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青柑的最全的科普知識,愛普洱茶的你,需要知道

圖為:大紅柑、二紅柑、青柑、小青柑、胎柑對比圖(源於網路)

高手之間過招, 只讓人覺暢快淋漓, 勢均力敵的愛情, 也才更易長久圓滿,

高山遇流水, 明月照松林, 方不負世間之美好。 雲映日而成霞, 泉掛岩而成瀑, 當雲南普洱茶遇上新會柑, 醇厚甘香之味融入清醇的果香味, 柑皮(即陳皮)與茶葉相互吸收精華, 就形成了風味獨特、口感一絕的柑普茶。

柑普, 顧名思義, 是採用純天然的新會柑和雲南普洱茶為原料, 在沒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 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 用柑橘皮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唐代, 陸羽《茶經》中就有提到柑皮煮茶。 陳皮和普洱均為養生保健佳品, 兩者特點都是以越陳越香、越陳功效越佳、越陳越有價值而著稱於世, 當陳皮與熟普相配, 尤其是春茶發酵的熟茶湯濃、香高、水潤的品質特點與新會陳皮的果味清香完美結合, 大大提升口感舒適度的同時,

也將普洱、陳皮這兩種產品的“生態健康”的屬性緊密結合, 兩者相得益彰、渾然天成, 很好地提升了普洱茶的功效。

圖為:大紅柑(南茗佳人提供)

柑普的起源

話說清道光年間, 被稱為當時“粵東四大家”之一的進士, 新會棠下人羅天池在雲南任上辭官,

帶著上等雲南普洱茶回到家鄉良溪村定居。 當年秋天, 羅天池偶感風寒, 肺燥氣緊, 痰咳不斷。 妻子便用止咳治喘的良藥新會陳皮煮成陳皮水讓他服用。 羅天池以為妻子為他送來的是白滾水, 便順手將陳皮水倒入泡有普洱茶的紫砂壺內。 誰料注茶一飲, 頓覺嫋嫋的陳皮之香透過醇厚的普洱香味讓口頰留馨並沁進肺腑。 他連喝數杯, 便覺喉嚨舒暢了, 痰咳也少了, 如此喝數天, 感冒症狀竟消失了。 自始, 他每喝普洱必加陳皮一起泡。

冬至前夕, 族弟送來許多新鮮新會柑。 羅天池靈機一動, 何不將普洱放進鮮果柑內, 讓它們互相作用一起陳化, 可能效果更佳。 羅天池便用刀在大紅柑蒂部圈下一圈皮作蓋, 掏空皮內柑肉填進上等普洱茶葉,

然後曬乾再吊掛在門楣簷下自然陳化。 兩年後, 當他品嘗自己創制的這一“新產品”時, 那種妙不可言的獨特茗香令他欣喜萬分。 自始這一香茗隨著招待客人和鄰里的口碑, 一傳百, 百傳千, 很快便傳了開來, 柑普就此誕生, 並逐漸享譽南粵茶界, 並隨著華僑的來往傳至東南亞各國。

圖為:小青柑(南茗佳人提供)

柑普的產地

新會柑的產地新會地理條件獨特, 相傳新會茶坑村是靈氣彙聚的地方, 凡能眺望到茶坑鳳山熊子塔, 都產出品質上乘的新會柑皮。 傳說很玄乎, 但不乏科學依據, 這裡兩江彙聚, 鹹淡交界, 形成以銀洲湖兩面岸為核心的潭江兩岸沖積平原帶, 加上三山環抱的天然屏障, 這一帶土地肥沃正是柑桔的最適宜栽培區。

而普洱茶的產地雲南擁有適合高品質茶葉生存的良好的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環境、水環境、森林環境等自然生態環境, 柑普作為兩者的結合產物, 理所應當的富有雲廣兩地“產地之美”的優勢與盛名。

柑普的品種

柑普一般分為青皮普洱、大紅皮普洱和二紅皮普洱,這是根據制茶時採用的新會柑種類來區分的。新會柑作為廣東著名特產,皮肉兼用、藥食同源,因其品質獨特,早在明清就風行各地,並被列為“貢品”。根據《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規定,柑皮根據採收時期可分為柑仔(小青柑)、青柑、大紅柑和二紅柑。

