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邊裁員,一邊漲薪!各大銀行進入金融圈“怪像”

金融科技風暴正在發佈紅色警報, 全面登錄後, 直接導致銀行人才結構發生裂變。

綜合整理網路資料後, 銀行正統職員與科技人才在這場名為時代的戰爭中, 進行著“巔峰對決”, 無奈傳統總要被“創新”擊中軟肋, 櫃員成為整個銀行體系主要減員對象, 相比之下, 金融科技人才隊伍日益壯大, 且各大銀行體均在加大馬力擴充隊伍, 加快人才培養腳步。

不得不承認的, 這個金飯碗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好端, 伴隨著頻頻傳來減薪裁員的報導, 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貓膩, 那些隱藏在內部的消息, 其實說銀行一直在加薪。

在分析中的15家銀行裡, 民生、光大及無錫三家銀行存在人均薪酬下降情況, 剩餘12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15家銀行2017年員工薪酬支出同比增長172.76億元, 且建行總薪酬支出相比去年增長超過50億, 這一點倒是可以作證。

在建行工作的朋友有意無意曾透露過一些資訊,

從福利上來說, 雖然看著像是整體有縮水, 但加上獎金竟比去年拿得多。 一開始他以為是行裡裁員多了, 分蛋糕的基數少了, 剩下的自然就能多分點, 後來又想不會這樣簡單, 該是自己屬於行業前列的複合型金融人才, 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多發情況。

朋友加拿大回國後就職於一家證券公司, 做了一段時間後感覺很難開發那邊的市場, 轉而進入銀行領域, 當時第一考慮便是風險管理方面, 不僅國內都在加快這方面人才培養步伐, 國際上同樣作為熱門領域爭先搶奪人才。

CFA持證人感受最深的一點是, 獲得CFA認證讓他們成為更為全面的投資管理專業人士。 完備的專業知識和高標準的道德操守,

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

一方面, 國家在穩定經濟發展, 不僅做出多領域、多行業的相互統籌, 還在加快全快開放的程度, 與國際金融接軌。 這種情況下, 我國市場就會面臨與承受較之以往多出幾倍的風險壓力, CFA君正是這一危機的最好化解者, 通常情況下, 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標準, 同樣具備扎實的金融理論基礎, 在一往無前的大時代發展之下, 人才格局就被會改變甚至定死。

目前, 中國銀行業正處在世紀交接的轉型期, 在傳統框架不再適應當今時代發展後, 不僅是五大國有行, 城商行、民營行通通進入自我類型轉化行為上來, 沒有一成不變的格局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利益來源。

至此, 中國銀行領域開始了新一波的人才框架重建動作,

大批量吸納高端複合型、金融技術型等尖端金融人才, 不再是大堂經理、櫃員、行長這一單標配備, 同樣引進國際化、全球化經營理論與人才型別程式庫, 如FRM、CFA等。

有人說, 銀行不再是吃香的金飯碗, 金融人的選擇又少了一項, 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 銀行只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與自我內在提升, 而沒有外界傳言的那般恐怖, 它的實力依舊足以吸引大量金融應屆生投入其中。

即將結束的春招, 正在各大高校嘗盡甜頭, 那些優質生源已被瓜分, 銀行作為“提前批次”的名單之一, 自然有的重大吸引力。

去年, 5大銀行人均薪酬超過40萬, 五大國有行人均薪酬漲幅不高, 但依舊在增長勢態, 銀行通過支付薪酬與一些員工福利產生的費用外, 實現全面的人才激勵與吸引、保留計畫。

從另一方面來說, 銀行一邊加薪, 一邊減員, 玩的是一套一套的, 15家銀行在職員工較上年減少近三萬, 僅國有行就減少超過2.7萬人, 在真正的時代變遷中, 你無法忽略市場發展規律所帶來的潛在影響, 更要居安思危,存有自我進步理念。

銀行減員工作不知會在何時停止,也不知究竟要減多少,但有一點可以證明的是,確實在裁員,但同樣也在加薪,最最重要的是門檻變高的,唯高端複合型、金融科技型等創新人才不要。

不反思,就做好要被“放逐”的準備吧!

更要居安思危,存有自我進步理念。

銀行減員工作不知會在何時停止,也不知究竟要減多少,但有一點可以證明的是,確實在裁員,但同樣也在加薪,最最重要的是門檻變高的,唯高端複合型、金融科技型等創新人才不要。

不反思,就做好要被“放逐”的準備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