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監管收緊加速行業洗牌 金融科技之爭進入下半場

新金融領域的發展風雲變幻, 從P2P到消費金融、產業鏈金融等, 金融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湧現出一波又一波新浪潮;與此同時, 來自監管層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監管日益規範, 使得行業洗牌加劇, 集中度不斷增加, 馬太效應顯現。

在近日舉辦的新經濟100人CEO峰會上, 金融科技企業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兼CEO董祺表示, 在金融科技領域, 企業仍有較大機會進行下沉。 金融的風險屬性使得它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領域, 每個企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空間。 相比于提供“大而全”的金融服務, “小而美”的陪伴性金融或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此外, 針對金融科技企業近兩年密集出海東南亞國家的現象, 董祺表示, 海外市場將為中國企業提供巨大的機遇, 但面臨著分散的市場和仍待完善的技術基礎設施, 企業近兩年快速複製中國經驗並非易事。

金融科技促使服務下沉 加速行業細分

金融科技時代加速到來, 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始被應用到金融行業的實際環節和流程當中。 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 金融行業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得到進一步增強, 金融科技也成為新風口。

在從業者看來, 在中國市場, 金融科技將擁有巨大機會, 最重要的原因是傳統金融服務的覆蓋仍不充分, 有著結構型需求。 一定程度上說, 金融科技推動了傳統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和下沉,

普惠性、公平性的特點顯現。

董祺認為, 以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體制和成本結構來看, 快速下沉更長尾的信貸仍有一定限制, 大面積覆蓋也存在阻礙。 所以未來, 金融科技企業作為補充性金融, 將繼續作為推動者和連接器, 幫助傳統金融機構觸達暫時沒有覆蓋到的人, 而在這個連接過程中, 科技一定是唯一一個能夠讓連接變得可持續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 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向細分化、陪伴性、平臺化的方向發展。 董祺介紹, 用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消費、金融需求, 這也意味著滿足使用者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成為企業的重點方向。

“互聯網的好處在於企業相對比較容易的能夠和用戶保持持續的溝通,

科技幫助凡普金科成為一家陪伴用戶一起成長的金融科技服務公司,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 凡普金科並不一味追求覆蓋人群的數量, 而是踏實服務好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用戶, 讓他在不同的階段能夠得到貼心的、高品質金融服務, 就已經足夠。 陪伴越久, 瞭解越深, 服務越多, 體驗越好。 ”董祺表示。

董祺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 中國正在向越來越富裕的社會發展, 一個更為低門檻、高體驗的陪伴性金融科技服務將是中國所需要的。 從這一角度來說, 企業需要做使用者身邊金融科技服務的諮詢者、提供者, 降低使用者尋求金融科技服務的時間成本, 提高雙方效率。

監管收緊提升集中度 馬太效應顯現

在過去兩年間, 監管層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持續加碼, 已經有一大批經營不夠規範的企業陸續淘汰出局。 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一批金融科技巨頭的持續崛起, 也讓整個行業的集中度不斷增加, 頭部企業正在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馬太效應顯現。

近期, 網貸備案工作延期的消息不斷蔓延, 對企業來說, 延期提供了一定的喘息機會, 但也很可能意味著監管的要求會更加嚴格, 最終能通過備案的P2P平臺將會更少。

在董祺看來, 備案是監管落地的其中一個方式, 定義了企業合理、合法的發展模式與方向, 對行業特別是對行業裡相對規範的企業來說是利好的。

董祺表示, 監管目前並未披露更多的細節。

“目前中國的監管的理念或者方向是非常明確的, 十九大報告中也反復提到, 在金融方面希望能夠規避一些系統性風險, 看不清楚的東西寧可慢一點、品質高一點來進行監管。 總體上看, 我國目前處於策略非常明確的階段, 只不過監管層在考慮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落地。 ”

董祺認為, 在這一階段, 規模較小或者不規範的公司的確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 監管層打打雷就已經使行業發生一些系統性的收縮, 使得集中度更高。

在小平臺陸續撤離賽道的同時也不斷有巨頭加速入場並崛起。 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平臺讓行業內的其他平臺感到壓力倍增, 但董祺認為, 企業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巨頭玩家們, 金融科技作為整個傳統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所在,不僅用戶足夠多、空間也足夠大,用戶的需求更是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完全可以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入手,為用戶打造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樣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用戶。