今年火遍茶圈的小青柑是選用尚未成熟的“嬰幼兒期”柑橘與雲南普洱茶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一種茶。比乒乓球還小的小青柑一般採摘于立秋至秋分期間,這時的果皮尚未成熟,外皮還是青的,油室點微凹且密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味辛氣香。

青柑一般默認為採摘于農曆立秋至寒露期間(即10月左右)所加工的皮,此時果皮尚未著色,外表色澤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點微凹且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泡水時更耐泡,味辛氣香,給人以清新之感。

大紅柑指採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間(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外表色澤棕紅色至紅黑色,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質軟、皮厚,味辛帶甜香,沖泡後滋味溫和甘甜,暖入心脾。

二紅柑指採摘於農曆寒露到小雪期間(即11月左右)所加工的皮,介於青果與熟果之間,故表皮褐黃色至棕黃褐,皮質稍厚帶硬,油室凹孔較大,味辛苦中稍帶微甜。

傳統以大紅柑製成的柑普最為常見,但隨著各大茶企的推廣,以小青柑為主的柑普產品,因為在香氣、方便性等方面的優勢,目前成為市場上很受歡迎的品種。與此同時,柑普還有茶餅、金絲單泡裝等形態,主要採用大紅柑製成,因不同的特點都有各自的追捧者。

圖為:大紅柑的製作流程(源於網路)

柑普的製作工藝

柑普的製作步驟看似簡單:摘果、洗果、乾燥、切帽、取肉、晾曬、入茶、乾燥。但這最後的乾燥卻是決定柑普成品品質的關鍵,柑普的乾燥方式可以分為烘焙型和天然生曬型,兩者的區別在於裝入茶葉後讓柑普幹透的方法。烘焙型是採用電熱鼓風茶葉烘焙機在不同溫度工藝下將其烘乾;而天然生曬型則是利用太陽光和北風天然風乾,兩種方法製作各有自己的特點。烘焙型的柑普,經過變溫的處理,成品顏色顯紅棕色,柑皮表面的油室光亮明顯,大大提升了茶葉及柑皮的香味及其融合程度,使柑普呈現甘香醇厚的特點,陳年更佳。天然生曬型的柑普,經過日光的洗禮,成品當年顏色呈鮮果色,也洋溢著新鮮柑果的果香氣息,當年出品的生曬柑普味道較新不適於沖泡,陳放3年以上,其陳香的味道便層出不窮,與普洱茶的醇厚互相穿越,成為柑普之中的收藏級珍品。

柑普的功效

對於茶友來說,普洱的功效早已十分清楚,而有著“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稱的新會柑,在藥用上有著理氣、健胃、燥濕、祛痰的功效。柑普,集合了新會柑皮與雲南普洱兩者的優點,充分發揮出新會陳皮“理氣”的功效,具有健脾養胃、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降脂減肥、養顏美容以及抗動脈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圖為:小青柑的沖泡方法(源於網路)

柑普作為一種既能彰顯生活品味,又具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的飲品,適合大眾飲用。研究發現,經常抽煙但長期喝茶的人比只抽煙不喝茶的人患癌症的幾率要小很多,但有的茶性寒涼,不適合腸胃不好的抽煙者,而新會柑普茶既能暖胃,又能預防癌症,非常適合抽煙者飲用。對於經常用電腦的人來說,新會柑中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P,普洱茶中富含茶多酚、微量元素等,兩者結合能夠有效地防輻射、抗衰老。

另外,柑普尤其適合腸胃不好的人群飲用,普洱熟茶暖胃,新會柑健脾理氣,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喝茶是個長期的過程,腸胃不好建議在飯後半小時飲用,堅持一段時間後,腸胃的不適狀況將有所改善,而且如果食肉太多,也可以及時多喝幾杯柑普,能幫助消化、消除油膩,緩解腸胃不適感。

柑普的沖泡與存儲

柑普不僅有普洱茶的醇厚茶香,還有陳皮的清新,飲一口醇厚綿長,而後回甘生津,使人神清氣爽。沖泡柑普可以用陶壺、銀壺、玻璃壺直接煮飲,首先從罐中取出一顆茶果,撕開包裝紙,如果是小青柑,將茶上的小蓋揭開,然後整顆茶果放入壺中,之後輕柔而緩慢地注入沸水,水溫100℃,從柑普的頂部細細注入,慢慢滲透,水沸騰後第1沖洗茶潤茶,第2沖開始每次浸泡5秒出茶,至12沖後逐步增加浸泡時間;如果是大紅柑,則將柑皮小心撕開,取5g普洱,再掰3g左右柑皮,一起投入壺中,水沸騰後洗茶潤茶,第2沖水為6秒左右,15沖以後每沖增加5秒。值得一提的是,柑普在十數泡之後仍然香氣濃郁,顏色紅亮,所以非常適合休閒或者聚會時細甄慢品。

