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日邀你看不一樣的留守兒童,滿滿的清甜“米花之味”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7日訊(記者萬旭明) 提到留守兒童, 人們腦中浮現的畫面, 多半是悲愁、痛苦的。 但電影《米花之味》聚焦雲南山寨裡的留守兒童, 卻拍出了清清甜甜的味道。 導演鵬飛、女主角英澤17日來漢, 在寨子裡實際體驗生活一年, 他們看到的留守生活與人們想像的截然不同。 長江日報將聯合片方送出50張電影兌換券, 帶你去看這部不一樣的現實題材作品。

《米花之味》的故事發生在雲南臨滄, 那裡的孩子們上學要步行七八個小時, 只能每週回一次家。 這看起來很像是人們熟悉的、艱苦的山村生活,

但當電影裡出現孩子們拿著手機去寺廟裡找Wi-Fi時, 觀眾都忍不住笑了。 就像片名中的米花一樣, 它在傣族文化中象徵著團圓, 吃起來滿嘴清甜, 電影的味道也是如此。

鵬飛在拍攝前專門花了一年時間, 去雲南的一個傣族寨子裡體驗生活。 片中的故事也多是來自此時的真實記錄, 女主角則是三個當地真實女性的融合體。 這一年的生活中, 鵬飛發現:“沒有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們長大後會出現一些影響。 但在童年的時候, 他們在任何環境下都還是會有童真的感覺, 不完全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痛苦, 反而會有些古靈精怪。 ”常常開車帶13個孩子上學放學, 鵬飛發現他們最愛唱的不是民歌、不是兒歌, 而是TFBOYS的《青春修煉手冊》, 與山外的孩子並沒有太大差別。

鵬飛曾擔任蔡明亮作品《郊遊》的編劇, 也曾與韓國導演洪尚秀合作, 他的處女作《地下香》關注北漂, 這部《米花之味》關注留守兒童, 都是現實主義題材, 兩部作品都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威尼斯日”單元並獲獎。 但觀眾在《米花之味》中看到的像是枝裕和、小津安二郎那樣清新、日常的風格。 寫劇本時一直看《菊次郎的夏天》, 鵬飛覺得:“雖然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但拍留守兒童時, 說他們的苦大仇深是一種方式, 在無奈的處境中找到幽默也是一種方式。 苦大仇深的作品不差我一個, 希望能有點不一樣。 ”

想看看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可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並關注“娛泡泡”, 按照相關徵集文章要求報名即可。

【編輯:葉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