董祺強調,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合只是一種相對整合,比如流量整合、效率整合等;但金融行業經營的是風險,如果一家企業佔領整個市場,也就意味著它要承擔這個市場上所有的風險,沒有企業能夠承擔這種風險。

在董祺看來,目前金融科技領域正在進入2.0階段,在這個階段,首先,金融科技企業會回歸到在應有的邊界內的競爭,這個邊界也就是一家企業所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其次,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走向高品質的競爭,真正回歸到為用戶帶來價值上、回歸到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上。

密集出海東南亞 機遇與挑戰並存

《財經》新媒體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我國不斷加速金融行業的開放進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也在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成為落地新熱點。這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地區人口密度大、市場規模大,且金融服務的滲透率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監管政策要求等更適合中國企業。

董祺認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確是一個新機遇,這也是一個金融科技企業能成長的基礎結構性的機會,凡普金科也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等海外地區嘗試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佈局。但是,金融科技企業若想在海外市場做到跟中國一樣的規模和滲透率的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海外市場在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得到爆發,企業要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再探索海外業務。

首先,相比較客戶人群相對分散的海外市場,中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整合市場。在相對分散、切割的海外市場,企業要面對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法律法規等的挑戰,增加了客觀要求,想快速複製中國市場的經驗並不容易。

其次,海外市場的技術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在中國,征信主要有兩個大的體系作為支撐,一類是央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征信,另一類是螞蟻金服等企業通過互聯網痕跡或者線上支付、購物等資料構成的大數劇征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在東南亞等海外地區,資料、支付以及銀行帳戶等基礎設施並不夠完善,在短期內很難發展成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相比較技術出海,模式出海更容易落地。”董祺表示。

在董祺看來,企業出海應在深度調研當地市場的基礎上合理嫁接中國經驗,通過投資當地企業的方式進入市場,合理利用當地人才等,以克服在語言、文化、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不僅如此,國際化人才儲備也至關主要,“這對於未來積極探索國際化業務將帶來強有力的保障”。

金融科技作為整個傳統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所在,不僅用戶足夠多、空間也足夠大,用戶的需求更是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完全可以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入手,為用戶打造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樣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用戶。

董祺強調,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合只是一種相對整合,比如流量整合、效率整合等;但金融行業經營的是風險,如果一家企業佔領整個市場,也就意味著它要承擔這個市場上所有的風險,沒有企業能夠承擔這種風險。

在董祺看來,目前金融科技領域正在進入2.0階段,在這個階段,首先,金融科技企業會回歸到在應有的邊界內的競爭,這個邊界也就是一家企業所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其次,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走向高品質的競爭,真正回歸到為用戶帶來價值上、回歸到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上。

密集出海東南亞 機遇與挑戰並存

《財經》新媒體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我國不斷加速金融行業的開放進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也在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金融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成為落地新熱點。這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地區人口密度大、市場規模大,且金融服務的滲透率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監管政策要求等更適合中國企業。

董祺認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確是一個新機遇,這也是一個金融科技企業能成長的基礎結構性的機會,凡普金科也在印尼、越南、新加坡等海外地區嘗試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佈局。但是,金融科技企業若想在海外市場做到跟中國一樣的規模和滲透率的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海外市場在短時間之內也不會得到爆發,企業要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再探索海外業務。

首先,相比較客戶人群相對分散的海外市場,中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整合市場。在相對分散、切割的海外市場,企業要面對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法律法規等的挑戰,增加了客觀要求,想快速複製中國市場的經驗並不容易。

其次,海外市場的技術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在中國,征信主要有兩個大的體系作為支撐,一類是央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征信,另一類是螞蟻金服等企業通過互聯網痕跡或者線上支付、購物等資料構成的大數劇征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但在東南亞等海外地區,資料、支付以及銀行帳戶等基礎設施並不夠完善,在短期內很難發展成一個巨大的金融市場。相比較技術出海,模式出海更容易落地。”董祺表示。

在董祺看來,企業出海應在深度調研當地市場的基礎上合理嫁接中國經驗,通過投資當地企業的方式進入市場,合理利用當地人才等,以克服在語言、文化、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不僅如此,國際化人才儲備也至關主要,“這對於未來積極探索國際化業務將帶來強有力的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