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資委:一季度央企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實現首季“開門紅”

點擊「三峽小微」可快速關注

微信號:ctgxiaowei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8年4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

並答記者問。

一季度央企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實現首季“開門紅”

一季度中央企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實現首季“開門紅”。

一是營業收入穩步增長。

中央企業加強市場形勢研判, 優化經營策略, 努力提高中高端產品服務供給能力, 一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 同比增長8.7%;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 同比增長2.8%。 電力、煤炭、機械、商貿等企業收入增速較快, 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企業收入增長平穩。

二是效益保持高速增長。 中央企業搶抓市場機遇, 科學安排生產計畫, 持續提升盈利能力, 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770.6億元, 同比增加650.7億元, 增長20.9%;3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 同比增長17.8%, 月度利潤創新高。 一季度中央企業淨利潤同比增長19.4%,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4.2%, 國有資本回報水準明顯提升。

三是運行品質持續提升。 中央企業持續開展成本費用壓降工作,

加強行業對標, 深挖降成本潛能, 一季度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 成本費用占收比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中央企業嚴格落實降杠杆減負債工作要求, 從嚴控制帶息負債規模, 多管道補充權益資本, 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3月末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5.9%, 較年初下降0.4個百分點。

四是稅費貢獻持續增長。 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5870.3億元, 同比增長10.6%, 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 56家企業上交稅費增速超過10%, 煤炭、交通運輸等行業上交稅費增幅超過20%;石油石化、礦業、電力、商貿等行業上交稅費增幅超過15%。

彭華崗表示, 下一步, 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繼續銳意進取, 真抓實幹, 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著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 抓好佈局結構優化調整, 抓好改革舉措落實落地, 抓好風險防控等各項工作,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央企經濟效益增長的五個深層次原因

中央企業實現首季“開門紅”, 特別是效益增長, 今年3月份當月是月度歷史最高水準。 增長的背後有著深層次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增長與品質、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平穩向好, 增長動力足、信心足, 帶起了中央企業重點行業產銷的平穩發展, 規模效益的快速提升。

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為經濟發展打了良好的基礎。 中央企業加大“三去一降一補”各項任務的落實, 為持續穩定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央企業在調整結構的同時, 持續加大創新投入的力度, 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增加了發展的後勁。

三是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去年,基本完成了中央企業以及子企業的公司制改制,同時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動企業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活力。中央企業這幾年進行了戰略性的重組、專業化的整合,重組整合以後的企業,效益增長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的扎實推進,也助力了發展品質的提升。2015年以來,持續開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大力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單位”的工作,深入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加大電信、航空、煤電等重點行業成本管控工作力度,加強集中採購管理和人工成本管控,加大“兩金”清理和直接融資力度,不斷深入挖潛拓展盈利空間,成本費用占收比、資產周轉率、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明顯改善。

五是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提供了堅強保障。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黨組織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有效發揮,從嚴管黨治黨責任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企業的風氣更正、氣更順,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這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彭華崗指出,這幾方面原因,都是可持續的,將長期發揮作用,許多工作隨著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雖然目前企業經營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可能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波動,但是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持續推進中央企業持續健康高品質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央企在提升發展品質上取得積極成效

從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運行情況看,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品質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聚焦發展主業,實體企業增長勢頭強勁。實業是中央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央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主業,發展實業,一季度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5.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的近70%,成為中央企業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企業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比如,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慧製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比超過30%。電信企業的資料、內容、資訊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超過50%。

三是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是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向著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的方向轉變。在新興產業方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方向、行業發展方向、市場需求方向,加大資源投入和提前佈局。

四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準持續提高。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百元資產創收同比提高了1.6%;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總值同比提高了8.3%;人均利稅同比增長了12.2%。

彭華崗指出,中央企業在發展提升品質上,還有很多的空間,也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將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突出主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努力做好高品質發展這篇大文章。

降杠杆、減負債,

是一個止血、補血、造血的過程

去杠杆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是很不容易的。

彭華崗說,其實降杠杆、減負債,簡單說或者形象化的說,如果把企業經營當中資金和資本形象的比喻成經營當中的血液,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要想辦法止血、想辦法補血、想辦法造血的問題。