圖為:小青柑茶湯及沖泡過程中的小青柑(源於網路)

柑普可採用鐵桶、鐵罐、玻璃瓶貯存,置於通風透氣的室內存放。注意遠離濕度大、溫度高的地方。請勿與有雜味、異味的物品同放。請勿於冰箱(櫃)內存放。

柑普茶和橘普茶、桔普茶是一回事嗎?

除新會以外,同樣以柑出名的還有肇慶皇帝柑、潮汕地區的潮州柑、廣西柑、珠海柑等,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土壤營養不同,總體的品質與新會特別是核心區的柑皮有差距,就柑普來說,只有新會柑+雲南普洱製成的產品才是最為正宗。

圖為:沖泡後的小青柑(南茗佳人提供)

為什麼有些柑普果皮上有白霜?

乾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稱為“果霜”,是一種含糖物質,在新鮮的生果裡含有大量水分以及葡萄糖和果糖等,當它被曬成果脯時水分逐漸蒸發,果肉裡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滲出到表皮上凝結成白色粉末狀的物質就形成了“果霜”。“果霜”是判斷乾果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還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醫學衷中參西錄》就有記載:“柿霜色白入肺經,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

柑普表面的“白霜”實際上跟“果霜”的形成機理是類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陳皮之鄉新會“白霜”被稱之為“腦晶”“柑油晶”,是柑皮經高溫烘焙後釋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結晶。越是核心產區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會當地,用柑胎、柑仔製成的產品,白霜越多越受歡迎。

柑普一般分為青皮普洱、大紅皮普洱和二紅皮普洱,這是根據制茶時採用的新會柑種類來區分的。新會柑作為廣東著名特產,皮肉兼用、藥食同源,因其品質獨特,早在明清就風行各地,並被列為“貢品”。根據《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規定,柑皮根據採收時期可分為柑仔(小青柑)、青柑、大紅柑和二紅柑。

今年火遍茶圈的小青柑是選用尚未成熟的“嬰幼兒期”柑橘與雲南普洱茶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一種茶。比乒乓球還小的小青柑一般採摘于立秋至秋分期間,這時的果皮尚未成熟,外皮還是青的,油室點微凹且密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味辛氣香。

青柑一般默認為採摘于農曆立秋至寒露期間(即10月左右)所加工的皮,此時果皮尚未著色,外表色澤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點微凹且密、不顯皺縮,質硬皮薄,泡水時更耐泡,味辛氣香,給人以清新之感。

大紅柑指採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間(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外表色澤棕紅色至紅黑色,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質軟、皮厚,味辛帶甜香,沖泡後滋味溫和甘甜,暖入心脾。

二紅柑指採摘於農曆寒露到小雪期間(即11月左右)所加工的皮,介於青果與熟果之間,故表皮褐黃色至棕黃褐,皮質稍厚帶硬,油室凹孔較大,味辛苦中稍帶微甜。

傳統以大紅柑製成的柑普最為常見,但隨著各大茶企的推廣,以小青柑為主的柑普產品,因為在香氣、方便性等方面的優勢,目前成為市場上很受歡迎的品種。與此同時,柑普還有茶餅、金絲單泡裝等形態,主要採用大紅柑製成,因不同的特點都有各自的追捧者。

圖為:大紅柑的製作流程(源於網路)

柑普的製作工藝

柑普的製作步驟看似簡單:摘果、洗果、乾燥、切帽、取肉、晾曬、入茶、乾燥。但這最後的乾燥卻是決定柑普成品品質的關鍵,柑普的乾燥方式可以分為烘焙型和天然生曬型,兩者的區別在於裝入茶葉後讓柑普幹透的方法。烘焙型是採用電熱鼓風茶葉烘焙機在不同溫度工藝下將其烘乾;而天然生曬型則是利用太陽光和北風天然風乾,兩種方法製作各有自己的特點。烘焙型的柑普,經過變溫的處理,成品顏色顯紅棕色,柑皮表面的油室光亮明顯,大大提升了茶葉及柑皮的香味及其融合程度,使柑普呈現甘香醇厚的特點,陳年更佳。天然生曬型的柑普,經過日光的洗禮,成品當年顏色呈鮮果色,也洋溢著新鮮柑果的果香氣息,當年出品的生曬柑普味道較新不適於沖泡,陳放3年以上,其陳香的味道便層出不窮,與普洱茶的醇厚互相穿越,成為柑普之中的收藏級珍品。

