩而回暖,週期成分企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預計2018年第二季度CIER指數會小幅上升。

備註:

1、在55個樣本城市中,東部地區城市為34個,占61.8%;中部地區城市為7個,占12.7%;西部地區城市為9個,占16.4%;東北地區城市為5個,占9.1%。

2、按照《第一財經週刊》公佈的城市等級劃分標準,在55個樣本城市中,在55個樣本城市中,一線城市為4個,占7.3%,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新一線城市為15個,占27.3%,包括成都、大連、東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瀋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長沙、鄭州、重慶;二線城市為25個,占45.5%,包括常州、佛山、福州、貴陽、哈爾濱、合肥、惠州、濟南、嘉興、昆明、南昌、南寧、南通、泉州、石家莊、太原、濰坊、溫州、無錫、徐州、煙臺、揚州、長春、中山、珠海;三線城市為11個,占20%,包括包頭、大慶、呼和浩特、淮安、臨沂、洛陽、秦皇島、威海、咸陽、揚州、鎮江。

微信:人力資源市場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