第一是要止血,就是要進一步的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專案,這方面工作我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處置了不良資產、降低了虧損以後,血液出血的洞就堵住了,這是一個止血的很好的辦法。另外,嚴控兩金,嚴控高風險的業務,嚴控債務投資,包括國際化經營等各類風險,努力把出血點止住。

第二是要補血,通過資本市場,還要通過債轉股來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各類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還會帶來資本金,對去杠杆還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補血和輸血,完全是市場化的,用市場化的方式和手段來給企業增加資本。

第三是要造血,進一步的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準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同時,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杠杆、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杠杆任務的落實。

佈局結構調整促使

國有經濟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經濟占整個經濟比重在逐步的減少,但是國有經濟整體實力在進一步增加。

彭華崗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國有經濟是大而全、小而全,基本都是國有經濟。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的民營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發展,國有經濟的比重也在縮小。這幾年中央企業、國有企業佈局結構調整遵循了有進有退,在一些領域可能會退出,也可能會進一步拓展和發展。

彭華崗介紹說,在重工業領域中,國有經濟占的比重很高,這種情況下,發展是否可持續的問題,也是我們在研究中央企業的發展或者研究未來發展的戰略過程中一直在考慮的。隨著佈局結構的調整,我們也想逐步調整中央企業的結構。

一個方面,傳統產業的轉型發展,即便是重工業領域,也不能說是一個簡單的規模擴大,這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積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去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通過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把資產資本化。資本化以後,把調整出來的資金更多的來投向國家戰略性、前瞻性產業,這方面我們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國務院的要求來落實。

彭華崗表示,總體來說,隨著結構調整,中央企業的發展會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高品質的發展。

央企在國際化經營水準不斷提高的同時

應積極防範風險

這兩年中央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特別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力度在進一步的加大,國際化經營水準,也在不斷地提高。

彭華崗指出,目前,特別是在對外投資方面增長的速度是很快的,中央企業的境外投資額約占到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0%,應該說,中央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約占到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的70%,已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各種形式的項目合作將近2000個。但是這不是馬上做馬上就有效的,對效益的影響要長期來看。

彭華崗介紹說,中央企業在境外投資的風險,特別是安全風險,確實是中央企業投資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幾年中央企業“走出去”非常不容易,雖然改革開放40年了,“走出去”更多是近十年做的事,但是全球市場已經全球化發展了幾十年,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市場已經掌握了很多好的資源。中央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可能會到有些動亂的地區,也會遇到一些政治的、戰爭的風險,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我國國力的增長,我們要更多依託國家的力量。大家都知道,戰爭地區撤僑也好,外交、軍隊都在積極的努力,這些靠中央企業自身是解決不了的,但是隨著我國的發展和強大,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得到更好的解決。作為企業自身來說,在投資的過程中、合作的過程中,要評估各方面的風險和因素,要評估政治風險、評估經濟風險,也要評估戰爭、動亂方面的風險,做好這方面的預案。

彭華崗表示,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積極地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國際化經營會面臨一些風險,但只要積極防範,一定能夠妥善的處理好。

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增加了發展的後勁。

三是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激發了企業的活力。去年,基本完成了中央企業以及子企業的公司制改制,同時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推動企業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活力。中央企業這幾年進行了戰略性的重組、專業化的整合,重組整合以後的企業,效益增長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的扎實推進,也助力了發展品質的提升。2015年以來,持續開展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大力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單位”的工作,深入開展“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加大電信、航空、煤電等重點行業成本管控工作力度,加強集中採購管理和人工成本管控,加大“兩金”清理和直接融資力度,不斷深入挖潛拓展盈利空間,成本費用占收比、資產周轉率、勞動生產率等主要指標明顯改善。

五是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提供了堅強保障。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黨組織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有效發揮,從嚴管黨治黨責任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企業的風氣更正、氣更順,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這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彭華崗指出,這幾方面原因,都是可持續的,將長期發揮作用,許多工作隨著工作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雖然目前企業經營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可能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波動,但是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持續推進中央企業持續健康高品質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央企在提升發展品質上取得積極成效

