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來自馬踏飛燕的故鄉——傅伯泉書法藝術展

甘肅武威, 河西走廊的東端, 北接騰格裡沙漠, 南接祁連山脈, 冰川滋養, 水草豐美, 猶如河西走廊的秘密花園。 這裡, 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這裡,

譜寫出一部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壯闊史詩。

作品提供 / 傅伯泉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編輯部 出品

▍從漢代至今的兩千多年, 河西走廊連接著中國西部的歷史和文化變遷。 武威出土的東漢青銅器馬踏飛燕, 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國家旅遊局指定馬踏飛燕為中國旅遊標誌。 傅伯泉——來自馬踏飛燕的故鄉, 他的書法, 淩雲賓士、驍勇矯健, 似馬踏飛燕, 訴說著河西走廊的蒼涼悠遠。

▍河西走廊溝通中國東部, 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1968年, 傅伯泉新疆參軍, 在軍區下屬特務連服役五年, 並擔任班長。 雄渾磅礴的邊塞生活, 讓傅伯泉擁有著一份以書達情的浪漫感懷。

傅伯泉作品

▍對傅伯泉來說, 武威就像河西走廊盡頭的秘密花園——這裡重修的護國寺感應塔碑, 是現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西夏碑刻。 傅伯泉吸收西夏文字的藝術沉澱, 在氣勢雄偉中, 賦予神秘莫測的底蘊, 描繪遠古浪漫主義色彩。

▍西漢初期時, 河西走廊是匈奴人遊牧的地方。 張騫第一次去西域, 在此軟禁了十年, 他壯志未酬誓不休, 終於西去完成使命。 在歸中原途中, 又在這一帶被匈奴截留, 一年多後, 才回到長安。 可見, 通西域必須經過河西走廊。

傅伯泉作品

▍上世紀七十年代,傅伯泉在北京求學期間,將書法藝術作為寄託自身修養的載體。鍾情於行草,以筆勢成就筆意,意趣悠閒,意態恣意,意韻縱橫。舒展悠然間,進入一種空靈靜謐、超然世外的秘密境地。

傅伯泉作品

▍這片境地在走廊東頭,成為絲綢之路最後一道綠色屏障。傅伯泉畢業後回到這片綠洲,意境的回歸,讓他內心多了一份從容,字跡深沉,古韻悠遠。在傅伯泉的作品裡,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綠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綠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東向西徐徐展開。

▍美麗的武威,是一片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一如傅伯泉用文字記錄這個神秘的境地,記錄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影響,記錄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魅力和河西走廊在華夏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顯著地位。

傅伯泉作品

▍上世紀七十年代,傅伯泉在北京求學期間,將書法藝術作為寄託自身修養的載體。鍾情於行草,以筆勢成就筆意,意趣悠閒,意態恣意,意韻縱橫。舒展悠然間,進入一種空靈靜謐、超然世外的秘密境地。

傅伯泉作品

▍這片境地在走廊東頭,成為絲綢之路最後一道綠色屏障。傅伯泉畢業後回到這片綠洲,意境的回歸,讓他內心多了一份從容,字跡深沉,古韻悠遠。在傅伯泉的作品裡,一望無際的沙漠和大片綠洲,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貌。綠洲區好像一把扇子自東向西徐徐展開。

▍美麗的武威,是一片富饒、神奇、誘人的土地。一如傅伯泉用文字記錄這個神秘的境地,記錄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和重要影響,記錄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魅力和河西走廊在華夏文明歷史長河中的顯著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