柑普的功效

對於茶友來說,普洱的功效早已十分清楚,而有著“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稱的新會柑,在藥用上有著理氣、健胃、燥濕、祛痰的功效。柑普,集合了新會柑皮與雲南普洱兩者的優點,充分發揮出新會陳皮“理氣”的功效,具有健脾養胃、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降脂減肥、養顏美容以及抗動脈硬化、抗衰老和醒酒等作用。

圖為:小青柑的沖泡方法(源於網路)

柑普作為一種既能彰顯生活品味,又具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的飲品,適合大眾飲用。研究發現,經常抽煙但長期喝茶的人比只抽煙不喝茶的人患癌症的幾率要小很多,但有的茶性寒涼,不適合腸胃不好的抽煙者,而新會柑普茶既能暖胃,又能預防癌症,非常適合抽煙者飲用。對於經常用電腦的人來說,新會柑中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P,普洱茶中富含茶多酚、微量元素等,兩者結合能夠有效地防輻射、抗衰老。

另外,柑普尤其適合腸胃不好的人群飲用,普洱熟茶暖胃,新會柑健脾理氣,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喝茶是個長期的過程,腸胃不好建議在飯後半小時飲用,堅持一段時間後,腸胃的不適狀況將有所改善,而且如果食肉太多,也可以及時多喝幾杯柑普,能幫助消化、消除油膩,緩解腸胃不適感。

柑普的沖泡與存儲

柑普不僅有普洱茶的醇厚茶香,還有陳皮的清新,飲一口醇厚綿長,而後回甘生津,使人神清氣爽。沖泡柑普可以用陶壺、銀壺、玻璃壺直接煮飲,首先從罐中取出一顆茶果,撕開包裝紙,如果是小青柑,將茶上的小蓋揭開,然後整顆茶果放入壺中,之後輕柔而緩慢地注入沸水,水溫100℃,從柑普的頂部細細注入,慢慢滲透,水沸騰後第1沖洗茶潤茶,第2沖開始每次浸泡5秒出茶,至12沖後逐步增加浸泡時間;如果是大紅柑,則將柑皮小心撕開,取5g普洱,再掰3g左右柑皮,一起投入壺中,水沸騰後洗茶潤茶,第2沖水為6秒左右,15沖以後每沖增加5秒。值得一提的是,柑普在十數泡之後仍然香氣濃郁,顏色紅亮,所以非常適合休閒或者聚會時細甄慢品。

圖為:小青柑茶湯及沖泡過程中的小青柑(源於網路)

柑普可採用鐵桶、鐵罐、玻璃瓶貯存,置於通風透氣的室內存放。注意遠離濕度大、溫度高的地方。請勿與有雜味、異味的物品同放。請勿於冰箱(櫃)內存放。

柑普茶和橘普茶、桔普茶是一回事嗎?

除新會以外,同樣以柑出名的還有肇慶皇帝柑、潮汕地區的潮州柑、廣西柑、珠海柑等,不過由於地理位置、土壤營養不同,總體的品質與新會特別是核心區的柑皮有差距,就柑普來說,只有新會柑+雲南普洱製成的產品才是最為正宗。

圖為:沖泡後的小青柑(南茗佳人提供)

為什麼有些柑普果皮上有白霜?

乾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稱為“果霜”,是一種含糖物質,在新鮮的生果裡含有大量水分以及葡萄糖和果糖等,當它被曬成果脯時水分逐漸蒸發,果肉裡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滲出到表皮上凝結成白色粉末狀的物質就形成了“果霜”。“果霜”是判斷乾果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還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醫學衷中參西錄》就有記載:“柿霜色白入肺經,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

柑普表面的“白霜”實際上跟“果霜”的形成機理是類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陳皮之鄉新會“白霜”被稱之為“腦晶”“柑油晶”,是柑皮經高溫烘焙後釋放出的柑油形成的結晶。越是核心產區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會當地,用柑胎、柑仔製成的產品,白霜越多越受歡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