從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運行情況看,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品質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聚焦發展主業,實體企業增長勢頭強勁。實業是中央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央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主業,發展實業,一季度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5.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的近70%,成為中央企業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企業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比如,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慧製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比超過30%。電信企業的資料、內容、資訊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超過50%。

三是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是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向著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的方向轉變。在新興產業方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方向、行業發展方向、市場需求方向,加大資源投入和提前佈局。

四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準持續提高。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百元資產創收同比提高了1.6%;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總值同比提高了8.3%;人均利稅同比增長了12.2%。

彭華崗指出,中央企業在發展提升品質上,還有很多的空間,也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將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突出主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努力做好高品質發展這篇大文章。

降杠杆、減負債,

是一個止血、補血、造血的過程

去杠杆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是很不容易的。

彭華崗說,其實降杠杆、減負債,簡單說或者形象化的說,如果把企業經營當中資金和資本形象的比喻成經營當中的血液,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要想辦法止血、想辦法補血、想辦法造血的問題。

第一是要止血,就是要進一步的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專案,這方面工作我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處置了不良資產、降低了虧損以後,血液出血的洞就堵住了,這是一個止血的很好的辦法。另外,嚴控兩金,嚴控高風險的業務,嚴控債務投資,包括國際化經營等各類風險,努力把出血點止住。

第二是要補血,通過資本市場,還要通過債轉股來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各類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還會帶來資本金,對去杠杆還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補血和輸血,完全是市場化的,用市場化的方式和手段來給企業增加資本。

第三是要造血,進一步的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準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同時,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杠杆、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杠杆任務的落實。

佈局結構調整促使

國有經濟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經濟占整個經濟比重在逐步的減少,但是國有經濟整體實力在進一步增加。

彭華崗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國有經濟是大而全、小而全,基本都是國有經濟。隨著改革開放,國內的民營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發展,國有經濟的比重也在縮小。這幾年中央企業、國有企業佈局結構調整遵循了有進有退,在一些領域可能會退出,也可能會進一步拓展和發展。

彭華崗介紹說,在重工業領域中,國有經濟占的比重很高,這種情況下,發展是否可持續的問題,也是我們在研究中央企業的發展或者研究未來發展的戰略過程中一直在考慮的。隨著佈局結構的調整,我們也想逐步調整中央企業的結構。

一個方面,傳統產業的轉型發展,即便是重工業領域,也不能說是一個簡單的規模擴大,這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積極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去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通過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把資產資本化。資本化以後,把調整出來的資金更多的來投向國家戰略性、前瞻性產業,這方面我們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國務院的要求來落實。

彭華崗表示,總體來說,隨著結構調整,中央企業的發展會是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高品質的發展。

央企在國際化經營水準不斷提高的同時

應積極防範風險

這兩年中央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特別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力度在進一步的加大,國際化經營水準,也在不斷地提高。

彭華崗指出,目前,特別是在對外投資方面增長的速度是很快的,中央企業的境外投資額約占到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0%,應該說,中央企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約占到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營業總額的70%,已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各種形式的項目合作將近2000個。但是這不是馬上做馬上就有效的,對效益的影響要長期來看。

彭華崗介紹說,中央企業在境外投資的風險,特別是安全風險,確實是中央企業投資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幾年中央企業“走出去”非常不容易,雖然改革開放40年了,“走出去”更多是近十年做的事,但是全球市場已經全球化發展了幾十年,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市場已經掌握了很多好的資源。中央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可能會到有些動亂的地區,也會遇到一些政治的、戰爭的風險,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我國國力的增長,我們要更多依託國家的力量。大家都知道,戰爭地區撤僑也好,外交、軍隊都在積極的努力,這些靠中央企業自身是解決不了的,但是隨著我國的發展和強大,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得到更好的解決。作為企業自身來說,在投資的過程中、合作的過程中,要評估各方面的風險和因素,要評估政治風險、評估經濟風險,也要評估戰爭、動亂方面的風險,做好這方面的預案。

彭華崗表示,我們在“走出去”過程中,積極地融入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國際化經營會面臨一些風險,但只要積極防範,一定能夠妥善的處理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